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湘军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又为何没落得如此快

作者&投稿:旁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湘军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又为何没落得如此快~

每每与人谈起清末的湘军,总有人说湘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历史的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说出我的观点之前,我先介绍一位普通历史爱好者很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湘军将领。
他叫方友升,是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湘军。后随左宗棠入陕甘,办理军需。作为刘锦棠麾下的重要将领,参与收复新疆,清廷赏给他头品顶戴。
1884年3月,清军兵败北宁,滇桂边境局势危急。4月,清廷命当时的湖南巡抚潘鼎新带兵前往广西,取代北宁战败的诸将,抗击法国侵略者。方友升也奉上谕,统率所部两千人,跟随潘鼎新前往广西。
不久之后,方友升和另一位湘军将领王德榜等人一起,率部取得了观音桥之战的胜利,击毙击伤法军一百多人。遭受重创的法军狼狈南逃。

(图)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在后来的镇南关一战中,方友升虽然不像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等人那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但也率部驻守在后路,颇有功劳。之后的谅山大捷,方友升也有参与。
中日甲午战争中,方友升所部虽然没有直接和日军交手,但也驻守在山海关外,守卫后路。战后,方友升就任广东南韶连镇总兵。
八国联军侵华后,当时的湖南布政使锡良奉上谕统率湖南劲字五营、湖北武功五营(挂名湖北的军队,其实是湘军)北上勤王。湖北劲字五营的统帅,就是方友升。1901年4月,方友升率部驻守在娘子关。当时,清廷一味求和,多次命令山西巡抚岑春煊警告方友升等前线将领,不准回击列强的进攻。23日凌晨,德军及教民两千多人猛攻娘子关,方友升率部稍作抵抗后,即根据岑春煊的指示,撤离娘子关。方友升传奇的外战生涯,至此才画上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我们可以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按照新疆喀什、广西友谊关、河北山海关、广东韶关、山西娘子关的顺序,连几条线,然后想象一下清朝末年的那种交通情况,这样一来,我们不难想象方友升万里奔赴、保家卫国的辛劳。这还只是说奔波,还没有说其他的困难。苦劳不消说了,那是肯定有的。那么功劳有没有呢?诚如我上面所说,方友升所部在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的功劳,还是比较大的。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每当外敌入侵就勇敢走上前线,并且确确实实打过胜仗的人,是我们这些从来没有拿过枪的书生可以随便诋毁的吗?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资格。读者诸君,扪心自问,你们有这个资格吗?

(图)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西北回乱以后,屡次参加了抵抗外侮的战争,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甲午牛庄血战等。
说完了方友升,我要郑重地说出我的观点,那就是:清末湘军外战胜多败少,即便是败,那也是站着败,而不是跪着败的!战斗的结局虽有不同,但湘军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及永不服输的血性,始终没有改变!
1、
首先说收复新疆一战。
虽然人数只占进军新疆的清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湘军是这一战的绝对主力。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等地的战斗,是刘锦棠麾下湘军和金顺所部清军一起打的,但湘军是占主要地位的。后金顺前往攻打玛纳斯南城,久攻不下,最终还是湘军赶到,解决了问题。
进军南疆的关键一仗达坂争夺战是湘军打的,达坂、吐鲁番两城是湘军收复的。张曜等部虽然攻下了托克逊,但并未遭遇强敌,不算关键战斗。南疆作战,湘军是先锋,张曜等部为后继,几乎所有的仗都是湘军打的。后来反击阿古柏余孽的战斗,也基本上是湘军打的。
总而言之,收复新疆一战,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功劳要记在湘军账上。当然,这一点是普通历史爱好者所熟知的。
2、
然后说说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的主力是湘淮军,其中百分之四十的战功要记在湘军账上,另有百分之四十的战功是淮军的,包括冯子材所部在内的其他军队分享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功劳。
在中法战争中,湘军胜多败少。第一次基隆保卫战,湘军名将曹志忠指挥得当,取得完胜。第二次基隆保卫战,由于刘铭传放弃基隆保沪尾,最终清军撤离基隆,算不上失败。沪尾保卫战,湘军名将孙开华指挥得当,重创法寇,使法军不敢再窥伺沪尾,功劳甚大。月眉山阻击战,包括湘军在内的清军没能守住阵地,算是失败,但法军不敢继续进击,所以月眉山失守对大局未产生巨大影响。镇南关、谅山大捷,湘军苏元春、王德榜两部是参战主力,战功并不逊色妇孺皆知的冯子材多少。镇海一战,湘军名将欧阳利见沉着指挥,使孤拔不敢进击,取得胜利。
总而言之,湘军在中法战争中,胜多败少,为中法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历史事实,一般的历史爱好者知道的甚少。

(图)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3、
然后再说说中日甲午战争。
著名近代史专家张鸣教授认为,甲午战争中的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差,是因为“现代化水平还不如淮军”,“装备更为落后”。果真是这样的吗?
事实上,湘军兵败牛庄的直接原因是清廷中了日寇“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计。在第三、四、五次海城反击战的时候,清军在海城外围集结了六万多人,数量远远超过日军。然而清廷中计之后,海城外围的清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数远远少于日军。这一万多军队中,只有魏光焘的三千多人、李光久的两千多人参加了牛庄之战。其余的军队由于晏安澜的阻挠,并未开往牛庄。
这样一来,魏光焘、李光久以六千余人对阵日军两个师团两万多人,失败是必然的。然而就是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湘军的表现依旧不错。连日本人都不得不承认:“其能久与日军交锋者为武威军(魏光焘麾下湘军名武威军),奋力决战,力战一昼夜,实清军中所罕睹也。”
连日本人都佩服,我们又何必抹黑他们呢?牛庄一战,击毙日寇七十余,这一战果在整个中日甲午战争中都是极少见的,是很不错的。可见,魏光焘、李光久以及六千余湘军是努力了,是拼命的。失败主要怪清廷中枢没能识破日军诡计!
当然,湘军兵败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清廷的腐败以及制度的落后等,张鸣教授所说的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也是一个原因。但武器装备的落后绝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主要的原因。一支丢掉血性的军队,武器装备再好,也不能战胜强敌!
和牛庄之战一样,湘军抗日保台,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时,慈禧太后生怕得罪日本,严禁大陆接济台湾。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想支援,也被慈禧的谕旨所禁止。大陆的接济没有,而日军的数量却是如此之多,失败是必然的。
然而,就是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七千湖湘子弟依旧奋起抗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最终都长眠在宝岛台湾,其中包括新楚军的优秀将领湖南湘潭人杨载云、湖南平江人胡轮。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就曾公开表示:“我作为湖南人,可以很自豪地讲,湖南人是用生命防卫过台湾。”“湖南人爱台湾不是用嘴巴讲,在历史上用血来表达对台湾维护的感情。”
最后说说湘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作为。
湘军将领刘光才率领的忠毅五营、劲字五营取得东天门阻击战的胜利,使法、德列强不敢深入山西,进逼慈禧太后及光绪帝所在的西安,功劳甚大。
最后,方友升率领的武功五营、刘光才率领的忠毅五营、劲字五营,分别放弃娘子关、固关西撤。这虽然是比较可耻的事,但其主要责任在慈禧太后、李鸿章、庆亲王。这些人一味求和,多次命令山西巡抚岑春煊警告刘光才、方友升,面对列强的进逼不准还击。刘光才、方友升不能违命,所以才丢弃要地西撤。这件事怪不得他们。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光才麾下将领彭定云率部稍微反抗一下,就击毙了德军及教民百余人,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综上所述,清军湘军并非外战外行,而是外战内行。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所说的“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并非吹嘘,而是晚清历史的事实。
○摘自《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廖正华(著),现代出版社合作授权稿。

因为曾国藩的训练有素和教导有方,导致在晚清时期湘军的战斗力最为强悍。

在清朝快要灭亡之际,各位将领也都坐不住了,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其中就有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曾国藩是 一个非常有领导能力的人,所以湘军也是一个有纪律的部队,也在那个时候十分出名。并且曾国藩一直参与全过程,从起初的挑选士兵到后来的战场打仗,他都亲力亲为。曾国藩挑选的都是一些身强体壮的彪悍的小伙子,战斗力非常持久,并且也挑选了许多有才能的干事,让他们出谋划策,这都是为了他日后战队战斗力强悍,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曾国藩在部队中非常会善用人心和做思想工作,鼓舞士兵的士气,对于军队也是非常重视。还经常唱励志歌谣来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士气。湘军的将领里曾国藩挑选的也都是有学识有本领的人,能很好的带领一个军队向前,而且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也更是看出来读书人的一种风范了。并且也都赏罚分明,一旦建议被采纳或者战绩优秀的一定会厚厚奖赏,这样军队的人也都十分愿意为他卖命了。

曾国藩的军队武器也都十分锋利,面对敌人也能快速出击,和战士们的反击也都配合的非常好。所以在后来的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湘军都是主力军,功劳非常大,对外征战也都大部分胜利,很少时刻会输。为国家领土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每每与人谈起清末的湘军,总有人说湘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历史的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说出我的观点之前,我先介绍一位普通历史爱好者很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湘军将领。  

他叫方友升,是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湘军。后随左宗棠入陕甘,办理军需。作为刘锦棠麾下的重要将领,参与收复新疆,清廷赏给他头品顶戴。  

1884年3月,清军兵败北宁,滇桂边境局势危急。4月,清廷命当时的湖南巡抚潘鼎新带兵前往广西,取代北宁战败的诸将,抗击法国侵略者。方友升也奉上谕,统率所部两千人,跟随潘鼎新前往广西。  

不久之后,方友升和另一位湘军将领王德榜等人一起,率部取得了观音桥之战的胜利,击毙击伤法军一百多人。遭受重创的法军狼狈南逃。  


(图)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在后来的镇南关一战中,方友升虽然不像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等人那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但也率部驻守在后路,颇有功劳。之后的谅山大捷,方友升也有参与。

中日甲午战争中,方友升所部虽然没有直接和日军交手,但也驻守在山海关外,守卫后路。战后,方友升就任广东南韶连镇总兵。

八国联军侵华后,当时的湖南布政使锡良奉上谕统率湖南劲字五营、湖北武功五营(挂名湖北的军队,其实是湘军)北上勤王。湖北劲字五营的统帅,就是方友升。1901年4月,方友升率部驻守在娘子关。当时,清廷一味求和,多次命令山西巡抚岑春煊警告方友升等前线将领,不准回击列强的进攻。23日凌晨,德军及教民两千多人猛攻娘子关,方友升率部稍作抵抗后,即根据岑春煊的指示,撤离娘子关。方友升传奇的外战生涯,至此才画上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我们可以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按照新疆喀什、广西友谊关、河北山海关、广东韶关、山西娘子关的顺序,连几条线,然后想象一下清朝末年的那种交通情况,这样一来,我们不难想象方友升万里奔赴、保家卫国的辛劳。这还只是说奔波,还没有说其他的困难。苦劳不消说了,那是肯定有的。那么功劳有没有呢?诚如我上面所说,方友升所部在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的功劳,还是比较大的。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每当外敌入侵就勇敢走上前线,并且确确实实打过胜仗的人,是我们这些从来没有拿过枪的书生可以随便诋毁的吗?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资格。读者诸君,扪心自问,你们有这个资格吗?


(图)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西北回乱以后,屡次参加了抵抗外侮的战争,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甲午牛庄血战等。

说完了方友升,我要郑重地说出我的观点,那就是:清末湘军外战胜多败少,即便是败,那也是站着败,而不是跪着败的!战斗的结局虽有不同,但湘军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及永不服输的血性,始终没有改变!  

1、

首先说收复新疆一战。

虽然人数只占进军新疆的清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湘军是这一战的绝对主力。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等地的战斗,是刘锦棠麾下湘军和金顺所部清军一起打的,但湘军是占主要地位的。后金顺前往攻打玛纳斯南城,久攻不下,最终还是湘军赶到,解决了问题。  

进军南疆的关键一仗达坂争夺战是湘军打的,达坂、吐鲁番两城是湘军收复的。张曜等部虽然攻下了托克逊,但并未遭遇强敌,不算关键战斗。南疆作战,湘军是先锋,张曜等部为后继,几乎所有的仗都是湘军打的。后来反击阿古柏余孽的战斗,也基本上是湘军打的。  

总而言之,收复新疆一战,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功劳要记在湘军账上。当然,这一点是普通历史爱好者所熟知的。  

2、

然后说说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的主力是湘淮军,其中百分之四十的战功要记在湘军账上,另有百分之四十的战功是淮军的,包括冯子材所部在内的其他军队分享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功劳。  

在中法战争中,湘军胜多败少。第一次基隆保卫战,湘军名将曹志忠指挥得当,取得完胜。第二次基隆保卫战,由于刘铭传放弃基隆保沪尾,最终清军撤离基隆,算不上失败。沪尾保卫战,湘军名将孙开华指挥得当,重创法寇,使法军不敢再窥伺沪尾,功劳甚大。月眉山阻击战,包括湘军在内的清军没能守住阵地,算是失败,但法军不敢继续进击,所以月眉山失守对大局未产生巨大影响。镇南关、谅山大捷,湘军苏元春、王德榜两部是参战主力,战功并不逊色妇孺皆知的冯子材多少。镇海一战,湘军名将欧阳利见沉着指挥,使孤拔不敢进击,取得胜利。  

总而言之,湘军在中法战争中,胜多败少,为中法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历史事实,一般的历史爱好者知道的甚少。  


(图)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3、

然后再说说中日甲午战争。

著名近代史专家张鸣教授认为,甲午战争中的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差,是因为“现代化水平还不如淮军”,“装备更为落后”。果真是这样的吗?  

事实上,湘军兵败牛庄的直接原因是清廷中了日寇“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计。在第三、四、五次海城反击战的时候,清军在海城外围集结了六万多人,数量远远超过日军。然而清廷中计之后,海城外围的清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数远远少于日军。这一万多军队中,只有魏光焘的三千多人、李光久的两千多人参加了牛庄之战。其余的军队由于晏安澜的阻挠,并未开往牛庄。  

这样一来,魏光焘、李光久以六千余人对阵日军两个师团两万多人,失败是必然的。然而就是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湘军的表现依旧不错。连日本人都不得不承认:“其能久与日军交锋者为武威军(魏光焘麾下湘军名武威军),奋力决战,力战一昼夜,实清军中所罕睹也。”

连日本人都佩服,我们又何必抹黑他们呢?牛庄一战,击毙日寇七十余,这一战果在整个中日甲午战争中都是极少见的,是很不错的。可见,魏光焘、李光久以及六千余湘军是努力了,是拼命的。失败主要怪清廷中枢没能识破日军诡计!  

当然,湘军兵败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清廷的腐败以及制度的落后等,张鸣教授所说的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也是一个原因。但武器装备的落后绝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主要的原因。一支丢掉血性的军队,武器装备再好,也不能战胜强敌!

和牛庄之战一样,湘军抗日保台,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时,慈禧太后生怕得罪日本,严禁大陆接济台湾。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想支援,也被慈禧的谕旨所禁止。大陆的接济没有,而日军的数量却是如此之多,失败是必然的。

然而,就是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七千湖湘子弟依旧奋起抗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最终都长眠在宝岛台湾,其中包括新楚军的优秀将领湖南湘潭人杨载云、湖南平江人胡轮。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就曾公开表示:“我作为湖南人,可以很自豪地讲,湖南人是用生命防卫过台湾。”“湖南人爱台湾不是用嘴巴讲,在历史上用血来表达对台湾维护的感情。”  

最后说说湘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作为。

湘军将领刘光才率领的忠毅五营、劲字五营取得东天门阻击战的胜利,使法、德列强不敢深入山西,进逼慈禧太后及光绪帝所在的西安,功劳甚大。  

最后,方友升率领的武功五营、刘光才率领的忠毅五营、劲字五营,分别放弃娘子关、固关西撤。这虽然是比较可耻的事,但其主要责任在慈禧太后、李鸿章、庆亲王。这些人一味求和,多次命令山西巡抚岑春煊警告刘光才、方友升,面对列强的进逼不准还击。刘光才、方友升不能违命,所以才丢弃要地西撤。这件事怪不得他们。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光才麾下将领彭定云率部稍微反抗一下,就击毙了德军及教民百余人,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综上所述,清军湘军并非外战外行,而是外战内行。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所说的“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并非吹嘘,而是晚清历史的事实。

○摘自《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廖正华(著),现代出版社合作授权稿。




淞沪会战时,白崇禧说了一句什么话,让6万桂军死战不退?
白崇禧的桂军成员都是广西人组成,广西的狼兵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在明朝的时候,广西士兵就曾经组建军队打击沿海倭寇,并且还在明末跟后金的八旗兵死战。到清朝末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主要依靠的就是广西士兵的加入,战斗力才极为强悍。因此,白崇禧有理由相信自己所带领的广西子弟一定能够抵御日军。...

关于清朝提督”刘厚基”的问题.
先是运用流动战术,主动出击,调动敌人,诱敌追击,使敌人疲惫不堪;然后是选择有利战场,预设埋伏,将敌诱至伏击圈,步骑协同,将敌包围;最后通过白刃格斗大获全胜。湘军方面则盲目追击,处处被动,被捻军牵着鼻子走,战斗力被拖垮,最后陷入重围,大败于十里坡。刘蓉也因此被革职回籍 回民起义军在铜川 铜州市座落在关中到...

为什么在清朝时,八国联军总共也就不超过2万人,我们几十万,就算武器落后...
你说的八旗军和绿营军早就衰落了,自八里桥战役和曾格林沁战死后,清朝的政府军就彻底失去战斗力了。清朝后期的国防基本上是靠湘军、淮军这样的私军维持的。但是这些私军本身也无法摆脱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也很快衰落了。甲午战争,淮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个清朝北方已经再难找出一支有能力维持大清国防...

清朝为什么会灭亡?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军队,可是清朝的军事方面实在落后,清军一开始以八旗军为主,内部的腐朽让它逐渐变得没有战斗力,清末倒是出现了湘军、淮军等有名气的军队,可是由于这是汉人的地方军队,慈禧并不下放军权,导致了有战斗力的军队无法肆意冲杀,无战斗力的清军被赶上战场。再加上兵器的落后,...

汪海洋战死嘉应州,为何南方太平军彻底失败了呢?
康王汪海洋大出风头之时却是太平天国末日之际,1864年天京陷落,汪随李世贤正在江西筹粮。李丢弃了幼天王而进入广东,再大闹福建,汪先是和李分开驻守,后李世贤惨败福建漳州,汪并没有去救援,而是收集李残部,在江西、广东边界与清军大打出手。成了此时太平天国最大的实力派,天国能否复兴,最大的...

太平天国战争后期,为何主动向清军“乞降”的将领如此之多?
五、为何后期主动乞降的将领如此之多?为何后期主动乞降的将领如此之多,除因战局不利之外,笔者以为后期部分太平军将领都有模仿的心理倾向。那些位高爵重,久受太平天国之恩的将领,最应该战斗到最后一刻,但他们却投降了。他们的投降行为在众多太平军将领中间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使其他将领纷纷效仿,...

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在形势危急时还自相残杀,他到底是忠是奸?_百度知...
让富阳士兵士气重挫。其四,1864年,汪海洋带领士兵在余杭的林清堰伏击战中大败左宗棠的湘军,在同年年底的南阳马羊塘再一次大败左宗棠的湘军,于此同时汪海洋部在福建的汀州还击毙了清军湘军的名将张兰运,可见汪海洋的战斗力的强悍。以上是本人对这康王汪海洋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旗的旗主太威风,权势到底有多大,为何官员升官后最怕见旗主呢?_百度...
之后又开始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四色旗,此时的八旗制度才正式确立起来。最早的八旗旗主就是各个部落的首领,只不过在清军入关前,正黄、镶黄两旗由一直由当时的汗王也就是后来的皇帝统领,其余的六旗分别由他的子侄统领,所以八旗的旗主就是当时最有权力的八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联合起来的...

清末湘军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又为何没落得如此快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湘军和川军以及桂军相比,究竟谁强谁弱?
在整个过程中,吴佩孚的直军部队利用本方武器装备和人数的优势先后击败湘军川军,获得胜利。但整个战役都只是军阀混战的缩影,湘军和川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如果川军湘军有同样的装备和后勤补给,不见得战斗力会输给直军。 8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1) 分享 复制链接https:\/\/zhidao....

喀什市13623014774: 太平天国后期有多少万军队?为什么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会败与区区几万?
泰询麦特: 大约有三四十万人,但综合战斗力的确并不强大;湘军虽说只有不到五六万人,可是其战斗力很强,而且配备有火炮等武器.再加上太平天国内部斗争使其实力减退,太平天国终于在数十年后灭亡.

喀什市13623014774: 清末绿营战斗力为何如此低下? -
泰询麦特: 清末绿营兵 一、饷薄、待遇低. 绿营兵马兵月饷二两、战兵月饷一两五钱、守兵月饷一两,米俸一律每月三斗.两百年没有加过工资,这段时间米价又在涨,雍正时每石一两,乾隆中期每石一两五钱、乾隆末期每石二两,并且饷银经常被克扣...

喀什市13623014774: 曾国藩中湘军为何厉害 -
泰询麦特: 以下都是我胡某人的个人观点!先说太平军,确实厉害,让八旗和绿林军闻风丧胆,但是其缺点是信奉上帝,靠的是人数优势(百万农民).我个人认为最终分裂并且导致溃败在情理之中!然后是洋枪队,号称不败之师!由德国人亲率,战斗力很强,技术先进.排在第二绝对没问题!但是最强的应该属于湘军吧!曾国藩的湘军后来越发强大,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装备,人员也经过了多场战斗的磨砺,个人认为可以排在第一!

喀什市13623014774: 最好的兵是哪里的
泰询麦特: 你好,要是问起哪里的兵最厉害?那就不得不提到:广西兵了.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过: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从两千多年前西瓯国君译吁宋带领五万岭南土著士兵,令秦军伏尸数十万开始广西兵一直是广...

喀什市13623014774: 明清战争中八旗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是非常强大还是一般水平? -
泰询麦特: 明清战争中满清八旗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从部队的两个因素看,一是单兵能力:八旗军的满八旗和蒙八旗的士兵都是从小练习骑射,而且从不断的内斗中统一...

喀什市13623014774: 清朝末期,湘军和淮军哪个厉害?湘军和淮军作为满清后期的陆军主力,
泰询麦特: 请记住:自清中后期起的近、现代中国军队的名言“无湘不成军”,国共两军中的湘籍将领有多少?我军少将以上直至元帅湘人多少?还有一句名言:洋人要灭我中华,除非湖南人死绝!湖南人就是中国的普鲁士人!(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喀什市13623014774: 清末湘军的结局是什么?求解 -
泰询麦特: 湘军和淮军等都属于勇营,不是经制军,按照规定事毕即遣散.事实上,在之前即曾进行大规模的裁撤.但由于清军疲弱,形同虚设,而湘淮军等勇营战斗力较强,“诚为劲旅”,所以清廷不得以采纳督抚大员的建议,在裁撤之余,又保留一部分,屯驻在全国各通都要镇和险要之地,改称防军,取代清军,担负起国防军的作用,担负起维护清朝统治的重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