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为何变法之代价巨大?

作者&投稿:偶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朝历代为何变法之代价巨大?~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了大量的变法,中国历史上有改革的传统。不论哪个时代,它的制度、文化、习惯、风俗,总是处于变化和改革之中。从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建立,再到封建制由胜至衰直至共和共产,变法改革一直是历史的主角,影响较大的改革有十数次,大多数变法最后都难逃失败的结局,即使个别成功的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但商君也自食车裂之果。戊戌变法百日之后,便是血雨腥风的大清洗,乃至后来的辛亥革命-北伐-内战更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变法与流血不断穿插循环在中国历史中。 变法所致的诸如流血牺牲等惨痛代价,是矛盾激化的结果。变法同守旧派的矛盾,左派右派的矛盾,改革者同百姓间的矛盾,变法的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僵持的结果就是以不可调和的暴力冲突结束。就如同争吵的小孩,大棒是他们试图解决矛盾的终极武器。当社会、团体、个人的理性认识无法解释、解决勉强的问题,自然会转向暴力与流血。因为复杂的是理性,但越粗暴的越简单了断。感性的中国人这时候当然用感性的方式解决问题。你一定无法忍受老学究们硬是从经史子集中考证出一套套阻止变法的大道理,当低级的感性的认识取代了理性,肉体的力量战胜了思维,流血就不可避免了。 政治的东西很难用黑白是非界定,英国的改革者与国王的博弈过程,他们没有把国王杀掉,国王也并没有把他们杀掉。很不幸的是,缺乏妥协精神的中国人要么宁死贯彻改革,要么宁死也要守护祖宗之法。即使是篡汉满打满算做了8年的“皇帝”的王莽最终也不免覆灭悲剧。但历朝改革派的力量大多是弱小的,改革者必须依靠守旧的统治势力进行变法。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下,变法的施行与否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一旦变法触及统治者的利益,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用暴力机器维护自己的专制地位,戊戌变法提出的要求是很温和的,但清政府一点变动都接受不了,拒绝改革,对维新派采用了严厉的镇压手段。朱棣靖难之役后派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找到建文帝,脑子里想的,还是要用暴力,把对方彻底消灭,相持阶段结束,还用很长时间彻底清算,甚至用几十年时间追杀早就下台的贵族。强大的封建专制造就了变法的悲壮色彩,昙花一现的变法即无法落实,还惹恼了旧贵族的利益,自然没有好下场。 在这种悲剧色彩的大背景下,诞生了具有悲剧色彩的中国知识分子,古代知识分子有“治国平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是怀着一种社会责任心,试图帮助统治者管理好社会,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生活,但结局往往不如人意。李朝历代统治者的强权,导致知识分子施展政治抱负的空间狭小,政治成本又很高,因此动不动就能在电视剧上看到死谏被拉出去斩了的情况。因此一旦改革者好不容易抓住时机施行变法,就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拼了老命也要强推变法,不然就没机会了。北宋欧阳修毫不妥协,硬干到底,写《朋党论》迎面挑战支持改革的宋仁宗。结果是形势急转直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自知变法无法维系的情况下,想的不是如何妥协,而是顽抗到底,最后用一死以示其变法精神。这时候知识分子试图用流血来刺激国人的意识,屈原、谭嗣同、陈天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谭嗣同甚至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这样的状况演变为一种思潮:无流血,不革命,革命是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在这种思维引导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推行的改革自然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而变法的成本也愈高,代价也愈大。 权力迷信于暴力,高压的强权政治造就了带有悲剧色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意思形态也走向极端。变法者与当局的互不相让,缺乏妥协的政治走向极端也就在情理之中。就这一点来说,浪漫的法国人在政治上与中国人有惊人的相似。法国大革命中死亡40万人,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人民几乎秉持与1949年的大部分中国人同样的想法:绝对信任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政府。结果却是发生了雅各宾派的红色恐怖统治,大批政治异议者和原来的革命党人被当作“反革命者”送上断头台,这样反复的革命同样出现在中国封建历史当中。暴力的革命导致的是巨大的代价,无数的平民被卷入到政治斗争中,政治的暴力蔓延开,形成了全社会的混乱和无序。 改革恰恰需要妥协,利益相关方要互相让步。这种妥协是一种智慧,是长远眼光,同时也是大局意识。中国历史上的教训是丧失利益的一方不妥协,得到利益的一方也不妥协,都不让步。传统的朝廷迷信暴力,觉得通过暴力就能把一切要求压下去。这种影响是相互的,秦朝的时候,张良只有一个人,也策划暴力,弄一个大铁锥,远远地朝秦始皇的车队扔过去。暴力对暴力,以暴制暴,以暴易暴,导致了历史上很多动乱和悲剧。

皇帝的称呼最先开始于秦始皇。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了大量的变法,中国历史上有改革的传统。不论哪个时代,它的制度、文化、习惯、风俗,总是处于变化和改革之中。从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建立,再到封建制由胜至衰直至共和共产,变法改革一直是历史的主角,影响较大的改革有十数次,大多数变法最后都难逃失败的结局,即使个别成功的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但商君也自食车裂之果。戊戌变法百日之后,便是血雨腥风的大清洗,乃至后来的辛亥革命-北伐-内战更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变法与流血不断穿插循环在中国历史中。 变法所致的诸如流血牺牲等惨痛代价,是矛盾激化的结果。变法同守旧派的矛盾,左派右派的矛盾,改革者同百姓间的矛盾,变法的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僵持的结果就是以不可调和的暴力冲突结束。就如同争吵的小孩,大棒是他们试图解决矛盾的终极武器。当社会、团体、个人的理性认识无法解释、解决勉强的问题,自然会转向暴力与流血。因为复杂的是理性,但越粗暴的越简单了断。感性的中国人这时候当然用感性的方式解决问题。你一定无法忍受老学究们硬是从经史子集中考证出一套套阻止变法的大道理,当低级的感性的认识取代了理性,肉体的力量战胜了思维,流血就不可避免了。 政治的东西很难用黑白是非界定,英国的改革者与国王的博弈过程,他们没有把国王杀掉,国王也并没有把他们杀掉。很不幸的是,缺乏妥协精神的中国人要么宁死贯彻改革,要么宁死也要守护祖宗之法。即使是篡汉满打满算做了8年的“皇帝”的王莽最终也不免覆灭悲剧。但历朝改革派的力量大多是弱小的,改革者必须依靠守旧的统治势力进行变法。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下,变法的施行与否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一旦变法触及统治者的利益,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用暴力机器维护自己的专制地位,戊戌变法提出的要求是很温和的,但清政府一点变动都接受不了,拒绝改革,对维新派采用了严厉的镇压手段。朱棣靖难之役后派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找到建文帝,脑子里想的,还是要用暴力,把对方彻底消灭,相持阶段结束,还用很长时间彻底清算,甚至用几十年时间追杀早就下台的贵族。强大的封建专制造就了变法的悲壮色彩,昙花一现的变法即无法落实,还惹恼了旧贵族的利益,自然没有好下场。 在这种悲剧色彩的大背景下,诞生了具有悲剧色彩的中国知识分子,古代知识分子有“治国平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是怀着一种社会责任心,试图帮助统治者管理好社会,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生活,但结局往往不如人意。李朝历代统治者的强权,导致知识分子施展政治抱负的空间狭小,政治成本又很高,因此动不动就能在电视剧上看到死谏被拉出去斩了的情况。因此一旦改革者好不容易抓住时机施行变法,就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拼了老命也要强推变法,不然就没机会了。北宋欧阳修毫不妥协,硬干到底,写《朋党论》迎面挑战支持改革的宋仁宗。结果是形势急转直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自知变法无法维系的情况下,想的不是如何妥协,而是顽抗到底,最后用一死以示其变法精神。这时候知识分子试图用流血来刺激国人的意识,屈原、谭嗣同、陈天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谭嗣同甚至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这样的状况演变为一种思潮:无流血,不革命,革命是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在这种思维引导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推行的改革自然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而变法的成本也愈高,代价也愈大。 权力迷信于暴力,高压的强权政治造就了带有悲剧色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意思形态也走向极端。变法者与当局的互不相让,缺乏妥协的政治走向极端也就在情理之中。就这一点来说,浪漫的法国人在政治上与中国人有惊人的相似。法国大革命中死亡40万人,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人民几乎秉持与1949年的大部分中国人同样的想法:绝对信任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政府。结果却是发生了雅各宾派的红色恐怖统治,大批政治异议者和原来的革命党人被当作“反革命者”送上断头台,这样反复的革命同样出现在中国封建历史当中。暴力的革命导致的是巨大的代价,无数的平民被卷入到政治斗争中,政治的暴力蔓延开,形成了全社会的混乱和无序。 改革恰恰需要妥协,利益相关方要互相让步。这种妥协是一种智慧,是长远眼光,同时也是大局意识。中国历史上的教训是丧失利益的一方不妥协,得到利益的一方也不妥协,都不让步。传统的朝廷迷信暴力,觉得通过暴力就能把一切要求压下去。这种影响是相互的,秦朝的时候,张良只有一个人,也策划暴力,弄一个大铁锥,远远地朝秦始皇的车队扔过去。暴力对暴力,以暴制暴,以暴易暴,导致了历史上很多动乱和悲剧。


中国历朝历代为何变法之代价巨大?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了大量的变法,中国历史上有改革的传统。不论哪个时代,它的制度、文化、习惯、风俗,总是处于变化和改革之中。从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建立,再到封建制由胜至衰直至共和共产,变法改革一直是历史的主角,影响较大的改革有十数次,大多数变法最后都难逃失败的结局,即使个别成功的也付出...

中国历史四大变法是什么
于是,针对军队弱、政府缺钱的问题王安石主导了变法,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戊戌六君子 短暂的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它就像一颗流星,虽有光芒但实在短暂。几个有着新思想的爱国青年,凭着一腔热血,凭着进步的思想想要为国为民做一些事,奈何封建主义思想的根...

古代变法层出不穷,变得是什么?
可以这么说,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推行的变法,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的制度模式,永远避免不了土地兼并问题。农业生产是封建时代的根本,那土地就是关键性因素。而变法者们想要变革的,就是土地的分配和提高劳动生产价值的问题。梳理一下历代变法者的主张,都是围绕土地在做文章。商鞅...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哪些著名的变法?
1、管仲改革,管仲改革使得当时的齐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而这次改革也使得管仲名垂青史,也是当时国家发展商业的雏形,为后来的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李悝改革,通过改革废除贵族特权、选拔有能力的人,使得魏国的国内矛盾得到根本上的化解,也使得魏国一度富强。3、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变...

历朝历代有哪些有名的变法?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国前期,吴越衰落,韩、赵、魏诸国先后崛起,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对峙的局面,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由于封建秩序趋于解除体,变法遂成为历史发展的需要。在“智能之士”的策划下,各国相继出现了变法运动。 1、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李悝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在魏文侯时期任相国,在列国中率先进行变法。变法...

古代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古代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古代王朝更替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古代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主编会给你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往今来,朝代更迭频繁,大多数朝代都逃不过300年的魔咒。个人认为这主要是阶级矛盾导致的朝代更迭。因为是农耕社会,小农经济,阶级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上。总的来说,统一的王朝总是建立在废墟之上,旧的利益集团被...

中国各朝代的变法或政变?
公元前841 年西周时代,共和行政,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秦朝沙丘政变(就是赵高,李斯篡改传位圣旨)。 西汉的宫廷政变 1、 公元前184年,吕后幽杀少帝,另立常山王刘义为少帝。 2、 公元前180年,刘氏宗族与大臣周勃等诛杀诸吕,杀少帝,立代王刘恒为帝。 3、 公元前74年6月...

同样实施变法,为何秦国能迅速崛起,北宋却因此灭亡??
变法改革指的是对国家的法令法则做过大的变革,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比如秦国时期实行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从濒临灭国之际而快速崛起成为强国,但是宋朝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却导致宋朝灭亡,这是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切合当时宋朝的社会背景,并且实行过程中过于一刀切,从而得到国破家亡的局面。首先,商鞅...

请问中国历朝历代有哪些改革,变法,变革是成功的?
秦国商鞅变法(成功): 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的秦国推行了有利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法。虽然商鞅本人最后身裂咸阳西市口,但是其变法内容却成为秦国以后两百年间赖以驰骋六国的强大政治引擎。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成功):中国百年来纷乱的政治舞台终于在这一刻稳定下来,...

历朝历代有哪些有名的变法?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国李悝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都增强了各自国家的实力,不过意义上跟商鞅变法没得比,另外电视剧大秦帝国里有说过韩国申不害变法(变法把韩国变得快灭了)。 北宋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但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其实就是侵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算是失败了 明张居正变法,“沉裁...

勐海县15223231914: 历届朝代变法受到过分封制的影响 -
督注盐酸: 西安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大封同姓王,西汉景帝刘启时又造成七国之乱,同室操戈.这就是分封同姓王的结果,明初朱元璋也大封同姓王,结果明惠帝朱允炆时又造成靖难之役,祸起萧墙(汉高祖、明太祖分封同姓王本意是让同姓诸王拱卫皇室,以确保子孙江山永固,结果事已愿违)中国历史上只有周朝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进行过变法.

勐海县15223231914: 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变法? -
督注盐酸: 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制、王安石变法. 这四个改革有两个成功的,有两个失败的,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分出来,从历史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变法才有成功的可能, 而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都是在统治阶级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他们在政策上做了一种调整,不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变法的,所以这两次是失败的.

勐海县15223231914: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长? -
督注盐酸:[答案] ztq19861112 周王朝. 奴隶社会:周 (若西周东周分开 则为夏朝) 封建社会:汉(在当时历史是东西汉不分开的,是后人将... '''' 看来以前的中国人还是比较淳朴的哦~汉才会残喘那么多年'''' 个人认为清朝的皇帝是中国历代质量最高的~...

勐海县1522323191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督注盐酸: (1)原因:①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决定的(2) ②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业能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 ③直接目的是国家可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2) 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 (2)实施:①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2) 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2) ③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2) (3)使社会经济活力收到压抑,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发展(2) 略

勐海县15223231914: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
督注盐酸: 当上霸主

勐海县15223231914: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变法?
督注盐酸: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事件有:魏国的李悝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齐国邹忌的改革、韩国申不害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

勐海县15223231914: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直接的目的是? -
督注盐酸: 战国时期的变法,直接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增强己方力量,谋求统一.

勐海县15223231914: 历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
督注盐酸: 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朝:①政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把小...

勐海县15223231914: 中国古代的变法有哪些? -
督注盐酸: 先秦时期有 管仲 商鞅 汉代有 桑弘羊 五代时候野蛮人横行太乱也麽有 唐代有 李隆基应该算 .. 开元之治 宋代有 熙宁变法(王安石) 元代那些野蛮人麽变法. . 清代有戊戌变法 (康有为)

勐海县15223231914: 中国古代改革有哪些? -
督注盐酸: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