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劝学篇》为例,评述“中体西用”这一指导思想。

作者&投稿:戈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答案】: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西学是中学的补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建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又有阻挠,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的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2)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3)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进一步推广新式教育扫清了障碍。(4)由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5)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作为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以《劝学篇》为例,评述“中体西用”这一指导思想。
【答案】: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

评述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及“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张之洞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是本体,起主导和导向作用;西学是中学的辅助,起补充作用。另外,在《劝学篇》中,张之洞还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例如关于学制系统的设想,科举制度的改革,师资培养问题等,但这些建议,是以“中体”为前提的。

劝学篇文章评析
文章开篇即强调:“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是《劝学》的首句,也是荀子著作的开端。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有恶,需要通过礼义的教化,因此他重视学习。他从“性恶论”出发,提出学习无止境,以此解决根本问题,他通过“君子”口吻表达,以示其重要性。他强调“学而不已”,旨在纠正人们学习中容易忽视的持...

如何评价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劝儿子刻苦的行为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

劝学文章道理
《劝学篇》中的故事,以孙权劝吕蒙读书为例,揭示了"开卷有益"的深刻道理。吕蒙的转变表明,无论何时,都不能以固有的眼光看待他人的成长和变化,而应保持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知。繁忙的生活不应成为放弃学习的理由,正如古人所说,坚持阅读能带来宝贵的收获。这提醒我们,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找到...

荀子劝学篇赏析
由于具备以上一些风格特点,荀子的哲理散文,有它好读的一面;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情况。就以这篇《劝学》为例,通假字就用了十几个之多,而且其中有些是不很常见的。 有了这么一大批拦路虎,《荀子》当然又有它并不易读的另一面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读劝学篇有感
读劝学篇有感精选范文 《劝学》是战国后期儒学大师荀子的代表作。近来重读,感触颇多。春秋战国是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新旧嬗变的动荡时代。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以“学士”阶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他们或游说诸侯,或著书立说,新思想、新理论不断萌生,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诸子百家争鸣的生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速求答案。_百度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著名的格言出自古代哲学家荀子的《劝学篇》。荀子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积累和实践在学问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他以木材制作车轮为例,说明即使是坚硬的木头,经过反复弯曲和磨砺也能变得柔韧,以此比喻人的知识和品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反省得以提升的。荀子指出...

《古今贤文·劝学篇(上)》的意思是什么呢
1、原文 古今贤文(劝学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

劝学篇原文及翻译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

槐荫区17129971095: 《劝学篇》中张之洞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 -
乘饼齐隆: 张之洞的《劝学篇》,系统地阐述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目的是通过“培养人才”,来达到“保国、保教、保种”的目的.

槐荫区17129971095: 中体西用思想由谁提出?
乘饼齐隆: 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

槐荫区17129971095: 张之洞洋务思想是什么 -
乘饼齐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槐荫区17129971095: 结合近代中日《劝学篇》分析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差异
乘饼齐隆: 客观的说,中国在被卷入西方文明的体系后,表现的算是不错.毕竟再惨不过 全国沦为殖民地的印度、四分五裂的奥斯曼土耳其、一度灭国的波兰.但为什么回 忆起那段历史,中国人总觉得憋屈呢?这事得看和谁比——和那些国家比,中国挺 ...

槐荫区17129971095: 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最好附上解析,谢谢 -
乘饼齐隆: 首先说选项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论述的这个思想,同时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中规定的办学宗旨就是“中体西用的具体化”. B.“不拘一格降人才”,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复兴“经世致用”之学风,这三项 都是鸦片战争前夕改革派的代表人物的文化教育主张,孙培青主编的中教史299页上很清楚的写着这三条. 这样推断下来,只有A与清末的新政有关系…… 我觉得答案是bcd.其实我觉得题目本身就有问题……

槐荫区17129971095: 维新运动时期,系统论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是 -
乘饼齐隆:[选项] A. 《海国图志》 B. 《盛世危言》 C. 《变法通议》 D. 《劝学篇》

槐荫区17129971095: 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内容 -
乘饼齐隆: 《劝学篇》全书共 24 篇,分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内篇包括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九篇:外篇包括益智,游学、设学、学制、广译、阅报、变法、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矿学、铁路、会通、非弭兵、非...

槐荫区17129971095: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
乘饼齐隆:[选项] A. 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 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 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