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平城,定都洛阳,看北魏孝文帝迁移都城的利弊

作者&投稿:康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迁移平城,定都洛阳,看北魏孝文帝迁移都城的利弊
都城的搬迁,往往决定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下,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的原因,以及定都洛阳的利弊。
北魏首都——平城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乘南齐武帝逝世的时机,魏孝文帝率军从首都平城(现山西大同)向南进发,准备攻击南朝齐。但天公不作美,大军到洛阳后,一直淫雨绵绵,将士们疲惫不堪,不想继续向南。孝文帝不得不屈服于将士们的意志,但他提出一个要求:如果此次不进行南伐,就必须迁都洛阳。大部分大臣都留恋平城的偏安,迁都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安逸的生活,千里迢迢带着家眷,随孝文帝来到洛阳重建家园。但是,相比起南伐,他们宁愿选择迁都,于是,迁都洛阳就成了魏孝文帝的既定政策。大臣们没有料到,所谓迁都,其实只是孝文帝南伐的一个步骤而已,迁都洛阳之后,与南方政权的军事冲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迅速增加,进入了一个战争连绵的时期。
孝文帝雕塑
魏孝文帝时,北魏的制度建设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历代皇帝将一个半游牧半开化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与汉人政权在文化上不相上下的国家。为了从民间获得税收,太后把国家的土地分散给自己的子民播种,进行土地改革。但是分地进行得并不顺利。要向人民分发田地,必须掌握人民的户籍资料。可是北魏的统治者还不知道怎么去统计和管理户籍。太后在秘书令、南部给事中李冲的建议下,她开始建立社会基层组织,在县以下建立三级村民机构(三长制),由这些机构负责基层的户籍和税收管理。同时建立班禄制。班禄制、土地改革、三长制,如同环环相扣的一出大戏,让北魏的官僚制度成了当时最先进的范本。
北魏王朝
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北魏也同样从落后到反超。北魏历代皇帝都很重视佛教的发展,开凿石窟,发扬佛法,南朝的佛教往往注重繁文缛节和奢侈豪华,而北朝的佛教则更注重义理和修行,在影响力上丝毫不比南朝差。北魏还是一个尊崇儒教的国家,由于对汉族文化的尊崇,儒教在皇家的扶持下逐渐成了气候,并主导了一系列神化皇权、加强仪式感的运动。而在南朝,儒教却呈现衰落状态,到了唐代,当人们再次想回归儒教的时候,只能从北朝的传承中去学习。
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龙门石窟
在政治上,北朝的各个皇帝都很在意制定一套符合时代的法律。由于南朝继承了两汉魏晋时期的社会制度,许多利益集团已经彻底把持了政治,任何改革都不再可能。北魏却是从一块白板上新建立法律制度。结果,北朝的法律制度很快超过了南朝,不论从公平性,还是从统一性,都成了后代的样本。北魏的改革高峰随着冯太后的死亡告一段落。当孝文帝独立行使权力时,他想继承改革,却总是改得不是地方。为了表现出比冯太后更加汉化,他加强了意识形态特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改汉姓、穿汉服、禁胡语等。这些改革看上去很激进,却意义不大,只是激起了鲜卑族人与中央政府的对抗。正是这些对抗,导致了北魏的分崩离析。
鲜卑武士
虽然魏孝文帝其他措施不尽如人意,却有一项改革意义非凡,那就是迁都洛阳。人们往往把迁都洛阳也作为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迁都之事不是为了汉化,而是服从于战略需要。北魏平城时期,人们只要看一眼地图,就会发现南北两大皇朝之间的地理错位。南朝的首都设在了长江边上的建康,而北朝的首都却在遥远的平城。之所以定都平城,与北魏建国初的政治形势有关。在建国初,北魏的对手一直是柔然、燕国、夏国等北方国家,与南朝的交往并不多。但随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的军队却发现,如果要南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出兵的战线太长。
古都洛阳
以孝文帝的南伐为例。孝文帝在平城组织军队,亲自率军南下。平城位于现在的山西省北部,已经属于中原帝国的边缘地带。从平城南下必须首先经过太原,再从太原南下上党,渡过黄河,进入洛阳地区。到洛阳时,士兵们已经翻山越岭走了一千五百多里路,就算是没有大雨,也必然疲惫不堪,而此刻军队连国境还没有出去。因为首都太靠北,北魏已经吃过一系列的亏。在北魏灭亡后燕后,燕国流亡者在如今的山东境内建立了一个小国南燕,如果北魏的首都在洛阳,就很容易沿黄河向东灭亡南燕,但由于首都距离太远,出兵不便,反而让刘裕乘机北上夺得了山东。这是整个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政权边境最靠北的一次,甚至威胁到了北魏在河北地区的统治。
北魏平城明堂
而北魏历次与南方的作战,虽然拥有着兵力优势,却大都因为距离太遥远,指挥不便,而不得不半途而废。孝文帝此次迁都的目的,不是因为大雨被迫留在这儿,而是希望借助迁都来巩固北魏的南疆,并以此为基地,出发打击南朝,节省一千多里的道路。
北魏战争
总结
孝文帝迁都两年后,再次开始了向南进军。这次进军以失败告终。更为严峻的是,虽然这是一个颇具战略眼光的决策,却由于与孝文帝一系列不必要的改革混在了一起,成了保守集团攻击的对象。在保守集团分裂倾向越来越严重时,北魏的政治被撕裂,从而影响了军事。北魏分裂了。但孝文帝的迁都,却为后来的东魏和西魏打下了基础,也是从这时开始,北方从更短的用兵线出发,将战线南移,获得了绝对优势,为后来的统一做好了准备。


迁移平城,定都洛阳,看北魏孝文帝迁移都城的利弊
人们往往把迁都洛阳也作为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迁都之事不是为了汉化,而是服从于战略需要。北魏平城时期,人们只要看一眼地图,就会发现南北两大皇朝之间的地理错位。南朝的首都设在了长江边上的建康,而北朝的首都却在遥远的平城。之所以定都平城,与北魏建国初的政治形势有关。在建国初...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这时,孝文帝乘机说,“若不南銮(南征),即当移都于此”,并且下令:愿意迁都的站在右边,不愿意的站在左边。所有随军贵族、官吏都纷纷站到右边,高呼万岁。于是,孝文帝便乘势定都洛阳。洛阳是当时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迁都洛阳对北魏和拓跋族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孝文帝建立北魏之后 孝文帝为什么会选择迁都洛阳
自从道武帝定都平城以来,平城一直是北魏的首都。平城地处塞外,气候寒冷干燥,无霜期短,粮食种类单调,能够灌溉的土地数量很少,遇到旱灾,农作物产量就会锐减,因此很难保证平城有稳定的粮食供应。到孝文帝时,依然不能解决平城粮食供应的困难,因此要保证首都的粮食供应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太武帝统治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问题四: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作用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问题五:北魏孝文帝迁都平城的理由 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和意义,自拓跋圭定都平阳以来,这里一直是北魏的首都,但是平阳地位偏北,很难控制整个北方,加之北方柔然的骚扰,在军事战略上对北魏政权的...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其汉化的关键环节。孝文帝为何急于迁都呢?究其原因,首在汉化。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以来,一直定都平城,尽管其间因为饥荒等原因,有人提出过迁都的动议,但都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及至孝文帝亲政,北魏立国已近百年,即使自太武帝统一黄河流域以来,也近半个世纪,如果要继续推进北魏的统一大业,自然要进一步...

北魏孝文帝迁都平城的理由
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和意义,自拓跋圭定都平阳以来,这里一直是北魏的首都,但是平阳地位偏北,很难控制整个北方,加之北方柔然的骚扰,在军事战略上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很不利,再者常年发生自然灾害,水旱疾病肆虐,公元487年,皇帝下诏言道|:“春旱至今,野无青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卖儿卖女,流浪逃亡...

两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示意图
晋的都城从洛阳迁移到建康(南京),之后南朝的宋、齐、梁、陈的都城一直是建康。而北朝的都城由于各个政权的变化比较大。北魏先是定都平城(大同),之后迁都洛阳。而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的都城在邺,西魏定都西安,而之后北齐取代东魏,仍然定都于邺,北周取代西魏,也仍然定都于西安。

中国古代都城迁移
汉: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王莽篡汉,西汉终;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定都洛阳。北魏: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另外由于在经济、交通方面上的便利,洛阳可以很好地解决人口问题及粮草运输问题,这样,洛阳显然比平城更适宜人们居住。洛阳不仅仅在交通、气候、经济的条件上比平城优越,更重要的是洛阳的政治影响力及其深厚的汉族文化积淀。从东汉到北魏期间,共有东汉、曹魏、西晋三个王朝定都于此。其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可见一斑。而且,...

澄迈县17820252269: 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及移风易俗 政治上:迁都洛阳 (1)原因:平城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①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经济______... -
廉沾枸橼:[答案] 答案:解析: (1)原因 ①政治:平城保守势力强大,阻扰改革;加强对中原统治的需要. ②经济:平城的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③军事:摆脱柔然的威胁和骚扰. ④地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经略南方困难. (2)过程:493年设计以“...

澄迈县17820252269: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迁都有什么积极意义? -
廉沾枸橼:[答案] 略(1)平城气候干旱,粮食产量较有限;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2)促进洛阳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孝文帝进行改革.

澄迈县17820252269: 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从平城和洛阳看)作用(消极积极)在线等. -
廉沾枸橼: 1. 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悲平城,驱马入方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后来,作为京城的平城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陆...

澄迈县17820252269: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哪里 -
廉沾枸橼: 洛阳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澄迈县17820252269: 孝文帝迁都的用意是什么.详细的.
廉沾枸橼: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南齐武帝永明十一年),经过深思熟虑,孝文帝准备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史书上所讲的原因太过简单:“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

澄迈县17820252269: 孝文公把都城迁到哪里 -
廉沾枸橼: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 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文化及其推崇.2.统治中原的需要.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3.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4.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地寒偏北,粮食产量有限,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能从根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澄迈县17820252269: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洛阳 -
廉沾枸橼: 洛阳地处中原地区,紧邻洛水,都城迁到洛阳是因为洛阳汉文化浓厚,地处中原,物产富庶,便于吸收汉文化,同时控制北魏全境,便于调兵来进攻南朝完成统一.

澄迈县17820252269: 孝文帝迁都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上
廉沾枸橼: 原因是: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4)地理上,平城地理...

澄迈县17820252269: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廉沾枸橼: 洛阳

澄迈县17820252269: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廉沾枸橼: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