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学派

作者&投稿:花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背景~

“二战”以后,科技与生产迅速增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化进程加速,这一切都给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的普遍重视。除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家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等都纷纷加入了研究管理的队伍,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研究管理理论,出现了研究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与《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两部作品中,哈罗德·孔茨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认为,如果“管理理论的丛林”继续存在,将会使管理工作者和学习管理理论的初学者如同进入热带丛林中一样,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在管理学领域提到孔茨的名字,人们联想最多最迅速的还是“管理理论的丛林”这一提法,他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1961年12月,孔茨在美国《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由于当时各类科学家对管理理论的兴趣有了极大的增长,由于他们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产生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路,他当时划分了六个主要学派。1980年,孔茨又在《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经过近二十年的时间之后,管理理论的丛林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茂密,至少产生了11个学派。哈罗德·孔茨把管理学派异彩纷呈的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这很形象。如果人们不将管理的二重属性分开认识,那么管理学永远也无法从“丛林状态”变成一棵有根有干的参天大树。但无论如何,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哈罗德·孔茨所著的一套管理学专业书籍。在《西方管理经典》中这样评价道“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每一次重大变革,管理学中都留下了他们的精品。孔茨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就是触手可及的精品之一。”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大致如下:
(一)管理过程学派。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这个学派把它的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7条基本信念的基础上:
(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
(2)可以从管理经验中总结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规律。这些就是管理原理。它们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起一种说明和启示的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原理只要还没有被证明为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就像医学和工程学那样,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
(6)即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背离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损失,但管理学中的原理,如同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 --样,仍然是可靠的。
(7)尽管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但管理理论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包括进来才能起一种科学基础或理论基础的作用。
(二)人际关系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60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的。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三)群体行为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组织一词在这里可以表示公司、政府机构、医院或其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有时则按切斯特·巴纳德的用法,用来表示人们间的协作关系。而所谓正式组织则指一种有着自觉的精心筹划的共同目的的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甚至用组织一词来概括集体事业中所有参加者的所有行为。
(四)经验学派(或案例学派)。
这个学派通过分析经验(常常就是案例)来研究管理。其依据是,管理学者和实际管理工作者通过研究各色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自然地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这个学派有时也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但往往只不过是把它当成一种向实际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者传授经验的手段。典型的情况是,他们把管理学或管理策略看成是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手段,或者采用类似欧内斯特·戴尔的比较法”。
(五)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它与行为学派关系密切而且常常互相混同。有些人,如马奇和西蒙,把社会系统(即一种文化的相互关系系统)只限于正式组织,把组织这个词同企业等同起来,而不是指管理学中最常用的那项职权活动概念。另外一些人则不区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而把所有人类关系的各种系统都包括进来。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切斯特·巴纳德。这个学派对管理学作出过许多值得注意的贡献。把有组织的企业看成是一个受文化环境的压力和冲突支配的社会有机体,这对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人员都是有帮助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如对组织职权的制度基础的认识,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的认识,以及对怀特·巴基称之为组织粘合剂的一些社会因素的认识,则帮助更大。巴纳德还有其他一些颇有教益的见解,如他的关于激励的经济性的思想,把社会学认识引入管理实践之中,等等。
(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特里司特及其在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他们通过对英国煤矿中长壁采煤法生产问题的研究,发现单只分析企业中的社会方面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其技术方面。他们发现,企业中的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和采掘方法)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因此,他们认为,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七)系统学派。
许多管理学家都强调管理学研究与分析中的系统方法。他们认为系统方法是形成、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所谓系统,实质上就是由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一组事物或其组合所形成的复杂统一体。这些事物可以像汽车发动机上的零件那样是实物,也可以像人体诸组成部分那样是生物的,还可以像完整综合起来的管理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那样是理论上的。尽管我们给理论规定出界限,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它们,但是所有的系统(也许只有宇宙除外)都同它们的环境在相互起作用,因而都受到其环境的影响。
(八)决策理论学派。
这一学派的人数正在增加,而且都是些学者。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决策是管理的主要任务,因而应集中研究决策问题。他们认为,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管理理论应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建立。
(九)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
尽管各种管理理论学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数学方法,但只有数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一些知名的运筹学家或运筹分析家就属于这个学派。这个学派的人士有时颇为自负地给自己取上一个管理科学家的美名。这类人的一个永恒的信念是,只要管理、或组织、或计划、或决策是一个逻辑过程,就能用数学符号和运算关系来予以表示。这个学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借助于模型可以把问题用它的基本关系和选定目标表示出来。由于数学方法大量应用于最优化问题,可以说,它同决策理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然,编制数学模型决不限于决策问题。
(十)权变理论学派。
这个学派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权变管理同情境管理的意思差不多,常常通用。但有的学者还是认为应该加以区别,情境管理只是说管理者实际上做些什么取决于既定情境,而权变管理则意味着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按权变的观点,管理者可以针对一条装配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种适应于它的高度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并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十一)经理角色学派。
这是最新的一个学派,同时受到管理学者和实际管理者的重视,其推广得力于亨利·明茨伯格。这个学派主要通过观察经理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经理角色的内容。对经理(从总经理到领班)实际工作进行研究的人早就有,但把这种研究发展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学派的却是明茨伯格。
明茨伯格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组织中5位总经理的活动,得出绪论说,总经理们并不按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职能分工行事,即只从事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而是还进行许多别的工作。
明茨伯格根据他自己和别人对经理实际活动的研究,认为经理扮演着10种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3种; ①挂名首脑角色(作为一个组织的代表执行礼仪和社会方面的职责);②领导者角色,③联系人角色(特别是同外界联系)。
(2)信息方面的角色有3种:①信息接受者角色(接受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②信息传播者角色(向下级传达信息) ③发言人角色(向组织外部传递信息)。
(3)决策方面的角色有4种: ①领导者角色; ②故障排除者角色,③资源分配者角色 ④谈判者角色(与各种人和组织打交道)。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孔茨认为丛林的成因
他们倾向于曲解或抛弃前人的原则,提出看似新颖但实则与传统原则相同的"新"观点,这种自我孤立的行为加剧了理论丛林的复杂性。综上所述,管理理论丛林的形成与语义混淆、定义不清、对传统经验的忽视以及学者间缺乏交流密切相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系统的探讨,以达成理论的统一和共识。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成因
但这里说的别人是指正式组织中的人,还是所有群体活动中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释了。在管理中是对人加以统治呢,还是进行引导或施以教育呢,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二)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这样,就降低了管理理论的科学价值,不能对实际管理人员起指导作用。因此,有...

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管理理论丛林是一种学说观点,实质是指管理者对管理理论的认识的局限性。管理理论一些早期的萌芽,如弗莱德里克·泰罗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析和亨利·法约尔从一般管理理论观点出发对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等,现在已经过于滋蔓,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这就是管理理论丛林理论的...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内容
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中指出,在西方,只是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到了40年代,才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最早的一批著作都是由一些富有实际经验的管理人员写出来的,如泰罗、法约尔、秘尼、阿尔文·布朗、谢尔登、厄威克等人。可是,到了60年代初期管理方面的学术论著却趣雨后春笋般地...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学派
(一)管理过程学派。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这个学派把它的...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
管理理论的丛林中,11个学派的观点各有侧重。首先,管理过程学派,由法约尔创立,关注管理作为一个通过他人的过程,强调通过理性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管理原理,以改进实际操作。其理论基础包括管理是过程、可总结原理、进行研究验证等原则。人际关系学派关注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为管理研究应围绕人群内部...

把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 。 选项...
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主要包括哪些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有亨利·明茨伯格等。2、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提出了组织平衡论。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背景
除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家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等都纷纷加入了研究管理的队伍,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研究管理理论,出现了研究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与《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两部作品中,...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包括
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1. 科学管理学派:以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代表,倡导通过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关注工作流程优化和分工效率。2. 行为科学学派:以伊利亚·马斯洛和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等为代表,重视员工行为动机对组织效能的作用,强调满足员工需求和关注员工心理健康。3. 社会系统...

富阳市18586598616: 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
樊剑盐酸:[答案]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再加上早期的行为学派.孔茨把这种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情况比喻成“热带丛林”,并称之为“管理理论...

富阳市18586598616: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的管理学派主要有( ) -
樊剑盐酸:[选项] A. 管理过程学派 B. 社会合作学派 C. 经验学派 D.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多选

富阳市18586598616: 管理理论丛林的八大学派? -
樊剑盐酸: 我记得是六大学派,孔茨把各种管理理论分成六个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

富阳市18586598616: 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
樊剑盐酸: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富阳市18586598616: 把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 .选项:a、泰罗 b、韦伯 c、孔茨 d、马斯洛 -
樊剑盐酸:[答案] C

富阳市18586598616: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的管理学派主要有( ) -
樊剑盐酸: 应该是ABCD全选

富阳市18586598616: “西方管理理论丛林”中管理过程学派的创立者,创立年份,主要思想? -
樊剑盐酸: 哈罗德·孔茨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与《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两部作品中,哈罗德·孔茨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认为,如果“管理理论的丛林”继续存在,将会使管理工作者和学习管理理论的初学者如同进入热带丛林中一样,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1961年12月,孔茨在美国《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由于当时各类科学家对管理理论的兴趣有了极大的增长,由于他们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产生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路,他当时划分了六个主要学派.

富阳市18586598616: 试比较“管理理论丛林”阶段中各类理论流派的特点和差异
樊剑盐酸: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就已存在,很难想象,人类社会没有管理能够生存下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人类管理史.而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则始于美国的弗雷德里克.W.泰罗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

富阳市18586598616: 哈罗德•孔茨提出的“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十一个管理理论学派各自的主要理论观点 -
樊剑盐酸: 孔茨还首次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说法.1960年,他对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加以分类,发表《管理理论丛林》论文,概括出六个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1980年孔茨又撰文《再论管理理论丛林》,把流行的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十一大学派,并分析了学派林立的原因.由此,孔茨又被称为 “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来自" http://wiki.mbalib.com/wiki/%E5%93%88%E7%BD%97%E5%BE%B7%C2%B7%E5%AD%94%E8%8C%A8"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