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君主习惯称自己为“孤”?

作者&投稿:百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古代帝王要称自己为寡人和孤?~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皆称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从汉至五代,也有此称。刘邦为汉王时,韩信为齐王时,隋杨广为晋王时,后汉刘赟被迎立时,均自称寡人,惟汉时尚多见,汉以后较少见。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掺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孤人是东周以前王的自称,东周后,天子脚下的那些诸侯和王自称寡人,秦始皇统一后就自称朕,历代帝王自称朕。孤、寡都可以看出“只有一个”,说明那些王的骄傲自大,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是这样高贵。朕在秦始皇以前人人都可以自称,秦始皇为了突现高贵,把朕作为自己一个人的自称,其他人不得自称朕。

孤的说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诸侯们自嘲为孤,就像孤家寡人一样。
根据清代学者赵翼的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路诸侯中,实力较强的诸侯,往往自称寡人;实力较弱的诸侯,往往自称孤。这些诸侯虽然实力较弱,可毕竟是一国之主。他们在国家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生杀予夺,使得一般人不敢亲近。所以,这些诸侯们自嘲为孤。当然,没准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秦汉以后,还有不少帝王也自称孤。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些割据一方的诸侯国皇帝,如东吴孙权就自称为孤。


扩展资料: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谦称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称呼对方就不能用这些字眼了。而尊称和谦称正好相反,多数用表示美好、高贵高尚的字眼来表示。这些表尊称谦称的词汇应该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许多词汇还在使用。
如:古人称对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复数有“二三子”。臣子称君王为“陛下”,太子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阶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阁下”也是同样的道理。)君王呼臣子为“爱卿”。
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说别人的意见为“高见”、“高论”。别人的文章为“大作”,称呼兄为“兄台”、 称呼弟为“贤弟”,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别人的徒弟为“高徒”。别人的家为“府上”。称呼和尚为“高僧”、“圣僧”。 尊称老师为夫子、师父、师傅、先生、先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孤家
百度百科——寡人
百度百科——谦称

寡人,寡德之人。 古代王侯也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 唐以后只有皇帝可以称寡人、孤家,是一种君主的谦称,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江山一统。 答:显示自己是天下的国君 显示王权 候以上的才能称寡人,孤是王用的 朕秦始皇后皇帝用的 因为皇帝只有一个,他是权利的最高点,可能觉得孤独吧 因为古代君主都以为自己是世间唯一!!!!! 习惯。 因为他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别人可以那么样,所以叫孤单,则为孤也! 寡人乃孤寡之人,孤乃孤独之人,朕出自秦始皇的自称。前两个乃寓意皇帝孤单,后一个乃秦始皇后皇帝的自称。 孤和寡人是秦以前国王和诸侯的自称,本意是指自己无德无能,没有朋友的谦逊之词,其实又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有几个有真心朋友的,说远了啊,那么朕呢,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彰显自己亘古未有的功业,由以李斯为首的智囊团开发出来的与前世王侯有区别的皇帝专用自称,自此朕就成了我国历代皇帝的专用词,不过孤和寡人也在用,但是作为亲王等各级王爵及侯爵就只能用孤和寡人了 独一无二 1、谦称。这是需要,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而作为帝王这一独特的身份,必须有专用的礼仪称呼 2、形象一点:地位和权势独一无二,他人无法取代;功绩独一无二,无人能出其右 3、高处不胜寒的说法不准确。这是人们根据“孤”和“寡人”意会出来的说法,从心理上对帝位的一种评价,是酸葡萄心理。否则,为何谁都对帝位趋之若鹜呢? 4、另一方面,从政治斗争和权谋之术来说,理解为孤寡孤独倒是可以的 因为宫廷实在太恶毒了,身边的人都死光了,所以叫自己寡人 天下为我独尊 因为他是皇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一切权利的掌控者,皇帝只有一人,所以他知道在这个国度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平起平坐,所以用 寡人朕孤 来表达自己的无上权利! 显示唯我独尊 称朕 为了突出皇权的不可侵犯 高处不胜寒呐 有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 皇帝身边没几个真心的 敢讲真话的 所以他们接觉得自己很孤单 而称寡人,孤 他们都很孤独。 1.寡人,寡德之人,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皆称寡人,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 2.孤,君王自称,《礼记·曲礼》谓远方小侯自称为孤。诸侯或遇危难丧败,自为贬损之词,亦有称孤者,后来以孤为大、寡人为小,与先秦制度相反。 3.朕,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 那是因为这三种称呼都有唯一的意思在里面。 寂寞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主要为了什么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所有的诸侯王,此时的诸侯王也自称寡人。而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都习惯称自己为孤。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而不是寡人。而北魏北周隋朝时期的诸侯王常自称自己为寡人,自唐朝以后少有自称为寡人者。到了明朝之后,孤和寡人这两个称呼就用的非常少了,...

古代君王为什么自称寡人
南北朝时期自称寡人或者孤的都很常见,唐以后自称寡人的就很少了,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更多的是自称本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之后往往皇帝才敢称寡人。为什么古代君王和诸侯王要以寡人自称呢?古代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所以皇帝自称...

“孤”是哪个朝代皇帝的自称
“孤”是秦始皇最先提出的。“孤”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自称。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中国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比较强盛有七个国家,称为战国七雄。而在那时,各个国家的领导都没有皇帝这一概念,他们都是一国的国王,国王就是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甚高,且...

寡人是指什么?
寡人 [ guǎ rén ] :中国古代君主的自称。 详细释义 1、古代君主的谦称。 《礼记·曲礼下》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的意思,而是“()”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
孤独的君主在历史上的形象 孤独的君主在历史上既是现实存在,也是文学和艺术中的常见形象。在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就是一个典型的孤独寂寞的君子,他虽然身居封建贵族,拥有众多妻妾和仆从,但却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综上所述,君王自称寡人是君主制度下的一种政治姿态和文化习惯,表明了君王...

求——古代帝王的所有称谓
为何称为“皇”和“帝”呢? 《说文》:“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地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尔雅·释诂上》:“皇,君也。”“帝,君也。”清吴大澄《说文古籀补》:“皇,大也。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家,故三皇称皇。”“皇”和“帝”都是君主、帝王的称号,二字相连...

皇帝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大神们帮帮忙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

为什么以前的皇帝称自己是“寡人”?
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

皇帝怎么称呼皇帝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明清两代的皇帝都被臣子们称为“万岁爷”,尤其是宦官内侍,更加是一口一个“万岁爷”,但是其实这并不是很确切的说法。明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内侍们对皇帝的称呼都并不是以“万岁爷”为主。 在内侍与皇帝、皇子之间相互称谓的问题上,陈宝良先生的《明代社会生活史》里针对...

文言文的自称和谦称
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 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 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