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渑池寄子瞻兄原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悟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怀渑池寄子瞻兄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原文: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注释:

  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子瞻:苏轼字。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给其兄长。

  ②旧宿僧房壁共题:此为作者回忆。公元1056年(嘉祐三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僧壁。

   赏析:

  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在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苏辙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数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往各个位置,实在身不由己,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真正的体现还是人生感叹!




诗词讲解:《怀渑池寄子瞻兄》
诺博大语文

怀渑池寄子瞻兄赏析
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注与赏析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注与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诗词译注:①此诗作于前一首之后,时作者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②...

人生到处知何似全诗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注释 ①此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

兄弟情深的诗
古诗赏析:公元1061,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2、《平乐·别来春半》五代:...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词注释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了解到"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渑池"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而这首诗词是苏轼为了回应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所创作的。"人生"句揭示了苏轼在读到苏辙诗中的雪泥联想到了人生的无常。诗中提到的老僧,即奉闲,是他们在应举途中寄宿的县中寺舍的僧人。苏轼曾在奉闲僧舍的...

浮生一薤露蜗角争是非什么意思
浮生一薤露蜗角争是非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是一首和诗,它的原意是回应他的弟弟苏辙所作的《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在诗中回忆了两人在渑池一地的生活,并表达了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苏轼则以此诗回答,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感激和对二人过去经历的追怀。这句浮生一薤露...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哪里?
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作品原文:《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

请问: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解释?谢谢:)
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

怀渑池寄子瞻兄的介绍
《怀渑池寄子瞻兄》是北宋苏辙所作,描述了诗人路过河南渑池回想起当初与兄长苏轼访僧留题之事,抒发了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湛河区18399366788: 怀渑池寄子瞻兄 - 搜狗百科
相翰转化:[答案] [1] 作者: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3].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4]. 【注释】 [1]子由是苏辙的字.渑(miǎn免)池:今河南渑池县.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

湛河区18399366788: 怀龟池寄子瞻兄中陌的意思 -
相翰转化: 《怀渑池寄子瞻兄》是北宋苏辙所作,描述了诗人路过河南渑池回想起当初与兄长苏轼访僧留题之事,抒发了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子瞻:苏轼字.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给其兄长.②旧宿僧房壁共题:此为作者回忆.公元1056年(嘉祐三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僧壁.

湛河区18399366788: 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就是苏东坡和的"雪泥鸿爪"的原诗)怎么理解啊? -
相翰转化: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

湛河区18399366788: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整首诗怎么写的?怎样解释该首诗? -
相翰转化: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一.题解要点:1出处:东坡全集2体裁:七言律诗3释题:和,音ㄏ...

湛河区18399366788: 苏东坡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什么意思? -
相翰转化: 第一句话实际上有些在语法上属于倒装,正确语序(你)知人生到处似何. 也就是说你知道人这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就像什么吗?就像飞鸟在雪地下踏上的足印. 言下之意说事情当下鲜明,但是久了可能痕迹就随风而逝了

湛河区18399366788: 什么是酬和诗? -
相翰转化: 酬和诗和酬答诗是一样的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湛河区18399366788: 跪求有关苏澈的诗+赏析 -
相翰转化: 《江上看山》 作者:苏辙朝代:宋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穠秀,依然不负远来心.赏析: 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湛河区18399366788: 请告知苏轼二十五岁前的诗词,谢谢. -
相翰转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

湛河区18399366788: 苏轼题于渑池寺壁的诗 -
相翰转化: 旧题: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三月,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作者写了这首和诗.所以在诗里写道:“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安放在新塔里,曾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亦已破损,我们再也看不到当年题过字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