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掌握碎屑岩的结构

作者&投稿:孙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任务掌握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和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

一、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火山碎屑岩根据成因、碎屑物质组分含量、成岩方式及主要碎屑物质的粒度大小划分如表1-10-3所示。表中首先据碎屑物质的含量将火山碎屑岩分为三大类型五个岩类。其中第一类是向熔岩过渡的类型,后两类则是向沉积岩过渡的类型。

表1-10-3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二、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一)火山碎屑熔岩类
是火山碎屑岩向熔岩过渡的一个类型。熔岩中含有10%~90%的火山碎屑物质。具碎屑熔岩结构,块状构造。熔岩部分的特征与相应的喷出岩相同;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是晶屑、玻屑和岩屑,其成分往往与胶结它们的熔岩成分相近。所以岩屑和熔岩胶结物常不易区分。根据火山碎屑粒径的不同分为:集块熔岩(碎屑粒径>64 mm)、角砾熔岩(粒径为2~64mm)、凝灰熔岩(碎屑粒径<2mm)。
(二)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物含量>90%,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极少。依其成岩作用方式不同划分为:
(1)熔结火山碎屑岩:主要由富含水蒸气、CO2和其他挥发分黏稠的熔浆,发生强烈爆发形成火山碎屑流,沿火山斜坡高速运移,在一定条件下堆积下来,并经高温(550~900℃)熔结作用,固结形成熔结火山碎屑岩。
熔结火山碎屑岩既具熔岩的某些特征,也具有由空中散落形成的正常火山碎屑岩的某些特征。其外貌似熔岩,呈致密块状,但因有塑性火山碎屑而具假流纹构造。有时有柱状和板状节理。根据粒度可分为熔结集块岩、熔结角砾岩、熔结凝灰岩。主要产于火山颈、破火山口、次火山构造洼地、巨大的火山碎屑流和侵入状的熔结凝灰岩体中(图1-10-8)。

图1-10-8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单偏光,d=2.5mm)
白色具港湾的为石英,塑变玻屑绕过并嵌入石英晶屑的港湾中
性、基性熔岩为主,则其多表现为同源特征。碎屑多为火山弹、火山砾及浮岩块、火山渣等,又称为火山弹集块岩。
(2)火山碎屑岩:主要有如下几种。
——集块岩:50%以上的火山碎屑物质粒度>64mm,其物质成分主要是各种中酸性、酸性和碱性熔岩的碎块和其他物质的碎块杂乱堆集在一起,经压固胶结而成。常可见较小的火山角砾和火山灰等。碎块大小不一,分选差,多具棱角、长条形、不规则状等,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或充填于火山口中。若集块岩以中基——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物半数以上在2~64 mm之间,主要由中—酸性及碱性熔岩角砾及其他岩石角砾组成,也有晶屑、玻屑和其他的碎屑混入物,棱角明显,分选性差,无层理。一般分布于火山口及其附近,常与集块岩共生。若岩石主要由火山砾堆积而成,则称为火山砾角砾岩。
——凝灰岩:主要由粒度小于2 mm的火山灰组成,常被火山尘及水化学分解物质胶结。颜色从浅到深都有,可见斑杂状的色斑,外貌疏松多孔而粗糙,可有清楚的层理,具有典型的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也可见火山泥球、豆状构造。碎屑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及其他成分的一些物质,火山灰中有岩屑、晶屑、玻屑。根据“三屑”可将凝灰岩分成七种类型(图1-10-9)。

图1-10-9 凝灰岩 “三屑” 命名图

1.玻屑凝灰岩;2.晶屑凝灰岩;3.岩屑凝灰岩;4.晶玻屑凝灰岩;5.岩玻屑凝灰岩;6.晶岩屑凝灰岩;7.复屑凝灰岩
凝灰岩可根据粒度进一步划分为:粗粒凝灰岩(2~0.25 mm)、细粒凝灰岩(0.25~0.05mm)、微粒凝灰岩(<0.05mm)。也可根据特殊构造命名,如具火山泥球的,称火山泥球凝灰岩。
(三)沉积火山碎屑岩类
它是正常火山碎屑岩向沉积岩过渡的类型。是由火山碎屑物落入水盆地中,与正常沉积物混杂组成,经化学沉积物和黏土物质胶结、压实成岩的火山作用同期产物。根据火山碎屑和正常沉积物之间的量比关系,分为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前者如沉安山质晶屑凝灰岩、沉玄武安山质岩屑凝灰岩;后者如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灰岩等。
三、次生变化
火山碎屑岩胶结一般比较疏松,有一定的孔隙度,且有大量准稳定的玻璃碎屑存在。因此,在成岩过程和以后的交代蚀变作用中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中首先变化的是火山尘、玻屑、浆屑,其次是晶屑和岩屑。其中最常见的变化是脱玻化、水化和交代蚀变作用。
酸性玻屑和火山尘在水气热液作用下发生脱玻化,形成石英、长石雏晶。常呈霏细结构、球粒结构、梳状结构等。同时,往往形成一系列次生矿物,如方解石、蒙脱石、叶蜡石、沸石、蛋白石、玉髓、石英、铁的氧化物等。
基性玄武玻璃除水化为橙玄玻璃外,还可以脱玻化形成三种产物:非均质暗褐色至橙色的隐晶物质;绿泥石质物质;还有沸石。三者可共存,也可只出现其中的一两种,并在玻璃质内呈带状分布。
晶屑和岩屑的变化与相当成分熔岩中的变化相同。如暗色铁镁矿物常变化成绿泥石、蛇纹石、蒙脱石等,长石常变化为高岭石、方解石、蒙脱石、绿帘石等。
四、产状、分布及相关矿产
火山碎屑岩的产状随其形成方式而异。如正常火山碎屑岩类多数是中心或早期爆发性火山活动产物,粒径粗的集块岩、火山角砾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斜坡;而细粒径的凝灰岩分布很广,岩屑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较近火山口,玻屑凝灰岩可远离火山口,甚至达几千千米。同时,由于岩浆的黏度和挥发分含量不同,其爆发强度和喷出的火山碎屑物也不同。通常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凝灰岩多于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则相反。
火山碎屑岩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一般在流纹质、英安质火山系中有2/3以上是火山碎屑岩;粗面质、粗安质和安山质岩系中达1/3;而在基性玄武质的火山岩系中,火山碎屑岩的比例较低。我国前寒武纪的火山碎屑岩多已变质,在变质的火山碎屑岩中可残留火山碎屑结构。西部古生代地槽区有细碧-角斑质的火山碎屑岩;东部广泛发育的中生代火山岩系中发育有大量火山碎屑岩,尤其是流纹质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系则主要是玄武岩系,而火山碎屑岩较少。
火山碎屑岩,特别是火山机构附近的火山碎屑岩中,常产出许多非金属、金属和特种矿产,部分规模较大,常见矿种有明矾石、叶蜡石、沸石、硫、铜、铅、锌、汞、铀等。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铁矿、铜矿,东南沿海一带的铀矿,西北的铜矿,云南的铁铜矿,河南的沸石矿和斑脱岩等。此外有些凝灰岩可作水泥原料和建筑材料,富钾的是很好的钾肥原料等。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
(一)碎屑颗粒的结构
1.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它是以颗粒直径来计量的。由于工作的性质与目的不同,各人所采用的粒度等级划分标准也不同,在地质学中为了查明粒度大小与古水动力的关系,有人把粒度与成分及颗粒的水力学行为联系起来,提出了自然粒级标堆。
自然粒级标准是根据颗粒大小与搬运、沉积以及矿物颗粒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确定颗粒之间的界限。据水力学的研究,>2mm的颗粒一般是以滚动方式沿底部搬运;2~0.05mm左右的颗粒在搬运过程中非常活跃;0.05~0.005mm的颗粒的沉降速度已不符合斯托克斯公式了;<0.005mm的颗粒已有明显凝聚现象,甚至可有布朗运动现象。从物质成分上来看,岩石碎屑一般多见于>2mm粒级中;<2mm的粒级中以矿物碎屑为主,石英及长石碎屑分布的最大频率位于2~0.005mm之间,重矿物则一般分布于0.05~0.005mm的粒级中;而<0.005mm的颗粒中,以粘土物质为主。因此把碎屑颗粒划分为:
>2mm,砾;
2~0.05mm,砂;
0.05~0.005mm,粉砂;
<0.005mm,泥(粘土)。
碎屑岩很少是由一种粒级碎屑(即所谓粒级成分)组成的,往往由几种粒级组成。所谓的岩石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平均直径而言。碎屑岩中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或分选程度。碎屑岩的分选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可以粗略地把分选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级。当主要粒度成分含量>75%时,或颗粒大小近于相等者,称为分选好。当主要粒度成分含量在50%~75%时,称为分选中等。没有一个粒级成分含量超过50%时,或者颗粒大小相差大时,则称为分选差。详细划分分选性一般用分选系数或标准偏差来表示。
碎屑的分选是在搬运、沉积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颗粒平均直径和分选程度取决于当时沉积介质的水动力条件和搬运距离。随着搬运距离的加长,颗粒平均直径变小,分选程度也变好,沉积介质的强烈搅动也有助于分选程度的增高,风的搬运比水的搬运分选好,滨海沉积比湖泊和河流沉积分选好。
2.碎屑颗粒的形态
碎屑颗粒的形态包括圆度、球度、形状三方面,其中以圆度最有实用意义。颗粒的形态是粗碎屑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圆度
系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或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若棱角被磨蚀,碎屑则逐渐变圆。因此,圆度就是棱角尖锐度的函数。通常对于砂粒大小的颗粒来说,可以用比较法将圆度分为以下四级(括号中数字为该圆度级的基数):
1)棱角状(0),颗粒具尖锐的棱角,棱线向内凹进。一般来说,碎屑基本未经搬运时呈棱角状。
2)次棱角状(1),碎屑颗粒的棱、角均稍有磨蚀,但棱和角仍清楚可见。一般说明碎屑经短距离搬运。
3)次圆状(2),棱角有显著的磨损,棱线略向外凸出,但原始轮廓还清楚可见。一般说明碎屑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
4)圆状(3),颗粒的棱角已经全部磨损消失,棱线向外突出呈弧状,原始轮廓均已消失。一般说明碎屑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和磨损。
颗粒的圆度不仅取决于颗粒本身的性质,如硬度、密度及原始的形状,更重要的是与碎屑生成的条件有关。在搬运过程中,滚动的颗粒比悬浮的颗粒易磨圆,大的颗粒比小的颗粒易于磨圆,硬度小的颗粒比硬度大的颗粒易于磨圆,搬运距离远比搬运距离近,搬运时间长比搬运时间短磨圆度好,风搬运比水搬运磨圆度好,滨海沉积比河流沉积的磨圆度好。
(2)球度
系指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球度的颗粒三度空间的形状及其大小决定于a、b、c三个轴的比例。对于碎屑颗粒三个轴的度量如图8-2所示。
a轴:碎屑颗粒最大面上的最大直径。

图8-2 碎屑颗粒三个轴的位置

(a)剖面图;(b)平面图
b轴:在最大扁平面上垂直a轴的最大直径。
c轴:垂直于最大扁平面的最长的直径。
必须区分球度与圆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球度高的颗粒其圆度不一定好,反之亦然(图8-3)。例如晶形极好的石榴子石及磁铁矿,其球度很高,然而圆度很差;又如片状矿物如云母的圆度可以很高,但其球度始终不会很高。球度不同的颗粒在搬运沉积中的水动力行为也不同,球状的颗粒不仅比其他形状的颗粒更容易滚动,而且它的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最小,比任何其他形状的颗粒沉降得也更迅速(图8-4)。

图8-3 圆度形状和分级

(据Powers,1953)
同一方框内的颗粒圆度相似但球度不同

图8-4 A—颗粒形态划分;B—球度与形态关系

1—圆球体;2—扁圆体;3—椭球体;4—长扁圆体
颗粒据球度可分成以下几种:
圆球体,b/a>2/3,c/b>2
扁圆体,b/a>2/3,c/b<2
椭球体,b/a<2/3,c/b>2
长扁圆体,b/a<2/3,c/b<2
形状不同的颗粒,其球度可以相等。如图8-4中球度系数为0.5的曲线,可以通过扁圆体、长扁圆体和椭球体三个区域。
颗粒的圆度、球度及形状的特征都与矿物的结晶习性、解理、硬度、颗粒的大小及介质的条件有关。颗粒的圆度、球度及形状在粗碎屑岩特别是砾岩的研究中有很大意义。
3.碎屑颗粒的表面特征
在碎屑颗粒的表面常有各种磨光面、毛玻璃化和显微刻蚀痕迹等,它们可能是由于机械磨蚀作用和化学溶蚀、沉积作用等原因所造成,常见的有毛玻璃表面(又称霜面)、沙漠漆、冰川擦痕,以及各种刻蚀痕和撞击痕等。
霜面似毛玻璃状,在反射光下表面模糊不透明,在风力搬运的沙丘的石英沙粒表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由此认为古代砂粒表面的毛玻璃化是风成的成因标志。但一些研究者认为,造成霜面的原因更可能是化学的腐蚀作用,在沙漠环境中溶解作用与沉淀作用交替进行形成了霜面。
沙漠漆是颗粒表面沉淀了一层玻璃状或釉质的薄膜,属于化学成因,其成分可能是硅质、氧化铁和氧化锰质等。沙漠漆在干旱气候带最为常见,但也有人认为它可能形成于潮湿气候带(Hunt,1954),是以前潮湿气候的产物。
刻蚀痕有冰川擦痕、刻擦痕、撞痕和凿痕或凹坑等,是砾石在搬运过程中被冰或坚硬的冰床基岩刻划而成。性质较软的岩石,如灰岩砾石上常发育有清晰的擦痕。冰川擦痕可有几种形态,典型的是窄而直或近乎平直的刻痕;其次是丁字形擦痕,一端较宽而深,向另一端逐渐变窄变浅;第三种是冲(撞)击痕,比前者要粗糙,较短而宽,通常呈雁行状排列。
擦痕的成因并不仅限于冰川,例如细粒杂基中的砾石在压力下发生形变的过程也会产生擦痕,这种擦痕较细而平行,常表现出一种“构造刨光”的现象。
新月状撞痕是燧石或致密石英岩砾石上常见的刻蚀现象,主要出现在强风或高速水流的河流环境中,而不是海滩环境。
砾石表面上的齿痕或凹坑可能是刻蚀作用及差异溶解所致。粗粒岩浆岩砾石的表面特征是凹坑和麻面,而燧石石英岩及石灰岩这些细粒岩石的砾石表面常是光滑的。但是通常所指的砾石表面的凹坑系与岩石本身结构及差异风化无关的表面现象。此外,一些凹坑与相邻砾石间的相互挤压有关。
砂粒级的颗粒表面特征可通过电子显微镜来研究。例如,在石英砂粒的表面常发现有各种形状及不同大小的刻蚀痕,其形成与一定的沉积环境有关。有的沉积学者曾对浅海、风成及冰川砂都作过仔细的研究,发现许多砂粒都经历过复杂的历史。如当它们在现在的海滩或沙丘上堆积以前,就已经历了冰或地表径流搬运。因此,如果以为最后的搬运与沉积的环境可以消除和掩盖以前的地质营力所加在砂粒上的痕迹,那是不符合事实的。对于古代沉积物来说,应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其搬运与沉积特征的可靠性尚不能肯定,因为成岩后生作用无疑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胶结物的结构及胶结类型
1.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胶结物是指碎屑颗粒和杂基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通常是结晶的或非晶质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粘土物质也可对碎屑起胶结作用,但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水力学意义以及其特殊的形成机理,而把它归为杂基,不算作胶结物。
由于胶结物是化学沉淀物质,故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胶结物本身的组构特征等进行描述。
常见的非晶质胶结物有蛋白石及磷酸盐,隐晶质胶结物最常见者为玉髓和磷酸盐矿物,微晶质的胶结物有微晶碳酸盐矿物。它们大都是类似粘土杂基性质的原生沉积物,而颗粒很小的镶嵌状胶结物可能是成岩期或后生早期的产物。
玉髓或其他的微粒(细粒)矿物围绕碎屑颗粒分布,呈簿壳状,称为薄膜状或带状胶结物,多形成于成岩期或准同生期。如果胶结矿物为纤维状(硅质或碳酸盐质),垂直于碎屑表面生长,即成为丛生胶结。当呈较粗的粒状矿物时,即成为栉壳状胶结。
当石英碎屑被石英胶结,而且碎屑石英与附近的胶结物石英光性方位一致时,表现为二者的干涉色相同和同时消光,这种胶结物石英称之为次生加大石英或再生石英。它们大都是后生期形成的,也有一些形成于成岩期。除石英外,也见到有次生加大的长石和方解石等。
当胶结矿物的晶体很大,可以把一个或几个碎屑颗粒包围在其中时,就构成连生胶结或嵌晶胶结,这是典型的后生阶段产物。
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性质。它与碎屑颗粒-杂基的相对数量比例有关,也与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有关。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如图8-5所示。

图8-5 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关系

(据曾允孚等,1986)
前面已指出,杂基支撑结构形成于同生沉积期,为重力流和密度流快速堆积的特征,故具基底式胶结类型(即杂基支撑)的砂岩,其非碎屑部分常为粘土杂基。稳定水流的沉积常具颗粒支撑结构,特别常见的是孔隙式胶结类型,充填于颗粒间孔隙的是成岩后生期的化学沉淀物。接触式胶结类型的特点是只在颗粒的接触处才有胶结物,只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例如干旱气候带的砂层,因毛细管作用溶液沿颗粒触点细缝流动沉淀而成,或者是原先的孔隙式胶结物在近地表处经天水淋滤而成。
砂质沉积物经压实作用,特别是压溶作用后,会使碎屑颗粒挤得更紧密,颗粒间的接触方式会由点变为线(空间上为面)、由直线变为曲线(凹凸)甚至缝合线状。在具有缝合线状接触结构的砂岩中,石英粒之间并未完全挤紧,而是出现由杂质充填的缝合状细缝,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缝合状接触关系以及其中粘土杂基的存在,正好说明由于粘土杂质使介质变成碱性而导致石英颗粒的溶蚀和再沉淀,以致形成这种特殊的结构。
2.胶结物的结构
指胶结物自身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排列和生长方式等。由于胶结物是化学沉淀物质,故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以及胶结物本身的排列和生长方式等进行描述,如图8-6所示。

图8-6 胶结物的结构

胶结物的结构首先按其结晶程度分为非晶质胶结与结晶质胶结两类。在这两类中又按胶结物的均匀程度分均一的和非均一两种情况。在结晶质胶结中又可分为隐晶质胶结与显晶质胶结。在显晶质胶结中据其排列和生长方式再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镶嵌状胶结结构:胶结物呈镶嵌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常见于碳酸盐质胶结物中。
2)连生胶结结构:胶结物因重结晶而形成一较大的晶体,将碎屑颗粒包裹在其中(图8-7)。
3)带状胶结结构:胶结物沿碎屑颗粒表面呈带状分布。常见于磷酸盐质胶结物中(图8-8)。

图8-7 连生胶结结构


图8-8 带状胶结结构

4)栉状胶结结构:胶结物垂直于碎屑颗粒表面排列如梳状。常见于重结晶的硅质胶结物中。
5)再生胶结结构:常见于胶结物与碎屑成分一致的碎屑岩中。胶结物按碎屑颗粒的晶体构造再生长大,两者光性方位一致。此种结构有时亦称为次生长大胶结结构。
3.胶结物与碎屑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
指碎屑颗粒与填隙物(胶结物与杂基)间的接合关系。胶结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底式胶结:碎屑颗粒互不接触,颗粒之间被多于3.0%的填隙物所充填。填隙物与碎屑大多数是同时沉积形成(图8-9A)。
2)孔隙式胶结:碎屑颗粒紧密相接,填隙物充填在粒间孔隙中(图8-9B)。
3)接触式胶结:仅在碎屑颗粒相接触处有少量的胶结物,颗粒之间还有空隙存在(图8-9C)。

图8-9 胶结类型

A—基底式胶结;B—孔隙式胶结;C—接触式胶结
4)溶蚀式胶结:胶结物溶蚀并交代碎屑的边缘,使其成港湾状。
若在同一岩石中出现两种胶结类型时,可用复命名法,如接触-孔隙式胶结,后者为主要胶结类型。
(三)杂基的结构
在砂岩中,把粒度小于0.0315mm(或5ф)的非化学沉淀颗粒定为杂基,包括细粉砂和粘土物质,但也有人规定杂基的上限为20μ和50μ。研究杂基的性质和含量有很大意义,它可以作为搬运介质流动因素(介质的粘度和密度)的标志。例如混浊的密度流和重力流可造成含大量杂基的具有杂基支撑结构的砂砾质沉积物;而稳定持续的水流特点是以床沙载荷形式进行搬运,它所沉积的砂岩中杂基含量很少,是以化学物质为胶结物的孔隙式胶结类型,即具有颗粒支撑结构的砂岩。因此,许多人同意把杂基作为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的标志。吉尔伯特(C.W.Gilbert)等还把杂基当作分选性的一种标志,而福克(R.L.Folk)则把粘土杂基作为划分结构成熟度的标志之一。他们认为杂基含量越多,分选性越差,结构成熟度越低。
杂基大多数为同生期沉积物,但也有其他成因的,非同生期成因的杂基不能说明搬运流体的密度和粘度。杂基可以分出以下几种类型(据W.R.Dickinson,1970,稍有改变)。
1)原杂基:在弱固结岩石中未结晶的粘土质点,它是同生期沉积的物质。
2)淀杂基(狄金生称之为层状硅酸盐胶结物):大都是成岩期在粒间孔隙内沉淀而成。其鉴别标志为:①透明度好,无微细碎屑或混浊的杂质;②成分常较单纯(单矿物质);③围绕碎屑颗粒呈放射状的晶体板片(图8-10a);④围绕碎屑颗粒出现同心环带(图8-10b);⑤粒间杂基物质之间有接缝线(图8-10c)。

图8-10 淀杂基的几种类型

3)正杂基:是重结晶的原杂基或微细碎屑质点。其特点是,从整体来看,具有一种不均匀性,常可找到残余的碎屑结构或原杂基结构。正杂基多的地方,碎屑颗粒明显地分选差,而且碎屑向周围可递变为一种粘土物质。
4)外杂基:是沉积物沉积后,沿颗粒间隙渗漏到孔隙中的外来细粉砂和粘土。它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
5)假杂基:是指软弱的碎屑颗粒因受挤压变形而形成的类似杂基充填的物质(图8-11)。它们大都是由泥质岩类而形成。如果仔细观察,往往可以发现其中有假塑性流动构造(图8-12b),有的假杂基可呈火焰状的束状体,分布于坚硬颗粒间的狭小孔隙中(图8-12a)。具有假杂基的岩石,整体来看其杂基部分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图8-12c及8-12a),有的地方可见到残余的岩屑结构。

图8-11 假杂基形成示意图


图8-12 假杂基鉴别特征

原杂基和正杂基为同生期沉积物或是其改造产物,故可据之判别流体密度和粘度;外杂基和假杂基是砂质堆积以后的产物,故不能作为流动因素的标志。
如果胶结物为碳酸盐矿物,则情况类似,即泥晶方解石(或泥晶白云石)相当于泥质杂基性质。杂基的粒度概念也是相对而言,如对于粗碎屑岩来说,其中砾石和角砾是主要成分,占30%~50%以上,因此对于它的杂基粒度的上限就较大,在具有杂基支撑结构的砾岩中,杂基包括砂级的颗粒。为区别起见,砾岩中的非砾石级物质,也可称为基质。
(四)孔隙的结构
孔隙是碎屑岩的重要部分,它是未被颗粒、杂基及胶结物占据的空间。孔隙可能充以气体,如氮气、CO2或烃类气体;也可被液体充满,如水、石油、矿化溶液等;亦可以同时存在气相和液相。
孔隙可以分为两大类,在沉积后立即出现的原生孔隙以及由于各种变化在沉积作用以后形成的次生孔隙。其类型如表8-1所示。

表8-1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系指由碎屑颗粒组成的格架之间的空间,这种孔隙取决于粒度、分选性、颗粒球度、圆度和填集性。当粒度减小时,孔隙度增高,而渗透率降低。分选好的砂岩比分选差的杂砂岩(杂基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更高。颗粒排列的方位有很大影响,例如在河道砂岩中,颗粒定向平行于砂体的长轴方向,在此方向上渗透性好。填集性的研究比较复杂,有人提出测量填集密度的方法,即计算一直线段内所切过的颗粒长度的和与该线段长度的比值。
绝大多数的次生孔隙是在有效埋藏达到相当深度时产生的(成岩中期以后),一般是由于非硅酸盐类的组分,例如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及氯化物矿物溶解的结果。对于溶解性比较差的硅酸盐矿物和其他矿物,例如氧化物类,早期可被易溶矿物交代,然后被溶解,而产生次生孔隙。岩石的破碎、收缩作用也可以造成次生孔隙。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和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关系(胶结类型)。

一、碎屑颗粒的特征

(一)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它是以颗粒直径来度量的。由于工作的性质与目的不同,各家所采用的粒度等级划分标准也不同,在地质学中为了查明粒度大小与古水动力的关系,故有人把粒度与成分及颗粒的水力学行为联系起来,提出了自然粒级标准。

自然粒级标准是根据颗粒大小与搬运、沉积,以及矿物颗粒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确定颗粒之间的界限。据水力学的研究,>2 mm 的颗粒一般是以滚动方式沿底部搬运;2~0.05 mm的颗粒在搬运过程中非常活跃;0.05~0.005 mm的颗粒的沉降速度已不符合斯托克斯公式;<0.005 mm的颗粒已有明显凝聚现象,甚至可有布朗运动现象。从物质成分上来看,岩石碎屑一般多见于>2 mm粒级中;<2 mm的粒级中以矿物碎屑为主,石英及长石碎屑分布的最大频率位于2~0.005 mm之间,重矿物则一般分布于0.05~0.005 mm的粒级中;而<0.005 mm的粒中,则以黏土物质为主。因此把碎屑颗粒划分为(表2-4-1):

>2mm 砾 砾状结构

2~0.05mm 砂 砂状结构

0.05~0.005mm 粉砂 粉砂结构

<0.005mm 黏土 泥质结构

然而,如果对于砂岩(或砂)的粒度进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砂岩中碎屑颗粒的分布并不呈正态分布,具对数正态分布。因此,引入了ϕ标准。

ϕ标准是1934年克鲁宾根据伍登-温德华的粒级标准的对数变换而来,定义为:

ϕ =-log2d

颗粒直径(d),以毫米计。

伍登-温德华的粒级是以1 mm为基数,公比为2的几何级数,如表2-4-1。这一类划分的特点是粒度越大,粒级间隔越大,反之间隔越小。另一个特点是各个粒级间隔等于一个ϕ间隔,因此可以将以毫米表示的几何级率变换成为一个简单的算术级率的粒级,这便于按对数正态性质划分粒度等级以及对于粒度分析资料进行计算和作图。按此标准,砂与砾的分界为-1ϕ,砂与粉砂的分界为+4ϕ,粉砂和泥的分界为+8ϕ。

自然界中机械搬运成因的碎屑粒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并且作图也方便,所以采用以ϕ值为粒级划分标准。

碎屑岩很少是一种粒级碎屑(即所谓粒级成分)组成的,而往往是由几种粒级所组成。所谓的岩石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平均直径而言。碎屑岩中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或分选程度。碎屑岩的分选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可以粗略地把分选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级。当主要粒度成分含量>75%时,或颗粒大小近于相等者,称为分选好。当主要粒度成分含量在50%~75%时,称为分选中等。没有一个粒级成分含量超过50%时,或者颗粒大小相差大,则称为分选差。

碎屑的分选是它们在搬运、沉积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颗粒平均直径和分选程度取决于当时沉积介质的水动力条件和搬运距离。随着搬运距离的加长,颗粒平均直径变小,选程度也变好;沉积介质的强烈搅动也有助于分选程度的增高;风的搬运比水的搬运分选好,滨海沉积的比湖泊和河流沉积的分选好。

表2-4-1 碎屑颗粒的粒级划分表

注:<0.0312mm或>5ϕ者为杂基。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碎屑颗粒的形态包括圆度、球度、形状三方面,其中以圆度最有实用意义。颗粒的形态是粗碎屑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圆度:也叫磨圆度,系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或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若棱角被磨蚀,碎屑则逐渐变圆。因此,圆度就是棱角尖锐度的函数。通常对于像砂粒这样大小的颗粒来说,可以用比较法将圆度分为四级。

——棱角状:颗粒具尖锐的棱角,棱线向内凹进。一般来说,碎屑基本未经搬运则呈棱角状。

——次棱角状:碎屑颗粒的棱和角均稍有磨蚀,但棱和角仍清楚可见。一般说明碎屑经短距离搬运。

——次圆状:棱和角有显著的磨损,棱线略有向外凸出,但原始轮廓还清楚可见。一般说明碎屑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

——圆状:颗粒的棱和角已经全部磨损消失,棱线向外突出呈弧状,原始轮廓均已消失。一般说明碎屑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和磨损。

颗粒的圆度不仅取决于颗粒本身的性质,如硬度、密度及原始的形状,而更重要的是与碎屑生成的条件有关。在搬运过程中,滚动的颗粒比悬浮的颗粒易磨圆,大的颗粒比小的颗粒易于磨圆,硬度小的颗粒比硬度大的颗粒易于磨圆,搬运距离远的比搬运近的、搬运时间长的比搬运时间短的磨圆度好,风搬运的比水搬运的磨圆度好,滨海沉积比河流沉积的磨圆度好。

(2)球度:系指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球度的颗粒三度空间的形状及其大小决定于A、B、C三个轴的比例。对于碎屑颗粒三个轴的度量如图2-4-2所示。

图2-4-2 碎屑颗粒三个轴的位置

A轴.碎屑颗粒最大面上的最大直径;B轴.在最大扁平面上垂直A轴的最大直径;C轴.垂直于最大扁平面的最长的直径

图2-4-3 圆度形状和分级

(据Powers,1953)

同一方框内的颗粒圆度相似但球度不同

必须区分球度与圆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球度高的颗粒其圆度不一定好,反之亦然(图2-4-3)。球度高的颗粒其圆度不一定好,反之亦然。例如晶形极好的石榴子石及磁铁矿,其球度很高,然而圆度很差;又如片状矿物如云母的圆度可以很高,但其球度始终不会很高。球度不同的颗粒在搬运沉积中的水动力行为也不同,球状的颗粒不仅比其他形状的颗粒更容易滚动,而且它的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比任何其他形状的颗粒沉降得也更迅速。颗粒据球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圆球体:B/A>2/3,C/B>2/3

扁球体:B/A>2/3,C/B<2/3

椭球体:B/A<2/3,C/B>2/3

长扁球体:B/A<2/3,C/B<2/3

形状不同的颗粒,其球度可以相等。如图2-4-4中球度系数为0.5的曲线,可以通过扁球体、长扁球体和椭球体三个区域。

图2-4-4 颗粒形态(a)划分与球度、形态的关系(b)

1.圆球体;2.扁球体;3.椭球体;4.长扁球体

颗粒的圆度、球度及形状的特征都与矿物的结晶习性、解理、硬度、颗粒的大小及介质的条件有关。颗粒的圆度、球度及形状在粗碎屑岩特别是砾岩中的砾石研究中有很大意义。

(三)碎屑颗粒的表面特征

在碎屑颗粒的表面常有各种磨光面、毛玻璃化和显微刻蚀痕迹等,它们可能是由于机械磨蚀作用和化学溶蚀、沉积作用等原因所造成的。常见的有毛玻璃表面(又称霜面)、沙漠漆、冰川擦痕,以及各种刻蚀痕和撞击痕等。

霜面似毛玻璃状,在反射光下看表面模糊不透明,它在风力搬运的沙漠沙丘上的石英砂粒表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由此认为古代砂粒表面的毛玻璃化是风成的成因标志。但一些研究者认为,造成霜面的原因更可能是化学的腐蚀作用,在沙漠环境中溶解作用与沉淀作用交替进行从而形成了霜面。

沙漠漆是颗粒表面沉淀了一层玻璃状或釉质的薄膜,属于化学成因,其成分可能是诸如硅质、氧化铁和氧化锰质等。沙漠漆在干旱气候带最为常见,但也有人认为它也可能是形成干潮湿气候带,是以前的潮湿气候的产物。

在砾石表面最易视察出来的刻蚀是冰川擦痕、刻擦痕、撞痕和凿痕或凹坑。这是在搬运过程中砾石被冰或坚硬的冰床基岩刻划而成。性质较软的岩石,如灰岩砾石上常发育有清晰的擦痕。

冰川擦痕可有几种形态,典型的是窄而直或近乎平直的刻痕,它清楚地刻入砾石的表面;其次是“丁”字形擦痕,它是一端较宽而深,向另一端逐渐变窄变浅的一种刻痕;第三种是冲(撞)击痕,它比前者要粗糙,较短而宽,通常呈雁行状排列。

上述擦痕的起因并不仅限于冰川,例如细粒杂基中的砾石在压力下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擦痕,这种擦痕较细而平行,常表现出一种“构造抛光”的现象。

新月状撞痕是燧石或致密石英岩砾石上常见的刻蚀象,它的主要出现在强风或高速水流的河流环境中,而不是海滩环境。

砾石表面上的齿痕或凹坑可能是刻蚀作用及差异溶解所致。粗粒岩浆岩砾石的表面特征是具有凹坑和麻面,而燧石石英岩及石灰岩细粒岩石的砾石表面常是光滑的。但是通常所指的砾石表面的凹坑系与岩石本身结构及差异风化无关的表面现象。此外,一些凹坑与相邻砾石间的相互挤压有关。

二、胶结物的结构及胶结类型

(一)胶结物

胶结物是指碎屑颗粒和杂基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通常是结晶的或非晶质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黏土物质也可对碎屑起胶结作用,但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水力学意义以及特殊的形成机理,而把它归为杂基,不算作胶结物。

由于胶结物是化学沉淀物质,故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胶结物本身的组构特征等进行描述。

常见的非晶质胶结物有蛋白石及磷酸盐;隐晶质胶结物最常见者为玉髓和磷酸盐矿物;微晶质的胶结物有微晶碳酸盐矿物。它们大都是类似黏土杂基性质的原生沉积物,而颗粒很小的镶嵌状胶结物可能是成岩期或后生早期的产物。玉髓或其他的微粒(细粒)矿物围绕碎屑颗粒分布,呈薄壳状,称之为薄膜状或带状胶结物,它们多形成于成岩期或准同生期。如果胶结矿物为纤维状(硅质或碳酸盐质),垂直于碎屑表面生长,即形成丛生胶结。当呈较粗的粒状矿物时,即形成栉壳状胶结。

当石英碎屑被石英胶结,而且碎屑石英与附近的胶结物石英光性方位一致时,表现出二者的干涉色相同和同时消光。这种胶结物石英称之为次生加大石英或再生石英。它们大都是后生期形成的,也有些形成于成岩期。除石英而外,也可见到次生加大的长石和方解石等。

当胶结矿物的晶体很大,可以把一个或几个碎屑颗粒包围在一个粗大的胶结矿物之内时,就构成连生胶结或嵌晶胶结,这是典型的后生阶段的产物。

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类型。它首先同碎屑颗粒与杂基的相对数量比例有关,另一重要的因素是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4-5所示。

前面已指出,杂基支撑结构形成于同生沉积期,具重力流快速堆积的特征,故具基底式胶结类型(即杂基支撑)的砂岩,其非碎屑部分常为黏土杂基。稳定水流的沉积常具颗粒支撑结构,特别常见的是孔隙式胶结类型,充填于颗粒间孔隙的是成岩后生期的化学沉淀物。接触式胶结类型的特点是,只在颗粒的接触处才有胶结物,它只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例如干旱气候带的砂层,因毛细管作用溶液沿颗粒触点细缝流动沉淀而成,或者是原先的孔隙式胶结物在近地表处经水淋滤而成。

图2-4-5 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关系

(据曾允孚等,1986)

(二)胶结物的结构

指胶结物自身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排列和生长方式等。由于胶结物是化学沉淀物质,故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以及胶结物本身的排列和生长方式等进行描述,如图2-4-6所示。

图2-4-6 胶结物的结构

胶结物的结构首先按其结晶程度分为非晶质胶结与结晶质胶结两类。在这两类中又按胶结物的均匀程度分均一的和非均一的两种情况。在结晶质胶结中又可分为隐晶质胶结与显晶质胶结。在显晶质胶结中据其排列和生长方式再可细分为:

(1)镶嵌状胶结结构:胶结物呈镶嵌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常见于碳酸盐质胶结物中。

(2)连生胶结结构:胶结物因重结晶而形成一较大的晶体,将碎屑颗粒包裹在其中(图2-4-7)。

(3)带状胶结结构:胶结物沿碎屑颗粒表面呈带状分布。常见于磷酸盐质胶结物中(图2-4-8)。

图2-4-7 连生胶结结构

图2-4-8 带状胶结结构

(4)栉状胶结结构:胶结物垂直于碎屑颗粒表面排列如梳状。常见于重结晶的硅质胶结物中。

(5)再生胶结结构:常见于胶结物与碎屑的成分一致的碎屑岩中。胶结物按碎屑颗粒的晶体构造再生长大,两者光性方位一致。此种结构有时亦称为次生长大胶结结构。

(三)胶结物与碎屑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

指碎屑颗粒与填隙物(胶结物与杂基)间的接合关系。胶结类型可分为:

(1)基底式胶结:碎屑颗粒互不接触,颗粒之间被多于3%的填隙物所充填。填隙物与碎屑大多数是同时沉积形成的(图2-4-9A)。

(2)孔隙式胶结:碎屑颗粒紧密相接,填隙物充填在粒间孔隙中(图2-4-9B)。

(3)接触式胶结:仅在碎屑颗粒相接触处有少量的胶结物,颗粒之间还有空隙存在(图2-4-9C)。

(4)溶蚀式胶结:胶结物溶蚀并交代碎屑的边缘,使其成港湾状。

若在同一岩石中出现两种胶结类型时,可用复命名法,如接触-孔隙式胶结,后者为主要胶结类型。

图2-4-9 胶结类型

三、杂基的特点

在砂岩中,把粒度小于0.0312 mm(或5ϕ)的非化学沉淀颗粒定为杂基,它包括了细粉砂和黏土物质,但也有人规定杂基的上限为20μm或50μm的。研究杂基的性质和含量有很大意义,它可以作为搬运介质流动因素(介质的黏度和密度)的标志。例如混浊的重力流可造成含大量杂基的具有杂基支撑结构的砂砾质沉积物;而稳定的持续的水流的特点是以床沙载荷形式进行搬运,它所沉积的砂岩中杂基含量很少,是以化学物质为胶结物的孔隙式胶结类型,即具有颗粒支撑结构的砂岩。因此,许多人不同意把杂基作为流体的密度和黏度的标志。有些人如吉尔伯特(C.W.Gilbert)等还把杂基当作分选性的一种标志,而福克(R.L.Folk)则把黏土杂基作为划分结构成熟度的标志之一。他们认为杂基含量越多,则分选性越差,结构成熟度越低。

杂基大多数为同生期沉积物,但也有其他成因的,非同生期成因的杂基不能说明搬运流体的密度和黏度。杂基可以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1)原杂基:在弱固结的岩石中的未结晶的黏土质点,它是同生期沉积的物质。

(2)淀杂基:狄金生称之为层状硅酸盐胶结物。它们大都是成岩期在粒间孔隙内沉淀而成。其鉴别标志为:①透明度好,无微细碎屑或混浊的杂质;②成分常较单纯(单矿物质);③围绕碎屑颗粒呈放射状的晶体板片(图2-4-10A);④围绕碎屑颗粒出现同心环带(图2-4-10B);⑤粒间杂基物质之间有接缝线(图2-4-10C)。

图2-4-10 淀杂基的几种类型

(据W.R.Dickinson,1970,稍有改变)

(3)正杂基:是重结晶的原杂基或微细碎屑质点。其特点是,从整体来看,具有一种不均匀性,常可找到残余的碎屑结构或原杂基结构。正杂基多的地方,碎屑颗粒明显地分选差,而且碎屑向周围可递变为一种黏土物质。

(4)外杂基:是沉积物沉积后,沿颗粒间隙渗漏到孔隙中的外来细粉砂和黏土。它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

(5)假杂基:是指软弱的碎屑颗粒因受挤压变形,而形成类似杂基充填的物质。它们大都是由泥质岩类而形成的。如果仔细观察,往往可以发现其中有假塑性流动构造,有的假杂基可呈火焰状的束状体,分布于坚硬颗粒间的狭小孔隙中。具有假杂基的岩石,整体来看其杂基部分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有的地方可见到残余的岩屑结构。

原杂基和正杂基为同生期沉积物或者是它的改造产物,故可据之判别流体密度和黏度;外杂基和假杂基是砂质堆积以后的产物,故不能作为流动因素的判别标志。

如果胶结物为碳酸盐矿物,则情况类似,即泥晶方解石(或泥晶白云石)相当于泥质杂基性质。杂基的粒度概念也是相对而言,如对于粗碎屑岩来说,其中砾石和角砾是主要成分,占30%~50%以上,因之对于它的杂基的粒度上限就较大,在具有杂基支撑结构的砾岩中,其杂基包括砂级的颗粒。为区别起见,砾岩中的非砾石级物质,也可称为基质。

四、孔隙的特点

孔隙是碎屑岩的重要部分,它是未被颗粒、杂基及胶结物占据的空间。孔隙可能充以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或烃类气体;也可被液体充满,如水、石油、矿化溶液等;也可以同时存在气相和液相。

孔隙可以分为两大类,在沉积后立即出现的原生孔隙以及由于各种变化在沉积作用以后形成的次生孔隙。其类型如表2-4-2所示。

表2-4-2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系指由碎屑颗粒组成的格架之间的空间,这种孔隙取决于粒度、分选性、颗粒球度、圆度和填集性。当粒度减小时,孔隙度增高,渗透率降低。分选好的砂岩比分选差的杂砂岩(杂基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更高。颗粒排列的方位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在河道砂岩中,颗粒的定向平行于砂体的长轴方向,在此方向上渗透性好。填集性的研究比较复杂,有人提出测量填集密度的方法,即计算一直线段内所切过的颗粒长度的和,与该线段的长度的比值。

(2)绝大多数的次生孔隙是在有效埋藏达到相当深度时候产生的(成岩中期以后),一般是由于非硅酸盐类的组分,例如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及氯化物矿物溶解的结果。对于溶解性比较差的硅酸盐矿物和其他矿物,例如氧化物类,早期可被易溶矿物交代,然后被溶解,而产生次生孔隙。其次,岩石的破碎、收缩作用也可以造成次生孔隙。




学习任务掌握碳酸盐岩的分类和命名
福克在对现代沉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的分类方案。他强调了机械沉积作用在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引进了碎屑岩的成因观点,并强调具有成因意义的结构特征。这个分类适用于完全没有受改造的生物灰岩、碎屑灰岩和弱白云岩化灰岩。福克的石灰岩结构-成因分类是一个三端元的分类。这三个端元...

学习任务沉积相概念的建立
陆源碎屑沉积相的划分如表4-1所示。分类表中的“相组”和“相”分别为一级相和二级相,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出“亚相”和“微相”,即三级相和四级相。 表4-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二、沉积相分析的原则 相分析的方法是以研究现代各种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物质记录作为基础,来分析判断地质时期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路线七里坡尖山西路线
一、下白垩统义县组陆相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及沉积岩 (一)观察目的与要求 观察七里坡尖山西中生界下白垩统义县组(K1y)岩石特征。(二)主要观察内容 1)通过尖山西路线观察,掌握义县组火山-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的基本岩石类型及其命名。2)观察义县组底部与下伏太古宙花岗岩沉积接触(不整合)关系。3)观察...

实习七 野外沉积地质实习
野外沉积构造的识别和沉积相分析是沉积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工作。将室内课堂教学和野外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西山的新元古界-古生界剖面出露较好,陆相、海相沉积均有,碳酸盐岩、碎屑岩皆存,沉积现象丰富,是野外沉积地质现场教学的理想地点。一、实习...

矿物学和岩石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
自然元素、卤化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矿物、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硫酸盐矿物、 岩浆岩石学 、岩浆岩石学总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及岩浆岩总实习、变质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总论、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总论、陆源碎屑岩 、内源碎屑岩、...

学习任务区域性大断裂的识别与分析
裂谷是由一系列正断层为主的地堑、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表现为断陷谷、断陷盆地等构造地貌;裂谷内部沉积一套巨厚的磨拉石建造碎屑岩,并伴有蒸发岩和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裂谷中存在浅源地震带、巨型火山带,火山带中有大陆溢流玄武岩、双峰式系列火山岩,以及巨大的负布格重力异常、负磁异常...

晶体光学与沉积岩岩石学实验教学计划
本次实验在岩石陈列室同时进行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各类岩石标本的分类、观察与分析对比实验。 实验十二 砾岩、碎屑岩的填隙物和胶结类型的系统观察 一、预习内容 (1)砾岩的概念、分类及常见类型。 (2)碎屑岩的结构、常见填隙物及胶结类型。 二、目的要求 (1)观察各种砾岩和角砾岩标本,掌握砾岩和角砾岩的基本特...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三、本次实习任务 1.认识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学会区别三大类岩石; 2.认识地层...原岩为浅海碎屑岩。 (二)元古界 1、下元古界xx群:分布于玉寨山、xx、xx一带,自上而下分为罗汉

袁见齐的成就及荣誉
主要获奖成果有:《中国碎屑岩系中钾盐矿床的形成条件》(1980,袁见齐、霍承禹着,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为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撰写),获1981年度武汉地质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高山深盆的成盐环境——一种新的成盐模式的剖析》(袁见齐、霍承禹、蔡克勤着,地质论评),获1983年地质矿产部成果三等奖;《江汉盆地...

录井地质师岗位上岗有什么条件?岗位主要任务是什么?
(5)由浅至深,按自然段块的顺序进行编号,编号的密度一般为:碎屑岩储集层 0.2m一个,泥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及其他岩类0.4 m一个,并在每筒岩心的首、尾的编号签上填写该筒井段。 (6)按由浅至深的顺序依次装入岩心盒中,并对岩心盒进行系统标识,包括:井号、盒号、筒次、井段、岩心编号;在单筒岩心底放置岩...

宝丰县15052725802: 碎屑岩的结构和孔隙结构是什么? -
仲琛复方: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填隙物和孔隙.因此碎屑岩的结构就应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诸方面的特征. 碎屑岩的成因十分复杂,这些成因特点常常会在沉积岩的结构上有所反映.因此,...

宝丰县15052725802: 分析碎屑岩的胶结类型及地质意义?? -
仲琛复方: 屑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基底胶结: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飘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它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快速堆积的产物. 孔隙胶结:大部分碎屑颗粒相互接触,填隙物常是成岩期析出的化学沉淀胶结物.这种结构表明碎屑颗粒的沉积早于填隙物,如河流的边滩、滨海波浪带的海滩等. 接触胶结:填隙物分布于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处.干旱气候带的砂层中溶液沿毛细管上升,在碎屑颗粒的接触点沉淀析出而成.对于上述前两种胶结类型,其孔隙率的大小取决于胶结物和碎屑颗粒的孔隙率大小,而接触式胶结的孔隙率则取决于碎屑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大,孔隙率则越大.

宝丰县15052725802: 火山碎屑岩的形成 -
仲琛复方: 一般来说,如果火山喷出来的岩浆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岩浆,其粘度大不易畅通无阻地流溢出来,因而就会有相当多的气态物质聚集在火山通道里.有的岩浆向上侵入时,遇到地下水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当气体压力大到足以顶开上面所覆盖物质的时候,就会发生极其猛烈的爆炸.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喷出地表,火山碎屑数量多,抛出高度大、散落区域广.粒度小的火山灰可以喷射到 20000米以上高空.这些火山碎屑落到地面以后,有的聚集在火山附近,有的随风飘流落在世界各地.这些火山碎屑经过地表的各种地质作用,最终形成火山碎屑岩.

宝丰县15052725802: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以及研究对象,有劳了 -
仲琛复方: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的岩体、土体.

宝丰县15052725802: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探究性学习任务的类型 a,角色扮演任务 b,编辑汇报型任务 c,简 -
仲琛复方: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探究性学习任务的类型() A. 角色扮演任务 B. 编辑汇报型任务 C. 简单的资料收集任务 D. 言语交际型任务 本题答案为C,虽然资料收集对于探究性学习很重要,但是单一简单的资料收集并不能算作一种探究性学习任务,而仅仅是其它各类探究性学习任务的重要组成步骤之一.

宝丰县15052725802: 超市如何配合工商部门管理制度 -
仲琛复方: 长沙网站建设 网页设计 品牌营销 邮件推广 QQ群营销 知道营销 百科词条 新浪、搜狐门户新闻发布 请百度一下 卓凡网络 防 损 总 则 1. 超市防损部门岗位职责及防损部规章制度:要搞好防损管理工作,提高防损工作效益,首先必须要加强对防损...

宝丰县15052725802: 在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概念中,有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 - 上学吧
仲琛复方: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