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诗解5真礼遍在

作者&投稿:善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礼记》礼运诗解5真礼遍在

题文诗:

情生阴阳,万物有情,情通天地,圣人作则:

天地为本,故物可举;阴阳为端,情通阴阳,

可睹人情;四时为柄,随时无失,农事可劝;

日星为纪,敬授民时,故业可别;月以为量,

因材施教,故功有艺;鬼神为徒,综核名实,

故事有守;五行为质,故事可复,终则复始,

能始能终;礼义为器,事行有考,行必有成;

人情为田,人以为奥,四灵为畜,饮食有由.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龙以为畜,鱼鲔不淰:

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

龟以为畜,人情不失.先王有事,秉执蓍龟,

陈列祭祀,祀地埋牲,宣祝嘏辞,设制立度,

国之有礼,官之有御,百事有职,礼行有序.

礼不达下,先王患之:飨帝于郊,以定天位:

祀社於国,以列地利:禘于祖庙,教民仁爱:

旅祭山川,以傧鬼神:祭祀五祇,所以本事.

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前巫後史,

卜蓍瞽侑,皆在左右,中心无为,以守至正.

礼行于郊,百神受职;礼行於社,百货可极;

行於祖庙,孝慈服焉;行於五祀,正法则焉;

郊社宗庙,山川五祀,义脩礼藏,真情遍在.

正文:

(孔子家语)圣人作则,(作为则法)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天地为本则万物苞在於其中)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阴阳之为情始)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四时各有事故事可得而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业可别;(日以纪昼星以纪夜故事可得而分别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有度量以成四时犹功业各有分理也艺犹理)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鬼神不相干各有守)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五行终则复始故事可修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考成)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四灵鸟兽之长四灵为畜则饮食可用),故饮食有由也。

(礼记)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

郑玄注: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此言兼气生之效也。别,彼列反。被,皮义反,徐法义反。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天地以至於五行,其制作所取象也。礼义人情,其政治也。四灵者,其徵报也。此则《春秋》始於元,终於麟,包之矣。吕氏说《月令》而谓之“春秋”,事类相近焉。量,犹分也。鬼神,谓山川也,山川助地通气之象也。器,所以操事。田,人所捊治也。礼之位,宾主象天地,介僎象阴阳,四面之位象四时,三宾象三光,夫妇象日月,亦是也。柄,本又作枋,兵命反。量音亮,下同。畜,许六反,下同。治,直吏反。麟,艮人反。近,附近之近。操,七刀反。桴,薄侯反,徐音普沟反。介僎,上音界,下音遵。

[疏]“ 故人”至“为畜”。正义曰:此一节以前文论人禀天地五行气性而生,此以下论禀气性之有效验,各依文解之。“故人者,天地之心也”者,天地高远在上,临下四方,人居其中央,动静应天地,天地有人,如人腹内有心,动静应人也,故云“天地之心也”。王肃云:“人於天地之间,如五藏之有心矣。”人乃生之最灵,其心五藏之最圣也。“五行之端也”者,端,犹首也。万物悉由五行而生,而人最得其妙气,明仁义礼智信为五行之首也。王云:“端,始。”用五行者也。“食味”者,人既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故有此下之事也。五行各有味,人则并食之。“别声”者,五行各有声,人则含之,皆有分别也。“被色”者,五行各有色,人则被之以生也。被色,谓人含带五色而生者也。五行有此三种,最为彰著,而人皆禀之以生,故为五行之端者也。然味言“食”,声言“别”,色言“被”,各别,随义为言也。注“此言兼气性之效也”。正义曰:此并是五行彰著之事,而人气性有之,故云“兼气性之效也”。然前注“五行秀气”,亦言“兼此气性纯”,而此云“气性效”者,前明之始,此明之末,以末故云“效”。效,犹验实也,即五味五声五色,是其效也。“故圣”至“为畜”。“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则,法也。本,根本也。人既是天地之心,又带五色、五行、五味,故圣人作法,必用天地为根本也。祭帝於郊,祭社於国,是用天地为本也。然则自此至“四灵以为畜”,凡十句,分为三重;此至“五行以为质”七句,明圣人制教所法象也;又自“礼义”、“人情”二句,明圣人为治政之时事也;又“四灵”一句,明徵报之功也。“以阴阳为端”者,端,犹首也。用天地为根本,又自阴阳为端首也。犹如剑戟以近柄处为根本,以锋杪为端首也。圣人制法,左右法阴阳,及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法阴阳为端首也。“以四时为柄”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是法四时为柄也。剑戟须柄而用之,圣人为教象,须法四时而通也。“以日星为纪”者,纪,纲纪也。日行有次度,星有四方,列宿分部昏明,敬授民时,是法日星为纲纪也。“月以为量”者,量,犹分限也。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而圣人制教,亦随人之才分,是法月为教之限量也。“鬼神以为徒”者,鬼神,谓山川鬼神,助地以通气,是以为地之徒属,圣王象之,树立群臣,助已以施教,为已徒属也。“五行以为质”者,质,体也。五行循回不停,周而复始,圣人为教,亦循还复始,是法五行为体也。“礼义以为器”者,此以下二句,明圣人为治政时事也。上既有法象为先,故可执礼义为器用,如农夫之执耒耜也。“人情以为田”者,礼义以为器,可耕於人情。人情得礼义之耕,如田得耒耜之耕也。“四灵以为畜”者,此一句明徵报也。圣人既法象天地,用礼义耕人情,故获天地应以徵报也。四灵并至,圣人畜之,如人养牛马为畜。然“自天地为本”至此凡十句,上四句皆以“以”字在於事上,从“月以为量”以下六句,“以”字置於事下者,上明天道,事远,故“以”字在事上,连於天也;后明地道,事近,故“以”字居下,欲连於人。按前经云“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备论四者,此经云“天秉阳”,覆说天有日星;次经云“地秉阴”,地有四时,并有月也;次经云五行之动,覆说五行也,於前天地阴阳鬼神五行之中,唯说天地与五行,举其大者。此经总覆前事,故云“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皆覆说前事,“礼义以为器”,覆说上“舍礼何以哉”。“人情以为田”,覆说上人情也。“四灵以为畜”一句,论若行以前诸事,施之得所,则四灵报应也。注“天地”至“是也”。正义曰:“天地以至於五行,制作所取象也”者,天地阴阳四时日星月量鬼神五行等,皆外物,非人所行,故云“所取象也”,谓圣人所法象以为教也。云“礼义人情,其政治也”者,此是人亲自行,故云“其政治”,谓圣人行之为政,以治天下也。云“此则《春秋》始於元,终于麟,包之矣”者,言此一经初以天地为本,终以四灵为畜,是当《春秋》始於元年,终於获麟也。“包之”者,谓《春秋》元年以后,获麟以前,包笼此天地阴阳四时星辰日月之等。按《春秋》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为五始。元者,气之始,则天地也。春者,四时之始,则四时也。王者,政教之始,则礼义也。正月者,十二月之始,则月以为量也。公即位者,即一国之始,亦礼义也。熊氏云:“《春秋》书‘郊祭天’,是天也。书‘地震’,是地也。书‘冬无冰’,是阳也。书‘大雨雹’,是阴也。书‘春夏秋冬’,是四时也,又四时阴阳也。隐元年,‘公子益师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春秋》记事皆书‘日’,是日也。庄七年,‘恒星不见’,是星也。《春秋》记事皆有‘月’,是月也。僖十四年,‘沙鹿崩’;成五年,‘梁山崩’:是鬼神也。桓二年,‘取郜大鼎’,是金也。成十六年,‘雨木冰’,是木也。桓元年秋,‘大水’,是水也。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是火也。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是土也。金木水火土,即五行也。《春秋》得礼则褒,失礼则贬,是礼义也。恒元年,‘公即位’,先君被弑而行即位,安忍其丧?其情恶也。庄元年不书‘即位’,文姜出,不忍行即位之礼,其情善也,此是人情也。哀十四年,‘西狩获麟’,是四灵为畜也。”云“吕氏说《月令》而谓之“春秋”,事类相近焉”者,吕氏,谓吕不韦也。说十二月之令,谓为《吕氏春秋》,事之伦类,与孔子所脩《春秋》相随近焉。《月令》亦载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五行、礼义之属,故云“相近”也。云“器所以操事”者,操,执也,谓操执所为之事,若手秉耒耜耕田之事,手操执之。云“田人所捊治也”者,捊,谓以手捊聚,即耕种耘锄也,即上“污尊而抔饮”之类也。云“礼之位”至“三光”,是《乡饮酒义》文。宾於西北象天,主於东南象地。介是宾副,坐於西南,象天严凝之气,始於西南;僎是主人之观礼者,坐於东北,象阳气之始:是介、僎象阴阳。主人在阼阶西面,宾在户西南面,介在西阶东面,僎在房户之间南面,以四者位殊,故为“四面之位象四时”。云“三宾”者,众宾三人,在正宾西南面,是为“三宾”也。《礼器》云“君在阼,夫人在房”,象日月也。云“亦是也”者,以礼之取象,其数非一,以无正文,故取此义而明之,故云“亦是”,言亦是法象之义也。

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

郑玄注: “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物,天地所养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情以阴阳通也。睹,丁古反。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事以四时成。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事以日与星为侯,与作有次第。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艺,犹才也。十二月各有分,犹人之才各有所长也。艺或为倪。倪,五计反,视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山川守职不移。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事下竟,复由上始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考,成也,器利则事成。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奥,犹主也,田无主则荒。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由,用也。四灵与羞物为群。

 [疏]“ 以天”至“由也”。正义曰:此一节覆明前经诸事,若行诸事,治理皆应,则万事得成也。以天地为本,故万物可举也。天地生养万物,今本天地而为政教,故万物可举而兴也。“以阴阳为端,故人情可睹也”,人情与阴阳相通,今法阴阳为教,故人情无隐,所以可睹见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生长收藏,随时无失,故民不假督励,而事自劝成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列,犹次第也。日中星鸟,敬授民时,无失早晚,故民事有次第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艺,犹才也。十二月限分,犹人才各有所长,圣人随人才而教之,则人竭其才之所长而为功,故云“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山川鬼神,各有分职不移,今为教引鬼神为徒属,则事无失业,故云“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五行周而复始,运回无穷,为教法则此,则事必不绝,故云“可复”,复,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考,成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治国用礼义为器,是器之利者,故所治之事,行必有成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上“人”是人民,下“人”是圣人。奥,主也。田无主则荒废,故用人为主。今以人情为田,用圣人以为田主,则人情不荒废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由,用也。灵是众物之长,长既至为圣人所畜,则其属并随其长而至,得以充庖厨,是“饮食有用也”。注“情以阴阳通也”。正义曰:按《易·文言》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是万物之情,因阴阳而通也。注“事下竟,复由上始也”。正义曰:五行相次,终而复始,凡所营为之事,亦终而复始,故云“事下竟,复由上始也”,谓事於下终未竟了,更复从上而始也。注“考成”至“事成”。正义曰:考,成也,《释诂》文。《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器利则事成也。

(孔子家语)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而鱼鲔不谂;(谂潜藏也)凤以为畜,而鸟不獝(<羽氐>);麟以为畜,而兽不狘(<犭越>);(<羽氐><犭越>飞走之貌也.<羽氐>况必反<犭越>况越反)龟以为畜,而人情不失.(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於蓍龟人情不失也)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瘗谓祭祀之瘗缯谓若增封太山宣谓播宣扬之.瘗於列反缯慈陵反嘏举下反)设制度,祝嘏辞说.故国有礼,官有御,(治也)职有序。

(礼记)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郑玄注: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淰之言闪也。獝、狨,飞走之貌也。失,犹去也。龟,北方之灵,信则至矣。鲔,于轨反,鱼名。淰音审,徐舒冉反。矞,字又作獝,况必反。狘,况越反。闪,失冉反。

  [疏] “何谓”至“不失”。正义曰:此一经以上有四灵之文,更复解四灵之事,故记人假问答以明四灵也。“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者,问答四灵名也。谓之“灵”者,谓神灵。以此四兽皆有神灵,异於他物,故谓之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解饮食有由之义也。淰,水中惊走也。鱼鲔,从龙者,龙既来为人之畜,故其属见人不淰然惊走也。“凤以为畜,故鸟不獝”,獝,惊飞也。鸟从凤来,凤既来为人之畜,故其属见人不獝然惊飞也。“麟以为畜,故兽不狘”,狘,惊走也。兽,从麟者,麟既来为人之畜,故其属见人不狘然惊走也。“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以龟知人情,龟既来应人,知人情善恶,故人各守其行,其情不失也。然上三灵皆言其长来而族至,则此应云“龟以为畜,而甲族驯狎”,今独云“其感信而至”者,与上三族相互也。此言感信,则上亦感仁义礼而至也。但因龟是知人情之易见者,故就龟而言耳。又初陈四灵,麟在初者,孔子获麟,记者,随时所见为先也。后列以龙为首,依四方之旧次也。注“淰之”至“至矣”。正义曰:读淰为闪者,淰是水中之形状,故字从水。闪是忽有忽无,故字从门中人也。人在门,或见或不见。獝见飞而獝起,狘是狘然惊走,故云獝、狘,飞走之貌也。云“龟,北方之灵,信则至矣”者,按《月令》冬云“其虫介”,注云:“龟鳖之属。”则龟为水虫,水主信,故信则至。知水主信者,《易·乾凿度》云:“阳气合闭信之类。”故北方水为信。水既为信,则土为知也,故《乾凿度》云:“四时之义,皆法中央。”中央土者,可以兼四方之行,知之决也,是土为知。但水、土二行俱有信、知,故《乐纬》云:“宫致凤皇身信,羽致幽昌身知。”又《中庸》注云:“水神则信,土神则知。”是土、水俱有信。知龟属北方水,《大戴礼》及《乐纬》云:“介虫三百六十,龟为长。鳞虫三百六十龙,为长羽虫三百六十,凤为长。毛虫三百六十,麟为长。”按《月令》“春,其虫麟”,则龙属东方木也。“夏,其虫羽”,则凤属南方火也。“秋,其虫毛”,则麟属西方金也。按《异义》:“说《左氏》者以昭二十九年传云:水官不脩,故龙不至。以水生木,故为脩母致子之说。故服虔注‘获麟’云:‘麟,中央土兽,土为信。信,礼之子,脩其母,致其子,视明礼脩而麟至,思睿信立而白虎扰,言从父成而神龟在沼,听聪知正则名川出龙,貌恭性仁则凤皇来仪。’又《毛诗传》云:‘麟信而应礼。’又云:‘驺虞,义兽,有至信之德则应之。’皆为以脩母致子之义也。”若郑康成之说,则异於此,脩当方之事,则当方之物来应。故《异义》:“《公羊》说哀十四年获麟,此受命之端,周亡失天下之异。《左氏》说麟是中央轩辕大角兽,孔子脩《春秋》者,札脩以致其子,故麟来为孔子瑞。陈钦说:麟,西方毛虫,孔子作《春秋》有立言,西方兑,兑为口,故麟来。许慎谨按:公议郎尹更始、待诏刘更生等议石渠,以为吉凶不并,瑞灾不兼。今麟为周亡天下之异,则不得为瑞,以应孔子至,玄之暗也。”《洪范》五事,二曰言。言作从,从作乂。乂,治也。言於五行属金。孔子时,周道衰亡,已有圣德,无所施用,作《春秋》以见志,其言少从,以为天下法,故应以金兽性仁之瑞,贱者获之,则知将有庶人受命而行之。受命之徵已见,则於周将亡,事势然也。兴者为‘立言’之说密也。“如郑此说,从陈钦之义,以孔子有立言之教,故致其方毛虫。熊氏申郑义云:“若人臣官脩,则脩母致子之应,《左氏》之说是也,若人君脩其方,则当方来应。孔子脩《春秋》为素王法以立言,故西方毛虫来应,未知然否,且具录焉。或以脩母致子,康成所以不用也。故《异义》:“《公羊》说麟,木精,《左氏》说麟,中央轩辕大角之兽,陈钦说麟是西方毛虫。许慎谨按:《礼运》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东方也。虎,西方也。凤,南方也。龟,北方也。麟,中央也。”郑驳云:“古者圣贤言事亦有效,三者取象天地人,四者取象四时,五者取象五行。今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是则当四时明矣。虎不在灵中,空言西方虎者,麟中央得,则无近诬乎?”如郑此言,是麟非土精,无脩母致子之义也。四灵配四方,如上所说,若其取象,理有多途,虎虽属西方,以其浅毛,得属中央土也。故《月令》“中央土,其虫倮。”注云“虎豹之属恒浅毛,又於阴阳虎属寅”是也。麟属东方,取其性仁,则属木也,故《公羊》说“麟者,木精”。郑云:“金九以木八为妻,金性义,木性仁。得阳气,性似父,得阴气,性似母。麟,毛虫,得木八之气而性仁。”《鹖冠子》云:“麟,北方玄枵之兽。”是取象不一也。凤属南方,亦属中央,故《乐纬》云“官致凤皇”是也,龟属北方,亦属东方,《五行传》云“一曰貌,时有龟孽”是也。龙属东方,亦属天,《五行传》云“皇之不极,则有龙蛇之孽”是也。《五行传》又云:“二曰言,时则有介虫之孽;三曰视,时则有倮虫之孽。”是取象既多,理非一概。今以烦而无用,故不备言其数也。《释兽》云:“<鹿吝>,麕身,牛尾,一角。”京房《易传》云:“麟,麕身,牛尾,马蹄,有五采,腹下黄,高丈二。”《广雅》云:“麒麟,狼头,肉角,含仁怀义,音中锺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后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槛槛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故呼为大角之兽也。”

“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郑玄注 :皆卜筮所造置也。埋牲曰瘗,币帛曰缯。宣犹扬也。缯或作赠。蓍音尸。瘗,於例反,一音於器反。缯,本又作增,同,似仍反,又则登反,又似登反。故先王患礼之不达於下也。患下不信也。

[疏] “故先”至“有序”。正义曰:此一节论上既言龟知人情,故此言卜筮所造置之事,故先王有事,秉蓍龟。龟既知人情,因美龟德也。先王圣人,将有大事,必秉执蓍龟而问吉凶。言蓍者,凡卜皆先筮,故兼言之也。“列祭祀”,自此至“礼有序”,皆秉蓍龟事也。陈列祭祀,谓郊庙以下,皆用卜筮也。“瘗缯”者,瘗,埋也,谓祀地埋牲也。《祭法》云:“瘗埋於泰折,祭地也。”币帛曰缯,缯之言赠也,谓埋告又赠神也。“宣祝嘏辞说”,宣,扬也。祝嘏有旧辞,更宣扬告神也。“设制度”者,谓造宫室城隍车旗之属也。“故国有礼”者,上诸事既并用卜筮,故国家必有其礼也。“官有御”者,国既有礼,故百官各御其事也。“事有职”者,官既有御,故百事各有职主也。“礼有序”者,凡所行礼,皆有次序也。“故先王患礼之不达於下也”。正义曰:此一经为下生文,虽并用卜筮,而民下犹未见信,先王患之,更为下诸事,使达下也。

(孔子家语) 先王患礼之不达於下,故飨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国,所以列地利也;禘祖庙,所以本仁也;旅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祭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养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後史,卜蓍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是以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礼行於社,而百货可极,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孝慈之道为远近所服焉)礼行於五祀,而正法则焉.故郊社宗庙山川五祀,义之脩而礼之藏.(言礼之宝藏)

(礼记)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郑玄注: “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此所以达礼於下也。教民尊神,慎居处也。宗,宗人也。瞽,乐人也。有,四辅也。傧,皇音傧,敬也,旧必信反。朝,直遥反,下同。筮,巿制反。瞽音古。侑音又。

[疏]“ 故宗”至“至正”。正义曰:此一节论上云“礼有序”,故记人因说礼须达下之事。“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者,天子至尊,而犹祭於郊,以行臣礼而事天也,是欲使严上之礼达於下。天高在上,故云“定天位也”,亦即是必本於天也。“祀社於国,所以列地利也”者,天子至尊,而犹自祭社,欲使报恩之礼达於下也。地出财,故云“列地利也”,亦即是命降于社之谓肴地也。“祖庙,所以本仁也”者,王在宗庙,以子礼事尸,是欲使仁义之教达於下也,亦即降于祖庙之谓仁义。“山川,所以傧鬼神也”者,王自祭山川,是欲使傧敬鬼神之教达於下也。傧,敬也,亦即是降於山川之谓兴作也。“五祀,所以本事也”者,王自祭五祀,是欲使本事之教达於下也。五祀是制度,故云“本事也”,亦即是降於五祀之谓制度也。“故宗祝在庙”者,前明因事鬼神,使礼达於下,此明因委於人,使礼达於下也。宗,宗伯也。祝,大祝也。王在宗庙,则委於宗、祝,示不自专以达下也。“三公在朝”者,在朝职事,则委在三公也。“三老在学”者,乞言则受之三老。“王前巫”者,若王吊临,则前委於巫也。“而后史”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不敢为非也。既言“前巫”,故云“后史”也。“卜筮瞽侑,皆在左右”者,卜筮主决疑。瞽是乐人,主和也。侑是四辅,典於规谏者也。示不自专,故并置左右也。“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者,既祭祀尊神及委任得人,故中心无为,以守至正之道也。注“此所”至“辅也”。正义曰:自“祭帝於郊”至“五祀,所以本事”,是祭祀尊神也。自“宗祝在庙”至“皆在左右”,是慎居处也。左辅右弼,前疑后承,皆侑劝人君为善,故以侑为辅。其四辅之义,已具於《文王世子》。

郑玄注:  “故礼行於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於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於五祀,而正法则焉。言信得其礼,则神物与人皆应之。百神,列宿也。百货,金玉之属。应,应对之应。宿音秀。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脩而礼之藏也。脩犹节也。藏,若其城郭然。藏,如字,徐才浪反。

 [疏]“ 故礼”至“藏也”。正义曰:此一节论上文礼既达於下,有功而见徵应。“故礼行於郊,而百神受职焉”者,百神,天之群神也。王郊天备礼,则星辰不忒,故云“受职”。“礼行於社,而百货可极焉”者,王祀社尽礼,则五谷丰稔,金玉露形,尽为国家之用,故云“可极焉”。“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者,王祭庙尽礼,而天下皆服行孝慈也。《诗》云“无思不服”是也。王云:“孝慈之道,为远近所服也。”“礼行於五祀,而正法则焉”者,王祭五祀以礼,而天下法则各得其正也。然前有山川兴作,此不言者,法则之事包之也。“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脩而礼之藏也”,此经覆说祭在上诸神,是义之脩饰礼之府藏也。


《礼记.祭义》诗解5祭天五致
《礼记.祭义》诗解5祭天五致 题文诗: 郊祭至敬,君子牵牲,大夫序从,毛牛尚耳, 鸾刀以刲,取膟膋退,爓腥祭退,至礼至敬. 郊祭报天,主日配月,夏祭其闇,殷祭其阳, 周人祭日,以朝及闇.祭日於坛,祭月於坎, 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东,祭月於西, 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於东,月生於...

《礼记。礼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zhǎng)使老年人能够善终,壮年人能够被任用,幼小的能很好地成长。

如何理解《礼记·礼运》?
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因社会和自然在变化和发展着,因而人类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不断地“去其所害,就其所利”,以变化发展的自我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和自然。通过对远古以来礼乐变化发展的考察,强调了时变的重要性。“先王的制度,...

《礼记·礼运》
回答 (1)天下为公反映了“尧舜禹”传说时代的情况,当时通过“禅让制”来“选贤与能”(2)天下为家的标志是启建立夏朝;“大人世及以为礼”是指“分封制”(3)更喜欢“选贤与能”这才是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完善国家体制,造福于人民 ...

...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乾坤也-——礼记,礼运 求翻译 !!_百度知...
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乾坤焉。这句话大意是:我想考证商代的“道”(或“礼”),因为资料不足无法完成(宋不足征即“杞宋无征”,资料不足的意思)。我却从中都得到了“乾坤”。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礼运篇》里两段文字的意思
1)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

《礼记》中庸诗解1中庸真情
《礼记》中庸诗解1中庸真情 题文诗: 情生天地,万物天生,至情至性,至性天真, 至真至道,至道真情,天命谓性,非愚非贤, 率性谓道,不失其常,修道谓教,至教自教, 至道不离,可离非道.真情遍在,君子情真. 君子戒慎,其所不睹;君子恐惧,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独,谨小慎微. ...

《礼记》礼运篇全文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下面是我整理的《礼记》礼运篇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

求高人,请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
五味,酸、苦、辛、咸、甘 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十二食指人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吃的不同食物

礼记礼运篇
根据郑玄的话,认为“名《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阴转旋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康有为为《礼运》作注,在注解中发挥了他有关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按古代说法即认为《礼记·礼运》篇...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记·礼运》中文翻译 -
双从四逆: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意,明于其利,达于其患,人后能为之.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大上,三皇五帝之世,尊贵道德,诚以及人,三王之世,礼节备而倘报,来而报往,...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记 礼运 翻译 -
双从四逆: 现在大道已经消失,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记 礼运翻译 -
双从四逆: 大上,三皇五帝之世,尊贵道德,诚以及人,三王之世,礼节备而倘报,来而报往,往以报来,有礼节,则有尊卑上下,人而得安稳.没有礼节次序的社会,人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会危而不安,因为这样礼节就非学不可了. 〔理解〕这话是说,上古时期,崇尚朴素善良的德性,后世才致力于施恩和回报.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说上古时期的人不求回报,而是说,那时的人不会因为要求回报而反倒失落了礼的本旨.礼讲究有往有来,看望了别人而别人不来看你,是他没有礼貌;别人来看望了你而你不去看望别人,是你没有礼貌.人有礼就会平安,无礼就会危险.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孔子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 -
双从四逆:[答案] 孔子的理想和追求是“天下大同” 什么是大同社会呢? 有篇文章运用了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 这决不是笔者胡吹,是有书为证的.这书,就是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在《礼记·礼运》篇,一开头就是:喜爱的学生言偃...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记 礼运篇 -
双从四逆: 1)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2)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表达了儒 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 材料一是在原始的社会阶段,材料二是封建奴隶制阶段 材料一早于材料二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记·礼运》 -
双从四逆: 回答 (1)天下为公反映了“尧舜禹”传说时代的情况,当时通过“禅让制”来“选贤与能” (2)天下为家的标志是启建立夏朝;“大人世及以为礼”是指“分封制” (3)更喜欢“选贤与能”这才是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完善国家体制,造福于人民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记·礼运篇《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 -
双从四逆: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翻译"礼记 礼运"节录
双从四逆: 大意:到了今天大道消隐不见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家族,各自孝敬各自的亲朋好友,各自去爱护各自的儿子女儿,好东西也会尽力去争取,全是为了自己.统治者世代相传形成一种习惯,修筑高墙坚城,开沟蓄池,以此作为屏...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运第三十二》古诗原文及翻译 -
双从四逆: 作者:孔子门人【原文】孔子为鲁司寇①,与于蜡②.既宾事毕③,乃出游于观④之上,喟然而叹.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⑤,与三代之英⑥,吾未之逮⑦也,而有记焉.” 【注释】 ①司寇:官名.掌刑狱纠察...

景东彝族自治县13778914988: 【礼·礼运】 -
双从四逆: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