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以的解释是凭借 除了可以为师矣

作者&投稿:蓝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中的可以是什么意思 可: 以:~

可是可以 以是用来。

是的。
“以”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在这两句中都作介词,“凭借”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出自《左传》,意思是:这是尽了自己职分的一类事情啊,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以(官职)治什么地方
翻译为凭借......的身份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 及例句?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⑼不赂者以赂者丧。⑽以心中有足...

以在文言文各种意思
3.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 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1、会意。 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备无患。” 译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2、存在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

古代文言文中“以”字的意思及句中得用法分析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 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 及例句?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

以的解释文言文
1. 文言文"以"的解释 文言文【以】字用法 (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

文言文以有几个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中的 以 的意思有几个 动词1.(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 ——《说文》以,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

文言文中以有几种用法
“以”字用法归纳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6�1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

高考文言文中“以”字有哪些用法
…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认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又如: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古文中,也有单独的“以”字作“认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

文言文的以意思
不以物喜。以:连词,因为、由于。 不以疾也。以:动词,认为,以为、感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也不会比降水更快。以在这里是一种主观判断,认为比不上江水的速度。 2.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各类用法和意思各举一个例子】 1、介词。 因为(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2、介词。

惠城区13198375194: 初中文言文中,以的解释是凭借 除了可以为师矣 -
撒行美息: 以(官职)治什么地方 翻译为凭借......的身份

惠城区13198375194: 古文中“以的用法以的解释有用、凭借、来”、用来
撒行美息: 古文中“以”的用法,主要是虚词,但有时也有动词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 后面有宾语,具体解释根据语境;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以--用 二、用作连词 连接前后词语或短...

惠城区13198375194: 古诗词中以的一词多义,急需!!!!!! -
撒行美息: 1.“是以谓之文也”的以解释为: 是——指示代词,这.以——因为 2.“以君之力”的以解释为:凭借、靠 3.“以观沧海”的以解释为:表目的

惠城区13198375194: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有哪些? -
撒行美息: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

惠城区13198375194: 古文中的语文在古文中,以,而,等字有那几个解释?谢谢回答
撒行美息: 以 “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对其辨析如下. 一、作介词.“以”作介词是其最常...

惠城区13198375194: 在《马说》中的一句“不以千里称也”的“以”字的解释,我在网上查阅以及辅导书等都看过,发现有多种解释有太多的解释“凭借”“用”“把”“因为”... -
撒行美息:[答案] 你好 这话整体的意思 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其实在文言文中 以有很多意思: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

惠城区13198375194: 谁能告诉我3个文言虚词“因 于 以”的翻译,要精准的, -
撒行美息: (因 ) 1、于是,就.2、依照,根据.3、依靠,凭借.4、趁着,趁此. 5、通过,经由. 6、因为.7、缘由,机缘.8、沿袭.9、继续.“于”作介词除表示引进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对象外,还有几个重要的用法,现举例补释. 1 ...

惠城区13198375194: 古文中“以”有几个意思? -
撒行美息: 以:用......来...... 1、因为.因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根据.因势利导. 3、用.以牙还牙. 4、凭借.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5认为,以为.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6原因(名词).宋人执而问其以.《列子》7在——的时候(介词).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史记》 8而(连词).慧以有谋.《国语》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等的界限.如以东 10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史记》

惠城区13198375194: 古文中的“以”有几种解释 -
撒行美息: 1、认为、以为 2、用 3、原因 4、介词,因为 5、介词,用 6、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7、介词,在……时候 8、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10、通“已”,已经得意思.古汉语字典上查的,希望对你用帮助

惠城区13198375194: 在文言文中,“以”是什么意思 -
撒行美息: 1.用. 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率领 《左传》”宫之奇其以其族行” 3.认为,以为 . 4.原因《列子》 “宋人执而问其以” 5.介词.在……时候;凭借……身份;因为(“孙膑已此名显天下”). 6.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7.和“上”“下”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上”;“以东”. 11.通假字,“已”,已经.《史记》“固以怪之以”以 1.作介词 则以铁范置铁板上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凭因为2.作连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可译为“来”3.作动词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认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