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祭义》诗解5祭天五致

作者&投稿:辉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礼记.祭义》诗解5祭天五致

题文诗:

郊祭至敬,君子牵牲,大夫序从,毛牛尚耳,

鸾刀以刲,取膟膋退,爓腥祭退,至礼至敬.

郊祭报天,主日配月,夏祭其闇,殷祭其阳,

周人祭日,以朝及闇.祭日於坛,祭月於坎,

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东,祭月於西,

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於东,月生於西.

阴阳长短,终始相巡,祭天祀月,天下至和.

情生天地,天地生人,至情至古,至古至始,

至始至礼,礼之所至,报本返始,以厚其本.

礼致鬼神,敬以尊上,礼致和用,百姓和谐,

民丰物用,以立民纪.至礼致义,上下不悖.

至礼致让,让以去争,合此五致,无微不治.

【原文】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菺,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分段解释:

【原文】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祭者告礼,不欲闻见凶人。○错诸,七路反。

[疏]“郊之”至“至也”。○正义曰:此一节论祭祀之礼,以是吉礼大事,故丧与凶服皆辟之。

祭之日,君牵牲,穆荅君,卿、大夫序从。祭,谓祭宗庙也。穆,子姓也。荅,对也。序,以次第从也,序或为豫。○从,才用反,注同。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丽,犹系也。毛牛尚耳,以耳毛为上也。膟膋,血与肠间脂也。爓祭祭腥,祭爓肉、腥肉也。汤内曰爓。爓祭祭腥,或为“合祭腥、泄、<月>熟”也。○碑,彼皮反。袒,徒旦反。鸾力端反。刲,苦圭反。膟音律。膋,力雕反。爓音寻。泄,息列反。<月>,直辄反。



[疏]“祭之”至“至也”。○正义曰:前经郊祭之致敬,此一节明祭庙牵牲致敬。○“穆答君”者,穆,谓子姓;答,对也。言祭庙,君牵牲之时,子姓对君共牵牲。○“卿、大夫序从”者,卿夫夫作币,士奉刍,依次第而从君也。○“既入庙门,丽于碑”者,丽,系也。君牵牲入庙门,系著中庭碑也。王肃云:“以纼贯碑中,君从此待之也。”○“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者,将杀牲,故袒取牛毛荐之,故云“毛牛”也。以耳毛为上,故云“尚耳”。耳主听,欲使神听之。○“鸾刀以刲,取膟膋”者,谓用鸾刀刲割牲体,以取血及肠间指血以供荐,而膋以供炙肝及爇萧也。○“乃退”者,谓杀牲竟,而取卿、大夫所刲血毛膟膋荐之,竟而退也。祭有三节,此一节竟,故退。○“爓祭,祭腥”者,爓,谓爓肉而祭。腥,谓以腥肉而祭。言荐膟膋之后,以俎载爓肉、腥肉而祭也。○“而退”者,谓爓祭祭腥之后,祭事既卒而退,是恭敬之至极也。○注“穆,子姓也”。○正义曰:知穆是子姓者,熊氏云“父昭子穆。姓,生也。是昭穆所生谓子孙。直言穆者,文不备”。○注“膟膋”至“熟也”。○正义曰:案《说文》及《字林》云:膟血、祭膋,是牛肠间脂也。是膟为血,膋为肠间脂也。云“爓祭祭腥,祭爓肉、腥肉也”者,既叠出经文爓祭之事、祭腥之语,然后解云谓祭爓肉也、腥肉也。“祭爓肉”即经之“爓祭”也,云“腥肉”即经之“祭腥”也。其祭腥肉、爓肉,并当朝践之节。此腥肉则《礼运》云“腥其俎”也。爓肉即《礼运》云“熟其肴”也。此先云“爓”者,记者便文耳,非先后之次。云“汤肉曰爓”者,以鬼神异於生,虽曰熟肴,但汤肉而已。若其小祀,则煮肉令熟,故《郊特牲》云“一献熟”,是爓与熟又别也。云“爓祭祭腥”,或云“合祭腥、泄、<月>、熟也”者,谓“爓祭祭腥”四字,《礼记》他本为“合祭腥、泄、<月>、熟”六字者,故云“或”。

【译文】

天子南郊祭天,这是最最重要的吉祭,谁家死了人也不敢哭,披麻戴孝的人也不敢进入国都城门,对天的恭敬真是到极点了。举行宗庙之祭时,国君亲自牵引牺牲,嗣子在旁协助,卿大夫按照班序紧随其后。进入庙门以后,就把牺牲拴在庭中的石碑上,卿大夫袒露左臂宰牛,先取牛耳上的毛献祭,然后用莺刀分割牲体,取出血和肠间脂肪献祭,乃退。接着还要用半生不熟的肉献祭,还要用生肉献祭,祭毕退下,也真是恭敬到极点了。

【原文】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译文】

南郊祭天,是为了普遍报答上天诸神而以日神为主,以月神为配享。夏人尚黑,在黄昏时祭天。殷人尚白,在中午时分祭天。周人尚文,从早上一直祭到黄昏。祭日神是在坛上,祭月神是在坑内,以此区别幽暗和光明,以此划分上下。祭日于东方,祭月于西方,以此区别内外,、端正其位。因为旭日出于东方,新月生子西方。日月一阴一阳,昼夜或长或短,终始相接,循环往复,天下的有条不紊即由此而生。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天之神可见者莫著焉。闇,昏时也。阳读为“曰雨曰旸”之旸,谓日中时也。朝,日出时也。夏后氏大事以昏,殷人大事以日中,周人大事以日出,亦谓此郊祭也。以朝及闇,谓终日有事。○神见,贤遍反,一本作“神可见”,则如字。旸音阳。

[疏]“郊之”至“及闇”。○正义曰:自此以下至“致天下之和”,论郊祭及日月之义。此郊之祭一经,止明郊祭之礼。○“郊之祭”者,谓夏正郊天。○“大报天”者,谓於此郊时大报天之众神,虽是春祈天,生养之功大,故称大报天。○“天主日,配以月”者,谓天无形体,县象著明不过日、月,故以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自日以下皆祭,特言月者,但月为重,以对日耳。盖天帝独为坛,其日、月及天神等共为一坛,故日得为众神之主也。○“夏后氏祭其闇”者,以夏后氏尚黑,故祭在於昏时。○“殷人祭其阳”者,以尚白,故祭在日中时。○“周人祭日,以朝及闇”者,以其尚文,祭百神礼多,故以朝及闇也。故季氏之祭,大夫之家礼仪应少,而亦以朝及暗,故夫子讥之。○注“阳读”至“有事”。○正义曰:案《洪范》“庶徵云曰雨、曰旸”,旸,谓亢旸乾燥,日中之时亦明。日中乾燥,异於昏明,故读从“曰雨曰旸”之旸也。必读之者,恐人以夜为阴,昼为阳,恐终日而祭,故谓从旸也。云“亦谓此郊祭”者,以《檀弓》大事非止是丧,亦兼谓祭,故云大事亦谓此郊祭。

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

[疏]“祭日”至“上下”。○正义曰:此经及下经皆据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祭日於擅”,谓春分也。“祭月於坎”,谓秋分也。月为幽,日为明。日在坛,月在坎,是殊别幽明,制定上下。

祭日於东,祭月於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端,正。○别,彼列反,下同。

[疏]“祭日”至“其位”。○正义曰:端,正也。日为阳,在外。月为阴,在内。今祭日於东,用朝旦之时,是为外。祭月於西,乡夕之时,是为内。是以别外内以正其位也。而崔氏云“祭日於坛,祭月於坎,还据上文郊祭之时”,今谓若是郊祭,日与月当应同处,何得祭日於坛,祭月於坎,日於东,月於西,祭不同处?则崔氏说非也。崔又云:“日月有合祭之时。谓郊祭天而主日,配以月,其礼大,用牛。合祭之时,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其礼小,故《祭法》用少牢。”今谓《小司徒》云“小祭祀,奉牛牲”,郑注谓“玄冕所祭”,自玄冕皆用牛也,何得用少牢?今谓《祭法》日月用少牢,郑云“祷祈之祭也”,崔氏说又非。崔氏又云:“迎春之时,兼日月者。”今案:诸文迎春迎秋无祭日月之文,《小宗伯》云“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谓四望、四类之祭,亦如五帝在四郊,故郑云“兆日於东郊,兆月与风师於西郊”,不谓兆五帝之时即祭日月,崔说又非。

日 出於东,月生於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巡,读如“沿汉”之沿,谓更相从道。○巡,依注依音沿,悦专反。

[疏]“日出”至“之和”。○正义曰:阴,谓夜也。阳,谓昼也。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阳长短。○“终始相巡”者,又月之与日同行黄道,其晦朔之时,月与日同处。自朔之后,月与日先后而行,至月终日还,与月同处,亦是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者,以日月交相依巡,是阴阳和会,故致天下之和也。○注“巡,读如沿汉之沿”。○正义曰:案文十年《左传》云“子西沿汉沂江,将入郢”,是沿为顺流而下,故读从之。

【原文】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因祭之义,泛说礼也。致之言至也,使人勤行至於此也,至於反始,谓报天之属也。至於鬼神,谓祭宗庙之属也。至於和用,谓治民之事以足用也。○汜说,芳剑反。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物,犹事也,变和言物,互之也。微,犹少也。○悖,布内反。去,起吕反。争,争斗之争。奇,纪宜反。邪,似嗟反。治,直吏反。

[疏]“天下”至“微矣”。○正义曰:此一节明礼之大用,凡有五事,若能行之得理,则天下治矣。○“天下之礼”者,言天下所用之礼,所致凡有五事也。○“致反始也”者,致之言至也。言礼之至极於天,反报初始,言人始於天,反而报之。○“致鬼神也”者,言礼之致极至於鬼神,谓祭宗庙之等。○“致和用也”者,和,谓百姓和谐;用,谓财用丰足,言礼之至极,治理於民,使百姓和谐,财用富足也。○“致义也”者,义,谓断割得宜,治恶讨暴,言礼之至极於义也。○“致让也”者,让谓递相推让,言礼之至极於让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者,天为人本,今能反始以报於天,是厚重其本也。上能厚本,教下,下亦能厚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者,谓至於祭祀鬼神,是尊严其上也。以此教民,民亦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者,民丰物用,则知荣辱礼节。故至於物用,可以立人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者,义能除凶去暴,故上下不有悖逆也。○“致让,以去争也”者,以让,故无争。○“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者,言能和合此五者以治理天下之礼。○“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者,奇,谓奇异;邪,谓邪恶,皆据异行之人。言用此五事为治,假令有异行、不从治者,亦当少也,故云“则微矣”。○注“物犹”至“少也”。○正义曰:上文云“致和用”,明和能立事,是和用互言之,有事用也。下文云“致物用”,物,谓事也,谓事须和也,是致事用互致和用也,是事必须和,和能立事,故云“互”也。

【译文】天下的礼有这么五项作用:一是让人们缅怀初始,二是让人们不忘祖宗,三是开发资源以便利用,四是树立道义,五是提倡谦让。缅怀初始,意在使人饮水思源而不忘其本。不忘祖宗,意在使人知道尊上。开发资源以便利用,意在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树立道义,意在理顺君君、臣臣、父子的关系。提倡谦让,意在消除争讼。把这五项作用合起来,就构成了治理天下的无所不包的字,即令还有些坏人坏事不能治住,其数量也微乎其微。


礼记翻译有哪些?
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摘自《礼记·礼运》解释: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六、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摘自《礼记·祭义》解释: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

《礼记.祭义》诗解8悌义
《礼记.祭义》诗解8悌义 题文诗: 虞夏殷周,天下盛王,虞德尚齿,夏爵尚齿, 殷富尚齿,周亲尚齿,未有遗年,年贵天下, 次乎事亲.同爵尚齿,四代皆然,七十杖朝, 君问则席;八十不朝,君问则就,悌达朝廷; 居乡以齿,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悌达州巷.行肩不并,不错则随,父党随行,...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这句话如何理解?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该句典出自《礼记·祭义第二十四》中。物:根据。格:格式。这句话的意思可解释为:说话要有根据,行事要有原则,所以活着的时候不会改变志向,死后就不会丧失好的名声。

牺牷释义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有一项重要的礼制,其中天子使用的祭祀牲畜被称为"牺",这种牲畜必须是纯色无杂的。根据《礼记·祭义》的记载,天子在特定的时节,会斋戒沐浴,亲自前往取牲祭祀,以示敬意。孔颖达对此的注解是,"牺"代表天子的专用纯色祭祀牲,"牷"则指诸侯所用的完整牲畜,"完"字强调其完整无缺...

众生的引证解释众生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众生的引证解释是:⒈泛指人和一切动物。引《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孙希旦集解:“众生,兼人物而言也。”《<百喻经>序》:“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明王_《春芜记·瞥见》:“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

_蒿的引证解释_蒿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后亦用指祭祀。引《礼记·祭义》:“其气发扬於上,为昭明,_蒿,__,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郑玄注:“_谓香臭也,蒿谓气蒸出貌也。”孔颖达疏:“_谓香臭也,言百物之气,或香或臭;蒿谓_出貌。言此香臭_而上出,其气蒿然也。”宋范成大《除夜感怀》诗:“_蒿奉祠事,苦泪...

礼记经典句子及翻译
4.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翻译】一个人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5.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翻译】如果不...

所谓文言文什么意思是
例:《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例: 李贽 《复邓石阳书》:“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祗知有持钵餬口事耳。” 3. 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例:《礼记·祭义》:“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 4. 所以。谓,通“ 为”。例:《战国策·...

副_的引证解释副_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副_的引证解释是:⒈王后的首饰和上服。引《礼记·祭义》:“岁既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夫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遂副_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礼记·明堂位》:“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_立于房中。”郑玄注:“副,首饰也_,王后之上服。”。副_的引证...

忿言的引证解释忿言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忿言的引证解释是:⒈忿怒的话;怨恨的话。引《礼记·祭义》:“是故恶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郭希仁《从戎纪略》:“至连日雨雪,粮食不继,夜间露宿,军士忍饥受冻,而无忿言,可钦可敬。”。忿言的引证解释是:⒈忿怒的话;怨恨的话。引《礼记·祭义》:“是故恶言不出於口,忿言不...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貌拼音组词有哪些词语 -
赵彦康艾: 幼稚 [yòu zhì] [释义]1.年纪小.2.头脑简单幼稚的想法.童稚 [tóng zhì] [释义] 稚气;幼稚.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礼记中孔颖达疏说:“致和用也,和谓百姓和谐”是吗?
赵彦康艾: 《礼记·祭义》:“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 孔颖达 疏:“和谓百姓和谐,用谓财用丰足.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六亲不认是哪六亲?五湖四海是哪五湖哪四海?、四书五经是哪四书五经?、三妻四妾是哪三妻四妾、?. -
赵彦康艾: 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我们常说的“五湖四海”的四海是指 - (四个空)求各位啦,
赵彦康艾: ■四海:《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横四海.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溥,普遍. 四海,即东海,西海【现今的黄海】,南海,北海【现今的渤海】.) 而由于古时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被泛指全国各地. ■现在也指世界四大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古代为什么会有祭祀?人们出于什么心理要杀动物甚至活人来祭祀?
赵彦康艾: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祭祀与保土卫疆是事同等重要的. 炎帝之祀,源... (《礼记•祭义》).在这些祭典中,以五人帝配天,表达的是古人对天地、神只、...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什么是祭祀礼 -
赵彦康艾: 西周时期,丧葬之礼已变得日益重要.人们“事死如事生”,死者的葬礼是非常复杂的.人初死,先有招魂之礼,即复礼.由人持死者衣物到屋顶,对北方(主阴)对天、中、地三呼死者的名字.招魂不成,再举办...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中国曾经被誉为'礼仪之邦'源自何时?何时丢失?原因何在?
赵彦康艾: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我们中华是千年文... (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太阳的阳读音 - 小学语文姓阳的阳字普通话怎读音
赵彦康艾: 查《现代汉语词典》知这个字表姓氏还读yang ,二声.

顺河回族区17150177373: 在古代,诸侯有资格祭祀哪些对象 -
赵彦康艾: 在古代,诸侯有资格祭祀对象有:方祀,祭山川,祭五祀. 《礼记·曲礼卜》:“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方祀,各祭其一方的神祇 五祀,古代汉族祭俗中所祭的五种神祇.祭祀五行之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