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是什么

作者&投稿:廉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什么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的道理是: 人如果置身在一件事物当中,是难以看清楚事物的真正面貌的。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原文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看看这句话里面的几个词的意思。 ”不识“的意思是不知道,不懂得。”庐山“是中国的名山,比喻好的事情。”缘“的意思是因为,并不是缘分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有点类似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 意思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正如现在的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并不能只看表面,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俗话说当局者迷,我们应该跳出迷局,看清现象。比如我小时候总以为妈妈偏爱哥哥,让哥哥保护我,而我觉得我不需要保护,不要哥哥也是可以的,哥哥分享了妈妈给我的爱,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有哥哥,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有我啊,哥哥是大的,我是小的,理应有他没有我才对。现在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给后人的启示: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称。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道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同样是写庐山,唐人李白写出的是“飞流直下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气势,而宋人苏东坡写庐山则写出的是对庐山的感悟,是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

诗人说正面看庐山,庐山是一条绵延不绝的山岭,侧面看庐山,庐山是一座险峻挺拔的高峰。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总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这是诗人亲临庐山所看到的实景。

前两句已经从实景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了,任何事物都是这样,自己所处的角度和所站的高度不一样,对事情的认识和想法也自然会不一样。三四句更是进一步总结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也就是说若想真正识得庐山,必须要跳出庐山,从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庐山。这又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总结。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意味。

人生同样是如此。立场决定着行为,高度决定着视野,距离决定着结论。



自身的局限性,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道理。所以看问题要懂得变换角度,更加全面去了解一件事物。

扩展:1、释义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2、原文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4、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欢迎来到思维竞技!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你学会了吗?可以在弹幕或者评论区里说说你的想法!你也可以把你最近的想法、苦恼私信给我们,每周我们会抽取一位小伙伴定制一期属于你的投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出自《题西林壁》,全诗如下: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意思简洁回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在庐山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出自于宋朝诗人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作者是是谁,全诗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全诗翻译
在山南来回已有十多天,认为景色很优美,不能用语言描述完。若从中要挑选最好的,那就不得不说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做了这两首诗。最后和摠老一起游玩了西林时,再做了首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写庐山的诗都在这里了。原文:仆初入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句成语,意思是: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其主观的一面(有时可能扭曲事物的真相),致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会出现偏差,只有走出庐山,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犹如“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从诗句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意思
诗人借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出处: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为身处庐山之中,所以没法了解庐山的全景,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局限于自身的经验和视野而无法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全貌。一、诗句的出处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文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打一成语
这个成语是:旁观者清。原因是: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而在山一旁才能看清真实面目。对同一事物,局外人由于冷静、客观,比当事人看得清楚和全面。这句诗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原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能表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题西林壁》中的哪一句?_百度知 ...
能表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这句诗的意思是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从宏观出发,这样才能摆脱主观成见。原文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是什么 -
窄雄五酯: 道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同样是写庐山,唐人李白写出的是“飞流直下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气势,而宋人苏东坡写庐山则写出的是对庐山的感悟,是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 诗人说正面看...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中的道理是什么? -
窄雄五酯:[答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太大了,在山中看不到它的全貌,只能看到局部. 所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窄雄五酯:[答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什么道理 -
窄雄五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用一个格言来概括是什么 -
窄雄五酯: 可以概括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该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窄雄五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中的道理 -
窄雄五酯: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着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道理.

郯城县19318538099: 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
窄雄五酯:[答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同梦中不会知道自己在做梦一样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
窄雄五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包括的人生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郯城县19318538099: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窄雄五酯:[答案]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如果置身其中的话,是很难看得清楚,只有抽身而出,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的话就比较明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