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讲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容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谁?主要讲的是什么?~

《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齐刘勰所著。约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年)间。
这是一部在魏晋以来已经出现的文学理论著作基础上总结性的巨著。内容精博,体系严密。共10卷,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
总论五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纲领。其核心是《原道》、《征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宗经即强调五经是一切文体的本源,例如赋、颂、歌、赞,都源于诗经。他还提出了宗经的具体要求:“故文能宗经,体有6义,一则精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这6条要求,就是贯穿在全书中的对文章肯定与否定的原则标准。如《辩骚篇》称赞屈原能“取熔经意,自铸伟辞”。
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各种文体的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比之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要详细周密得多。
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类问题。
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的态度、方法作了专门探讨。
最后一篇《序志》说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全书虽贯穿了原道、宗经、征圣的儒家思想,造成一定局限性。但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
其一,初步建立了文学史观。他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注意到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对文学盛衰变化的影响。如论建安文学“雅好慷慨”的风格出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现实环境。《通变篇》还系统地论述了历代义风的先后继承变革的关系。
其二,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他强调文学创作要“吟咏情性”、“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并重视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还对“情”与“景”的关系、风骨、艺术想象等问题作了阐述。
其三,专门探讨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他认为批评家要有深广的学识修养,采取“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的态度,从多方面加以观察。
《文心雕龙》的许多精辟见解,对唐以后的作家、批评家有相当大的影响。
研究、注释《文心雕龙》的著述颇多。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等。

《文心雕龙》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文心雕龙》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它提出的“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等说法,虽不完全是刘勰的独创,但对文学语言的有限与无限、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相互统一的审美特征,作了比前人更为具体的说明。刘勰还看到,诗文的内容不是一般经典的道与理,而是和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它们相辅相成,形成质文统一的完美的艺术。而这种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是通过“神思”达到的。“神思”是刘勰继《文赋》之后,对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探索。刘勰看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想象活动,对之作了生动的描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他看来,“神思”虽受理的支配,但不象抽象的逻辑思维那样受着概念的规定,而是“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书中说:“夫神思方远。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认为语言文学既再现着客体的物貌,又抒发着主体的情与理、志与气。所以,刘勰侧重从“体性”来划分文学的风格,即所谓“才情异区,文体繁说”。刘勰对文学的形式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总结了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
  儒家中庸原则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基调。刘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学范畴都是成对的,矛盾的双方虽有一方为主导,但他强调两面,而不偏执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对道与文、情与采、真与奇、华与实、情与志、风与骨、隐与秀的论述中,无不遵守这一准则,体现了把各种艺术因素和谐统一起来的古典美学理想。刘勰特别强调同儒家思想相联系的阳刚之美,表现出企图对齐、梁柔靡文风进行矫正的倾向。他关于“风骨”的论述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对后世发生了重要影响。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刘勰认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原道》)﹐正是圣人著述经典的根本原则。“神道设教”语出《易�6�4观�6�4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现实中的代理人帝王﹐视作理所当然的最高权威。根据这一见解﹐《文心雕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特别是扬雄以来的“原道”﹑“宗经”﹑“徵圣”的观点﹐并且将它贯穿到《文心雕龙》一书的一切重要方面﹐成为他立论的根本依据﹐给他的理论染上了一层经学色彩而且带来了许多局限性。例如﹐他认为一切种类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枝条”。对当时的各种应用文都设有专目论述﹐却对正在形成的小说不屑一提。
  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心雕龙

  作者:刘勰

  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
  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
  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
  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
  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
  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
  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
  《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
  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
  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
  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
  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
  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
  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
  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
  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征圣第二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
  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
  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
  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
  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
  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
  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
  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
  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
  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
  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
  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
  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
  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宗经第三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
  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
  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
  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
  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
  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
  哲人之骊渊也。《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照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攡
  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
  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备成文;
  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
  《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至根柢盘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
  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
  《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
  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
  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
  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
  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
  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赞曰∶三极彝训,道深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
  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正纬第四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故《系
  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但世夐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
  伪亦凭焉。
  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孝》、《论》昭晰,而《钩》、《谶》葳蕤。按
  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摘
  千里,其伪一矣。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而今纬多于经,
  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而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
  昌制丹书,其伪三矣。商周以前,图箓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
  综,其伪四矣。伪既倍摘,则义异自明,经足训矣,纬何豫焉?
  原夫图箓之见,乃昊天休命,事以瑞圣,义非配经。故河不出图,夫子有叹,
  如或可造,无劳喟然。昔康王河图,陈于东序,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
  序录而已。于是伎数之士,附以诡术,或说阴阳,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虫叶成字,
  篇条滋蔓,必假孔氏,通儒讨核,谓起哀平,东序秘宝,朱紫乱矣。
  至于光武之世,笃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选谶
  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谭疾其虚伪,尹敏戏其浮假,张衡发其僻谬,荀
  悦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锺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
  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平子恐其迷学,奏令禁绝;
  仲豫惜其杂真,未许煨燔。前代配经,故详论焉。
  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
  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采其雕蔚。

  辨骚第五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
  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
  《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
  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以为∶
  “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
  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
  《离骚》之文,依《经》立义。驷虬乘鹥,则时乘六龙;昆仑流沙,则《禹贡》敷土。
  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及汉宣嗟叹,以为
  “皆合经术”。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
  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
  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恕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至
  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
  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士女杂
  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
  异乎经典者也。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
  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
  熔《经》旨,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
  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艳而采深华;
  《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
  与并能矣。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
  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
  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
  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
  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
  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明诗第六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
  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
  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黄
  帝《云门》,理不空弦。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
  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自商暨周,
  《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
  赐二子,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
  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
  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馀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
  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
  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
  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也。观其结
  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
  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
  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
  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
  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
  亦魏之遗直也。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
  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
  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
  为隽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
  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
  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然诗有恒裁,思无
  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
  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
  则柏梁馀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乐府第七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及皇时。自
  《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
  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推移,亦不一概
  矣。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
  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
  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自雅声浸微,溺音腾沸,秦燔《乐经》,汉初绍复,制氏纪其铿
  锵,叔孙定其容典,于是《武德》兴乎高祖,《四时》广于孝文,虽摹《韶》、《夏》,
  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阒其不还。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
  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群篇,靡而非
  典,河间荐雅而罕御,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至宣帝雅颂,诗效《鹿鸣》,迩及元
  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暨后汉郊庙,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
  旷。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
  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杂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
  《夏》之郑曲也。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亦充庭万。
  然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和乐
  之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
  文。“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故知季札观乐,不
  直听声而已。
  若夫艳歌婉娈,怨诗诀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
  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凡乐辞曰诗,诗
  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故陈思称“左延年闲于增损古辞,多者则宜减之”,明
  贵约也。观高祖之咏《大风》,孝武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子建士衡,
  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
  至于轩岐鼓吹,汉世铙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缪韦所改,亦有可算
  焉。昔子政品文,诗与歌别,故略具乐篇,以标区界。
  赞曰∶八音攡文,树辞为体。讴吟坰野,金石云陛。
  《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岂惟观乐,于焉识礼。

  诠赋第八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
  “公卿献诗,师箴瞍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
  总其归途,实相枝干。故刘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结言扌豆韵,词自己作,虽合赋
  体,明而未融。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
  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
  庸,蔚成大国。遂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
  播其风,王扬骋其势,皋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
  有馀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馀于总
  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
  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
  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
  奇巧之机要也。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
  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
  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
  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发篇必遒;伟
  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于鸿规;士衡子安,底绩于流制,景纯绮巧,缛理
  有馀;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
  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

刘勰(约465~约532年) 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早年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定林寺僧 校定佛经。梁武帝时,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样尉等,为昭明太子萧统及文士沈约所重。晚年出家 ,改名慧地,寻卒。所撰《文心雕龙》50篇,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抨击当时创作界片面追求形式的风气,体系较为完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理论批评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内容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
《文心雕龙》

[南朝] 刘勰 著

--------------------------------------------------------------------------------

卷一

原道第一

微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辩骚第五
卷二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铨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
卷三

铭箴第十一

诔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杂文第十四

谐讔第十五
卷四

史传第十六

诸子第十七

论说第十八

诏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卷五

封禅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启第二十三

议对第二十四

书记第二十五

卷六

神思第二十六

体性第二十七

风骨第二十八

通变第二十九

定势第三十
卷七

情采第三十一

镕裁第三十二

声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丽辞第三十五 卷八

比兴第三十六

夸饰第三十七

事类第三十八

练字第三十九

隐秀第四十
卷九

指瑕第四十一

养气第四十二

附会第四十三

总术第四十四

时序第四十五 卷十

物色第四十六

才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序志第五十

《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于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
原文我实在找不到,外面书店里有买的啊!

首部讲汉赋的理论的书。


文心雕龙中的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中的文学理论1 通观《文心雕龙》一书的内容,它实际上论及了文学本质、文学作品、作家、创作、文学发展、文学鉴赏和批评等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共同构成《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一、文学本质论 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的前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中。具体而言,...

读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原道此章主要探讨文学本源问题(即本质论——文学活动的发生)。 刘勰在《序志》里讲到文学理论的关键部分,称做“文之枢纽”。(盖《文心》之作也...

《文心雕龙·风骨》的新释及分析
风骨是中国文论中一个非常成熟的诗学范畴,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最早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风骨做了阐释。 历来对《文心雕龙风骨》的解释丰富多样而又莫衷一是,又有研究者对不同的解释进行分类评述,形成解释的解释。 本文立足元典,首先从语义上解读《风骨》,试图接近风骨的本初意义;其次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以及...

文心雕龙・通变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通变原文及翻译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心雕龙·通变原文及翻译的文言文大全的内容,更多文言文请关注查询! 通变 作者:刘勰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文心雕龙・正纬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正纬原文及翻译
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采其雕蔚。文言文翻译:《正纬》是《文心雕龙》的第四篇。“纬”是一种假托经义以宣扬符瑞的迷信著作。本篇主要论证兴于西汉末而盛于东汉的纬书与经书无关。儒家思想经汉儒用阴阳五行加以神化之后,到东汉末年便威信扫地...

文心雕龙今译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文心雕龙选译》的修订增补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全译本。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对《文心雕龙》中特定术语的详尽解读,使其在众多相关著作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作者对《文心雕龙》进行了逐篇逐段的详尽注释、讲解和翻译,力求保持对原著核心思想的忠实性。阅读此书,读者...

萧统的文学观点
导语:在魏晋南北朝众多君主中,萧统、萧刚、萧绎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萧统的文学观念,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刘勰的《文心雕龙》第十六篇是《史传》篇,讲历史散文。“史”源于古代左史记言与右史记事,“传”是对经书意旨的转授。全篇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先是对&...

《文心雕龙—神思》译文
另一方面,借由撰写《文心雕龙》,刘勰想在历史留名,成名垂千古之不朽人物。 《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入定林寺的后期所写,是“齿在逾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帮助僧祐整理佛经,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饶宗颐〈《文心雕龙》与佛教〉说:“他的文学理论之安排,却建筑于佛学根基之上。”僧祐所...

文心雕龙札记的简介
季刚先生以其过人的才力和不懈的钻研,心血所聚,成此一册,自然不同泛泛之作。这样的文字,历久弥新,可以预见,它将永远得到爱好文学者的珍视。一般研究者多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的确立,即是以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并最终写成《文心雕龙札记》为标志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意思?
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一般来说,刘勰用这个字来指文学或文章,但有时也用来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作品的修词、藻饰;有时则指一切事物的花纹、彩色.我们将根据其不同的用意作不同的译注.夫文心者,言为文...

阆中市17835127963: 刘勰《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胥霭福达: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文体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著作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正如作者在《附会篇》中所说:“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其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阆中市17835127963: 《文心雕龙》主要讲什么内容? -
胥霭福达: 《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他从儒家的传统出发,说明文章渊源于儒家经典,密切为政教服务.而近代辞人,爱奇尚诡,背离经曲的本源.此书的写作,在于阐明经典的准则以指导创作,纠正当世的不良文风.

阆中市17835127963: 《文心雕龙》写的是什么内容啊? -
胥霭福达: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

阆中市17835127963: 文心雕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籍? -
胥霭福达: 刘勰(南朝·梁约465年—约532年) 《文心雕龙》这部著作“体大思精”,在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而且它分析问题的深刻,组织的细密,评论范围的广泛,也是后来的古典文学评论著作所少有的. ——著名学者詹锳 刘勰生于南朝齐...

阆中市17835127963: 请问 刘勰 的 文心雕龙 讲什么的? -
胥霭福达: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 内容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

阆中市17835127963: 刘勰的【文心雕龙】写的什么啊 ? -
胥霭福达: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阆中市17835127963: 《文心雕龙》的主要思想, -
胥霭福达:[答案] 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一般来说,刘勰用这个字来指文学或文章,但有时也用来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作品的修词、藻饰;有时则指一切事物的花纹、彩...

阆中市17835127963: 《文心雕龙》的主要思想, -
胥霭福达: 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一般来说,刘勰用这个字来指文学或文章,但有时也用来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作品的修词、藻饰;有时则指一切事物的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