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地官司徒·师氏/媒氏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阮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周礼》地官司徒·师氏/媒氏原文及翻译

  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従,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日车马之容。凡祭礼、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従。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守王闱。

  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

  司救掌万民之袤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凡民之有袤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鸟兽亦如之。凡和难、父之仇辟诸海外,兄弟之仇辟诸千里之外,従父兄弟之仇不同国。君之仇眡父,师长之仇,眡兄弟,主友之仇,眡従父兄弟。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凡杀人有反杀者,使邦国交仇之。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仇,仇之则死。凡有斗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

  原文翻译:

  师氏负责以美善的道理告诉王。用三德教育国子:一是中庸之德,用作道德的根本;二是及时行仁义之德,用作行为的根本;三是孝德,用以制止犯上和邪恶的事。教国子三行:一是孝行,用以亲爱父母;二是善于交友之行,用以尊敬有德行而善良的人;三是敬顺之行,用以侍奉师长。

  [王临朝时师氏]站在虎门外的左边,观察王处理朝政。掌握王国中符合礼和不符合礼的故事,用以教育国子弟。凡国中的贵游子弟也参加学习。凡有祭祀、接待宾客、会同、丧事、征伐之事,王如果亲自参加就随行。[王在野外]处理朝政,[师氏]也像在国中那样[观察王处理朝政]。

  使自已的下属率领四夷奴隶,各自拿着本族的兵器、穿着本族的服装守卫在王的库门外,并禁止行人靠近王宫。朝设在野外,就负责内线的守卫。

  保氏负责劝谏王的过失。用道艺来教养国子。教国子六艺:一是五礼,二是六乐,三是五射,四是五驭,五是六书,六是九数。教国子六种仪容:一是祭祀时的仪容,二是做宾客时的仪容,三是在朝廷上的仪容,四是丧事时的仪容,五是征伐时的仪容,六是驾车时的仪容。凡有举行祭祀、接待宾客、会同、丧事、征伐的事,王如果参加就随行。[王在野外]处理朝政,[保氏]也像在国中那样[站在路门的左边观察王处理朝政]。使下属守卫王的闱门。

  司谏负责纠察万民的德行而鼓励他们在增进善道方面相互研讨,规正他们的品行而劝勉他们学习道艺,并到民间访问、观察,按时记录人们的德行和道艺,辨别其中有才能而可以担任国事的人。[通过访问、观察]以考察乡里的治理情况,以报告上级[决定对乡里官吏的]罢免或升迁,或[对有罪者]实行赦免。

  司救负责[了解]民众的邪恶和过失,而对之加以责罚,用礼来防禁、挽救他们。凡民有邪恶的,三次谴责[不改]而后加以挞罚,三次挞罚[不改]而后[由司寇]施加明刑,让他坐在嘉石上羞辱他,再交到司空那里罚服劳役。那些有过失的,三次谴责[不改]而后加以挞罚,三次琏罚[不改]而后关进圜土。凡一年的四季有自然灾害而使民困病,就拿着旌节巡视国都中以及郊野,而用王的名义对灾民施行救济。

  调人负责对民众间的仇怨加以调解。凡因过失杀伤人的,就与乡里民众共同评断其是非。对于因过失杀伤他人畜禽的也这样处理。凡调解仇怨:[如果是某人的]杀父的仇人就让他躲避到海外去,杀害兄弟的仇人就让他躲避到千里之外去,杀害从父兄弟的仇人就让他不要居住在同一国;对于杀君的仇人比同杀父之仇,杀害师长的仇人比同杀害兄弟之仇,杀害主子或朋友的仇人比同杀害从父兄弟之仇。如果不肯躲避,[王就]授给调人瑞节而抓捕他治罪。凡[官吏依法]诛杀有罪的人而[被杀者的亲属]有敢报复杀人的,就使天下各国都把他当作仇人[加以捕杀]。凡杀人而符合义理的,[就使杀人者与被杀者之家]不要同住在一国,劝令[被杀者之家]不要报仇,如果报仇就要判死罪。凡有吵嘴打架的,就加以评断和解;不可和解的,就[把双方的姓名和事端]记录下来,先行报复的要加以惩罚。

  媒氏掌管民众的婚姻。凡男女自[出生三月]取名以上的,都要记录他们出生的年月日和姓名。使男子年满三十而娶妻,女子年满二十而出嫁。凡娶再嫁妇为妻和接纳再嫁妇所带子女的,都要加以记录。仲春二月,令男女成婚。这个时候,如果有私奔的也不加禁止。如果无故该嫁娶而不嫁娶的,就要处罚。了解男女[过了婚龄]尚未成婚的而帮助她们成婚。凡嫁女娶妻,送聘礼用缁帛,不超过五两。禁止[把生前没有夫妻名分的男女]迁葬在一起,禁止对于殇死的男女再行嫁娶。凡因男女淫浃引起的争讼,在胜国的社坛听断;其中有触犯刑律的,交给司法官处置。




春秋战国的一军,二军
军,是周代(西周和东周初年及春秋时期)各国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周礼规定“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礼·地官司徒》中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夏官司马》又载“为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各指什么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别指什么_百度知 ...
2、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地官司徒·师氏\/媒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

关于教师相关诗句及解释
出自《周礼·地官司徒》。这句话定义了教师的多重角色,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问题的解答者,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一句古代诗句,形容教育的力量。好的教育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自发地成长和进步,就像桃李树下自然形成小路一样。7.“教无常师”:这...

《周礼》周礼·地官司徒第二(6)
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若有会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以至,治其政令,以听于司马。大丧,帅蜃车与其役以至,掌其政令,以听于司徒。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宾客,以甸聚待羁旅。凡其馀聚,以待颁赐,以式法共祭祀之薪蒸...

周礼的主要内容
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这些制度规范《周礼》分为六类职官,《天官·大宰》谓之“六典”...

“同窗之谓朋,同道之谓友”出自哪首诗?
选自郑玄注《周礼·地官·大司徒》师承同一老师的叫“朋”,而志同道合的人则叫“友”,即古人所说的“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亦用此说:“上古的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即拿“友”字来说,古人看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

王允是司徒官吗?负责什么?是大官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西周时为三公之一,亦作“司土”。《周礼·地官》有大司徒、小司徒等官。春秋战国置司徒,卿爵,职掌民众教化、土地管理、征发徒役。时又有大司徒、都司徒、御司徒、左司徒、右司徒等名。②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名司徒,与太尉、司空...

中国古代五大礼制
中国古代五种礼制 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以五种礼节来防止天下老百姓做坏事并教育他们理解、遵守这些礼制。”这五种礼制便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的合称。1.吉礼:是祭祀鬼神的礼仪。古代认为祭祀是“国之大事”,故列为五礼之首。祭祀对象有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古代大司徒、大司空、司寇各是什么官职
1、大司徒 大司徒是西周时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地官系统的最高官职。其主要职务,《周礼·地官司徒上》:“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即总掌均平土地;区别各地物产,划分土地等级,制定赋税的征收与管理。司徒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汉朝置...

宗周六师是怎么被覆灭的
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仍然称师,西周金文和《诗经》等文献中屡有提及。《周礼·地官·司徒》云:“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按此,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单位。与此相应的军事将领按《尚书·牧誓》所说有师氏、亚、旅、千夫长、百夫长等。...

芜湖市18590046502: 周礼中有没有记载尊敬师长. -
暨琬小儿: 《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这些都是尊敬师长的内容,网上有翻译,就不复制了.

芜湖市18590046502: “小学”最初开始于文字学吗 -
暨琬小儿: 不是的.小学本来是文字学的一部分.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但最初“小学”是指为贵族(奴隶主)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

芜湖市18590046502: 古代反应了老师奉献精神的人物例子 -
暨琬小儿: 师 长是对教师与长者的尊称.据《周礼·地官师氏》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后来,通称教师为师长.博士 自先秦以来对国家教师的称呼,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授,经学教师称博士.到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

芜湖市18590046502: 周礼中所记载的国子是卿大夫的子弟们而非指平民子弟对吗 -
暨琬小儿: 周礼中所记载的“国子”,指的是公卿大夫的子弟们,是正确的.

芜湖市18590046502: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
暨琬小儿: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

芜湖市18590046502: 古人对老师的称呼
暨琬小儿: 先生

芜湖市18590046502: “司茗”这个词什么意思? -
暨琬小儿: 茗是茶的意思, 司是掌握、处理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曰司徒.——《礼记·...

芜湖市18590046502: 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暨琬小儿:[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洁难,相互争鸣的盛况... 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

芜湖市18590046502: 百家姓中有没有"师"姓? -
暨琬小儿: 师篡师(Shī 师)姓源出有三: 1、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

芜湖市18590046502: 什么youz成语 -
暨琬小儿: 贵游子弟 guì yóu zǐ dì 【解释】贵游:无官职的贵族.贵族或达官贵人的子弟【出处】《周礼·地官·师氏》:“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结构】偏正式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公子哥儿、纨绔子弟【例句】晋·葛洪《抱朴子·崇教》:“贵游子弟,生乎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忧惧之劳,未尝经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