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孔隙类型

作者&投稿:沃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碎屑岩的结构和孔隙结构是什么?~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填隙物和孔隙。因此碎屑岩的结构就应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诸方面的特征。
碎屑岩的成因十分复杂,这些成因特点常常会在沉积岩的结构上有所反映。因此,结构在沉积岩的研究中除可作为鉴别、描述、分类命名的依据以外,同时也是沉积成因分析的重要标志。
碎屑沉积的原始结构中可以存在大量的粒间孔隙,如天然砂的孔隙度可为35~40%,这一特点也是碎屑岩在结构上与结晶岩的重要区别。在结晶岩中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孔隙。碎屑颗粒的粒间孔隙可能被杂基所充填,也可由于粒间水的循环和沉淀,形成大量胶结物,从而减少甚至最终填满孔隙。这些填隙作用除部分出现在沉积—同生期外,大部分发生在碎屑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
碎屑岩的孔隙是碎屑岩中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而孔隙的存在及其形成、发育特点,除与组分的类型和性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碎屑颗粒的形状、大小、分选性及填集方式。因此碎屑岩的结构分析是储集层地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按照孔隙成因、产状及几何形态等分类,本区延长组碎屑岩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裂缝三大类(表6-7)。
1.原生孔隙
原生孔隙是岩石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严格地讲,它是在沉积形成之后没有遭受过溶蚀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的孔隙。但是,人们在生产和科研中常常把岩石沉积形成之后经过机械压实和胶结等作用改造后而形成的减小了的残余粒间孔隙,也归为原生孔隙(刘宝珺等,1992;郑荣才,1996;裘怿楠等,1997;王允诚,1999)。因此,原生孔隙主要包括原生粒间孔隙、残留粒间孔隙及杂基内微孔隙3类。研究表明,富县地区延长组中原生孔隙主要发育残留粒间孔隙和杂基内微孔隙两种。
1)残余粒间孔隙:沉积期形成并受机械压实和化学胶结作用改造充填,但未完全填塞的原生粒间孔隙,它是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之一(图版Ⅳ-5,Ⅳ-6,Ⅵ-3—Ⅵ-8,Ⅶ-3,Ⅶ-6,Ⅶ-7,Ⅷ-7,Ⅷ-8)。该类孔隙呈三角形和不规则多边形,包括早期绿泥石包膜或包壳胶结后的残余粒间孔隙、石英和长石次生加大后的残余粒间孔隙、浊沸石或粘土矿物充填胶结后的残余粒间孔隙等。前两类孔径较大,为0.06~0.10 mm,最大可达0.02 mm,面孔率较高(6%~8%);后者孔径较小,面孔率低。
表6-7 富县地区延长组砂岩孔隙分类表


2)杂基内微孔隙:区内延长组中较为常见,一般赋存于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基质与蚀变火山岩、泥质岩屑中(图版Ⅷ-6),孔径一般小于0.001 mm。在原生孔隙粒间孔隙不发育的低渗透砂岩中,这类孔隙可为储层提供一定数量孔隙度,因而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而言,它是一类不可忽视的原生孔隙。
2.次生孔隙
次生孔隙主要是在原生孔隙基础上进一步经过成岩演化、尤其是溶蚀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孔隙。区内延长组砂岩中次生孔隙较为发育,主要是由岩石颗粒、填隙物等发生的多类溶解溶蚀、破裂等作用形成的。
1)粒间溶孔:系由粒间胶结物、杂基及颗粒边缘选择性溶蚀形成的孔隙。区内主要为长石颗粒、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孔隙,孔隙多呈不规则状,边缘为锯齿状或港湾状(图版Ⅳ-1,Ⅶ-7)。孔喉相对较粗大,连通性好,孔隙直径一般为 0.02~0.4 mm,面孔率一般为1%~10%。这类孔隙可大大改善储层物性条件。
2)粒内溶孔:主要是在酸性水介质中,沿长石解理和双晶面选择性溶蚀和由岩屑中不稳定组分溶蚀而成的孔隙,系颗粒本身发生部分溶解形成,或颗粒被交代后交代物局部或全部溶解形成(图版Ⅴ-4,Ⅶ-4,Ⅶ-5)。孔隙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缘为锯齿状或港湾状。区内延长组中,此类孔隙直径一般为0.02~0.2 mm,面孔率较低。
(3)胶结物内溶孔:主要包括早期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形成的孔隙(图版Ⅳ-1,Ⅶ-6),以及少量浊沸石溶蚀孔,孔径一般为0.005~0.05 mm。但由于该区延长组储层经历了早、晚两次方解石胶结,同时形成浊沸石和绿泥石等自生矿物,因此该类孔隙在区内不很普遍。
4)晶间微孔:包括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晶间孔主要包括石英、长石次生加大胶结物形成的晶间孔、自生绿泥石叶片状晶间微孔、伊利石不规则片状及丝缕状晶间网状微孔,以及伊蒙混层矿物晶体间的微孔隙(图版Ⅷ-6),孔径大小为 0.001~0.01 mm,因其孔隙细小且连通性差而意义不大。晶间溶孔是结晶颗粒内部被溶或晶体间被溶而形成的孔隙,主要是方解石、自生石英、长石晶体晶间孔溶蚀扩大改造而成(图版Ⅶ-7),孔隙形态复杂,大小差异明显,一般为0.01~0.03 mm,大者0.1 mm。
3.微裂隙和裂缝
区内延长组砂岩中,可见颗粒因机械压实破裂或沿解理缝裂开形成的裂隙,岩石被挤压或拉张形成的构造缝以及沉积物沉积时形成的层理缝。构造裂缝主要有垂直和斜交两组,其中垂直裂缝较发育(图版Ⅰ-5,Ⅰ-12,Ⅱ-5,Ⅲ-9,Ⅳ-3,Ⅶ-8,Ⅷ-7);延伸长一般为1.5~15 cm,宽一般小于1 mm,但是区内裂隙、微裂缝数量总体较少且缝较窄,且几乎全被方解石等胶结物所充填,提供的面孔率非常小,对储层改善意义不明显,仅可能对孤立溶孔发育的岩石的渗透率改善有一定贡献。

石岩-二叠系砂岩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成岩作用后,大量的原生孔隙几乎消失殆尽,同时形成了构成砂岩孔隙主体的次生孔隙。根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研究区砂岩的孔隙划分为:原生粒间余孔、次生的粒间溶孔、颗粒溶孔、晶间微孔、超大孔隙及裂缝。

1.粒间余孔

上古生界砂岩原生余孔呈不规则状、多角状、孔隙周边干净,并常见自生石英在内。该类孔隙主要见于高成熟度的太原组、上石盒子组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中,一般含量不多,约占孔隙的3%~5%。

2.粒间溶孔

粒间溶孔由方解石、白云石及隐晶粘土等易溶组分溶解形成。此类孔隙在成熟度较高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中较发育。

3.颗粒溶孔

颗粒溶孔是由长石、岩屑等易溶碎屑组分溶解而成。长石常沿解理缝溶解,形成网状、长条状方向性溶孔。

4.晶间微孔

晶间微孔常见于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此类岩类的孔隙常被结晶程度高、晶体粗大的高岭石等粘土矿充填,这些粘土矿物晶体之间发育了介于5~10m的微孔隙。

5.超大孔隙与裂缝

砂岩受到强烈的溶解作用,颗粒与填隙物同时被溶解掉,从而形成超大孔隙,其孔径一般1mm左右,常见的溶解组分是长石、岩屑等及其周围的碳酸盐胶结物。

碎屑颗粒被压碎后经碳酸盐充填而后溶解产生次生裂隙。裂缝的宽度一般为0.01~0.05mm,占孔隙的1%左右。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种。原生孔隙,即沉积时期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主要表现为粒间孔隙。这种孔隙存在于碎屑颗粒之间,未被杂基填充,胶结物含量较少。砂岩储集层中,粒间孔隙极为普遍,其孔隙度范围为5%至40%,其中的松散砂层接近于未固结状态。尽管早在1934年就发...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类型
碎屑岩中的储集空间主要按照其形态被分为三个大类:孔、缝和洞。这些储集空间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别,各有其细致的分类,总计12种不同的亚类。原生孔隙在碎屑岩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包括正常粒间孔隙,即颗粒间的天然空隙;还有残余粒间孔隙,源自沉积过程中颗粒间的空隙未被完...

碎屑岩孔隙类型
1.粒间余孔 上古生界砂岩原生余孔呈不规则状、多角状、孔隙周边干净,并常见自生石英在内。该类孔隙主要见于高成熟度的太原组、上石盒子组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中,一般含量不多,约占孔隙的3%~5%。2.粒间溶孔 粒间溶孔由方解石、白云石及隐晶粘土等易溶组分溶解形成。此类孔隙在成熟度较高的...

碎屑岩的孔隙特征
孔隙度15%以上,这类储层孔隙类型较复杂,溶蚀孔隙发育,且分选差;ⅡA:曲线具平坦部分,但孔隙半径均小于1μm,渗透率<0.5×10-3μm2,孔隙度7%左右;ⅡB:曲线为明显的斜线,孔隙半径几乎均小于0.1μm,渗透率<0.1×10-3μm2,孔隙度0.5%左右,实际上已不具备储集能力(0.075μm为...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Schmidt等参照研究程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结合碎屑岩的具体特点,将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即粒间孔隙、特大孔隙、铸模孔隙、组分内孔隙和裂缝。80年代中期,中国对砂岩次生孔隙的研究也有较大发展。如吕正谋等(1985)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12种识别次生孔隙...

碎屑岩储层孔隙按成因分为哪两类,其原生孔隙识别标志主要是哪两个?次生...
原生孔隙主要是岩石原始沉积时就已形成并保存至今的孔隙(图1—a)。这类孔隙又可细分为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隙和胶结剩余粒间孔隙。另外在杂基中的微孔隙也属于此类。次生孔隙是岩石在埋藏过程中由于各种成岩作用或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作用、脱水收缩作用等形成的孔隙(图1—b)。在这类孔隙中溶蚀作用产生的...

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征
成岩作用过程中矿物交代、重结晶形成的次生孔隙主要属于矿物晶间孔,一般为次要的次生孔隙类型。可能形成次生孔隙的交代作用有碳酸盐矿物之间的相互交代、粘土矿物交代长石和石英等碎屑颗粒、碳酸盐交代粘土矿物等。3.构造成因的次生孔隙 此类次生孔隙主要指由构造运动形成的裂隙,它们在邻近断裂带的地方比较...

储层类型及特征
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发育孔隙和裂缝2种类型。(1)孔隙 根据成因(周自立等,1983),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复合孔隙(图3-5-19)。(2)裂缝 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压实缝等(图3-5-20)。图3-5-18 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综合评价图 图3-5-19 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孔隙类型 图3-5-20 ...

碎屑岩的结构
孔隙可能充以气体,如氮气、CO2或烃类气体;也可被液体充满,如水、石油、矿化溶液等;亦可以同时存在气相和液相。 孔隙可以分为两大类,在沉积后立即出现的原生孔隙以及由于各种变化在沉积作用以后形成的次生孔隙。其类型如表8-1所示。 表8-1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系指由碎屑颗粒组成的格架之间...

学习任务掌握碎屑岩的结构
杂基可以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1)原杂基:在弱固结的岩石中的未结晶的黏土质点,它是同生期沉积的物质。 (2)淀杂基:狄金生称之为层状硅酸盐胶结物。它们大都是成岩期在粒间孔隙内沉淀而成。其鉴别标志为:①透明度好,无微细碎屑或混浊的杂质;②成分常较单纯(单矿物质);③围绕碎屑颗粒呈放射状的晶体板片(图...

安义县15979216424: 碎屑岩储层孔隙按成因分为哪两类,其原生孔隙识别标志主要是哪两个?次生孔隙是哪两个? -
苑标复尔: 储层孔隙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原生孔隙主要是岩石原始沉积时就已形成并保存至今的孔隙(图1—a).这类孔隙又可细分为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隙和胶结剩余粒间孔隙.另外在杂基中的微孔隙也属于此类.次生孔隙是岩石在埋藏过程中由于各种成岩作用或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作用、脱水收缩作用等形成的孔隙(图1—b).在这类孔隙中溶蚀作用产生的各种溶蚀孔隙(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超大孔)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是主要的.

安义县15979216424: 碎屑岩的结构和孔隙结构是什么? -
苑标复尔: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填隙物和孔隙.因此碎屑岩的结构就应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诸方面的特征. 碎屑岩的成因十分复杂,这些成因特点常常会在沉积岩的结构上有所反映.因此,...

安义县15979216424: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
苑标复尔: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主要为碎屑物质、化学物质和杂基. 1.碎屑物质 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可占整个岩石组分的50%以上,是碎屑岩的特征组分.碎屑物质主要是来自沉积盆地之外的、陆地上搬运来的碎屑,故又称为陆...

安义县15979216424: 储层的储集特征需要研究什么
苑标复尔: 大概综合一下储集层的地质特征1、储集层1)储集层类型2)储集层孔隙性3)储集层渗透性4)储集层的物性5)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6)砂泥岩剖面2、碎屑岩的组成:各种矿物碎屑、岩石碎屑、胶结物(泥质、灰质、铁质)、孔隙空间.决...

安义县15979216424: 北京中石油考研石油地质学综合三科比例 -
苑标复尔: 三科比例为:沉积岩石学部分占40分,构造地质学部分占40分,石油地质学部分占70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石油地质综合 二、适用专业:地质类专业 三、参考书目:沉...

安义县15979216424: 岩石的胶结类型 -
苑标复尔: 碎屑岩胶结类型包括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溶蚀式胶结.

安义县15979216424: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特征 -
苑标复尔: 陆源碎屑岩的定义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由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所组成的岩石.碎屑岩的物质组成有两部分,一类是陆源碎屑和填隙物中的杂基.另一类是胶结物,它们是在沉积、成岩阶段以溶液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