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用下平声一先自创一首五言律诗

作者&投稿:东郭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写一首诗~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

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

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

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

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

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

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

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

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

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

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

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古代很大一部分上声字,在普通话中都读成了去声。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

我们可以不管这一类字。但是还有一种声调变化必须注意一下:某些古代的平声

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如《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腊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第四句的韵脚“看”就是平声字,我们读时最好也读成阴平才顺口(现代“

看守”的“看”仍读阴平)。


又如《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最后一句的韵脚“忘”也是平声,我们读时也应该读成平声才不感到别扭。

至于第六句开头的“看”虽也是平声,按今音读成去声也无所谓。


除了“看、忘”,类似这种在现在一般读仄声,而在古代读成平声(或平、

仄两读)的还有:


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受)售叟任(承担)妊


这些字,如果是在韵脚或是句中平仄关键处,都应该读成平声。


还有极少数字,在现在是平声,在古代反而是仄声,如“思”“骑”当名词

时都读成去声。象《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第七句的最后一字“思”,就该读成去声。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

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

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

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

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

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

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

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

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

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

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

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

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

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

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

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

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

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

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

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

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

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

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

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

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

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

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

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

律了。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

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

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

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

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

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

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

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

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

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

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

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

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

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

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

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

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

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

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

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

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

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

(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

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

“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

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

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

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

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

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

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

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

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 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 是平声,不能不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
  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


  诗格律


  诗的种类

  关于诗的各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象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②。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
  ①也有七言长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②郭编杜甫诗集把多数绝句都归入近体诗。元稹所编的《白氐长庆集》索性就把这种绝句归入律诗。


  律诗的韵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解了近体诗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是什么,然后能知道什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先谈律诗的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①。诗韵共有 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韵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②,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它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乐冬这两下韵(以及其他相似的韵)在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须知道:它们在最初的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在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举应试的时候不能不遵守它;后来成为风气,平常写律诗的时候也遵守它了。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香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着:“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错了。”这一段故事可以说明近体诗用韵的严格。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真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窄韵如江韵、佳韵、肴韵、覃韵、盐韵、咸韵等。窄韵的律诗是比较少见的。有些韵,如微韵、删韵、侵韵,字数虽不多,但是比较合用,诗人们也很喜欢用它们。
  现在我们举出几首律诗为例③:
  送魏大将军(一东)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喜见外弟又言别(二冬)

  [唐]李益

  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
  △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
  明月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筹笔驿(六鱼)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 △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
  管乐有才元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

  终南山(七虞)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钱塘湖春行(八齐)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去脚低。
  △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月夜忆舍弟(八庚)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送赵都督赴代州(九青)

  [唐]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城柳条青。
  △ △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④。
  △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咏煤炭(十二侵)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 △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现在试举两个例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喋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十三元韵,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韵脚却用了十二文韵的“纷”字,林逋《山园小梅》第一句韵脚却用了一先韵的“妍”字。这种首句用邻韵的情况,在王维、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律诗里是少见的。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
  ①《佩文韵府》等书,也是按这个诗韵排列的。 ②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的罕见的,这里不谈。 ③我们有意识地举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必分别,而前人在律诗中严格区别开来的韵,如东与冬,鱼与虞,庚与青。其余的韵可参看下文举的例子。窄韵不举例。 ④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龙庭”就是“龙城”。这里不用“龙城”,而用“龙庭”,因为“城”字是八庚韵,“庭”字是九青韵。


  律诗的平仄⑴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①
  · ··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⑴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⑵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⑷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②。
  ·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 · ·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③
  ··
  喜看稻菽行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

  冬 云

  毛泽东

  雪压冬去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
  高天滚滚塞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④
  ·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http://www.shiandci.net/cjg12.htm

自创律诗一,

难描相思半。

中间两对仗,

前后几相连。

押韵腹稿拟,

挥毫心思先。

律诗如何写,

风客这般谈。

注:偶句押韵。押“言前辙”(即韵母是an、ian、uan、üan的韵)

拓展: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发花 a(啊)ia(呀)wa(挖) a

乜斜 ie(耶)ue(ye)(约) e

梭波 o(喔)e(鹅)uo(窝) o.e

一七 i(衣)y(迂)-i(日知资等字母音)er(儿) i.y(YU)

姑苏 u(呜) u

怀来 ai(哀)uai(歪) ai

灰堆 ei(诶)ui(uei)(威) ei

遥条 ao(熬)iao(腰) ao

由求 ou(欧)iu(iou)(优) ou

言前 an(安)ian(烟)uan(弯)yan(冤) an

人辰 en(恩)in(音)un(uen)yn(yun)(晕) en

江阳 ang(昂)iang(央)uang(汪) ang

中东 eng ing(英)weng(ueng)(翁)ong(翁,即轰的韵母)iong(雍) eng.ong



这是我最近写的《五律·游红石峡》用韵正好是下平一先,与你分享:
丹炉余灶壑,洞府映清渊。
紫雾潭中起,珍珠壁上悬。
悉心聆瀑韵,望眼寄真禅。
莫道瀛洲远,身前已是仙。

不会看不懂。


求用下平声一先自创一首五言律诗
自创律诗一,难描相思半。中间两对仗,前后几相连。押韵腹稿拟,挥毫心思先。律诗如何写,风客这般谈。注:偶句押韵。押“言前辙”(即韵母是an、ian、uan、üan的韵)拓展: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

自创一首词
桃紫陌.诗分七言绝句,首先看你要写什么样的诗,注意上下文的了解,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最重要是注意押韵 记得最后一个字要平声。可是写好了告诉我,我帮你点评。这样具体。

求一首自创的5言或七言律诗,题目自拟,2468要押韵平声,23要对仗,一定要...
按你的要求,送上两首我的旧作,《五律·无题》(中华新韵):红叶经秋醉,高峰历水巉。今诗读古意,旧事写新涵。绻缱时非暮,呢喃日尚宽。张狂学老唳,臧否叹时艰。《七律·登岘山》(平水韵):雁向云天水向东,清江湛湛岸枫红。沙汀寂廓迷苍鹭,草甸萋深藏蛰虫。盛世高歌人愤志,金秋怒放桂...

自创两幅春联该怎么创
一、 对仗 李元明-对联-淘宝-名人字画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

文艺一些的“自创”的押韵诗或词。
文艺一些的“自创”的押韵诗或词:1、《闺怨》缠缠缠,烦烦烦;独语斜栏泪痕残。难难难,瞒瞒瞒;怕人寻问装笑颜。2、《愁归》天际方露鱼肚白,宿醉未醒独徘徊。驻足长叹愁几许,何日等到伊人来。3、《佳人》昨日偶遇一娇容,举止文雅貌倾城。此物怎应世间有,若得回眸了残生。4、《初春》出春...

格律诗的韵脚声调必须相同吗?
1、《平水韵》 鉴于平水韵目前还要用,而且将来也不能完全废除,正像繁体字不能废除一样,因此,学诗的人还必须了解它。现在主要用于读古诗和依其用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

学生自创七言律诗四句
自创七言律诗。邂逅红颜古道旁,笑谈衣草漫天香。俯首鸳鸯贴身戏,举目抖羽比翼翔。独唱情歌八九句,自抒佳画两三卷。夕阳西下芳踪逝,夜梦重游故地间。月夜琵琶四五声,不怨光阴愧华年。邯郸旅店书生梦,南柯槐国太守缘。醉做候王席中客,醒成布衣落拓身。只道杜鹃啼杜宇,不知蝴蝶舞庄生。仰望上天...

如何看待这届年轻人自创春联?
自创春联,这届00后是懂春节的!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制春联。如,“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还有“快递放左边,外卖放右边”。 甚至连“喵主子”都有了自己的专属春联:“招财进宝鸿运到,毛顺屎圆万事兴”。更离谱的,只用一个“哈”字就填满了上下联、横批的全部内容。无论是...

求婚礼诗句。新郎:刘晗,新娘:李钰,请用二人名字组成一首诗词(8句...
刘郎有幸摘芳菲,晗曦日出云霞蔚。李白杏红沐春雨,钰山梅柳携紫薇。喜看莺燕翩翩舞,结伴蜂蝶双双飞。良辰美景君莫负,缘契情合共子规。百花竞发齐相和,年华正盛绾罗帏。好梦长圆巧筹划,合卺同衾菊花杯。紫薇,别名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为千层菜科紫薇属双子叶植物。产于亚洲南部...

求自创咏星星和月亮七律诗,要求合平水韵,讲对仗,有诗意
星 辰 白昼藏身夜露形,珍珠串串挂天庭。迢迢河汉飘银玉,点点辉光逐晦暝。迷向巡天观七斗,忘时仰首望三星。长虹闪过成灰烬,一片丹忱照汗青。月 亮 银轮玉镜夜空行,照亮寰球万里程。窗外犹疑霜有影,床前细看璧无形。时时相伴忧和乐,处处难离亏共盈。一览华光三五夜,浮云掠过更清明。

孟州市15928324682: 求一首自创的五言律诗要一定要自创的在线等很急 -
印清常衡: 五言律诗冬至日有感 原创寒尽日初长,葭灰生一阳. 长堤春草绿,隔岸早梅香. 鬓雪萦愁绪,春枝动别肠. 归期难有定,乡路锁苍茫.

孟州市15928324682: 求自创的五言律诗一首,谢谢! -
印清常衡: 风去南归雁, 时光付流年. 淡烟笼冷月, 何时得再圆. 竖子生花发, 相思寄清弦. 长恨昔年病, 筹觞难誓言.

孟州市15928324682: 自编古诗 正经的 五言律诗 -
印清常衡: 玉龙翻银海,空外六花播.散乱珠箔索,素鳞满山峨.西案理旧绪,南窗望碎珂.万里凝白蜡,风飘广寒歌.不见嫦娥舞,应怀窃药羞.送忧捧黄卷,避愁躲小楼.思寄南来雁,情归东渡舟.寂寂寒鸦噪,幽幽月如钩.谁与飞鸿迹,残云意悠悠.

孟州市15928324682: 求自己创作的五言律诗.急急急.一定要自己创作的. -
印清常衡: 我给别人写了一首关于环保的五言律诗,你看看能不能用:春风吹草绿, 夏雨润花红. 秋来叶枯落, 冬至似雪宫. 一般景色美, 四季堪从容. 你我爱环境, 流连画意中.如果有别的要求,可以追问,记得采纳哟!

孟州市15928324682: 急需原创的五言律诗 -
印清常衡: 自己做的 五律之一 入帘春色灿,葱翠朗学乡. 细雨垂杨路,微风薜荔墙. 高歌惊巷月,宏论展庭芳. 剑舞闻鸡志,征帆待远航. 五律之二 山光行不尽,回首暮云横. 群岭隔白瀑,条溪倒碧峰. 醉霞留晚照,倦鸟渺松声. 将欲觅归路,识香薜萝藤.

孟州市15928324682: 自制一首五言律诗,快点,一定要自制,不能抄诗人的,要题目 -
印清常衡: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看我自制一个:一首五言诗 半头二月花 深闺人未识 小院梦不踏 郎君何所爱 月高难对话 何人识高洁 流水成小雅

孟州市15928324682: 急求原创五言律诗 -
印清常衡: 五律 刀影剑光收,清云四季楼. 空山余冷月,旧石枕寒流. 浮日半尊酒,天涯一梦游. 谁知风雨后,不尽许多愁.

孟州市1592832468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押什么韵 -
印清常衡: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an韵

孟州市15928324682: 求自创5言律诗
印清常衡: 春风抚孤山,点点桃桃残. 登山看春景,触景泪湿面. 要出去一下,先来个五言绝句吧

孟州市15928324682: 创作一首小诗五言律诗 -
印清常衡: 《瑞雪寒梅》暮雪纷纷落,寒梅小园开.微醉乘酒兴,为此暗香来.银装裹素颜,疏影水中间.傲骨凌寒风,爱此不成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