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与西方早期音乐美学思想异同

作者&投稿:云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论“和”在中西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异同~

音乐差异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得到验证: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因此推广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你会发现以上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说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因而,也就不奇怪——西方人爱玩交响乐,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中国人不这样也能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
  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
  美学差异
  苏格拉底是轴心时代的人物之一.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他第一个从外在“命运”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体认到人生当有境界这一终极眷注.他对“美本身”的追问标志着审美的自觉和美学得以可能,对后世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海德格尔对其思想作了别有意味的回味.在西方美学史上,苏格拉底美学转向了人、主体和意识问题.他对美学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对美的普遍定义的探求上.他的人本主义美学观也体现在他的艺术意识上.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大教育家,他们留下了很多光辉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如"有教无类","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等,而且,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分析和比较两位先哲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和实践仍有指导意义.柏拉图“美是什么”的庄严提问与艰难回答,开启了中西美学“美在哪里”与 “美是什么”的美的本体追问的先河,可谓影响深远.他认为“理式”是现实世界之外的永恒不变的独立精神实体,是现实世界中感性事物的本质和原型.万物之美是分享了理念世界中“美本身”的结果,对美本身的观照和彻悟是灵魂在迷狂的状态中从眼前的具体的美的事物回忆起上界的美的理式的过程. 美是费解的,它是一种犹豫的、游离的、闪耀的影子,它总是躲避这被定义所掌握.――歌德.”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至今还完全没有解决,而且在每一部新的美学著作中都有一种新的说法.……”美”这个词儿的意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成千的学者讨论,竟仍然是一个谜.当代美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到语言论的转向,当代美学大家对美的本体与本质的存而不论,或许已经昭示了美学研究对美的本体与本质的逃离与无奈. 纵观美学史,美的言说与探讨的出发点主要以下三种:1、 从精神世界出发:“美是理式”(柏拉图)“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休谟)“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是意志的充分客观化”(柏格森)“里仁为美”(孔子)“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2、 从客观世界出发:“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美在于“秩序、匀称与明确”(亚里士多德)“美是物体的属性”(博克)“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美是自由的实践”(李泽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主义美学)3、 从主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出发:“美是关系”(狄德罗)“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叙述已发生的事,描写可能发生的事;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叙述个别的事.以"美是什么"的提问为缘由将柏拉图看成是使西方美学走上形而上理性思辩之路的始作俑者,是值得商榷的.它忽视了柏氏关于"美是难的"之感叹和无奈.柏拉图美学在理性与感性两个维度上发展而成.后世往往只关注到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其实,他的美学思想中处处闪烁着感性的光辉,只是这光辉被理性的大网遮蔽了.造成遮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柏拉图美学处于其哲学体系之下,不能不为哲学理性所包裹;二是其思想的混沌性导致后人的理性解读,又给它罩上了一件不合体的理性外套.在这遮蔽下,传统美学研究总是在纯思辨的框架内建构理论体系,忽略了美学之为美学的价值与个性特点.孔子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东西方美学思想的范式.孔子的美学观饱涵伦理内容,而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从属于其政治目的.庄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们的美学思想突出地反映了中西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色,不仅在当时,而且其中某些观点,理论在当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西方古典美学的差异在于表现与再现.在二者都有的前提下,中国古典美学更偏向于表现,是求善的哲学,而西方古典美学更偏向于再现,是求真的哲学.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正是柏拉图“什么是美”的提问唤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 在美学史上首次去分了“美的东西”和“美本身”,开启了美的本质的追问的先河.尽管他给出的是一个不能让人满意的答案,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可以有答案,不满意可以重答.只要可以有答案,就避免了一场精神危机,人类智慧就可以去寻找美.没有柏拉图”美是什么”的庄严提问,就没有如许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美在哪里”与”美是什么”的回答和重答,也就没有西方美学如此丰硕而辉煌的成就. 柏拉图在《理想国》卷十中提出: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凡是灵魂都是不朽的,因为永远运动的东西是不朽的……我们便可以毫不迟疑地肯定灵魂的本质和逻各斯(定义)便是自我运动. 在理式的神圣光辉中回忆的哲学家,常被凡人当成疯子,而其实他们“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 希庇阿斯的第二个回答:”美不是别的,就是黄金”.一件东西即使是丑的,只要镶上黄金,就显得美了.苏格拉底并不满意:希腊雕刻家菲狄阿斯的雅典娜神像的眼睛、面孔、手足不是用黄金,而是用象牙、云石,但依然是美的. 希庇阿斯的回答:美就是”恰当”. “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的本质是什么?康德美学的意义在于以一套"隹现象学方法”,实现了对传统美学的颠覆.而这一颠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康德美学从三个层面反叛了传统美学的认识论倾向.这就是既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与真相等同的美学立场,又反叛了传统美学把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等同的美学立场,进而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学与科学相等同的美学立场.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康德美学作出的这一最新解读,把近代的康德美学置于了一个广阔的现代文化背景,从而凸现了康德美学的现代意义,突破了康德美学研究的现有格局和传统理解,为我们与康德美学开展新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希望和入口.康德相信,美绝非单一维度,而是多种属性的审美文化过程,这样,康德将艺术从传统文艺学的真实性或道德性的本质界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规定.当艺术被确立为审美活动时,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就超离了形而上的哲学预设和逻辑推演而进入艺术领域,艺术使美的本质真正回归.康德实际上完成了文艺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西方古典美学可以说是悲剧的美学,悲剧与崇高是一个系列的美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一种冲突对立相互矛盾相互斗争不妥协的激烈状态.中国古典美学如中国古典的文论《文心雕龙》《文赋》等等,还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追求的都是一种和谐之美,即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各要素的和谐统一关系,而非冲突矛盾激烈斗争.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一种内心静谧淡泊的心神境界,而不是刨根问底的追求一个必然.崇高和和谐可以统一起来,因为崇高悲剧只是一个过程,她发展的最终的倾向或结果是和谐,万事万物的矛盾斗争对立最终都要走向和谐统一.我们了解到,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中国古点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 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这也就造成中西审美趣味的不同.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西方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可以说中西方古典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

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中西方音乐也是各有千秋、互存不同。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论述,对比了两种音乐的不同。

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血脉,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也是文化意志的灵魂。和语言一样,音乐有着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差异,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中西方音乐上巨大的不同。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及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且受庄婵影响较大,追求神话出世。勤劳质朴、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等成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渗透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中国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表现在音乐的线条方面,中国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以表现曲调为主,属于单音音乐体系,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

其次表现在音乐的和谐方面,我国音乐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因而和谐美成为我国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结构上讲究均衡、对称、平稳,以达到内与外的有机统一。再次表现在音乐的意境上,包括对虚与实的追求和讲究传神。音乐需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和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达意境,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中国音乐大多是写意的作品,往往用虚拟含蓄的手法表现对象,更注重神似,虽然不像西方管弦乐那样丰满厚重,但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现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既不能照抄西方音乐,也不能一味地推崇标榜中国音乐而否定西方音乐的先进艺术成果。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中心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西方音乐的中心论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正确的、没有过时的。西方音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音乐,有许多值得我国音乐借鉴的地方,但不能只是模仿西方音乐的架构,还要抓住其精髓。中西方音乐应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以达到两者的共同发展。


中国古代最早什么时候与西方,欧洲,中东有交流
中国古代最早与西方、欧洲和中东的交流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具体来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使得贸易和文化交流得以进行。虽然具体的交流时间不太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已经开始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西方军事思想哪个早
当然是中国的早,至少形成著作要早。

中国的历史比西方早,为什么科学就比人家晚?
原因很复杂,中国的封建文明太发达,有强大的中央政权,繁荣的文化,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就军事而言,西方近代文明飞速发展的时候差不多是中国的元明清,那时蒙古铁骑或八旗子弟都是打边天下没有对手,没有强有力的竟争,导致自高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中国文化在哪些方面成熟比西方要早得多?
由此法国也成为欧洲国家中统一较早和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法国领土面积比古代中国小的多,尚且发展出模板一般的封建社会。对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不能不说是制度史奇迹。西方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前,交通系统都比较落后,包括英国在工业革命初期,运输也很大程度依赖水运,而铁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局面。伦敦在19世...

中国古代艺术的源头与西方有什么不同
(一)艺术起源时间不同。中国古代艺术起源早于西方艺术。中国古代艺术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在绘画和陶瓷制品结合方面,彩陶在6000年前就已经成为华夏文化的核心。而西方习惯把新石器末期到中世纪称为古代,其标志位公元前4000年文字的出现。这一时期启蒙的西方古代艺术,主要包括美索不达...

...的东方文明历史长还是西方文明历史长,东\/西方历史起源大概在什么时期...
东西方文明如果从国家的诞生的角度来说是古埃及最早是公元前3500年前,古巴比伦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印度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代中国是公元前2070年,而爱琴文明(古希腊和雅典)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所有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以外,其它文明都被外来民族消灭过断代过,而我们中华文明一直延续...

中西方早期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方向(古代希腊和在古代
古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3、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

四大发明比外国早多久?
造纸术:由东汉蔡伦发明大约公元158年比西方早1100多年。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人在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以来确定方位的近千前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产物,与中国方位文化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而西方直到探索航海新航道时才用指南针,照此推理应该比西方早1300多年。火药:是在唐末就已经...

古代中国与西方诸文明的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同古代西方诸文明之间的交通与交流,源远流长,甚至可追溯到远古混沌时期。根据考古发掘,在我国辽宁省西部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种陶制妇女裸体小塑像,其造型与西方称作“早期的维纳斯”类型的塑像颇有相似之处。此外,从中国和西方青铜器时代遗存下来的器物,如兽角刀把头双刃剑、...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何差异?
西方自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思想深入人心,西方的精神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体的奋斗,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与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甚至会为个人的私利而不顾国家之利益。而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从古至今,家国思想贯穿人心,一个与众人格格不入的人在中国是没有出路的。尤其...

琅琊区18441627068: 中国和西方对音乐的审美有何区别 -
乾保安可: 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艺术歌曲”被定义为“一种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与民歌相区别的,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在《新哈佛音乐辞典》中,“艺术歌曲”被进一步解释为“是作为室内音乐会目的而创作的歌曲,以区...

琅琊区18441627068: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征 -
乾保安可: 一 要求音乐受礼制约,成为礼乐 孔子在政治上崇尚“先王这道”,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音乐的社会功能).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承认...

琅琊区18441627068: 中西方音乐美学差异 -
乾保安可: 中国音乐注重意韵深远,道法自然.西方比较开朗,夸张,奔放.中国音乐讲就余音绕梁,荡气回肠;西方音乐则比较直接,感情外露,如脱缰野马,毫不保留,

琅琊区18441627068: 论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
乾保安可: 早期的音乐形式——原始乐舞与那些人面蛇身的氏族图腾,体现统治阶级威严与意志的狞厉怪兽一样都是被糅合在那混沌未分的巫术礼仪活动的统一体中的.“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③“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④.此时的人们认为“...

琅琊区18441627068: 先秦音乐主要的美学思想 -
乾保安可: 中国先秦音乐论著及音乐美学思想的典范是《乐记》, 《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 其内容包括: ...

琅琊区18441627068: 中西音乐文化的对比,我要专业的,谢谢! -
乾保安可: 中西音乐之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 溯本求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而中国的情韵则可说是源于先秦诸...

琅琊区18441627068: 谈中国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乾保安可: 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而它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都有不同表现,故它是“复杂”的平方、立方,甚至更多的n次方,所以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很难一下子说清楚的.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及其构成,然后还要了解中国音乐、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慢慢领悟的问题.

琅琊区18441627068: 有关于中国音乐美学的起源 -
乾保安可: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大约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统治阶级已经把制礼作乐当作国家大事来看待,并认识到音乐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到了奴隶社会末期,亦即在先秦诸子之前(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

琅琊区18441627068: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写论文用! -
乾保安可: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

琅琊区18441627068: 古希腊的“和谐”审美观与中国先秦的“中和”审美观有哪些方面的本质区别? -
乾保安可: 中国先秦与古希腊声乐的起源上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具有唯心论的特点,在声乐的表现形式上也是类似的,那就是伴有舞蹈的“诗乐”.“乐”具有本体的特征,“声”仅仅是表达音乐的手段之一.在声乐文化的审美观念上,中国先秦“天人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