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中叔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非子》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啊?~

原文:鲁人身善织屡,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之冠也,而越人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 译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新编: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那个鲁国人就是不信邪,带上妻子到了越国,他编了很多草鞋送给那些上山砍柴和做挑夫的人,他老婆做了很多帽子送给越国的美女,结果不出几年,越国的人都开始穿鞋了,越国的美女以能戴上用他老婆织的白绸做的帽子为荣,不久以后,他们夫妻赚的盆满钵满,衣锦还乡,令那个劝他的人大跌眼镜。

原文:鲁人身善织屡,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之冠也,而越人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

译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新编: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那个鲁国人就是不信邪,带上妻子到了越国,他编了很多草鞋送给那些上山砍柴和做挑夫的人,他老婆做了很多帽子送给越国的美女,结果不出几年,越国的人都开始穿鞋了,越国的美女以能戴上用他老婆织的白绸做的帽子为荣,不久以后,他们夫妻赚的盆满钵满,衣锦还乡,令那个劝他的人大跌眼镜。
http://guoxue.baidu.com/page/bbb4c4cfd7d3/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韩非 (?—公元前233年),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子。韩非多次上书韩王, 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但未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 著作传至秦国后,秦王嬴政大为赞赏,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但韩非入秦后秦王又不加信用, 后因受到李斯的诬陷死于狱中。韩非主张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与此相适应,他主张行文要以“功用”为目的,其文思想犀利,逻辑严密,锋芒毕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是法家的重要作品。

本文运用和氏献璞却被刖足的故事和历史材料作为议论的根椐,进行说理,逻辑性强,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 奉而献之厉王2。 厉王使玉人相3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4。及厉王薨5,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遂命10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 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11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12, 论宝若此其13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14;然则有道者之不 15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16。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 近习不敢卖重17;官行法,则浮萌18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19。则法术者,乃群臣士 民之 所祸也。人主非能倍20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21,独周乎道言22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23矣。

昔者吴起24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 曰:“大臣太重,封君25太众;若此,则上26主而下虐民, 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27,绝减百吏之禄秩28, 损不急之枝官29,以奉选练之士30。”悼王行之期年31而薨矣,吴起枝解32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33,设告坐之过34,燔35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36, 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37。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38,商君车裂39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40,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41,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42。当今之世,大臣贪重43,细民安乱44,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45,则法术之士安能蒙46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47。

【注释】

1 和氏: 一作卞和。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楚山:即

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2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3 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4 诳(kuang):欺骗。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5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6 泣:一作“泪”。

7 子:你。奚:何,为什么。

8 题:名。贞士:精诚的人。

9 理:治玉。

10 命:名。

11 王:一作“主”。

12 犹:还,仍然。论:评定、赏识之意。

13 其:同“之”字。

14 士民:一般百姓。

15 有道者:指法术之士。 (lu):通“戮”。

16 特:只不过,只是。帝王之璞:在此喻指“法术”。

17 近习:宠幸之臣。卖重:卖弄权势之意。

18 浮萌:游民;萌,通“氓”。

19 战陈:战阵。

20 倍:通“背”,违背之意。

21 越:越过,不顾。民萌:老百姓。

22 周乎道言。周:合。道言:法术之言。

23 论:论定,赏识之意。虽:即使。

24 吴起: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早期法家,曾任楚令尹。《史记•蔡泽列传》中云: “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25 封君:受封邑称君号的人。

26 :同“逼”,逼迫、威胁之意。

27 爵:爵位。禄:俸禄。

28 秩:官职的品级。

29 损:减少。枝官:闲冗官员。

30 奉:养。选练之士:经过选拨和训练的人。

31 期年:一年。

32 枝解:同“肢解”,古代分解四肢的一种酷刑。

33 商君:商鞅(?-公元前338),早期法家,卫国人,曾辅助秦孝公变法,卓有成效; 孝公死后被杀,现存有《商君书》。连什伍:把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互相监督;类似后世的保甲之法。

34 设告坐之过:使什伍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均要揭发,如隐瞒不报,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告发。过:责。

35 燔(fan):烧。

36 塞:杜绝。私门:豪门个人。请:请托。遂:进,登进,登进有功于公家的人。劳:功劳。

37 游宦之民:不守本业钻营求官的人。显:显扬,给予荣誉。

38 八年而薨:商鞅变法施行八年而秦孝公卒。孝公三年商鞅变法,孝公二十四年孝公死后商鞅被杀,此作八年,疑有错误。

39 车裂:古代以车拖裂人体的一种酷刑。

40 削乱:地削政乱。削:被割削。

41 当:适当,正确。

42 苦法:以实行法制为苦。细民:小民,指平民。

43 贪重:贪权。

44 安乱:安于混乱。

45 听:听从。

46 蒙:蒙受,冒着。

47 霸王:霸主。

【简析】

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因而有条件总结前人的成果并形成自己独到的思想体系。他继承发展了前期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等人的学说,提出了“任法”、“用术 (权术)”、“集势(君主的权力)”相结合的政治理论,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每每为后代封建帝王所利用,影响甚大。

本文是 《韩非子》卷四第十三篇,系韩非有感于战国末期诸侯国的相继衰落、法术之士处境危困这一社会现实而作。 文章借和氏献璞玉却遭遇酷刑的故事,引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指出法术之士被君王所弃是导致世事纷乱的主要原因。进而从楚不用吴起而“削乱”历史的教训中,推导出“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是“世所以乱无霸主”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

韩非的文章以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著称,本文非常显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这种以故事引发议论,进而提出主要论点,最后借历史事实深化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使文章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富有说服力。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特色。 文章多次使用这种用法,如:卞和献璞玉的诚意和他实际上所得到的回报 (刖其二足)之间的对比;献璞玉者的善意和刖其二足的残酷形成了显明比照,虽然作者对这一现实未曾直接评判,但在对比中已表明了作者对君王的无言的批评。 君王对宝玉和对法术之士的需求在心情的急切程度又是一个对比; 在这一对比中表现了法术之士推行法术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又引用历史事实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对比,这一组对比则是运用历史事实的来使法术对国富民强的作用不言自明。虽然作者在文章中对自己的感情没有作浓烈的渲染,但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文章的思想力度得到了大幅度加强。

故事的引用深化了作品中的议论,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虽属于

说理文的范畴,但读来并不觉得枯燥,反而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感觉。在文章的起始,作者并不急于托出自己的观点,而以一个感人的故事作引子,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 “贞士而名之以诳”这一文章的议论主线。在点出法术的作用和推行法术之士的困境之后,并没有停留在理论论证上,而是又以吴起在楚、商鞅在秦变法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推行法术则使国富强,反之则地削政乱的道理。这种在故事和历史事实的叙述中阐述观点的做法,既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形象生动,且少有晦涩难懂之意。

韩非主张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与此相适应,他主张行文要以“功用”为目的,其文思想犀利,逻辑严密,锋芒毕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现存《韩非子》

建议楼主看看这个网址,有韩非子直解,这上面比较全
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hanfei/


管仲答绮乌封人《韩非子》的文言文
原文: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译文:译文: 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

韩非子难一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难一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如下: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 《诗》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傅说之以“无衣紫”,缓之以郑简、宋襄,责之以尊厚耕战。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且为“下走睡卧”,与去“掩弊微服”。孔丘不知,故称犹盂;邹君不知,故先自脩。明主之道,如叔向赋...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完整原文和译文介绍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完整原文和译文介绍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远景教育17 2022-08-04 · TA获得超过2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原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

韩非子说难原文翻译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翻译: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如下:作者:韩非。创作年代:先秦。1、原文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

文言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古文翻译郑县人有得车轭者 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 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 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2 外储说左上: 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

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二柄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

韩非子难一翻译与原文
《韩非子》中《难一》的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晋文公之时,有臣曰咎犯,有妾曰姜氏。姜氏与咎犯谋,醉而载之以归。咎犯止于桑下,而弃车走。姜氏出其东边之门,往与戎谋,曰:“东方有人焉,曰晋公子,非吾主之子也。……”戎纳诸公子,公子入于晋,晋文公以为上卿,而复国。君子谓咎犯、...

《韩非子》注释和翻译,跪求《韩非子 外诸说左下》全文翻译和重点词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与答案 韩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1],升概甚平[2],遇客甚谨[3],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

汉阴县19758702102: 《韩非子》部分译文1.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2.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3.人或传其书至秦4.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
荡侦好及:[答案] 这样会留下隐患(有“斩草不除根”的意思),比不上用严苛的法律消灭他. 韩非说话不流利,不善于辩论,但善于写文章. 有人把他的著作传到秦国. 韩国国君起初不任用韩非,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汉阴县19758702102: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 -
荡侦好及: 韩非 (?—公元前233年),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子.韩非多次上书韩王, 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但未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 著作传至秦国后,秦王...

汉阴县19758702102: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及字词翻译 宋人有耕... -
荡侦好及:[答案]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子》 [简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

汉阴县19758702102: 求《韩非子》的寓言(原文、翻译),越多越好! -
荡侦好及:[答案] 韩非子寓言选其一 滥竽充数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1】,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2】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语译齐宣王喜欢听竽,尤其是三百人大乐...

汉阴县19758702102: 宋人献宝(《韩非子》)翻译 -
荡侦好及:[答案]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宝玉,拿来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宝的人连忙解释说:「我让玉匠们看过,他们都认为这确实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笑着说:「我把『不贪爱钱财』当作是『宝』,你把美玉当作是『...

汉阴县1975870210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翻译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 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 -
荡侦好及:[答案] 另外一种说法.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说:“我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去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

汉阴县19758702102: 守株待兔《韩非子》翻译成白话文故事 -
荡侦好及:[答案] 《守株待兔》典故出自《韩非子·五蠹》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

汉阴县19758702102: 求《韩非子》的寓言(原文、翻译),越多越好! -
荡侦好及: 韩非子寓言选其一 滥竽充数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1】,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2】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语译 齐宣王喜欢听竽,尤其是三百人大乐队的...

汉阴县19758702102: 韩非子 翻译 -
荡侦好及: 1. Drawing on advantages and avoiding disadvantages are nature of human. 2. Parents also weig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relations with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let alone the ones without close relationship like fathers and sons.

汉阴县19758702102: 韩非子刑弃灰与街者全文翻译
荡侦好及: 原文:《韩非子》曰殷之法,灰弃于道者,刑.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灰弃于道者,必燔人.人必怒,怒必斗,斗则三族杀.虽刑之,可也 . 译文:《韩非子》这部书上说:将灰烬(燃烧后的剩余物)丢弃在道路上,要受到判刑处罚.子贡认为(处罚)太重了,就问孔子,孔子说“将灰烬(燃烧后的剩余物)丢弃在道路上,必然有可能烧到其他人.被烧到的人肯定会生气必火,一旦生气必火就会产生打架斗殴,如果发生了打架斗殴,就会(触犯刑法)导致三族被杀之祸.虽然将灰弃于道者予以判刑处罚,(但可以避免三族杀,)因此,是可行的. 不知道你指的原文是哪一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