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作者&投稿:岑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还一直坚持北伐?~

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要完成刘备临死前交付给诸葛亮的“使命”,当初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不仅仅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更是把蜀国的大业交付给诸葛亮,而其中的一个就是“兴复汉室”。对于诸葛亮的想法有一句形容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所以诸葛亮才会一直坚持北伐。

夷陵之战之后蜀国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刘备死后蜀国的大任一下子就落到了诸葛亮的手中。诸葛亮知道蜀国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不能坐以待毙,而蜀国的大本营益州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发展的地方,所以如果选择和魏国和平相处迟早有一天会被魏国赶超,等到魏国的实力强大之后就会开始不断的攻打蜀国。

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坚信了一句话就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所以诸葛亮开始了长期的北伐计划,这也是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记当中曾经写到过诸葛亮的内心想法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在诸葛亮的内心蜀国才是汉室正统,而魏国只不过是曹操建立起了的伪政权,所以诸葛亮一直想要击败魏国,树立起蜀国的威严。

当初刘备托孤的时候曾经说过要诸葛亮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持蜀国大权,所以人都知道诸葛亮就是蜀国未来的“救星”,这就是诸葛亮身上最大的压力来源,如果诸葛亮在主持蜀国大权之后选择安稳发展自然不能够平定人心,而且还会引来很多人的非议,所以出兵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且刘禅相对于刘备来说没有雄心大志,再加上诸葛亮年事已高所以想要在有生之年帮助刘禅扫清所有的障碍,这也是诸葛亮北伐的又一大原因。

1、为报先帝,以完遗愿(依据: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可看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处:《出师表》—蜀汉-诸葛亮
释义: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
2、不攻曹魏,蜀汉必亡(依据:易中天品三国)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
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
对于蜀国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有相对性,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杀不出去。天下大乱,占据蜀地。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进可攻退可守。
但是天下将要一统,那么蜀地绝对是一个死牢房,因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险山峻岭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不能大规模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后方绝对会被活活拖死。最终结局是你无兵源、无财力、无民心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3、北伐中原,转移矛盾(依据:易中天品三国)
蜀国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政权。所以在蜀国第一阶级是荆州集团、第二阶级是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才是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蜀地本土势力)。
在蜀国的基本国策是该执政掌权的是荆州集团(蜀汉四相全是荆州人)、受联合拉拢的是东州集团、被排挤打压的是蜀地集团。
由于蜀国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蜀地集团,所以必须联合东州集团。
三方长此以后,矛盾日渐突出。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除了任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还任命李严为“副托孤大臣”。一来可以使双方互相监督,二来可以借机拉拢东州集团。况且李严也算是半个荆州集团,不与刘备定下的基本国策冲突。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国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而且可以使蜀国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扩展资料:
北伐背景
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令国力大减。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恢复。同年诸葛亮派出陈震、邓芝出使东吴,晓以利害说服孙权。吴、蜀两国重新缔结联盟。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战乱,收服南蛮各族之心,储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226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操练三军,准备等待时机,北伐曹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中天品三国

葛亮是个政治家,有政治理想。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北伐曹魏,兴复汉室,不管是刘备时期还是刘禅时期,这个理想对于诸葛亮都没有改变过。蜀汉以汉室自居,曹魏篡汉是贼。以攻为守。这好像是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蜀国是地小人少,魏国是地大物博,时间越长,人口差距越大,军队差距越大,一味地等待差距越拉越大,以攻为守,让魏国不能省心,扰乱它们的发展,来等待魏国的内乱啥的。

只为完成先帝刘备之志向,所以一直坚持兆伐!同时,转移国内矛盾,蜀国的政权复杂,有荆州集团,益州本土集团,原来刘璋的集团,刘备带来的集团等,诸葛亮北伐,蜀国的统一敌人就是曹魏,大伙会相对更团结一心,不会导致内斗。

诸葛亮明知不能为之而为之,坚持北伐,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通过北伐清除忠于刘备汉室的旧忠臣,争取兵权,最后夺取政权。诸葛亮北伐的理由是完成先帝遗愿匡复汉室统中鸿图大业。这是一条无人知道也无人敢反对的理由,刘禅知道了也无法否定。

从休养生息的角度来思考,其实曹魏反而比蜀汉更希望休养生息!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原本繁华的中原才是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正如曹操所言:“生民百无一”,这便是各方诸侯轮番逐鹿,征战数年后的惨状。因此,曹魏统治区内的社会生产所遭受的破坏,要远甚于蜀地。

为报先帝,完成先帝的遗愿。蜀汉政权延续的是汉室江山,继承的是大汉血统。曹丕废了汉献帝,一个自家的皇帝被人家废了,当然是要报仇复国的,北伐就是消灭曹魏,光复汉室。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葛亮是个政治家,有政治理想。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北伐曹魏,兴复汉室,不管是刘备时期还是刘禅时期,这个理想对于诸葛亮都没有改变过。蜀汉以汉室自居,曹魏篡汉是贼。以攻为守。这好像是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蜀国是地小人少,魏国是地大物博,时间越长,人口差距越大,军队差距越大,一味地等待...

神算子,心里有千秋,诸葛亮明知北伐不会成功为何还要坚持?
诸葛亮明知北伐不会成功为何还要坚持,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要努力在北方引起新的动乱,阻碍或拖延曹魏经济复苏的进程。他本人说过,如果天下大变了可以出去打,他会等到“天下大变”那一天,然后再出去战斗。但如果世界不改变呢?如果一直没有变化,自己的地区资源很少,会被其他的国家消耗至死。所以只能想办法...

...北伐注定不会成功。诸葛亮为什么还坚持北伐
当他第一次与刘备论天下形势时,便拟定了:占领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部诸戎、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 结好,等候北方有变,两路出兵进攻魏国,从而平定天下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虽然几经挫折,特别是关羽失荆州,致使诸 葛亮两路出兵进击中原的计划为之流产之后,他仍然矢志不 渝。致使邓芝受诸葛亮派遣;使吴修盟,当...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诋毁诸葛亮?
猪葛亮为什么要热衷于北伐呢?其实他就是为了想出名,为了证明自己闭门写的治国方案《隆中对》的正确伟大,所以他一直坚持纸上谈兵的预案,来治理国家和北伐战争,结果事实证明,他只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一个江湖骗子。猪葛亮北伐屡战屡败,他不总结战败之原因,一直坚持错误的北伐路线,也不听从部下的...

葛亮《瓦猫》丨不遇良工,宁存故物;一鳞一焰,皆自匠传
葛亮的文字,轻灵,有生命力,有张力,阅读时得到的文字的滋养是悄无声息的舒畅和自然。荣家姑娘和宁怀远的命运,在小说中,交织与成全于历史;这些匠人和读书人,都是为了自己梦想努力做好手头那一份事的坚持理想的人。他们的尊严、执着与信仰,如棱镜,折射着这世上大多数的我们;他们是这时代的理想...

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哪个才是诸葛亮的故乡?
证据之十二 宋代坚持诸葛亮躬耕南阳的人越来越多例如朱黼在《评诸葛孔明》称:“孔明高卧南阳,自比管乐,世人莫之许也。余窃论之,孔明王者之佐,伊尹之俦也~~~夫孔明之于伊尹,所遇虽异,处心则同。夫躬耕有莘而乐尧舜之道,躬耕南阳而吟‘梁父’之诗,同一隐晦也,聘三往而后起,驾三顾而后从,同一出处也。”...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葛亮的精神文化?
原因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三国志刘备之前都是军事上听法正的,不是葛亮啊
但是三国演义把他神化了,因为三国演义的通俗性远比三国志强,在民间的影响力也远超三国志,所以诸葛亮在民间就成了神。实际上他的谋略比不过郭嘉,军事比不过法正,也不如刘备,要论用人识人刘备远胜诸葛亮。当然,从实际表现看,他跟前三者比,主要的优势是治国能力强于前三者。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

如何评价葛亮的《朱雀》?
差,而且是肉眼可见的差。说得通俗点,他写的人物都是死人,一个能喘气的都没有。从人物结构到细节设置,好小说需要具备的全部要素都被他完美避开了。我最喜欢拿出来黑的一点就是葛亮写一个国际学校的中文女老师李博士,高雅美丽大方,老公是个局长一类的大官,在家里请外国学生吃饭,穿着丝质连衣裙,...

《问米》:葛亮写悬疑
“悬疑小说真正吸引我的,与其说是逻辑的力量,不如说是“造境”之趣。造人境,也造心境。人的焦灼、爱欲、卑劣与坚持,都在信任的危机之下,经受砥砺,而后蠢蠢欲动。”葛亮在小说集《问米》的后记《刹那序》中这样写道。我也是在瑞德书店偶然读到《问米》,看到其中无数个线索之后,才决定在下午后半...

铁岭县15678123438: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
罗隶贝诺: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 主观原因:履行职分,报答先帝; 客观原因: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文臣武将都已经安排妥当.

铁岭县15678123438: 探索诸葛亮为什么倾尽国力坚持北伐 -
罗隶贝诺: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诸葛亮屡次北伐,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是这样说的:“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这句话...

铁岭县15678123438: 三国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 -
罗隶贝诺: 我认为: 第一个原因,是“安内必先攘外”说.意思说当时诸葛亮认为蜀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来自蜀内部,内部的派系之争,使诸葛亮忧患重重,担心祸岀萧墙之内.在这样的清况下,他只有采取这样的一个政策,就是对内依法治国...

铁岭县15678123438: 诸葛亮明知会败的为什么还坚持北伐,还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罗隶贝诺: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最为倚重的谋士.他也是水镜先生司马微、徐庶曾多次提到的名士.世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一直很高.但不管他怎么厉害,说到底还是没能北伐成功.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诸葛亮不会用人,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

铁岭县15678123438: 诸葛亮明知蜀国国力不如魏国,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
罗隶贝诺: 诸葛亮北伐的唯一目的就是在证明曹魏代汉是篡位,蜀汉才是正统,如果不打,就等于承认曹魏的正统地位,以攻为守只是附带的效果,绝不是目的

铁岭县15678123438: 诸葛亮一生为什么坚持北伐 -
罗隶贝诺: 王业不能偏安如果不主动出击他怕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也无法实现他的理想了再这,诸葛明白蜀国后继无人我想纠正一点说休养生息的也不想想,既然我休养生息了,敌人也可以休养生息在夷陵之战之后,蜀国国力最弱,如果一味的修养生息,而不主动出击,那样会让对方坐大,到时候就和吴国一样落了个投降的下场....这样看来还不如主动出击,联合孙吴,兴许还有些机会罢了,要知道历史也有特殊性,某些关键之战也可能决定成败..

铁岭县15678123438: 诸葛亮北伐有什么意义 -
罗隶贝诺: 诸葛亮六次北伐,前后时间约八年,费力甚大,但是收效甚微.尽管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军事才能无出其右,但是由于蜀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利的交通条件,粮草运输,军事行动,蜀国军民的保守心理、作战积极性不高,独当一面的战将缺失...

铁岭县15678123438: 从出师表第7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
罗隶贝诺: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