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全文

作者&投稿:阿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释】
(1)微明:即与含而不露的“袭明”相类似的“光而不耀”(五十八章)的明,义指不引人注意或令人难以察知的明道境地。
(2)柔弱胜刚强:柔,灵敏机动的因应弹性;弱,善下之的低姿态;刚,缺乏弹性;强,骄矜强横。柔弱胜刚强即灵动因应的低姿态可以战胜缺乏灵动弹性的强横者之义。
本章上半部所例示的从反面蓄势以求得正面目标的够取的“取与之术”是一种荡秋千式的局势推动术。
这种局势推动术凭籍两翼展开,互为凭依的灵动,因顺所要干预的系统的固有震荡频率而顺势施动,它可以通过细小作用的渐进积累使得系统震荡加剧而引发系统的突变,所以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行为机理。
(3)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渊”是深厚而明澈的水体,喻指柔弱灵动的行为母体;“鱼”喻指深藏于行为母体之中的可出奇闪击的刚性配备;“利器”是普遍意义上的“兵”,是行为体的有效力的凭恃。鱼脱于渊相当于胳膊从肌体系统过分前伸,也就是邦之利器示人。
【译文】
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就叫做不引人注意的明道境地,是柔弱战胜刚强的机理所在。鱼不可以离开深厚的水体而生存,国家的有效力的凭恃不可以轻易展示于人。


扩展资料
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三十六章》。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老子》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全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三十六章》。译文: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什么意思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成语故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反义词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造句: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什么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读音: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出处:《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

“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两句意思一样的)“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关键前后两个“之”字前一个表示:它(物);后一个表示:他或她(人)。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读音是:【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出处:《老子》全文: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造句: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

欲其取之,必先予之 出自哪篇古文?
“欲其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6章。原文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译文:想要收获它,先扩张,想要削弱它,先增强它。想废除它,先推举它,想夺取它,就先给予它。是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

必先予之上一句是什么?
“必先予之”上一句是:将欲取之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老子》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翻译: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

有句古文,意思是说要得到就要先付出,这句古文是怎样的?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6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解释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1、欲取之先予之的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2、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一句古训,意思是在追求某种利益或者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之前,必须先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做出一些努力。它传达的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即在人际交往、谋求成功或者实现自身目标之前,先向他人付出、奉献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这句古训意味着人们应该在与他人建立互利关系之前,先...

衡南县18897144126: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全文 -
有萧迪北:[答案] 《老子》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衡南县18897144126: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搜狗百科
有萧迪北:[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衡南县18897144126: 工欲取之必先与之 -
有萧迪北: 出自乔家大院……最早出处《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衡南县18897144126: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恨之,必先知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出自何处? -
有萧迪北: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衡南县18897144126: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有萧迪北: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在市场营销中,有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付出一些代价以吸引顾客.这就如同钓鱼,先都要舍出一些饵料,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是也.在商业经营中通过先赠送一些小东西,或附带送点小东西的做法早已有之,不足为奇.

衡南县18897144126: 古名句将浴取之必先预知怎么解说 -
有萧迪北: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发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示例 :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的原则. 《周书》:“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衡南县18897144126: 《康熙王朝》孝庄太后说了句话 若要求之 必先予之 对吗 -
有萧迪北: 应该是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衡南县18897144126: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点解 -
有萧迪北: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 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发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衡南县18897144126: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个典故从何而来?
有萧迪北: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典故 溯源:(老子)中记载了老子关于辩证法的一段言论:“凡是事物发展到极限 必向相对方面转化,打算收敛姑且扩张,打算软弱姑且强盛,打算废弃姑且兴建,打 算夺取姑且给予,这些就是所谓事物的征兆.”《周书》亦说过:“想要打败他姑且先 帮助他,想要取得时姑且先给予他.” 该东方典故的意思:沿袭古意,即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予些什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