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赏从亡者全文翻译是什么?

作者&投稿:线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侯赏从亡者全文翻译是什么?~

晋侯赏从亡者全文翻译如下。
1、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
2、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3、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4、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5、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曾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提爵禄的事,爵禄也就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这实在是上天安排哪,而那几个随从他逃亡的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决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为止。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心地善良的人。”

赏析

这是一个历代流传很广的故事。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内乱出奔到国外,一路辛苦流离,饿得奄奄一息。随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
内乱平定后,重耳回国,荣登皇帝的宝座,就是晋文公,即文中所称晋侯。他登基之后大行封赏功臣,却偏偏忘了救命恩人介之推。这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于是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

文公知道后派人去请,而介之推执意不肯出来。传说来人纵火烧山,想将母子逼下山,介之推和母亲合抱一棵大树,就这样被烧死在山上。烧山的那一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为了悼念介之推,从此人们便定每年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清明,“寒食”是断火冷食的意思。这一天举国都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晋侯赏从亡者”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介之推不言禄》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全文翻译: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1. 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2. 赏:赐有功也。

  3. 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4. 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5. 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6. 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7. 置:立。

  8. 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9. 诬:欺骗

  10. 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11. 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12. 蒙:欺骗

  13. 盍:何不

  14. 怼(duì):怨恨。

  15. 尤:罪过。

  16. 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17.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18. 田:祭田。

  19. 志:记载。

  20. 旌:表彰。


赏析

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全文共一百九十四字,却生动地刻画出功成身退、正直清高的介之推形象。

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写人,主要通过介之推母子的三次对答,细致入微、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介之推不言禄、隐而死的前因后果,再现了他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心路历程。介之推选择隐,直接起因是“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但是如果仅凭这个原因,那么介之推未免也太过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气而不能做到真隐。实际上,其深层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天实置之”,而晋国从亡大臣却“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晋文公又赏罚不明,所以这时朝政是“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即是说晋国此时是“无道”,因此介子推选择了隐。有其心不见得有其行,他的母亲曾三次设问试探。开始他言辞过激,只批评他人;第二次他语言明快,反躬自省;第三次语言缓和,将是非名利置之度外。他的母亲由怀疑到相信,最后尊重、支持他的选择。三次设问,从为文的角度看是故作波澜,从言行的角度看是考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内在选择,三问三答,犹如层层剥笋,最终露出了笋心。

全文语言凝练,概括性强,不少句子如“天实置之”“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已成为成语。文中对话亦写得十分巧妙,细致入微


中心内容

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全篇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刻画十分到位,通读此篇后,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守郑国,以防晋军。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一说鲁国都君庄(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一说曹国左氏(今定陶县力本屯乡左岗)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晋侯赏从亡者全文翻译如下: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

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

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作品出处及相关人物简介

出处: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相关人物: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晋侯赏从亡者》这个故事出自《左传》,以下是它的全文翻译,附带原文和注释,以及有关人物的典故,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全文意思。(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没有打错字

一、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报恩不成,反害了介之推


二、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三、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
二三子:各位,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
蒙:欺骗。
怼:怨恨。
尤:责备,谴责。
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
文:装饰。
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今山东省介休东南。
义:动词,赞美

四、补充

相传寒食节与故事的两位主人公,晋文公和介子推有关。

寒食节: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晋侯赏从亡者全文翻译】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

二三子:各位,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

蒙:欺骗。

怼:怨恨。

尤:过失,此处有谴责意。

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

文:文饰。

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今山西省介休东南。

义:动词,赞美


【出处】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创作年代】

春秋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人物简介】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
二三子:各位,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
蒙:欺骗。
怼:怨恨。
尤:责备,谴责。
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
文:装饰。
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今山东省介休东南。
义:动词,赞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和原文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得到了...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2014-04-25 《韩非子》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啊? 2008-07-30 古文韩非子的原文与翻译 24 2013-07-29 《韩非子》文言文的翻译 22 2010-12-30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与答案 13 2014-09-30 韩非...

诸葛亮《出师表》全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全文前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朗读182 浏览2212019-09-23请高手给发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及详细的解释翻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全文翻译
2、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 全文翻译
原文: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

文言文张安世全文翻译
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5. 翻译文言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

《韩非子》注释和翻译,跪求《韩非子 外诸说左下》全文翻译和重点词
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译文: 孔子陪坐在鲁哀公身边,鲁哀公赐给他桃子和...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为矣,而...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珍爱的东西,只是他们珍爱的东西各有不同啊。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

韩非子喻老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全文翻译在线阅读)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韩非,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3.有间——一会儿.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5腠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

卫鞅亡魏入秦全文翻译!
一、译文:卫鞅从魏国逃往秦国,秦孝公让他做相国,封给他商地,称为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大行,正直无私,惩罚违法者不避强宗大族,奖赏有功者不偏袒亲属近臣,法纪涉及太子,连太子的老师也要受刑。商君的法令施行一年之后,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之财,国家兵力强大...

固安县13072859852: 晋侯赏从亡者的翻译 -
左孔佳名: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固安县13072859852: 晋侯赏从亡者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 -
左孔佳名:[答案]小题1:①亡:逃亡 ②是:这样 ③志:铭记 小题2: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 小题3:介之推是一个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的人.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

固安县13072859852: 介之推不言禄译文. -
左孔佳名: 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从来不提及(自己跟着逃走)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个,现在只有文公一个人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外、国内都厌弃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居于下位的人把这种罪过当成合理,处于上位的人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蒙蔽,我难以跟他们相处了.”

固安县13072859852: 国学第12册的第一篇文言文 -
左孔佳名: 第一篇是《介之推不言禄》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固安县13072859852: 求《介之推不言禄》的翻译. -
左孔佳名: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推要求赏赐,赏赐也没有给他. 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 灭绝晋,必定要有主持(国家大事)的主人.主持晋国...

固安县13072859852: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这句话出自何处?晋侯
左孔佳名: 公子重耳与贤臣介之推的故事: 晋文公犒赏随他逃亡的臣子.介之推不求俸禄,于是他便未得到俸禄.他说:...

固安县13072859852: 谁有介之推不言禄译文.谢谢谢谢!!!!! -
左孔佳名: 晋文公赏和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提,也没给他.他说:“献公有九子,只国君在世.惠怀二公无亲信,国内外都弃.天不绝晋,定有君主.主持祭祀的,不是君主是谁?天已安排,而一些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荒谬吗?”

固安县13072859852: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孔佳名: 重耳复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

固安县13072859852: 介推拒禄翻译 -
左孔佳名: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推不要求赏赐,赏赐也没有给他. 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必定要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