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潮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无论在宋朝,还是在中国历史上的天空上,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全部都是耀眼的明星,历千年演变,依然光彩夺目!那么,这四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是,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都是宋仁宗、宋神宗两朝最著名的文臣,他们同朝这官;

二是,这四人又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人,苏轼写诗词歌赋,王安石是经学大家,欧阳修和司马光,既是文学大师,又是史学大师,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欧阳修曾主编《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三是,这四人因为同朝为官,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多有交集,一度惺惺相惜,一度反目成仇,他们的相互斗争,左右着朝局的态势,影响着时代的走向。

下面,我根据史料所载,简要地理一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中,欧阳修是老一辈,当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还在科举道路上艰辛跋涉的时候,欧阳修已经是文坛的大佬、政坛的耆宿。而且,他们的人生道路上,都有欧阳修的发现、培养和提携。

一、欧阳修与苏轼的关系

欧阳修还是苏轼的老师,而且“三苏”就是欧阳修发现并大力推荐而脱颖而出的。当年,48岁的苏洵带着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手持文章,赶到家乡眉山200里外的成都府,以布衣之身拜访益州太守张方平,张方平读完后,觉得可荐,但向朝廷推荐自己还不够实力,建议苏洵到京去见欧阳修,因为欧阳修当时翰林学士,既有眼光,又有推荐的实力,苏洵又辗转到汴京,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果然大赞,马上向宋仁宗上了一篇《荐布衣苏洵状》,使苏洵名振京师。

欧阳修发现苏轼,更是文坛佳话。1057年,朝廷举行大考,各地举子云集汴京,欧阳修作为知贡举,是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同时,给考生准备的试题也是他出的,第一场考试策论,他出了个《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冷僻的题目,大多数考生的文章乏善可陈,但有一篇颇具孟子之风,让欧阳修眼睛一亮。

复试时,欧阳修又读到一篇《春秋对义》,大加赞赏,立刻将此文的作者确定为第一名,也就是“会元”。揭卷(考试要糊卷,防止看到作者姓名后舞弊)后才知道,两场印象最深的文章都是出自苏轼之手,让他高兴得不得了,他在给好朋友梅尧臣的信中对苏轼高度赞扬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轼就是在欧阳修的大力延誉下,高中进士,闻名朝野的。

就这一点来说,欧阳修不仅是苏轼的老师,更是他最大的贵人和伯乐。

二、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关系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宋仁宗在位时举的进士,司马光是1038年,甲科;王安石是1042年,第四名。都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二人前后为进士,都是同朝为臣,且都才华横溢,起初相互欣赏,关系不错。但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经史学家最终却交恶了,原因是熙宁变法。

宋神宗上台后,看到朝中财政空虚、军备落后、士气不振,便提拔王安石为宰相,推动变法,因变法始于熙宁年间,故称“熙宁变法”。

变法实际上就是利益的调整,要壮大财力,势必削弱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大官僚、大地主,他们购买了广阔的良田,以前不要交税,甚至别人的田借他们的名义耕种都不要交税,但变法之后,一切都变了,不但田要交税,还要抽丁为公服役,因而遭到激烈的反对,反对最力者,就是时任御史中丞的司马光。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矛盾焦点是,王安石要通过“开源”的法子,就是增加地主本来要交的税等手段来实行,而司马光主张“节流”,通过节约保存财力。不过,这是表面上的,根源上就是司马光既不愿意王安石的改革触动地主阶层的利益,也不愿意因此而损害农民的利益(青苗法因为操作不当,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强烈反对。

熙宁变法实际上是宋神宗强力推进的,王安石是个建议者与执行者,但那些反对变法的人,没有一个敢说宋神宗的坏话,都把火气向王安石身上撒,尤其是司马光,为了反对变法,竟然朝廷提拔他当枢密副使也不当,自请离朝,挂职修史,要求到西京洛阳,当个西京留守御史台的闲职,一心修史。这当然是负气的决定,但正是这个负气的决定,司马光在洛阳十年,写成了皇皇巨著《资治通鉴》。

三、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

苏轼的一生,都与王安石有着莫大的关系。二人都是顶尖人才,都是百年难出一个的槃槃大才,不过二人的长处有所不同,苏轼长于文采,王安石长于务实,特别是在治国理政上,苏轼与欧阳修非常类似,有着深沉而真挚的爱民之心,有着家国责任的担当,但在实施中,王安石则更深入、科学、精准,有的放矢,且一往无前,哪怕碰得头破血流,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是这种精神的反映。

所以,苏轼与欧阳修治理地方的时候,都喜欢游山玩水,而且长期如此,因而欧阳修在滁州写下了《醉翁亭记》,苏轼在黄州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王安石在任上做什么?王安石做调研。他曾经为了推动一项改革措施,经常把经验丰富的老农请到衙门来探讨,相对于苏轼和欧阳修,王安石更注重实际,更直面问题的解决,他的爱国爱民体现在具体的一件事一件事中,所以,当年宋仁宗要调他到京城工作,重用他,他却竭力推辞,原因是,他还想在基层历练,希望掌握更多的基层情况,进一步探索基础改革的经验。

苏轼是在湖州任太守时,被宋神宗安排的御史带到京城关押待罪的。宋神宗改革,运作大,动静大,一些后进便想通过观皇帝的风向得到提拔重用,他们发现苏轼平时爱对改革提意见,是有名的“反对派”,因此在苏轼的诗里找到了一些讽刺之句,还不一定是讽刺改革的,但他们就以此弹劾苏轼。宋朝的御史和谏官是最有权威的一群人,他们的意见不仅大臣,就是皇帝也经常不得不听。因此,苏轼被抓,就连皇太后说情都不行,关了108天,以贬官处理结束。

很多人都认为苏轼的贬官,是王安石使的绊子,事实并非如此,是皇帝的意见,御史“观风”的结果。从此,苏轼成了改革的反而典型,一有风吹草动,朝廷就贬苏轼的官,从湖州贬到黄州,再贬到郴州,再到广州,最后贬到茫茫海外的海南昌化,贬了一辈子,最后平反了,却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王安石早苏轼15年去世,苏轼后来的悲惨遭遇,大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因为苏轼是个直性子,讲话不喜欢绕弯子,王安石变法有问题时,他批评变法;王安石去世后,司马光上台,把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全部废除,苏轼又认为有些变法不错,不应该废除。所以,他两边都不讨好,结果两边都开罪了。

苏轼是敬重王安石的,他们的关系一直不错。王安石去世后,朝廷赐他太傅荣誉官衔,苏轼正好在贬官任上被召回,任中书舍人,宋哲宗命他为王安石写《王安石赠太傅制》,苏轼欣然应命,挥笔写就了这篇“制”:

“敕:朕式观古初,灼见天命。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具官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

从这篇给皇帝代言的制书中,我们一方面可知到王安石去世时止,朝廷对他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另一方面,苏轼虽然几度贬官,但他对王安石是敬重是一贯的,否则以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性格,他不会违心写的,而且,这种文字是在违心状态下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王安石在变法后期遭到一些非议后,宋神宗在百般无奈之下,罢免了他的宰相一职,让他以江宁太守之职,到江宁(今江苏南京)休养。解职罢相,心里总会有些不快吧,很多政敌是非常愿意看到这一幕的,泛泛之交也想在记忆中将他抹去,这个时候,苏轼还到江宁特意看望王安石,在那住了七八天,二人天天促膝交谈,俨然莫逆。可见二人关系是非常好的。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这些人虽然已经远去了,但他们对于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政治,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我们敬佩,景仰!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欧阳修出生于1007年,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苏轼出生于1037年。从出生时间看,苏轼最小,欧阳修最大。从关系上看:王安石和苏轼皆为欧阳修的门生。王安石中进士那年,主考官便是欧阳修。而王安石做官时间明显早于苏轼,两人可以说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没有同年之谊。下面,我们来具体说...

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位诗人
唐宋八大家,是指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1、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欧阳修是范仲淹手下的小弟,曾经跟随范仲淹一起,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而王安石和司马光,又都是欧阳修的小弟,他们都是欧阳修在宋仁宗时期举荐给朝廷的。至于苏轼,那就是这几个人共同的弟弟了。准确来说,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苏轼考取进士的那一年,恰好就是欧阳修主持考试,因此苏轼可以尊称欧阳修...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他们四人是什么关系?
这四人都是文学家;苏轼、王安石、欧阳修三人是唐宋八大家里面的人物;欧阳修、司马光是史学家;政治上,王安石以一敌三。欧阳修曾经去考试有过落榜的经历,不过23岁时就位列二甲进士及第。这样的年龄就能中举已经十分优秀了。当时的主考官是晏殊。欧阳修是老一辈,当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还在科举道路上艰辛...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欧阳修是他们这四位人中最年长的一个。欧阳修曾经主考礼部,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也就是说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欧阳修非常欣赏苏轼的文笔,常常感叹后生可畏。司马光、王安石他们俩年龄相差不多。他们与当时的包拯志趣相投,私交非常好,而且司马光、王安石是同年逝世的的。但是他们政见明显不同...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一是,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都是宋仁宗、宋神宗两朝最著名的文臣,他们同朝这官; 二是,这四人又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人,苏轼写诗词歌赋,王安石是经学大家,欧阳修和司马光,既是文学大师,又是史学大师,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欧阳修曾主编《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三是,这四人因为同朝为官,...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人被称为什么...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

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三人到底什么关系?
年纪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此时苏轼才5岁。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中进士,主考是欧阳修。因此,苏是欧门生。苏是欧阳门生,但王不是,王入仕早于苏,二人为普通上下级关系,并无同年之谊。王安石科举时,欧阳修曾赞扬他的文采,并赠诗一首。翰林风月三千首...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

王维 王安石 苏轼 吴敬梓 柳宗元 欧阳修 哪3个为同一朝代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是宋朝的。王维、吴敬梓、柳宗元是唐朝的~

绵竹市15921044945: 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他们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是什么关系? -
锁陈亿活: 1. 主要可以分为以司马光和王安石为首的两大阵营,其中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 2. 苏轼的立场分为前后期,前期不支持变革,后期支持变革 3. 欧阳修也是支持变法的,不过更倾向于科举改革 4. 其实王安石的变法很有一套的,包括他自己的威望,能力和人品都是很为人称道的,唯独一个败笔,就是任人不贤,他不会察人,识人和用人,只看其才不查其德,所以才会导致人人离心,一步步走向失败.

绵竹市15921044945: 包拯 欧阳修 范仲淹 司马光 王安石 苏轼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锁陈亿活:[答案] 范仲淹(989-1052)包拯(999—1062)欧阳修(1007-1073)司马光(1019-1086)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

绵竹市15921044945: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有哪些? -
锁陈亿活: 1、散文:唐宋八大家,宋有六,分别是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诗词:宋诗著名诗人有王安石、欧阳修、陆游、辛弃疾 婉约派的柳永,姜夔,李清照,周邦彦(另有晏殊,)

绵竹市15921044945: 宋代的三大诗人有谁? -
锁陈亿活: 北宋是六大诗人: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绵竹市15921044945: 唐宋八大家之间关系是什么?
锁陈亿活: 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创作和散文这方面,有共同理念,维系了一辈子的友谊.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是父子关系,苏轼、曾巩与欧阳修是师徒关系....

绵竹市15921044945: 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谁? 要准确的书本上的答案. -
锁陈亿活: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父子三词客指苏轼一家眉山三苏祠,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 但还有的是指天下文章四大家是指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还有说指宋代欧阳修和三苏.至今没有确切答案...众说纷纭... 不过多数大家认可的答案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望采纳,多谢了!

绵竹市15921044945: 北宋文坛四大家是哪四大家? -
锁陈亿活: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绵竹市15921044945: 宋代文家都有谁 -
锁陈亿活: 北宋优秀文人辈出: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三苏、王安石等,不胜枚举,其佳作名篇亦是中学国文教材中的常客三苏: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绵竹市15921044945: 王安石苏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欧阳修司马光有什么故事? -
锁陈亿活:[答案] 由于王安石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论,苏轼有点看不惯,认为这是一种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有一天苏东坡问王安石“波”字如何解释,回曰水之皮.于是东坡又问他那么“滑”字呢,难道就是水之骨了吗?欧阳修是苏轼第一次参加科举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