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不识日文言文

作者&投稿:百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解析 生而眇者不识日

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粲。”扣碟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译文: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声音的钟是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e),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e)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2. 生而眇者不识日的全文翻译

日喻(苏轼) 生而眇miao3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以为日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yue4,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译文:(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e4,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e4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

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e4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

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

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

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3. 生而眇者不识日 字翻译 全文翻译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 一、原文:北宋苏轼《东坡小品·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二、译文: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发出声音的钟是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知道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是有苏轼亲身体验在内的。

对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艰苦历程,苏轼自己是过来人,所以谈起来格外亲切有味。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

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 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

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

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 生而眇者不识日 字翻译 全文翻译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

一、原文:北宋苏轼《东坡小品·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二、译文: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发出声音的钟是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知道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是有苏轼亲身体验在内的。对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艰苦历程,苏轼自己是过来人,所以谈起来格外亲切有味。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

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5. 眇者识日 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1.译文: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发出声音的钟是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知道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2.阅读答案: ⒈生而眇者。

⒉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⒊B ⒋“盲人识日”的错误在于只是依据间接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违反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

⒌①勇于求学,不以求知为耻;②没有思想束缚,大胆探索,敢于尝试,勇于类推和应用。 1.出自: 苏轼《眇者识日》 2.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3.赏析: 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

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

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

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 4.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6. 关于语文古文《日喻》的问题:一词多义,请复制后,分别作答.若有

苏轼《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是日也.或告之曰“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蘥以为日也.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之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耶,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注释 或:有的人.为:当做.之:代词,指代他.之:助词,的.眇: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他日:[以后的}一天异:差异.扣:敲击.钟:乐器名,击打而发声.以:因为达:通达于:连词,无意义.扪:摸.揣:摸.龠: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道:事理,规律.譬:比喻.相:形容,比喻.卒:终于,终究.欤:吗,助词,表疑问.没:能潜水.涉:涉水,指徒步涉水.苟:随便.道:规律.务:致力,从事.声律:指诗赋的声韵、格律.经术:儒家的思想理论.。




生而眇者不识日文言文翻译
“生而眇者不识日”文言文翻译: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出自苏轼《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

生而眇者不识日文言文翻译
1、答此文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即没有直接观察,道听途说,对事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可以主观臆测,而要实事求是;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

文言文解析 生而眇者不识日
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粲。”扣碟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译文:(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

文言文 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

眇不识日文言文
1. 文言文解析 生而眇者不识日 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粲。”扣碟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译文: (一个)一出生就双...

盲人识日文言文答案
《盲人识日》【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

文言文眇不识日中的各个"之"字都是什么意思
1问之有目者,之是代词,代指"不识日"这件事.2或告之曰,之是代词,指代"生而眇者"3日之状如铜盘,之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或告之曰,之是代词,指代"生而眇者"5日之光如烛,之是"的"的意思 6日之与钟、龠亦远矣,之是助词,不翻译.7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之是代词,...

日喻文言文注释
4. 关于语文古文《日喻》的问题:一词多义,请复制后,分别作答.若有 苏轼《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是日也.或告之曰“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蘥以为日也.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之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

日喻说的文言文现象
1. 日喻说 苏轼 文言文阅读 生而眇(miǎo)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②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 ,以为日也。日之为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

文言文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不是这一首古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白银区18341502885: 眇不识日 - 搜狗百科
饶杨肝泰: 出处, 宋·苏轼《日喻》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翻译: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道太阳是什么(形状).

白银区18341502885: 文言文解析 生而眇者不识日 -
饶杨肝泰: 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粲.”扣碟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白银区18341502885: 出处,宋·苏轼《日喻》 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
饶杨肝泰:[答案] 省略了主语“生而眇者”.错在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至是皮毛,不够完整的看清事物.

白银区18341502885: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①,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 -
饶杨肝泰:[答案] 第一个:启示是我们求学必须有目的,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历程要踏踏实实,不能只应付于表面. 第二个:当“眇者”遇到不清楚的事物时能够虚心请教他人,且能运用听觉和触觉感知外界事物.

白银区18341502885: 文言文眇不识日中的各个"之"字都是什么意思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
饶杨肝泰:[答案] 1问之有目者,之是代词,代指"不识日"这件事.2或告之曰,之是代词,指代"生而眇者"3日之状如铜盘,之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或告之曰,之是代词,指代"生而眇者"5日之光如烛,之是"的"的意思6日之与钟、龠...

白银区18341502885: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曰喻(节选)                  苏轼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
饶杨肝泰:[答案] (一) 1. (1) 有人他,代“生而眇者” (2) 的(3) 因 为(4) 明白事理和 2. 省略了主语“生而吵者”. 3. (1) 盲人敲打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 后来听到了钟声,认为它就是太阳.(2) 太阳与钟声和龠形相 差很远,...

白银区18341502885: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粲.”扣碟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禽,以为日... -
饶杨肝泰:[答案] 1.省略了主语“生而眇者” 2.扣盘而得其声.扪烛而得其形. 3.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4.提示:勇于求学,不以求知为耻;...

白银区18341502885: 《盲人识日》 -
饶杨肝泰: 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白银区18341502885: 根据课文:(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曰喻(节选)                 苏轼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 -
饶杨肝泰:[答案] (一) 1. (1) 有人他,代“生而眇者” (2) 的(3) 因 为(4) 明白事理和2. 省略了主语“生而吵者”.3. (1) 盲人敲打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 后来听到了钟声,认为它就是太阳.(2) 太阳与钟声和龠形相 差很远,但是盲人不知它们的区别,因为自己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