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作者&投稿:庾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登泰山记原文和翻译如下,注音请看图片。

登泰山记

清·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参考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

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登泰山记翻译一句对一句
翻译:到了泰山顶部没有瀑布水,也没有飞鸟和走兽的声音和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翻译:靠近日观峰几里的地方就没有树了,而积雪能跟人的膝盖一样齐平。桐城姚鼐记。翻译:桐城人姚鼐记述了登泰山的情况。《登泰山记》创作背景:《登泰山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游记,写于...

清代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

《登泰山记》的全文和词字注释,句子翻译有谁知道啊!!!
《登泰山记》赏析及教学参考 出处:www.kaoshi.ws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5-10-11 课文鉴赏说明一内容和结构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文...

文言文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文章还提到了沿途的庙宇和历史石刻,如岱祠、碧霞元君祠以及皇帝行宫,以及泰山独特的地貌,如多石少土、松树遍布等。遗憾的是,古迹中的部分石刻已模糊不清。这篇游记不仅是对泰山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考察。《登泰山记》作为姚鼐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生动的文字和深厚的...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沿途石刻自唐显庆以来,不少已模糊不清,只有靠近道路的石刻尚可一观。泰山以其多石、少土、松树成林的特色,以及冰雪覆盖、寂静无声的环境,给人以深刻印象。姚鼐的这篇记述,不仅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总的来说,《登泰山记》以其生动的文字,展现了...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和翻译
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姚鼐详细记述了他乾隆三十九年登泰山的旅程。文章描述了泰山南北两侧的河流走向,以及日观峰的位置。他与知府朱孝纯子颖从南麓出发,历经四十五里,攀爬七千多级石阶,沿途经过中谷、中岭和西谷,最终到达泰山之巅。途中,作者描绘了雾气弥漫、积雪覆盖的山路,以及日出时壮丽的景象,...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阴:北面。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卒:同“猝”,猝然,突然 操:曲调 造:奏 辄:就 逃:逃避 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 夫:语气助词,无义。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

文言文泰山观日出记翻译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5.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是摘录别人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登泰山记薛福成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薛福成原文及翻译如下: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复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授吾虑也。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

登泰山记翻译
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其次,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最后,要注重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总之,登泰山记的翻译需要注重忠实性、流畅性和文化传递性,以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内涵和魅力。

紫金县19243611643: 登泰山记(清代姚鼐创作的散文) - 搜狗百科
帛俗凌顶: 原发布者:博爱平凡原文:标题:登泰山记作者或出处: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紫金县19243611643: 开头“泰山之阳,自顶至足,有石而无土”(《登泰山记》)翻译 -
帛俗凌顶:[答案] 泰山的南面,从山顶到山脚,只有山石,没有泥土,山中有的草木就松柏,没有其他的树木,石洞中往往有泉水流出,小的滴滴而出,大的喷发倾泻出来,围绕各大小山峰的成为溪涧.这是泰山的奇景,并非是泰山所独有,凡是...

紫金县19243611643: 登泰山记姚鼐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
帛俗凌顶:[选项] A. 第①段介绍从京师到泰安的旅程及登山时间等情况. B. 第②段交代登山路线:从中岭出发,经西谷到山顶. C. “苍山负雪”一句以动写静,描绘了群山雪厚的情形. D. 选文叙述与描写结合,体现了“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紫金县19243611643: 姚鼎登泰山记译文 -
帛俗凌顶:[答案]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没有完,见网址)

紫金县19243611643: 登泰山记的文言整理 -
帛俗凌顶: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

紫金县19243611643: 描写风景的古文一定要写出作者和古文的内容. -
帛俗凌顶:[答案] 登泰山记 ----姚鼐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

紫金县19243611643: 开头“泰山之阳,自顶至足,有石而无土”(《登泰山记》)翻译 -
帛俗凌顶: 泰山的南面,从山顶到山脚,只有山石,没有泥土,山中有的草木就松柏,没有其他的树木,石洞中往往有泉水流出,小的滴滴而出,大的喷发倾泻出来,围绕各大小山峰的成为溪涧.这是泰山的奇景,并非是泰山所独有,凡是山的奇物,都因石头、泉水、树木的奇特而出名.泰山所独特的地方,有到达天顶的天门,宽一丈多,矗立在七千多级石阶的登山道的最顶端处.我在辛亥年六月十三日将近中午时到达泰安城外,就叫来轿子,不过几里,就到了泰山的山麓,已经看见了所谓的天门了,在数千丈高的山上,夹在两座山峰的山顶上,山峰就象两只向上排列的巨大牙齿.中间微微凹陷,天门像古代铲形的钱币一样竖立,上面看到贯通的小孔,再往上再没有东西了,有的只是蓝蓝的天空罢了.

紫金县19243611643: 登泰山记(节选)①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 登泰山记(节选) ①戊申晦,五鼓,与子颖... -
帛俗凌顶:[选项] A. 第①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天. C. 写日观以西峰“而皆若偻”,衬托出了日观峰的高大雄伟. D. “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

紫金县19243611643: 登泰山记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帛俗凌顶: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该文章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