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最经典的五句话

作者&投稿:劳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帝内经最经典的五句话如下:

1、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3、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4、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5、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相参相应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发生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 ...
动作也不行了。由上可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几点是古人的养生秘诀,到现在依然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借鉴的。若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概念,那就不需怕疾病了!而如何「正气存内」,「上古天真论篇」的这五句二十个字就是最佳的指导原则。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是什么意思
意思: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出处:六节藏象论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第九篇,即《素问·六节藏(脏)象论篇》第九。原文: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出自哪本医学经典?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的一句名言,被誉为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重要代表,对于中医理论和诊治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思是说,人体自身有一种固有的、充沛的正气,这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皇帝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诗句
5.民以食为天的问题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饮食有时”“饮食有节”“无使 “饮食有时”“饮食有节”“无使过之”是指饮食应该有节制,有规律,不可过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其中 五谷:麦、黍、稷、麻、菽 五菜:韭、薤、葵、葱、藿.五畜:牛、犬、羊、猪、...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是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意思。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1、《黄帝内经》:“五劳损伤”: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2、《黄帝内经·素问》:食饮有节,...

中医金典最经典的一句话
2. 这句话源自《黄帝内经》,突出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是中医学的基石之一。3. “上工治未病”指的是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干预,维护人体的健康和平衡。4. 中医理论认为,维持阴阳五行之间的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失衡会导致疾病。5. 因此,中医强调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来预防...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意思为:从前有位轩辕黄帝,生下来就很聪明伶俐,年龄还很小时就善于言辞,幼年时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长大后,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忠厚诚实,成年以后,功德毕具,登了天子职位。出处:西汉 佚名 《黄帝内经》原文节选: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

顺遂无虞 皆得所愿下一句
顺遂无虞,皆得所愿下一句是福寿安康皆两全。1.顺遂无虞,皆得所愿的含义 顺遂无虞,皆得所愿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意思是:“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顺遂无虞,皆得所愿这句话是《黄帝内经·...

中医金典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金典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是中医理念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上工治未病”意味着最高明的医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仅仅是治疗已经出现的病症。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医对于整体健康和平衡的重视,以及对于...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哪里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

惠来县13977931766: 黄帝有哪些名言?
郗于心荣: 黄帝名言如下: 1、黄帝的名言一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解释: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

惠来县13977931766: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最经典的语句 -
郗于心荣: 神农本草经 1.儒者不必以医名.而知医之理,则莫过于儒者.春秋时,和与缓,神于医者也.其通周易,辨皿虫之义,医也而实儒也 2.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又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今儒家拘泥耳目,未能及远 3.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 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惠来县13977931766: 黄帝内经中,哪句话最能代表中医的精华?如何理解这句精华 -
郗于心荣: 《黄帝内经•素问》篇云:“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终而象变.”万物的化生、生长、繁殖、消亡,都是气贯穿始终,气乃万物的基础和根本.“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中医学中的气化论将气的概念分得更为详细,例如,先天气、后天气、营气、卫气、宗气、经络气、脏腑气、元气、混元气、真气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运用的这一基本物质实乃先天中的升华物质——元炁.古人为了区别一般之气与修待之炁的区别,特以“气”“炁”相分别,以区别其二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真气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后天水谷、天地之气的精华.简单地以气代之,实难概括也. 气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宇宙间、时空中,万物生化的根本,是一种基本物质.

惠来县13977931766: 请教经络问题,经络到底是什么?
郗于心荣: 应该是血管 让我们看一下中医基石--《黄帝内经》中的几段经典文字吧,这是研究经络最可靠的依据,我想这应该是无疑义的: 1.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惠来县13977931766: 黄帝内经灵枢的一句话黄帝内经灵枢有一句话:肝虚肝满故气得上下,五
郗于心荣: 您的问题中出现两个错字:一是“更”误为“肝”,二是“利”误为“力”,这样当然会引起理解障碍.内经灵枢中的原文是:...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这一段主要是以健康状况正常的人(平人)为例,阐释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道理.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这是讲胃肠受纳消化运动的常态;更虚更满,这是讲两者一虚一满、一进一出的更迭规律,由此升清降浊,使气能够遍布周身,同时也令五脏得以平和运化,血脉通畅(和利=调和通畅),精神饱满有所处.一句话,所谓神(精气神的神)是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在消化和气化功能的基础上化生.

惠来县13977931766: 关于黄帝内经的一句话 想和大家聊聊天 -
郗于心荣: 原文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我们把它翻译一下 其次...

惠来县13977931766: 黄帝内经关于冬季养生的一段话 -
郗于心荣: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惠来县13977931766: 现行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郗于心荣: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惠来县13977931766: 请教黄帝内经中一句话的含意?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郗于心荣: 这句话是选自《黄帝内经 素问 ·举痛论》 意思是: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把天道验证于人;善于谈论古今的,必能把古事与现在联系起来;善于谈论别人的,必能与自己相结合.这样,对于医学道理,才可无所疑惑,而得其至理,也才算是透彻地明白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