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

作者&投稿:泰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出世:

1、出生;产生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翻译:各位天神散花百神喜悦,是因为知道了圣人刚刚出生。

2、超脱人世。

宋苏轼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

翻译:没有什么所厌恶背离的,何来超脱人世一说?

3、指出家。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翻译:真正的僧人出家是没有心事的,还须自己用功,自己承当,他人替代不得,佛祖赐不得。

4、到人世间。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此镜乃水府至_,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翻译:这个镜子是水府的宝贝,到人世间也是有期限的,现在归我来管。

5、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唐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_》诗:“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翻译:浪迹天涯这么久没有出仕做官,空有虚名惊动了京师。

6、超出世人。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翻译:可以调节弓箭又可以呼唤雄鹰,这是超出世人的能力。

二、入世

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他是个刚入世的雏儿。

2、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翻译: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

扩展资料:

对于出世和入世的问题,儒家、佛家、道家具有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儒家历来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

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

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其实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

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消除贪恋之心,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入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世




人出生能说面世吗?
人出生不能说面世,只能说出世。

佛学:发世和入世为何意?
有出世之心,虽身在红尘亦是出世,若无出世之心,虽隐居山林亦是入世,“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即是此义。正如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朱光潜说的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所谓出世的精神应该就是大乘菩萨的精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如...

曾经听人说过要先入世,再出世,为什么
讲得是,人若是想参悟人生哲理,参禅悟道,应该先入世。因为连入世的人情练达,世俗生活都不能做得很好(也就是成为上层人物),不配出世(我这里出世就用道佛两家代替,实际出世有很多方式)。因为你是没得那个悟性和毅力去参悟那些哲理的(比如佛教徒有足具戒,道教需要天天打坐),出世不像你想象的...

...以出世的态度做事”出自哪里? 有人说是朱光潜说的,具体出自哪本书...
“入世”人活着要谋生,要做事。太阳每日升起,落下,一个人的一生能看到几次日出日落的景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要每日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自己和他人。扎扎实实的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不悲观,一步一步坚定的向前走。这样的人生,才是摆脱了大悲苦而拥有大欢喜的人生。出世与入世,是...

智慧的人往往爱出世是什么意思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公子与 刘 为世交,又属至戚,每当晤时,夜以继日,所讲论非忠义大节,即出世大道。”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在 中国 ,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6. 犹问世。清 姚衡...

手抄《菜根谭》,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
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 中庸思想 、道家的 无为思想 和佛家的 出世思想 的人生处世哲学。 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 菜根 ”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

“入世”与“出世” 高一作文
在贬谪期间,他拖着“暮景可伤”的衰病之身,协助伊犁将军屯田垦荒,捐出私银承修河渠,大力推广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他以罪臣之分,而行忠臣之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生信条。当清廷赦令下达之后,林则徐在万众感激和依依不舍的祝愿声中向关内走...

有人说佛教入世,道教出世,有人说道教入世,佛教出世,到底哪个正确呢...
道教虽说出世,却非真出,自心若迷,云何可出?强修身法,如人逃狱,贼性不除,出而还入,终不究竟,不了心性,心识未解,无明未尽,妄动未除,迷于形色,终还轮回。佛教非出非入,即心即佛,本质即佛,离于外相,出离意识,不出而出,不入而入,无来无去,故名如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文殊...

有人说佛教入世,道教出世,有人说道教入世,佛教出世,到底哪个正确呢_百 ...
都正确,因众生根性不一样而佛说法不一样。众生爱乐世间法,佛教给他的佛法就是入世之法;众生爱乐出世间法,佛即教授出世之真理。有些人就只是希望来生能做人、大富大贵,佛就教他来生做人的方法;有些人不喜欢在人间受苦、寿命还短,想生天享福,佛就教他生天的方法;有的众生觉得六道轮回转来转...

出世善根是什么啊?
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做事情都有所保留,有保留就不究竟,就掩盖了自性的真实与舒展,造就了某些委屈与遮盖,相互地阻隔。所以极乐世界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法界——“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我们往生彼国,就入正定聚。在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被称为“杂居世界”,或说凡圣同居,什么样的众生都有,就是在人群中也...

平南县18313608012: 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知道的朋友请回答, -
白虽史克:[答案] 出世与入世最初来源于儒家跟道家两派的学说观念,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帮助世人,贡献社会;而道家则提倡隐居山林,譬如老子的“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这种观念被引申到了其它人身上,代表着不同的两种人生观,入世是积极向上的融入社会...

平南县18313608012: "出世即是入世"如何理解? -
白虽史克: 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 1.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

平南县18313608012: 关于'出世,入世'怎么理解? -
白虽史克: 中国传统的佛学的作用在于:1、让人们相信这个世界是空的.如果不这样认为,那你就会“苦”,就会有业障.2、佛学告诉你应该如何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空”的.也就是“出世之道”. 相反,儒学一向以中国伦理纲常的基础自居,因为,在传统的中国,人人都要学儒学.儒学告诉你为人处事的道理.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儒学是“入世之道”.

平南县18313608012: 以前古人出世,入世.这出世,入世是什么意思 -
白虽史克: 出世一般可以理解为隐居的意思. 入世是指出世之后又再次回到普通人所处的名利场之中.多指官员退休后再次复出做官.

平南县18313608012: 何谓出世?何谓入世? -
白虽史克: 出世即入世,入世即出世

平南县18313608012: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思? -
白虽史克: 在古文里,消极出世就是像陶渊明那一类的,因为不想受到世俗的污染,而隐居,不问世事什么的;积极入世就是在社会中,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但不受到世俗的影响.(应该是这么个意思)

平南县18313608012: 何为入世?何为出世? -
白虽史克: 基督徒的出世是领受天上的能力,用基督的救赎替换自己有罪的生命.入世则是要将天上的爱流淌到人间,也就是将信仰实际操作在生活当中.

平南县18313608012: “出世与入世”是什么意思
白虽史克: “出世”是指超脱于世俗之外, “入世”是指活在尘世之中要接受现实.

平南县18313608012: 入世 出世 什么意思 -
白虽史克: 入世的含义: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2. 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出世的含义:1、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如先秦诸子中就有入世和出世之分歧). 2、指出生于世. ...

平南县18313608012: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
白虽史克: "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出世入世我认为其实没有好坏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