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嗟来之食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作者&投稿:绽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简要回答,不食嗟来之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不食嗟(jiē)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眼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嗟来之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解释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故事: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馒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馒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馒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真心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解释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
一天,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说:“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嗟来之食》是一则成语故事,说的是一位有志气的灾民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粮食而饿死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有一年,齐国出现了大饥荒,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人。富人黔敖好心赈济灾民,在路边摆设了食物。有一个人饿得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黔敖大声冲他吆喝说:“喂!吃吧!”没想到那人却瞪视着黔敖,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后来,虽然黔敖赔了礼道了歉,可那人直至饿死也没有吃黔敖施舍的饭食。有学问的曾子认为这个灾民太固执了。他说:如果别人不客气地招呼你,你可以走开,但当别人已经道歉时,就应该吃了.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那个人为了尊严。


文言文《齐大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答案:《齐大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表明,君子不会接受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在文中,君子宁愿饿死也不会吃那些因受饥而施舍的“嗟来之食”。这体现了古代君子强烈的自尊和道德原则。他们坚守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即使在困境中也不会违背自己的信念。这一故事是文言文中对个人道德操守的生动...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没有下一句,有上一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不食嗟来之食”出自于《礼记·檀弓下》,故事如下:有个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一个富翁在路边准备好饭食,想施舍给...

君子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的故事
"不吃嗟来之食"原句是"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这句话选自选自《礼记檀弓》里面的一个故事,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

君子不吃嗟来之食 出自哪位名人之口?
回答:出自(《礼记 檀弓下》)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 檀弓下》) 译文: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请教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
出处:《礼记·檀弓下》“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

孟子有一句名言,意思是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给的食物。是什么?_百度知 ...
这句话是: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出处:春秋·孟子《孟子》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道德高尚的人(代指君子)不会去吃别人施舍来的食物.意指品行得体的人决不会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管处境多么困难也不会在尊严上贬低自己.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与“好汉不吃眼前亏”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很常见吧。再看看“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也很有道理吧,但发现了吗,这两句话是冲突的!一个是能屈能伸,一个是宁折不屈。到底那句话是正确的呢?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矛盾,是因为这...

古语有云:君子不食嗟来之食。面对尊严与生存的重大选择,嗟来之食应...
古训中的抉择:尊严与生存之间,嗟来之食如何取舍?当我们翻开古人的智慧篇章,那句流传千年的"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似乎在引导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一道难题。在饥饿与尊严的交锋中,对于那些施舍者轻蔑的呼唤,我们是否该接受,还是坚守那份内心的骄傲?故事源自《礼记·檀弓下》,讲述了齐国大饥荒时期,黔敖...

君子不吃嗟来之食下句是什么呢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 -
载晴汕鮀: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做人要有骨气.“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君子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
载晴汕鮀:[答案] 这句话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嗟来之食故事 启示 -
载晴汕鮀: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 那人瞪大他的眼睛...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如何来得?
载晴汕鮀: 据先秦著作《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意思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此后,孔子说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也成为无数人警示自己的格言.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有什么深刻含义 -
载晴汕鮀:[答案] 不吃施舍的东西.告诉我们要自尊自强自爱.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嗟来之食》不可食的原因 -
载晴汕鮀: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咱们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请教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 -
载晴汕鮀: 出处:《礼记·檀弓下》“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不食嗟来之食》这篇故事的含义 -
载晴汕鮀: 含义: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载晴汕鮀: 嗟来之食[jiēláizhīshí]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贬义出处《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例句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

达拉特旗13296097341: 嗟来之食的故事 -
载晴汕鮀: 齐国大饥荒.有个人叫黔敖,他煮了一大锅粥,摆在大路边上,救济挨饿的人.有一个人饿得有气没力,跌跌撞撞地从大路那头走过来.黔敖看见了就大声吆喝说:“嗨,到这儿来!我让你吃个饱!” 那个人抬起头来,瞪着眼睛对黔敖说:“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