战国四君子实施仁政,为什么被秦打败

作者&投稿:都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四君子成语故事~

①鸡鸣狗盗:鸡鸣狗盗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于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②毛遂自荐: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
后遂用“毛遂自荐”谓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用“锥处囊、锥在囊、处囊锥、囊锥、锥囊、处囊、颖囊未出、藏颖、透颖锥、颖脱锥、锥脱颖、颖脱、囊中脱颖、吐颖呈锋、耀颖、脱颖、颖脱而出、脱颖而出、如锥”等称誉才华或有才华之人,写其才华未得显露或得以施展。
③无妄之灾:考烈王患病。有个叫朱英的人,对春申君说:“世人有不测之福,又有无妄之祸(又有不测的灾祸),如今您处在不测的世道中,服事不测的君王,那么,你周围哪能没有不测之人呢?”春申君问:“什么叫不测之福?”
“您做楚相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就是楚王。如今楚王病危,太子幼小,楚王一旦归天,您辅佐幼小的君主,就像古时的周公一样。或者,您自己当王,庆远拥有楚国。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测之福。”
“什么叫不测的灾祸?”
“当前,李园虽然还没有执政,但他是王舅;他不担任领兵的将军,但很久以来,他却私下养了一批为他舍死效忠的军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园必然抢先入宫,假托楚王的遗旨,执掌大权,任意专断,轨杀您来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测之灾。”
④窃符救赵: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事概况为: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
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⑤狡兔三窟: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的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
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的,先生若能接他来梁国,在他的辅佐下,定能国富而兵强。惠王也久闻孟尝君的贤名,一听这话喜出望外,立即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
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冯谖先于魏国使臣赶回薛地,告诫孟尝君说:“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冯谖诱使魏惠王珍重、竞争孟尝君,从而引起了齐王的高度重视,抬升了孟尝君的价值。

参考资料:战国四公子_百度百科

“战国四君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以“养士”闻名,这些“士”也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平原君的毛遂迫使楚王与赵修好,信陵君的侯赢出谋救赵,孟尝君的冯谖为他营造“狡兔三窟”,又有“鸡鸣狗盗”之徒在关键时候将他救出秦国,只有春申君不幸,被他的谋士,也是他的大舅子算计,没作成后来的吕不韦,反而命丧妇人之手,贻笑大方。 史书上称正是这四君子使强秦不敢侵犯,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养士”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发挥作用,为国建树,而是壮大自己的声势,用国家的奉禄钱粮营造个人集团,确保自己不是国君的国君地位,韩非对食客们深恶痛绝,称之为“蠹虫”。当君子们为自己的名誉洋洋得意时,秦国却在厉兵秣马、积蓄实力。从秦穆公开始,“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奠定了“霸主”基业;商鞅奔秦,变法图强,彰法令、重农桑、励战功,是我国第一位不惧权势,“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家代表,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国家的强盛;“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始皇得李斯,一统天下。赵国不用廉颇,枉杀李牧,秦国却有白起、王翦等名将,士不在“养”,而在“用”。平原君曾为了一个食客杀掉自己的一个爱姬,借以昭示自己不爱女色重名士,可惜,这样的标榜除了为自己赚取名声外,对国家没多大好处,王安石曾说“鸡鸣狗盗”之徒阻碍了真正的人才,不问贤愚、不知臧否,重名轻实,这样的“君子”,不要也罢。 真正的“君子”,会识人、用人、御人,能把各样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各安其职,就像星辰要在其轨道上才能运行,在其星座上才能发光。真正的人才常遇到“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境遇,常喟叹“不才明主弃”,真正的能人是不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这就是屈子“艾箫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的苦闷,也是商君变法,五马分尸、吴起除弊,乱矢透身的悲剧,但正是这些能人推动着国家、社会的进步。“四君子”之错,就在于不敢起用能人,让他们独当一面,采取积极进攻的姿态,而只是把各色人等混杂在一起,消极无为,得过且过,退守避祸,即使六国连横,又岂能挡得住秦国的长驱直入!韩非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下世凭于气力”,确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单靠谋士们的说辩,怎能抵挡汇聚了天下勃勃雄心的秦国的“虎狼之邦”!治世崇文,乱世宣武,始皇虽没有实现他千秋万世的梦想,而且被称为中国第一暴君,但他仍是中华之雄,堪比与他几乎是同时期的西方君主亚历山大。
求采纳

《过秦论》中贾谊所说的亡秦与你说的败六国的秦不能说是一回事。贾谊说的是一朝,你说的是华夏割据中的一国。
四君子施仁政,统一之前的秦国施的也不是暴政啊!贾谊文章中也说秦国“奋六世之余烈”,那是几百年的积累。
四君子的仁政是个人行为,他们只是王族的明星,不是王族的老大。秦国几百年的努力是国家行为,高下自然有分别。
从文化上来说,诸子百家之中只有那吕不韦的杂家出于秦国,却只是个拿来主义者,并且注重实效,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师徒传承。祖师爷吕不韦还始皇被干掉了。现在我们学先秦散文,里面就李斯的《谏逐客书》勉强能看做是秦国所出。看山东六国,百家争鸣,折腾的那叫一个热闹。以现在的眼光看,六国在文化上甚至经济上强于秦国,不过其领先的程度弥补不了与秦国军事上的差距,就像南宋那么有钱先进却打不过奴隶制的蒙古人。
制度上,秦国因为落后,成为诸侯国时间晚,所以商鞅变法的阻力小,变法执行的彻底,注重耕战,这两样东西在当时已经能让一个国家强大了。
地理原因,秦国位于七雄最西,又有函谷关天险为阻挡六国的屏障,国内鲜有做战场之时。还有一个原因是秦国处于黄河的上游(这个原因兄弟琢磨一下)
偶然因素也不少,他的强大的敌国的老大不是倒霉鬼就是二傻子。倒霉鬼就是赵武灵王,被自己儿子祸害死了。二傻子君王满地都是,比如死在秦国的楚王。
秦国敌人太多,所以老喜欢用在六国中混的不好的人,我总以为这里面有点意气之争。呵呵,秦国的宰相少有文采过人的,却大多是治政能手。
感觉我说的有道理么?这样秦国还能不NB简直都没天理

如同诸葛亮斗不过司马懿一样,想结束乱世,就得像毛泽东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所谓的仁义都是后世的文人骚客的幻想,这也是为何和平年代讲仁义,仁义却又让人堕落,再次回到乱世!而乱世讲仁义就是鬼话了!以严酷的法度结束乱世,又让自己富强才是王道!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
平原君(?-前253年):嬴姓,赵氏,名胜。
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无忌,
春申君(前320~前238):嬴姓,黄氏,名歇,

韩国是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秦朝开始征战天下的时候,四君子全都死了,再说他们都是臣子,纵然有作为又如何?他们不是国君,无法立规左右国家命运,人一死就什么全没了。

信陵君,本是可以有大作为,但是还是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这只是我们断章取义,如果感兴趣去图书馆,大学文学院的图书馆,有这方面资料的,所谓四君子只是四名政客而已,除了贵族血统吃喝玩乐交朋交友外,不懂政治不懂经济不懂军事不懂外交。至于秦亡就更简单了,翻翻中国史,没有一个集团打天下后还能治理好天下的。

只是施仁政,而不实行法令,会适得其反,军中会乱作一团


施行仁政的小文言文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出自:《得道多...

文言文语文知识集锦
书法四体:真(楷) 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叔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

孟子·滕文公上的译文
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领导人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反复申说的一个话题,孟子也同样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在本章里所说的“君子之德,风也...

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对汉唐统治者的影响
据此推理,政治上至高之位,必以最大之德居之。所谓天子,必圣人乃可为之。圣人的责任是确立“天道”和“替天行道”,即施行仁政。臣民惟有听从圣人和君子的教诲,循礼守法,安居乐业。儒家认为,“爱人”仅仅是对为政者的要求,而被爱的对象则是普通的老百姓。只有为政者才需要讲“爱人”的仁政,...

小学四年级关于仁政的演讲稿
只有为政者才需要讲“爱人”的仁政,只有得道的君子才能行“爱人”的仁政。所以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8]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主张的仁政即为德治,由贤人来治理国家。实施“仁政”的统治者要求臣民接受统治理由是:第一,我是天子,是最优秀的人,道德高尚无边。第二,我为社稷鞠躬尽瘁,是出于...

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统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将无敌于天下:"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他认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离娄上》...

孟子关于道德、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四、立法的亲亲原则孟子认为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不同,认为仁的意思是亲亲、敬长,“亲亲,仁也;敬长,义也。”[1]P307亲亲就是事亲、尊亲、爱亲,主要是孝父,孝悌是仁之本,所以孟子认为亲亲是实施仁政的根本原则,孝悌是立法和司法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是区分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重要依据。我们从孟子对舜...

高中语文《过秦论》教案大全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单音:腴(yú) 轸(zhěn) 镞(cù)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 瓮(wèng)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 召滑(shào) 俯首颈系(xì) 践华为城(huà)...

高中生必读书目
压迫广大殖民地人民。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还是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劳苦大众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国家矛盾、民族矛盾非常突出,危机四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把发动战争作为转嫁矛盾的一种手段。毛姆在《人生的枷锁》和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其他著作也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些矛盾。

兰陵笑笑生简介
滕文公做国君后,根据孟子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薛国(今滕州市张汪镇)人。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战国四公子宽厚爱人却失败的原因 -
艾显麻芩: ....要怪就怪国家吧.....首先楚国处于战国时期,本身就非常乱,到了楚怀王和顷襄王..政治,军事更是一团糟..楚国后期真的是惨不忍睹...奸臣一大堆..何况秦国的商鞅变法之后,更加强大,,楚国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战国四公子只是宽厚爱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其实他们的政治才能..并不怎么样..最终的楚国还不是灭亡了..最终战国四公子..还不是'病死',或者..被杀..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在战国四君子中,你喜欢谁.理由.60字以下....快点!!!急啊!!!!! -
艾显麻芩: 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无忌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战国四君子分别是谁,战国四君子都是怎么死的?
艾显麻芩: 战国中后期比较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中后期,秦国国力日益增强,而其他各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到处招揽贤士,广纳宾客.其中最善于招贤纳士的莫过于战国四...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战国四君子的异同 -
艾显麻芩: 战国四公子指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他们四人国籍不同,但都希望抗秦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战国四公子是? -
艾显麻芩: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如何评价战国四公子? -
艾显麻芩: 孟尝君具体处理小事能力尚可,大政方针没什么建树.且其食客三千颇有沽名钓誉之嫌,除了个冯弹剑,其余全是鸡鸣狗盗之徒.在齐国内政上,显示出的私心也比较多.不过从他数次听冯弹剑的劝谏来看,此人倒是能够采纳人言,关键时候用...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艾显麻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谁? -
艾显麻芩: 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四君子每个人的详细资料! -
艾显麻芩: 齐国孟尝君:田文,真名:田文;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五月初五;身高:1米60左右;出生地:齐国薛地;效力诸侯:齐国;父亲:齐相田婴;师从:公孙衍. ...

龙泉驿区17358344260: 战国四公子谁最了得? -
艾显麻芩: 我认为是信陵君,军事才能突出,在战国后期秦国统一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两次合纵成功,帅山东各国联军两败强秦,延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还写了部《魏公子兵法》,不过没流传下来. 其次我认为是孟尝,战国四公子之首,创造了养士的风气,而且对人才善于发现利用,也很会笼络人心.即使后来在齐国朝廷失了势,任然可以令自己的封地像独立王国一般存在列强之中. 平原春申给我感觉都是年轻时很有朝气,很有见识,上了年纪就感觉英雄迟暮,拿不定主意,有点老糊涂.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