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了些什么?

作者&投稿:周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思路:从和好友友谊之间的感慨开始展开。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会对明月或友人:月凉如水,你可曾辗转反侧,只为寻得知己,在参差斑驳的竹影后,吟一曲斑斓。东坡,我是愿称你若此的,不见君问青阁,黯然踱步,信手闲庭星色;究极那些失眠的缘由,此时却显得无关轻重。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扩展资料:

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

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明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开衣服想要睡...

记承天寺夜游是谁写的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资料扩展: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拼音版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拼音版如下:记 jì 承 chéng 天 tiān 寺 sì 夜 yè 游 yóu。(宋sòng) 苏 sū 轼 shì。元 yuán 丰 fēng 六 liù 年 nián 十 shí 月 yuè 十 shí 二 èr 日 rì 夜 yè, 解 jiě 衣 yī 欲 yù 睡 shuì, 月 yuè 色 sè 入 rù 户 hù, 欣 xīn...

《记承天寺夜游》与《书上元夜游》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是否相同?试做简要...
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夜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的最美古诗
二、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

记承天寺夜游和黄冈竹楼记作者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一篇散文,《黄冈竹楼记》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被贬黄州期间的一篇散文。两者都是借谪居之乐,抒写身遭贬谪的不满之情。这种宦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情怀,在封建时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

《记承天寺夜游》定篇类型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一种文体。我们还学过哪些“记”? 由“承天寺”你能想到些什么?“名山必有名寺”,环境之美;“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人文之美。 由“夜游”你能想到什么?时间,朦胧美。 唤起原有的知识,不断主动的参与阅读活动。阅读不是被动的接受,更是主动的参与。让苏东坡带我们去夜游承天寺吧!

苏轼写的关于竹子的诗句
1.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2. 宋.苏轼《霜筠亭 》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3.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遂”字怎么讲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不是)《狼》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口技》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古今异义 但...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抒发了的感情,越多越好~ -
储子氨基: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说了什么
储子氨基: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南召县17588101128: 苏轼的《记天承寺夜游》讲的是什么事 -
储子氨基: 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和张怀民说了什么? -
储子氨基: 此刻月色正好,但却只有咱两闲人共赏,未免大煞风景.现朝廷贪官无数,清官却屈指可数,这样的官不做也罢,倒不如咱们每晚这样赏月来得清闲.可怜天下百姓,这种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何时才有止境?又待何时方见曙光?烦心事不提,甚是扫兴,来,你我共同赏月对酒,作一对“隐逸人”吧!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 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储子氨基: 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 -
储子氨基: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感情的是: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储子氨基: 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 -
储子氨基: 一、简单回答如下: 这篇课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详解: 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

南召县17588101128: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的解释 -
储子氨基:[答案]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6281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和张怀民说了什么?303 记承天寺夜游 一句原文一句翻译272 记承天寺夜...

南召县17588101128: 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分析
储子氨基: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