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心无所住?

作者&投稿:雀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更新1:

幻影君: 坛经云: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著


更新2: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尔时胜思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等之法如来克证及以觉知。惟愿为我开演其义。 佛言。善男子。无有一法而是如来所觉所证。何以故。于诸法中无觉无证。此是如来所证所觉。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有法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灭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性离二边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实如来觉证。


更新3:

若能用白话文深入浅出说明更佳!^_^ 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诘。


如是三问,乃为一切菩萨摩萨诃修习大乘者皆应通达奉行,名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荷担如来正法),利乐教化一切众生,同得解脱! 1. 如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心无所住? 菩萨为无量生死众生开晓、展示、解释佛从凡夫地的种种修行,直至证得圆满的佛智,当中一一神通,一一方便,一一知见,一一法门,逐步引摄众生信受奉行,直至完全觉悟印入,显现如来的圆满清净知觉。菩萨虽然如此广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但同时亦般若智照,知一切现象、法门皆是暂有而不永恒,如梦幻泡影,转瞬即逝,皆不可得,故心不执取,亦无所住! 2. 如何心无所住而修持六度万行?? 菩萨虽离一切相,得解脱自在,但悲悯无尽执迷众生,以刹那出现的假象为实有,贪嗔痴狂惑炽盛,攀缘追逐,违犯因果,复堕三途,无量生死,乃至无有出期。菩萨因而兴起无量慈悲喜舍大乘菩提之心,以无尽弘愿,幻化生于无量国土,生生世世,广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以无尽如幻身躯,广度无量如幻众生! 3. 如何修行而无修无证???一切菩萨摩萨诃皆应了达,虚空本然,寂静无染。亦是一切如来乃至一切众生的清净觉地,平等本际,圆满十方。当中所有种种生死、种种修行、种种成佛现象,皆属幻化假象,转瞬即无。但众生执迷横计,以为实有,虚妄执著,遍生烦恼。如患眼病的人,因眼疾见空中有花,妄起计较前花后花,种种色彩一样。当一旦知道是因眼疾见空中有花的幻觉,明白空中本无花,即离妄心。菩萨若能通达此义,了知觉性本然不生灭,一切生死、修行乃至成佛,皆如眼疾见空花,即离幻觉妄执,即破无明,此觉悟菩萨心地安住清净无染,究竟涅槃,只以如幻大愿,于过去、现在、未来,幻化一切身形,广度无尽众生,而当中无修无证,不畏生死,不爱涅槃,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参考: bddc 佛教法音传播中心
如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心无所住? 无量大众
恭敬围绕
而为说法。 如何心无所住而修持六度万行?? 行人出门
万里足印
日常大千
行为视见。 如何修行而无修无证??? 发十二合王大愿
令诸有情
所求皆得。 2011-06-20 20:41:44 补充: 身心安乐
家属资具
悉皆丰足
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2011-06-20 20:57:02 补充: 琉璃七愿:取圣名行 ニ愿取转.发圣行修 身如琉璃.内外明彻. 净无瑕秽
过于日月; 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随意所趣
作诸事业。 2011-06-20 21:44:19 补充: 视见心藏
释出无量 简浅入深
互见参藏 搬字过纸
如同罚抄 不明内藏
自心枉费 2011-06-20 23:02:14 补充: 幻影君:水镜虚.万花筒.放光明
灭心影 坛经云:释智慧.释参藏.释自心
释参考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著 众目聚耳 途听途说
逍遥自在 莫视等闲. 人云亦云 风口耳传 自心不灭 内困黑房 众目昭彰 众生平等 大庭广众 此彼皆等 2011-06-21 17:06:30 补充: 意见有藏 沾花微笑
你D问题其实好鬼难答>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将行善的心生活化
习惯化
行动化
好似与生俱来咁 食饭
你唔会刻意同自己讲-->要食饭 食完饭
你又唔会刻意同自己讲->食完饭 系好自然的一件事 后话:有时间参考下呢篇文章 *** 21/jing/jingangjing2
参考: 金刚经
yeah..努力加油.....
如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心无所住?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是人人本具之佛性、宗门所谓之本来面目。故知,诸佛住世之本怀,即为接引众生悟入此清净自性。《六祖坛经》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六祖坛经心得--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了无一法可得。 如何心无所住而修持六度万行??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 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度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到达彼岸。学佛的人,由生死轮回的此岸,渡过烦恼中流,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在这里,六波罗蜜就是舟筏,可度菩萨行者到达彼岸。 1.布施,不难,难于达到三轮体空境界,即无布施的我,无受施的人,也无所施的物。金刚经称:“菩萨于法,应无所在,行于布施。”即本文前节所称:“行慈悲而不执有我;知无我而不断慈悲。”祗求慈悲发扬光大,不特没有望报之心,也绝无能施之念,这是布施的最高境界。 2.持戒度:持戒梵语尸罗,有止恶修善的意义。但行大乘菩萨道,不仅是消极的止恶,更应积极的为善,以净化身、口、意诸业,因持戒而真如佛性逐渐显露,而不为妄想执著所缠缚。 3.忍辱,不但是忍别人所给予的辱,同时要忍自己所处的境。要于穷困病苦的逆境中,忍令颓丧鄙卑之念不生;要于富贵得意之顺境中,忍令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之常境中,忍令迁随移易之心不生。 4.精进度:精进所以度懈怠。纯一无杂曰精,鼓勇直前曰进。精进者,即未生之善念令速生,已生之善念令增长;未生之恶念令不生,已生之恶念令速断。 5.禅定度:禅定梵语禅那,义为静虑,在于度散乱,略言之,是在于依心摄境,使心力集中,而后产生智慧的一种定力。 6.智慧度:智慧所以度愚痴,是由禅定所证得的,即所谓:”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这种智慧,并不是世人博学多闻的有漏智,而是圆融无碍的正智。 修六度,必须相资相行,不可缺一,因为慧而不定,未能受用,定而不慧,未免沉迷,定慧双修,而不持戒,便碍于积习;三学俱足而不布施,便不能摄化众生。布施而不修三学,祗种下人天福报。持戒而不忍辱,难调瞋恚之心;有精进而无诸度,则徒劳无功,有诸度而无精进,则始勤终懈,所以要六度兼修,才能圆满大乘菩萨的二利之行。 菩萨修智证得,要离相无住──不著所修之行(六度) ,不取所证之果(佛果)。因为一有所住,即是执著,便成法缚,所以金刚经云: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菩萨亦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此即是不著所修之行──无智(代表六度) 。 如何修行而无修无证??? 非别有法可修也。修即无修。云歇即菩提。无修非是不修。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没有执著,清净本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请问开佛之见,示佛之见,悟佛之见,入佛之见的意思是什么。详细点谢谢...
入,证入之意;谓事理既已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海。依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诸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世间,即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间。关于‘开示悟 入’之解释,法华文句卷四上,以四位、四智、四门、观心等四种不同立场,阐释开示悟入之理,并一一配列之:(一)就四位而...

开示悟入佛知见是什么意思
佛知见就是知道了佛理的意思。“开示”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传授佛教教义、修行方法等,让人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实践佛法。“悟入”则是指在开示的基础上,引导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领悟佛法的真谛,达到解脱和超越的境界。开示悟入佛知见就是指在佛教修行中,通过不断领悟,到达了解佛法的目的。

如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心无所住?
1. 如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心无所住? 菩萨为无量生死众生开晓、展示、解释佛从凡夫地的种种修行,直至证得圆满的佛智,当中一一神通,一一方便,一一知见,一一法门,逐步引摄众生信受奉行,直至完全觉悟印入,显现如来的圆满清净知觉。菩萨虽然如此广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但同时亦般若...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何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所谓的大事因缘是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世尊要将这一真理传达给轮回中的一切有情。所谓开悟,有不同层次的。佛之知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无我;其二是本来无差别。

开示悟入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指开导。好似老师教你东西。佛教指佛理。示:指表示,显示。好似老师给你讲各种例子让你明白。悟:就是你懂了,体悟出其中的妙理。入:你明白了道理,自然就会慢慢进入佛的那种智慧的境界里面去。表达的不很精确,大概是这样一种意思。你懂了即可。阿弥陀佛!

六祖是如何开示悟入的?
六祖遂告诫他:“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

何为明心见性,何为入佛之知见?何为悟佛之知见?!何为即身成佛??
这是《妙法莲华经·方便品》里的,原话是“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这是四个阶段,即“开示悟入”,即先“...

...佛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是什么意思?
真正的受益(得到利益)是向内心求索。也就是说,众生把享乐、安逸、金钱、地位……,外在的东西误当成了利益,实则,不是真正的利益。佛陀(释迦牟尼佛)为了一件大事而现身于世间,(这件事)是开导众生悟得成佛的知见(之道)。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是什么意思
佛知见是佛的真知灼见,这个真知灼见能彻底的了知诸法实相。也就是佛所发现的宇宙人生真理。开示悟入是佛的教育方法,乃是佛出世的本怀。

我想快速入佛知见,有何方法?
一行三昧,顾名思义,用一种方法(持咒、参禅、念佛),念念不断,破除妄念。具体修行的时间和方法可以参看《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写得最为详尽,十个“七”的开示录看完,对于如何快速入佛知见就基本上知道了,虽然是禅七开示,其实就是在讲怎么修一行三昧,通持咒念佛。来果老和尚说一般认真...

汉阳区19533992348: 佛教中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
霍黄佳名: 开,开发之意;即破除众生之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之理.示,显示之意;惑障既除则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悟,证悟之意;障除体显后,则事(现象)、理(本体)融通而有所悟.入,证入之意;谓事理既已融通,则可自在无碍,...

汉阳区19533992348: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是什么意思 -
霍黄佳名: 佛知见是佛的真知灼见,这个真知灼见能彻底的了知诸法实相.也就是佛所发现的宇宙人生真理.开示悟入是佛的教育方法,乃是佛出世的本怀.

汉阳区19533992348: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何安住于无住生心?阿弥陀佛 -
霍黄佳名: 阿弥陀佛!师兄,不住,就是不住在任何一处.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随缘生起的.也随缘在变化.所以佛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既然诸法随因缘生起,我们要执着在哪里呢?我们的所有烦恼痛苦无一例外来自迷惑颠倒,来自我们的执着...

汉阳区19533992348: 应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霍黄佳名: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金刚经是实相般若,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然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云何体用...

汉阳区19533992348: 何为开悟 如何开悟 [唐仲容老师讲于新都宝光寺] -
霍黄佳名: [唐仲容老师讲于新都宝光寺] 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什么是迷呢?我们一切有情由有无明的障蔽,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了的都认为是真实有的,这就叫迷.认为我们自己的身...

汉阳区19533992348: “心无所住”与“止于至善” -
霍黄佳名: “心无所住”应出自《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因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

汉阳区19533992348: 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
霍黄佳名: 找到一个大善知识拜师,求他传正法给你.然后按照他传的方法如理实修.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汉阳区19533992348: 释迦牟尼佛讲学说法的四种方式 -
霍黄佳名: 释迦牟尼佛讲学说法的四种方式:开、示、悟、入.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令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汉阳区19533992348: 《楞严经》如何显明真心 -
霍黄佳名: 正宗分之如来密因 四、阿难对自心的七种错误认识 五、超越生死轮回,心须认清的两种根本 六、妄想识心非是真心,乃生死流转之根本 七、借盲人有见,显见性是心非眼 八、借客尘不住,显见性常住不动 卷二 一、色身迁变而观河之见无改,...

汉阳区19533992348: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何寓意? -
霍黄佳名: 这是金刚经的心中心.蕅益大师说:'金刚般若大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足以蔽之.'也就是说,这一句话可以包括本经的全部金刚般若的玄义,大师又说:生心无住非二,'唯无住故生心'.经云:'应生无所住心.''应如是生清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