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一句名言,意思是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给的食物。是什么?

作者&投稿:黎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有一句名言,意思是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给的食物.是什么?~

这不是孟子的!是礼记里的(嗟来之食).这句话是:予虽饥死,也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齐国发生了大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 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听了就向那人道歉,但(这人)始终不肯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齐国发生了大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 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听了就向那人道歉,但(这人)始终不肯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这句话是: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出处:春秋·孟子《孟子》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白话释义: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

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 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

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未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说到这嗟来之食的典故,《礼记檀弓下》是这样记载的: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这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殷勤有加,只因了个“嗟”字,犯了忌讳,铸定了一段千古冤案,也成就了饿者的骨气。

孟子在《孟子 鱼我所欲也》里,阐述了“舍生取义”的思想:“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仁人志士激励自己的人生准则。孟子身上洋溢者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他生活在白色笼罩的革命岁月,他一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家。

在“鱼我所欲也”里面,孟子假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按照孟子的逻辑,以及孟子本文中的思想,假定孟子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会不会受之呢?答案应该很明显,孟子死也不会接受的。可是,在《孟子告子下》里却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孟子不会为“呼尔”、“蹴尔”这样的轻慢、侮辱行为而拒绝可以得生的食物!

《孟子 告子下》里面记载: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曰:“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死,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这篇谈话是说,任国有个人问屋庐子道:"礼节和吃饭哪样重要?"

屋庐子说:"礼节重要。"

那人又问:"娶妻和礼节哪样重要?"

回答说:"礼节重要。"

那人又问:"按照礼节求饭吃,却吃不上而饿死;不按礼节求饭吃,却吃上了饭,那么也一定要按礼节行事吗?按亲迎礼娶亲,却娶不到妻子;不按亲迎礼,却能娶到妻子,那么也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去,把问题告诉给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不度量原来基础的高低,只比较它们的末端,那么寸把长的木块也能使它高过尖顶的高楼。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就一只金属带钩和一车子羽毛相比来说的吗?拿吃饭的紧要情况同礼节的细小情况相比,礼哪里有吃饭重要?拿娶妻的紧要情况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礼哪里有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住哥哥的胳膊夺他的饭吃,就能得到饭吃;不扭就得不到饭吃,那么就该扭他吗?翻过东边人家的墙头,搂住那家的闺女,就能得到妻子;不去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么要不要去搂抱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在对待“礼”的问题上,没有僵化,比较灵活。他认为,在生活中讲究“礼义”应该注意比较孰轻孰重。如果“礼”不如一顿饭重要的话,就可以不讲“礼”了;如果“礼”不如娶老婆重要的话,就可以不讲“礼”了。这虽然有些好笑,却真实得可爱!

通过孟子的这番话,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孟子面临“呼尔”、“蹴尔”的轻慢、侮辱与“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一箪食”、“一豆羹”的二难选择时,肯定认为维护“大丈夫”的面子(尊严)不如活下去重要!因为,这“一箪食”、“一豆羹”是“食之重者”,“呼尔”、“蹴尔”是“礼之轻者”。

孟子这种灵活,不失为一种机智,实际上也是一种“韧的战斗”。借此可以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我不清楚,孟子比较礼轻礼重的具体标准;但是,我相信,孟子绝不会像一些“识时务者”一样,分不清孰轻孰重,只认为活着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只认为死亡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

这不是孟子的!是礼记里的(嗟来之食).这句话是:予虽饥死,也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齐国发生了大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 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听了就向那人道歉,但(这人)始终不肯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不食嗟来之食”出自《孟子》一书。因为齐宣王不采纳孟子的仁政主张,孟子气愤而去,齐王派使者挽留孟子。孟子慷慨陈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又讲乞丐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体现了战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独立人格。现在意保留原意,指有骨气的人拒绝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应该是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意思是:不食嗟来之食


孔子名言的意思
1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杨伯峻: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钱穆:先生说:“君子待人以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李泽厚: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阿私;小人偏袒阿私,而不普遍厚待。”...

孔子名言名句 多一点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论语的介绍: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研究的高人请进.
意思是: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出自《礼记·大学》,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节选原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文:品德低下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出自论语《子罕》。传说孔子在2500年前闻听吕梁洪(今徐州吕梁山)乃四险之最,带得意弟子数人,前去观洪。不料孔子同弟子快马加鞭路过一个山旮旯时,因山路崎岖...

韩非子名言有一句不懂 求解释!
君王不要偏听偏信,要考察身边的人还有和自己疏远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审查自己内外的得失过错,查看与自己言语相背或是相同的人的话,用来明白和了解朋友奸党的区别

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这样子的“有的人学会了自己不懂的东西非常高_百...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 爱因斯坦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解释
【名句赏析】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这句话和《庄子·外物》里的“远水不解近渴”意思相近。这两句话都说明“缓不解急”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条件很好(如远海之水很多),但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眼前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眼前的火灾和涸辙之鲋)。2、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有一句名言(也不算名言,是个段子吧)大体意思知道求原文
1、有一条路,每bai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du的弯路。2、爱情本来并不zhi复杂,来来去去不dao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3、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

韩非子有什么名言
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意思是说你因为别人的话认为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认为我不好2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意思是说不要掩盖别人的优点,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1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2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3...

延川县15828137895: 孟子有一句名言,意思是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给的食物.是什么? -
师鲁永瑞:[答案] 这不是孟子的!是礼记里的(嗟来之食).这句话是:予虽饥死,也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齐国发生了大灾荒.富人黔... 黔敖听了就向那人道歉,但(这人)始终不肯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

延川县15828137895: 鱼我所欲也第二段中中隐含了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孟子的哪句名言印证 -
师鲁永瑞: 原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延川县15828137895: 孟子中的哪一句话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
师鲁永瑞: 《孟子-告子上》有类似的文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锺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锺於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延川县15828137895: 辩论赛 正方是大学生应该以理服人 反方是大学生应该以仁服人 我是反方 要怎么辩论才能反驳对方 -
师鲁永瑞: 从仁德入手打开思路. 仁德:仁、义、理、智、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古代把最高尚的道德叫做仁.仁德,就是从人的最根本的善性出发,对人亲爱宽厚. 2、仁德要求博爱,广泛地爱,对人要友好.自己要得到的,也要使别人得到.自...

延川县15828137895: 孟子生命意义的名言 -
师鲁永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孟子《鱼我所欲也》,是最能...

延川县15828137895: 有关嗟来之食辩论会的资料 -
师鲁永瑞: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

延川县15828137895: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个名言,给了什么教益 -
师鲁永瑞: 做人要有骨气.

延川县1582813789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是什么意思啊?这是孟子说的一句话 -
师鲁永瑞:[答案] (如果)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

延川县15828137895: 求十句<<孟子>>一书中的名句 -
师鲁永瑞: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上》) 【解读】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

延川县15828137895: 孟子生命意义的名言 -
师鲁永瑞:[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