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代的改革家基本上都不得善终?

作者&投稿:冉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纵观中国历史,为什么历代变法者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得善终~

什么叫纵观中国历史?你这个问题问的就好像我们中国罪大恶极似的!纵观世界史,好像也是这样吧?原因呢!很简单,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皇帝也是一样普普通通的人!皇帝不会去变法!但是当国家矛盾日益激化和显现的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缓和一下!变法就出现啦!可是,没有一个变法是触动本质的!变法,总有受益者和损益者!当损益者有足够大的能量能左右你社会的改革的时候!变法就会失败!失败啦!怎么办呢?皇帝谁也不敢动,毕竟又不是想造反!结果当然就是谁变法谁倒霉啦!很难理解吗?皇帝又不是神仙,他哪里压的住阵脚呢?也要顾及大多数的意见的!呵呵!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改革家都没有好下场。如秦朝的商鞅力主改革,但 在改革后最终落了个被车裂的悲惨结局。北宋的王安石以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大无畏的精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最后的结局是以被罢官而使改革夭折,清代的康梁百日维新也是已流血而告结束。那么历史上的改革家为什么都会失败哪?归根结底 一是改革使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者受到侵害。商鞅的改革不惜拿太子开刀,可想而知那些既得利益者是多么恨改革,王安石,康有为,梁启超的改革也是在统治阶级既得利益者受到侵害后而遭到反对。可见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去触动统治阶级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不要去反腐败,只要官员们能支持你改革,你就可以对官员的腐败睁一眼闭一眼,水清则无鱼吗。 二是大凡改革者都有一个特点,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且不顾民生。商鞅的改革处处与民争利,而且以极端的手段限制老百姓的自由,最后作茧自缚反受其害。王安石的改革什么青苗法,一条鞭法向老百姓开征税收处处与民争利。老百姓在改革后不仅得不到什么实惠,反而生活下降,改革往往拉大贫富差距,所以老百姓也不支持改革,于是在历史上的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

因为改革是由下而上的改革,必定会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产生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主体就是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势力。 地主阶级中总有守旧派和革新派在不断地进行着斗争。 像沙俄的彼得大帝和日本的明治天皇,他们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得,虽然说会触动一部分权贵的利益,但这毕竟是君主亲力亲为的改革,当然反响也不同。


中国古代改革对中华文明所取得的推动作用
所以,但凡改革变法都对中华文明有一定的推动或修正的做用。详细分析如下:1,周公制礼,周公吸取夏商动乱之经验,在夏商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家国同构的宗法封建制度。建立“嫡长子”继承制一改前代继承混乱引而起朝堂争端的问题。宗法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以家族为单位,个人隶属于家族的宗族结构,...

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调整:赋税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产品分配方式的改革,为 ...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封建国家政权企图减轻农民阶级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努力。3、 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必然相应地一次又一次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转向诛求无度,直到最后因“民力殚残”而重蹈王朝崩解的覆辙。4、 中国历代的赋役制度改革,总是将旧的苛捐...

中国古代的哪次改革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对后...
中国古代的哪次改革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清新无欲 2014-06-08 · TA获得超过60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央集权对后世...

中国历朝历代为何变法之代价巨大?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了大量的变法,中国历史上有改革的传统。不论哪个时代,它的制度、文化、习惯、风俗,总是处于变化和改革之中。从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建立,再到封建制由胜至衰直至共和共产,变法改革一直是历史的主角,影响较大的改革有十数次,大多数变法最后都难逃失败的结局,即使个别成功的也付出...

历代变法和改革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历次变法改革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从衰败走向强盛的转折点是什么呢?
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从衰败走向强盛的转折点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因素:政治改革:一些王朝在早期政治制度不稳定,导致统治者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引发社会动荡和外敌入侵。当政治改革开始后,新的政治体制能够更好地稳定国家,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例如,汉朝的推恩令和科举...

汉代以来中国是如何走在"管仲道路"上的?
社会改革:汉代以来,中国历代政权也尝试推行一些社会改革,以改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例如,唐代推行了法律制度的改革,加强了社会管理和司法公正;明代推行了农田水利和教育改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尽管中国历代政权都尝试走管仲之道,但实际的改革效果和程度有所不同。有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

中国古代历代的赋税制度是什么
编辑本段中国现行赋税制度 中国大陆自1994年开始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根据这次税制改革,形成共计23个税种。 按课税对象,可以分为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类; 按征收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工商税、关税和农业税三类; 按税收收入支配权限,可以分为中央税(国家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

我国历朝历代制度的创新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

中国历代王朝,经常改年号,意味着什么?在哪些情况下改年号呢?
中国历代王朝自明清后都是一世一元制,经常改年号意味着皇帝换得勤。例如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登基,次年改年号为洪熙,洪熙元年5月驾崩,次年他的儿子朱瞻基又改年号为宣德。再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年号为正统,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改年号为景泰,后英宗复位,又改元天顺。年号...

罗湖区14733772394: 纵观中国历史,为什么历代变法者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得善终 -
柳虹复方: 这个事情嘛,很难.有句话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想变法,就得让人看到它的甜头,问问群众资瓷不资瓷,如果群众只是一句无可奉告,这事儿就黄了,那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老牛拉破车——漫不经心,最后陈...

罗湖区14733772394: 在每个封建王朝时期,一个改革家在其初,中,晚改革变法,最易失败是在什么时期?为什么?? -
柳虹复方: 晚期.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其实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在王朝初期,各种新力量实力还不强大,利益瓜分的还不完全,大多数人还保留着进取精神,在这个时期,王朝如同初生的太阳,充满了生命力.到了王朝的晚期,各种势力力量空前强大,利益已经被瓜分完毕,进行改革,势必会触动很多传统势力的利益,而且,王朝的晚期,各种社会问题都暴露出来,积重难返,因此,改革最易失败是在王朝的晚期.

罗湖区14733772394: ...“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 -
柳虹复方:[答案] (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

罗湖区14733772394: 中国历代改革家都是有哪些? -
柳虹复方: 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ؤ(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ؤ(3)新——王莽改制 ؤ(4)北魏——孝文帝改革 ؤ(5)后周——世宗改革 6)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ؤ(7)明朝——张居正改革管仲 (8)桑弘羊 (9)刘晏

罗湖区14733772394: 王莽算是我国古代的改革家吗?为什么? -
柳虹复方: 算.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

罗湖区1473377239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制度之创新,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如秦国商鞅、北魏... -
柳虹复方:[答案] (1)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而推行郡县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与皇帝制度.秦... 改革必胜的信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的信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等.(写出其中两点...

罗湖区14733772394: 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
柳虹复方: 3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