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屈到嗜芰论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书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屈到嗜菱,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菱,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

  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

  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注】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

  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

  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箦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取材于苏轼《屈到嗜芰论》)

  译文: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说:“(这样做虽然)违背(父命)却符合正道。唐朝柳宗元反对说:“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而且《礼记》说‘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子木撤掉菱角,哪里能够符合正道呢?”

  柳宗元的认识太浅陋了。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难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长辈好像他们活着时一样,何况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吗!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

  曾子得病时,(对孟敬子)说君子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孟僖子临死时,让他的儿子向孔子学习礼。管仲病危时,劝齐桓公赶走三个宠臣。这几位君子的话,有的涉及掌管国家大事,有的劝诫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诲自己的子孙,虽然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但是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现在楚国显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诸侯中闻名,身为上卿,临死时不存问百姓,却忧虑饮食,他太简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国人都谈论这件事,史官记载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所以说: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

  可是《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欢吃羊枣,(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枣。父亲去世后不忍读父亲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用母亲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现在用菱角作祭品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适,如果由他的父亲命令,就是浅陋了。难道可以因为饮食的原因,而造成父亲极大的浅陋吗!

  曾子卧病,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曾子说:“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就是很愚钝呀。




〈韩非子·难一〉的简介
或曰: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晋灵侯说参无恤,燕哙贤子之,非正士也,而二君尊之,所贤不必贤也。非贤而贤用之,与爱而用之同。贤诚贤而举之,与用所爱异状。故楚庄举叔孙而霸,商*用费仲而灭,此皆用所贤而事相反也。燕哙虽举所贤,而同于用所爱,卫奚距然...

扬州市14760246391: 苏轼 文章翻译 -
线任凯保: 【答谢民师书 苏轼原文】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

扬州市14760246391: 翻译: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
线任凯保: 只是商鞅变法,不广纳良言,虽然能够促使秦国快速达到富裕强盛,但也招致了秦国众人的怨恨.

扬州市14760246391: 苏轼的译文 -
线任凯保: 有的文字的意思要考究,我没有参考,只有意译欧阳文忠公曾经说过:有一个人生病了,医生问他得病的原因,病人说是乘船受了风寒,忽然得了兵.医生从船夫多年握的舵把手上流下的汗渍上刮出粉末,混合着丹砂,符神之类的东西让病人...

扬州市14760246391: 宋史 苏轼列传 翻译 -
线任凯保: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

扬州市14760246391: 《宋史》苏轼传部分译文
线任凯保: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

扬州市14760246391: 东坡食汤饼的译文 -
线任凯保: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

扬州市14760246391: 宋史苏轼文言文翻译 -
线任凯保: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后半句是 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

扬州市14760246391: 苏轼诗句的翻译 -
线任凯保: 你原文有些错误,我已经在答案中标出来了,加括号的部分就是.1.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普天之下,真正有大勇气的人,对突然发生的事不会惊慌失措,对无缘无故的加给他的罪名不会发怒. 2.古之成大事者...

扬州市14760246391: 文言文译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
线任凯保: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

扬州市14760246391: 灵壁张氏园亭记的词语解释,要全面的 -
线任凯保: 简述 元丰二年(1079)二月,苏轼由徐州移知湖州(古称吴兴),经江淮间,多追感旧游,记事赋诗,本文即作于此时.借对张氏园亭的艳羡,表达了对仕与不仕的看法,文末流露出个人的生活理想.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厚. 灵壁,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