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错在什么地方,让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作者&投稿:别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引言:

“纸上谈兵”这一成语,让很多人从小就知道了赵括。很多人对赵括的认识,仅限于他是个夸夸其谈,没有实践经验,最后葬送了40万赵军的青年统帅。但历史往往比大众的认识更为复杂和诡谲。

分析

  • 长平之战前的局势分析

在长平之战前,赵国的主帅是老将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廉颇在这一战中使用了什么样的战术战法呢:

“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由此可见,廉颇的战术方略也无非是据险而守。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这是廉颇在数度为王龁所破,不得以而衍生的产物。但即便是完全处于防守状态,那廉颇的成绩又如何呢?

“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可见,即便是按照廉颇所使用的防守战术。赵国依然无法抵御秦国的进攻,廉颇之所以要坚持防守,他并不是相信可以通过防守而战胜秦军。他所期待的是有两点,一个是希望秦军的粮草在长期作战中供应不足,主动退兵。另一个就是他寄希望于山东六国的帮助,希望他们可以出兵共同对抗秦兵。可是廉颇的打算落空了,坚清壁野,据险而守,根本没有拖垮秦国,也没有等来六国的援兵。

  • 此时的赵国面临了什么样的境地呢?

此时的赵国境地非常危急,内部的后勤补给无法供应,外部也没有其他国家救援

廉颇的计划是持险自守:借秦军补给不利之便,或待其粮尽兵疲自退,或趁势击之。这个看似合情合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廉颇用了三年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他的战略目标,但赵国在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而且赵国向山东其余国家的求援也都没有成功:

“ 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听。”

在赵国粮草补给不足的时候,赵国向齐国借粮,结果被齐国拒绝了。这个时候赵国也想向山东六国借兵,但是又失败了。因为赵王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那就是既向山东六国借兵,又同秦国求援:

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于秦,秦王与应侯比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

粮仓不足,求助失败,如果赵王还依托廉颇的战法,与秦国打拉锯战,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举国饿死。

  • 无奈之下,赵国只好转守为攻

赵国转守为攻,用赵括来替代廉颇都有哪些原因

1、通过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秦国使用了反间计,秦国在赵国散布消息,说廉颇不足以对秦国构成威胁,能够构成威胁的只有少年天才赵括。这才促使了赵国的临阵换将。但原因真的就这么单一么?当然不是了。

2、与秦国相比,赵国的经济实力那根本就是不值一提。通过变法而强大的秦国足以满足对赵国作战的军事给养,而赵国的后勤却率先出现了问题。当时秦军在盆地西侧构筑堡垒,作为前进基地,赵军在盆地东面筑垒防御。廉颇避战不出,秦军也不可能不记代价的进攻以夺取赵军城垒,过大的损失则使胜利没有意义。但经过几年的对峙,形势慢慢对赵军不利。它后勤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3、我们来把秦、赵两国的物资补给线做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虽然赵国是本土作战,但是后勤根本接济不上:秦军的物资从雍城出发,通过渭河、黄河和汾河组成的水路运输体系,有效保障了前线部队;反观赵国的运输则极度依赖人畜的陆路运输,无论是运力还是损耗,都远远大于秦国。本来从经济上赵国已大大逊与秦国,连年的持久战,让赵国已无力维持僵局。再继续打下去,即便是不被秦国打败,自己也会被拖垮。

4、客观的来说,廉颇的表现也并不是很优秀。在廉颇为主将的初期,赵国被秦国拿下数城,这个战绩在赵王看来也并不可喜。而且,长期的消耗让国力的国力已经无法在支撑,换将之前,赵王多次催促廉颇主动出战,但被拒绝。以廉颇的经验与能力,不会不明白赵国所处的困境。可一旦脱离筑垒地区,赵军就必须在盆地以仰攻的方式对战强悍的秦军。

5、赵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让他也不能专一对付秦军。赵国是抵御匈奴进攻的第一道防御线。如果不能与秦国迅速决战,那匈奴就很有可能会趁虚而入。到时候赵国面临的就是两线作战,对此赵国不可能不去担忧。所以迅速决战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 赵括登场,赵国与秦国展开决战

赵括真的就是那么的不堪么,其实还真不是

1、司马迁笔下的赵括:在《史记》中对赵括有过这么一段描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太史公妙笔挥就,世人皆云赵适纸上谈兵。时至今日这顶帽子还顶在赵括的头上。但赵括的表现究竟如何,我们还是要看看战场上的真实赵括。

2、即便赵括是纸上谈兵,但也可以看得出来,赵括是有一定的军事水平的。赵括登上历史舞台之后的第一件事做的是悉更约束,易置军吏,这个举动大大提升了赵军的作战能力。客观的说,与廉颇带兵时每战必败,失二鄣,丢壁垒相比,要有提升。

3、只可惜战争的拐点也悄然来到,此时秦军也秘密换帅,换上了战国最强将领白起:

“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秦国为什么要更换白起呢?很简单,秦王认为王龁搞不定赵括,才换上白起。看重点: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目的就是为了的是使赵括轻敌。这足以说明秦对赵括重视,毕竟虎父无犬子嘛。历史上的赵括虽然昙花一现,但如果从这些侧面我们其实可以看出,秦国对赵括的重视丝毫不亚于对廉颇的重视。之所以在赵国散布谣言,促使赵括替换廉颇,并非是因为赵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赵括是主张主动出击的,这一点是符合秦国利益的。

4、但赵括毕竟年青,又肩付着整个国家的存亡,而他的对手又是战国最强的白起。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点我们不能指责赵括的能力不足。反之,我觉得大家应该注意这么一个细节: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赵军绝粮长达一个半月,都已经到了人吃人的程度,仍然没有人主动投降秦军。我不觉得其他人做统帅的话能够让军士们还有如此的凝聚力。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赵括的独到之处。已经弹尽粮绝到如此程度,赵括必须要拼死一搏了:

他分四十万人为四队,四五复之,赵括先登陷阵冲击敌围,终不能出。赵括临阵身殒,然亦杀的秦卒亡者过半。赵括死后,四十万赵卒卸甲而降。长平之战就此结束。


结语

长平之战后,秦国与赵国开始了和谈。从表面上看这个时候的秦国对赵国有着巨大的优势,之所以和谈完全是因为范雎对白起的嫉妒。但根本原因则是“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即便是秦国不和谈,又真的能灭掉赵国吗?灭掉赵国之后,秦国当时的国力能够完全占领赵国么?个人觉得是不可能的。而造成“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的军队耗损,完全要得益于长平之战。此战对赵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长达三年的战争,对赵国的经济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最后的决战又让赵国励精图治发展起来的部队全军覆没。但这一战对秦国的打击也不小,前期的据守消耗秦国的国力,而赵括所指挥的决战,又沉重的打击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虽然长平之战以赵国的失败,赵括的身死而告终。但赵括刚接手部队不久,就能让战国第一名将白起的优势兵力“死者过半”,其军事能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只可惜,赵国的国力没有给赵括继续发光发热的机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所以主动出击,并不是军事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赵国并不具备继续耗下去的根本。战争最终打的还是国力,赵国与秦国的国力差距,才是赵国失败的根本,这个责任不应该归于赵括的。



错在只迷信兵法,而不顾实际战事,兵法并没错,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情况用。

错在将一切事物都想象得过于简单,没有将风险考虑进来,一味的理想化打仗是不行的,总会遇到一些变数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嘴上说说,应该付诸行动,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成功。赵括即使熟读兵书,但战场瞬息万变,书上记得东西不过是单一,要是做不到举一反三,失败是注定的。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纸上谈兵的的故事:赵括他从小酷爱学习兵法,谈论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在长平战役中,秦国对赵国用了反间计,赵国让赵括代替廉颇,但赵括只会一味地按照兵书办事,不懂变通,让长平之战惨败,赵括也身死,后世用此典故,讽刺那些喜好夸夸其谈,却没办法实际做到的人。赵括的人...

长平之战之赵括,纸上谈兵证据确凿,失败在于什么地方?
赵括最出名的典故就是纸上谈兵。但是其实赵括并不是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把赵括贬的一无是处是不公平的。从白起的评价可以看出赵括还是有着将领的才能,秦国用五十万之众围赵括四十万之军,最后秦国伤亡过半才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场战争看似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秦国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秦军精锐...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错在什么地方,让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太史公妙笔挥就,世人皆云赵适纸上谈兵。时至今日这顶帽子还顶在赵括的头上。但赵括的表现究竟如何,我们还是要看看战场上的真实赵括。 2、即便赵括是纸上谈兵,但也可以看得出来,赵括是有一定的军事水平的。赵括...

要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故事: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

光说不练就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出自什么故事?
尽管赵拓可以在军事理论上战胜他,可是他依然充满担忧,因为他知道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虽然儿子熟读兵法,但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很容易出事。后来这位父亲的预言成真,赵拓第一次领兵打仗就是关乎赵国国运的长平之战。这次战役之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彻底奠定天下霸主的地位,连老牌强国赵国都...

人纸上谈兵原指什么后比喻什么。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

纸上谈兵的赵括,该如何公平评价?
赵括因为“纸上谈兵”的典故,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过,也有不少人为赵括打抱不平,觉得他的失败有些冤枉。为什么说他有些冤枉呢?一是要求赵括全力出击,和秦军决一死战的是赵孝成王。赵括不过是执行赵孝成王的命令而已。但是,战争失败后,所有的责任都由赵括来承担,没人指责赵孝成王的不是...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实战一无是处吗?
现代人经常用纸上谈兵来形容一个人夸夸其谈、空谈理论没有任何实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这个纸上谈兵的原型是谁呢?战国时期有一个赵括率领了赵国的四十万大军于秦国在长平之战战可以说是一场惨败的战役。赵括在这场战争中有没有起到作用呢?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的纸上谈兵反而起到了相反的...

都说赵括是纸上谈兵,那他的真实水平究竟怎么样?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纸上谈兵”,是用来讽刺那些只会理论知识,对于实践却一窍不通、不知灵活应变的人,简单概括,就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这个成语是源自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主角是赵国的大将赵括,他是马服君赵奢之子。生于将门世家,赵括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军事教育,熟读各家兵书,对于...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纸上谈兵这个词出现较晚,至少明以前无此说,最早出现应在清朝雍乾年间,乾隆衘批“观其摺奏情词,不过纸上谈兵”,这可能是纸上谈兵最早出处,且与赵括无关,后来的沈葆桢把赵括、马谡、殷浩、房琯四人归为一类,将其称为“纸上谈兵",这可能是最早将“纸上谈兵"加到赵括身上。纸,最早发明于...

师宗县18094263225: 从纸上谈兵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潭彪洛欣: 骄傲,盲目自信,其实有理论就很不错了,不能说他不聪明,可能他从小没受什么打击,所以目空一切.难得一次实战经验,结果game over了

师宗县18094263225: 纸上谈兵真的是赵括失败的原因吗?
潭彪洛欣: 纸上谈兵真的是赵括失败的原因吗?——真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

师宗县18094263225: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潭彪洛欣: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师宗县18094263225: 赵括纸上谈兵?? -
潭彪洛欣: 这种说法其实是冤枉了赵括,长平之战中赵括能在一个多月后保持他四十多万的兵力是很厉害的,况且他们当时都没有饭吃.这事是在廉颇时犯了很大的错误,在慢慢给你说.他的四十万灭了秦军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再说吧,其实里面内容很曲折,你记住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人,蔺相如掌握相权,没有给他练兵的机会,.....

师宗县18094263225: 长平之战错在谁? -
潭彪洛欣: 赵王用将不当

师宗县18094263225: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个庸才吗? -
潭彪洛欣: 纸上谈兵的赵括绝不是庸才,从他能够在被围之后团结赵军46天不乱就可以看出他的指挥统治才能.赵国临阵换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国力不济,无法在与秦国对耗下去,被迫出击.赵军损失四十五万,秦国损失也不下二十万.可见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也损失惨重.

师宗县18094263225: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真的被冤枉两千年吗 -
潭彪洛欣: 不能说完全冤枉. 一个没有上过一线打过仗的参谋做四十万大军,还是古代指挥体系没现在这么快的四十多万大军的主帅,赵括肯定有一部分的责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当时的赵王赵丹身上. 从之前韩国的祸水东移,到秦赵两国国战当时对主帅的干预不信任,前前后后怎么看主要背锅也要算在赵王身上,其次才能算在赵括身上.赵括理论丰富实践没有,一上手就是四十多万,自己性格不谦虚(谦虚内敛的话他爹也不会叨叨他).处于守势弱势还打的这么冒进,这么爱现,国战打的就是犯错小,所以也不算冤枉. 只能说冤枉的过多,但考虑到四十万人的生命以及后面的家属,也不算太冤枉.

师宗县18094263225: 纸上谈兵赵奢为什么说赵括没有真本领,不能当大将?后来的事实又怎样? -
潭彪洛欣: 赵括,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师宗县18094263225: 长平之战的失败究竟是谁的错?廉?赵? -
潭彪洛欣: 应该说是赵王的错吧! 当时廉颇死守长平,白起也无计可施,但后来白起想出来了“反奸计”白起买通了赵国的一位大臣,之后那位大臣在赵王身边尽说廉颇坏话,说廉颇不出兵是为了了与秦军策划计谋到时一同攻入赵国,灭了赵国后廉颇就自立为王,昏庸的赵王相信了小人的话后就把长平的守将换成了赵括,战前易帅乃兵家大忌

师宗县18094263225: 历史名人与纸土谈兵 -
潭彪洛欣: 纸上谈兵,赵括,不过最近,我看了西风烈这部电视剧,不是赵括太差,关键是白起太强,赵括,虽然经历不是很多,但是也绝对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错就错在了,他遇到了一生没有败绩的白起,对手如果不是白起,肯定就没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