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滕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諡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洪适

成就

金石
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先后著成《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隶缵》、《隶图》和《隶韵》。 但《隶韵》未成。今传世者仅 《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着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魏晋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订正正史上一些记载的错误。

家族成员

高祖父
洪士良(996年—1069年),生二子洪炳、洪立,赠太师正一品,学群书,怡情山水。轻财好义,积德怀仁。士良公师承宋国师吴景鸾技艺精湛,得吉地葬鄱阳。士良公曰:“葬我必于滃港仓下,子孙当青紫不绝”。士良公时洪家已退出士大夫阶层,士良公“志操不群”兼营商业以运销粮食为主,家境大富。望子孙读书业儒。以光复家门。北宋人,饶城,为鄱阳派之始祖。享年七十有三,自卜葬鄱阳五十三都滃潭龙舌嘴,壬向。其山总计四十九亩九分有零,山粮二斗七升正。妣章氏,葬乐平项冲(头冲塘)风吹罗带形山,已向。

曾祖父
洪炳(1035—?),行十二,字伊济。龙游知县官至中大夫但早逝赠太子太保、右仆射既右丞相正一品、纪国公。妣何氏,赠杞(纪)国夫人,葬柳洲乾明寺。生二子:洪彦升字仲达登宋元丰八年进士官至太中大夫赠少师、光禄大夫、秦国公。正一品妣张氏,封秦国夫人,合葬乐平金山乡项冲,次子洪彦暹。

祖父
洪彦暹(1058—1128),字季深,官至右通直郎赠太师、秦国公。正一品, 妣董氏,封秦国夫人,享寿八十有六。合葬滃潭龙舌嘴,已亥向。生七子:皓、曦、晔、㬇、晖、曜、昢。

父亲
洪皓(1088-1155),字光弼,使金十五年全节而归,被誉为苏武第二。官至礼部尚书,徽猷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赠鄱阳开国候食邑一千二百户,赐金鱼袋。生八子:适、遵、迈、逖、逊、邈、邃、迅。

人物生平

父亲洪晧,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能行家事忠义报
洪适自幼聪颖好学,学业优异,有“日诵三千言”之誉,成童子后,作文条理分明,构思巧妙,深得师长赞誉。十三岁时,父亲出使北方,家中祖母董氏夫人年迈,母亲沈氏夫人多病,弟妹年幼,全家各等事务大都由他主持处理。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跨过长江进犯吴地(今苏南和浙北),逼近秀州(今浙江嘉兴),形势十分危急。当时洪家寄住秀州,一家妇幼面临战乱,慌乱无计。在此危难之时,洪适毅然决定全家奔回故乡。他在仓促中带领家中年轻力壮的佣仆,护送祖母、母亲和五个弟弟、三个妹妹登程回乡。一路上,租船只,赁车马,指挥若定,调度得当,跋山涉水,远历千里将全家人安全领归故乡乐平。洪家离开秀州没有几天,金军骑兵果然攻入秀州城大肆抢掠,还掳去了一批平民男女作奴隶。洪皓在冷山得知金军掳掠秀州的讯息后,挂念留在秀州的家眷,十分焦虑。当时听说有秀州平民被掳至冷山,他就千方百计打听寻找。几个被掳至冷山的秀州人对他说:秀州官吏都在城陷之前携家眷逃往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避难去了,但不知洪家的下落。由于音讯不通,洪皓得不到确信,对留在秀州的老母、妻子、儿女终日放心不下,难解焦虑,竟大病了一场。

洪适一家回到故乡洪岩后,沈氏夫人因长期生活在江浙沿海地区,对洪岩山区水土不服,洪适兄弟也对这个远离城市的洪岩生活感到不习惯,加之洪皓的俸禄是由秀州供给的,所以,当金军北退以后,洪适又带领全家回到了秀州。

绍兴八年(1138年),洪适的母亲沈氏夫人,因洪皓困系北方,音讯难通,吉凶难定,她在家日夜思念,积忧成疾,不治病故。洪适在万分哀痛中仍能井然有序地操持丧事,按诰命夫人的葬礼安排祭仪,并遵照母亲生前意愿将灵柩运抵无锡安葬(其外祖家居无锡)。处处以礼行事,深得亲朋长辈的赞誉,充分显示了青年洪适独当门户主持家政的才华。

洪适自故乡返回秀州之后,与兄弟刻苦读书,经过数年努力,已饱览经史百家,能诗善赋。每逢同学集会讨论诗文写作时,必有诗文佳作飨友,后来,洪适便渐渐地以文章优秀闻名于州郡,当地文士都慕名和他相交作朋友。

绍兴十二年(1142年),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同时赴京应考,他与洪遵双双高中博学宏词科,成为进士,得到宋高宗的亲自接见和称赞:“父在远方 子能自立 此忠义报” 。并授予敇令所删定官的职位。不久又提升为秘书省正字,从此洪适的文名远扬天下。

居官为民请命
绍兴十三年(1143年)洪皓南归以后,洪适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区)通判。当时秦桧党羽主管台州政事,腐败至极,刑事诉讼中贿赂公行,造成了很多冤狱,坑害了很多无辜平民。洪适一次到黄巖县(今属浙江省)巡视,发现监狱中囚犯高喊冤枉,即传令有关吏、囚询讯,将冤情记录在册,呈文上报浙江东路提刑司,请求为民平冤。但是,由于知州等人有秦桧为靠山,洪适不但没有能够为民平冤,反而因此丢掉了乌纱帽,被罢免了台州通判的职务,九年没有起用。在此期间洪皓已流放英州(今属广东)。洪适为侍候父亲,经常往来于杭州和英州之间。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洪适被任命为荆门军(今湖北当阳、荆门等县)知军。此时秦桧新死,朝政呈百废待兴之势,高宗即召令天下征求施政意见。洪适到荆门上任之初就着手修复农政、安抚因灾荒和战祸而流离失所的农民,整治社会秩序,兴办地方公益。在施政中发现了很多弊端。此时,他根据当时社会实况,上书朝延,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减轻茶税。第二,减免各州代贡物品。历代皇帝都规定地方以当地特产为贡品,每年照例按数按时上贡。有的地方某种特产减少了或绝迹了,仍要按数上贡,或者折币(银钱)代贡,成为地方百姓一项负担。洪适认为不合理,不利民生,故建议减免。第三,重建因战火毁坏的书院、试场,恢复旧有科举名额,以选天下人才。第四,免除无人耕种的官田赋税。由于连年战事,丁壮多上前线,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不少地方官田无人耕种,无租税可收,但朝延仍要地方 *** 缴纳这类官田赋税,地方 *** 又将这些税摊派到农民身上,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洪适从普通农民的利益出发,建议免除这一不合理负担。

洪适任徽州知州时,至婺源等县巡查田赋、茶税、徭役,发现乡间富有农户几乎不承担徭投,而生活贫困的自耕农却要负很重的徭投,存在严重的徭投不均的弊端;还发现地方官吏趁征收赋税之机敲榨百姓,勒索钱财,中饱私囊。洪适严令属下各县、监、镇及各官监税务:如“有虐吾民者必劾”,即声明将严惩贪官污吏,以保护平民利益。他还严令通判厅以下收集钱粮赋税的衙门,收取各种赋税时不得增加分文手续费。如有违反,必定惩处。徽州百姓多感其恩德,都安心耕作,按契完粮纳税,秩序安定。

洪适升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后,曾上书论述当时徭役不均的弊端和利害,建议下令州、县采取措施尽快均徭投,以保护广大平民百姓的利益。他还上书建议朝廷责令江东路沿江各州县允许农民用原价赎回被官府和豪绅收占的农田,以安定因战祸、灾荒而流离失所返回家乡又无田耕种的农民。

洪适向朝廷提出的各种施政论述和奏疏,都曾被朝廷采纳实施,但由于当时官场腐败,除他自己亲自治理的地方实施较好外,其它大部分地方实施不力,因此收效甚微。

在朝力图收复中原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金各部越过淮河攻打南宋,一直攻到长江北岸。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宋高宗也亲临建康(今南京市)督战。宋军在采石矶(今属安徽马鞍山市)一战将完颜亮所部各军击溃,在溃退中完颜亮被其部将完颜宜杀死。至此,南侵金军全部北散逃窜。这就是有名的“采石矶大捷”。洪适当时任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此次抗金战斗中,他率领属官,及时组织、运送粮饷等军需辎重,供给抗金将士,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朝廷升为尚书省户部郎中,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

在完颜亮南侵的同时,辽东女真另一部族首领完颜雍在辽阳自立为王。完颜亮采石矶丧命以后,完颜雍拥兵南下开封,定年号为大定,以号令金军各部。但完颜亮所领各部新败北归,忙于休整,都没有表示是否拥立完颜雍,处于纷乱未定局面。洪适认为此时是收复中原的良好时机。他上书朝廷,建议趁完颜雍自立为帝还未得到女真各部族拥护之时,急调东南(今苏、皖、浙、赣、闽)各路军马进占淮泗(淮河南北一带),号令四川(今四川部以东地区),汉中(今四川、陕西交界地带)各路军马向中原进发,密令中原汉族抗金义士夺取州县城池,形成割据局面,朝廷给这些割据首领授予官衔和封号,待川、汉、鲁之兵齐集之时,向金军发起内外攻击,中原定可恢复。南宋朝廷害怕以农民起义军为骨干的北方抗金义军会危及其统治,竟以此举会“养虎贻患”为由,拒绝了洪适的建议,失去了一次光复中原的良机,致使完颜雍轻易地统一了北方。

高宗退位,孝宗登极以后,金军又南侵淮东。宋军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东海等县市)、符离(今属安徽宿县)两大战役中动用了大量的兵力。洪适悉心调度战场所需要的器械、粮饷和其他军需物资,件件都及时供给,从无短缺,使战争顺利取胜,将金兵赶回了淮河以北。

隆兴二年(1164年),洪适出任中书舍人,成为皇帝的近臣和高级幕僚。当时金兵再犯淮南,边防军事情报纷至沓来。洪适除了为皇帝起草诏令文书外,还夜以继日地参与军机,在调度部队、协调各部队的关系、安排攻击程式等方面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由于指挥得当和前方广大爱国将士及百姓奋力战斗,很快取得抗击金兵的胜利,再次迫使金兵北撤休战。金军新败,宋军本可以乘胜北伐,但由于南宋皇帝软弱,兵将不肯出死力,都安于现状,北伐计画始终未能付诸实施。金军多次南侵都以失败告终,一时一反常态要求休战为盟,并邀请南宋遣使参加完颜雍的生辰庆典。孝宗皇帝允邀派洪适任贺生辰使使金。洪适本不欲前往,无奈君命不可不受。金方派其枢密院士高嗣先为接拌使(相同于陪同使者),迎接洪适使金。高嗣先自言他的父亲与洪皓曾有德交,对洪适颇为尊重,为洪适在金国的行动提供了很多方便。洪适游历了不少地方,掌握了很多敌情。他面对失去的河山,非常悲愤。途经著名的赵州桥时,痛感国土沦亡,发出“何时冠盖集,一变犬羊臊”的沉痛感慨。他到洛阳赏过名园牡丹后,尤感悲愤,即作七绝一首为纪。诗云:天香国色傲春华,不肯争先伍杂花,西洛尘埃长太息,名园今属犬羊家。

吏称洪适此次使金“得其要领以归”。但是此“要领”对于软弱的南宋小朝廷并未发挥任何作用。

洪适自孝宗登基以来,掌管军政大事,深得孝宗器重。乾道元年(116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皇帝亲自交待参政(即副宰相)钱端礼和虞允文“三省事与洪适商量”即朝廷军政大事都要与洪适商议处理。洪适此时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职权。不久,孝宗又升洪适为参知政事,拜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院使,即任宰相。洪适在朝身居要位,本欲修复农政,厉兵秣马,统一军令,加强边备,力争早日收复中原;但他积数十年经历,深谙朝廷软弱、安于现状,官场腐败、鱼肉百姓,军令难行、士气不扬等黑暗状况,实是积重难返,难以挽回大局,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只好忍将夙愿付东流,辞去了宰相职位。

洪适的诗文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宋代·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宋词精选 , 渔人 , 生活同情芥毛金爪勇难乾,肯作霜花对乍寒。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宋代·洪适《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

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

宋代 : 洪适

展开阅读全文∨ 芥毛金爪勇难乾,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秋天 , 植物忧愤暮雨萧萧,飞败叶、增添秋色。登高会、痴风吹散,山居嘉客。人世难逢开口笑,老来更觉流年迫。到如今、黄菊满园开,无人摘。珠履凑,铢衣窄。萦翠袖,催牙拍。索松儿添半,战酣相吓。橘绿橙黄时节好,舞停歌罢门墙隔。酒醒时、枕上一声鸡,东方白。——宋代·洪适《满江红》

满江红

暮雨萧萧,飞败叶、增添秋色。登高会、痴风吹散,山居嘉客。人世难逢开口笑,老来更觉流年迫。到如今、黄菊满园开,无人摘。
珠履凑,铢衣窄。萦翠袖,催牙拍。索松儿添半,战酣相吓。橘绿橙黄时节好,舞停歌罢门墙隔。酒醒时、枕上一声鸡,东方白。查看更多洪适的诗文>>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原文_翻译及赏析
紫骝:zǐ liú ㄗㄧˇ ㄌㄧㄨˊ 解释: 古骏马名。 赏析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送金城公主适西蕃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原文_翻译及赏析
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佳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唐代·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送别 注释 韦司仓:姓韦的管仓库官员。 穷:《英华》作“新”。 滑台二句: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

高适《燕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

题张山人适乐圃林馆(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主人缘爱客,时为出山瓢。¤——明代·姚道衍《题张山人适乐圃林馆(二首)》 题张山人适乐圃林馆(二首) 开牖依林樾,迢迢去市遥。 翠低承雨竹,绿碎受风蕉。 夕岭还侵户,春流欲断桥。 主人缘爱客,时为出山瓢。¤大地何人不梦居,梦中休问梦何如。煮茶消得闲风月,不向...

初夏闲步村落间原文_翻译及赏析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宋代·陆游《初夏闲步村落间》 初夏闲步村落间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

五月余还至渭南适克正博士为丞于兹赋诗道旧原文_翻译及赏析_百度...
神物一朝伸,光价孰能扣。五年教成均,后学资善诱。纷纷贵游子,成材郁先后。交契岂不多,于余谊尤厚。誓偕古尊罍,共弃俗盆缶。世情略外缘,古道坚素守。艰难共嗟咨,疑惑同析剖。黉斋夜灯苦,辇路晨辔偶。蹉跎岁年深,颜面俱老丑。我从去年秋,将指事西走。今春子亦出,丞哉实为负。岂期...

杜甫《送元二适江左》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元二适江左原文: 乱后今相见,秋深复远行。风尘为客日,江海送君情。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诗词作品: 送元二适江左 诗词作者:【 唐代 】 杜甫

比幸玉津园纵观春事适霁色可喜待制洪迈有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_百度...
每思富庶将同乐,敢务游畋漫自夸。不似华清当日事,五家车骑烂如花。——宋代·宋孝宗《比幸玉津园纵观春事适霁色可喜待制洪迈有诗》 比幸玉津园纵观春事适霁色可喜待制洪迈有诗 春郊柔绿遍桑麻,小驻芳园览物华。 应信吾心非暇逸,顿回晴意绝咨嗟。 每思富庶将同乐,敢务游畋漫自夸。

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_百度...
铜梁玉垒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宋代·崔与之《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 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 铜梁玉垒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

呈贡县15779596885: 《从东侧登泰山记》译文 -
星清咪康: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与赏析一、《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呈贡县15779596885: 吾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 de译文 -
星清咪康: 原文: 吾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蛊于行客.东有浴肆,夜半即有汤.一人独行遇雨,蓦有避雨伞下者.其人意此必鬼也,至桥上排之于水,乃急走.见浴肆有灯,入避之.顷一人淋漓而至,且喘曰:“带伞鬼挤我于河中,几为溺死矣.”两人相语,则皆误矣. 参考译文: 杭州的八字桥,相传经常有鬼魅蛊惑来往的行人.东边有澡堂,半夜就开门.有一个人独行,碰到大雨,突然有人挤到他的伞下避雨.这人想一定是鬼,到了八字桥的时候把它挤到河里去了,自己匆忙跑走了.看见澡堂有灯光,急忙跑进去躲避.不一会,有一个人全身湿淋淋的进来了,边喘气边说:“有个带伞的鬼把我挤到河里了,差点淹死我了”.两个人一说出来,都是被人给吓到了.

呈贡县15779596885: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一句文言文的翻译 -
星清咪康: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

呈贡县15779596885: 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译文 -
星清咪康: 如果粮食在船里,那么船在水中会很稳定,船在水里也会向下沉一些,现在看到的船,在水表面轻浮着,里面肯定没有粮食

呈贡县15779596885: 急需曾巩《洪渥传》译文洪渥传 曾巩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出;久之乃... -
星清咪康:[答案] should9在一本Tony私选的古文观止中找到了《洪渥传》的原文,与你的稍有不同.翻译如下:辄连黜 洪渥,江西抚州临川县人.性格比较平和.跟人交往,(都会)一开始对他感觉一般,时间久了关系会非常融洽.家庭条件不太好.是地方官推荐参加进士...

呈贡县15779596885: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的译文是什么 -
星清咪康: 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呈贡县1577959688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
星清咪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注】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呈贡县15779596885: 利刚相攘,患则相倾 的译文? -
星清咪康: 对朋友要分清类别,择善而交之.明朝的苏峻在《鸡鸣偶记》将朋友分为四个类别:“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在道义上互相砥砺,告诫你的过失,这是令人敬服的朋友;无论事情是迟缓还是危急,他能与你一同面对,你可以把生死托付给他,这是亲密的朋友;有利可图的时候他来侵夺,你患难的时候他就来排挤你,这是害人的朋友.

呈贡县15779596885: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 -
星清咪康:[答案] (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注意:翻译的时候要把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翻译出来,在这句话中,东是名词作状语,属于词类活用,重要...

呈贡县15779596885: 文言文 治国犹栽树 译文 -
星清咪康:[答案] 译文: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全文: 贞观九年.(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