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南阳刘子骥

作者&投稿:斗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

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

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

(说完),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一开始)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路,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的景象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2.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只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阖,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

不异世间——出自陶渊明《搜神后记》【原文】: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船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砍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译文】: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

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5666236罢了。

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

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扩展资料:《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

该书凡十卷,一百一十七条。《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

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所以显得美丽动人。

一类是人神、人鬼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有《白水素女》、《李仲文女》、《徐玄方女》等。

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极富浪漫梦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剧的结尾,使他们成为全书引人注目的篇章。再一类是不怕鬼的故事,叙事机智诙谐,是《搜神后记》区别于其它志怪小说另一颇具特色的地方。

3.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倒装句、疑问句 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编辑本段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 “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庄子《鱼我所欲也》)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 察今》) 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

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编辑本段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

4.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的译文"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说完),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一开始)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路,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的景象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5. 【3篇古文划分句读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1.《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言文南阳刘子骥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

南宋刘驎之文言文
不复知处矣.【译文】南阳郡有一个人叫刘驎之,字子骥,喜欢游山玩水.他曾经有一次到衡山去采药,深入山中却忘记了返回的路.他在一个山谷中看见一条溪流,溪流南岸有二座用石头修筑的圆形粮仓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太守立即派遣手下跟随他一起前去,一路上寻找着渔人回来时做的标记,(没有找到)结果迷路了,通往桃花源的路也没有找到。 原文: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高尚的名仕,听到这个消息后,欣欣然地计划着去往桃花源。却没有结果,最后病死了。此后就...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翻译
22.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却没有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问询了。字词详解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

南阳刘子骥翻译
南阳刘子骥翻译是: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桃花源记的翻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文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文言文《桃花源记》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二、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

翻译容美纪游文言文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职业。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 3.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的翻译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4220.htm#2

抚远县1726812375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 -
令昭卫生:[答案]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曾...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

抚远县17268123758: 谁知道文言文原文 -
令昭卫生: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桃花林的美景感到很惊奇.继续前行,想走...

抚远县17268123758: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的译文 -
令昭卫生: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

抚远县17268123758: 5、文言句式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          (2)林尽水源.(省略句,“尽”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
令昭卫生:[答案] 5(1)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行高尚的人.(2)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3)(渔人) 一件件地给(他们) 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抚远县17268123758: 文言文翻译 -
令昭卫生: 您好!【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抚远县17268123758: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文言文翻议. -
令昭卫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抚远县17268123758: 《桃花源记(节选)》中写 南阳刘子骥的作用是什么? -
令昭卫生: 《桃花源记(节选)》中写 南阳刘子骥的作用是:增加此文的真实性.原文: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抚远县17268123758: 翻译一下文言文. 1处处志之的“志” 2寻病中的"寻“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令昭卫生: 1.动词,标记;2.不久;3.太守就派人跟随他去,寻找他们所做的标记,就迷路了.4.南阳刘子骥,品德高尚的人,听说后,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结果,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人问这件事了.

抚远县17268123758: 翻译下古文! -
令昭卫生: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这里,再也没有出去过 洞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能对外面的人讲这里的情形呀.” 其他的人也都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拿出酒食来款待.

抚远县17268123758: 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
令昭卫生: 1.属:类 具:副词,完全、全部 乃:竟然 志:动词,做标记. 寻:随即,不久 津:渡口 2.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带领妻子和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第二段写桃花源的境况.主要讲述了渔人看到的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这里环境优美、风俗淳朴,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是个理想的王国. 4.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5.承上启下,点明中心. 6.“如此”指代语,指上文所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