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江仙(夜归临皋)为例苏轼的词的风格特点?

作者&投稿:公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词体现了哪些诗化之词的特点?~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原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髣髴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苏轼“以诗为词”是词学界的公论,苏轼对词体形式和内容的拓展:即“曲子中缚不住者”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在对“以诗为词”具体内涵的理性大判断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苏轼词的诗化是宋词发展过程中与诗歌合流的典型;他的诗化之词在尚统、尚意、尚雅、尚博等层面深化了词中“宋调”的建设。下面我们从诗律化、深折透辟和炫才耀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宋人崇尚文统,也就是尊崇各种文体的体制规
范。在各种文统中,词统具有特殊性:它既可以指词体初创期即中晚唐(以晚唐温庭筠为典范)的词统;也可以指诗统(宋人厚古薄今、崇正轻变,认为诗体愈变愈卑而至于词曲,故而以诗统为词统者不乏其人),苏轼就是后一种观点的代表。苏词不合音律,是历代词论家的共识。但很少有人看到,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基于以诗为词的理论自觉。
诗词同源异体,其音律特点是诗宽词窄;词体音律“分刌节度,深契微芒”加之词体内倾化的特质,无疑易入狭窄尖新之境,这与词中“宋调”的趋雅特质似合实离。所以入宋之后,很多词人都对词体音律进行了回归中唐,实质上是回归诗律的革新。为了厘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中唐至苏轼所处的北宋中期词体音律如何从诗中脱胎—与诗分行—与诗合流的过程作简要的回顾和清理。
词体最早起源于中唐,在初发轫阶段,音乐特点与诗歌并无大异:
(词之起源)不过由于中唐诗人,就乐谱之曲折,略变整齐之诗句,作为新词,以祈便于歌唱而已。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③恨,感到缺憾。营营,为名利所纷扰。④ 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译文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赏析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美的历程》)。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翻译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本文作者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临江仙苏轼拼音版
《临江仙》苏轼拼音版如下:yèguīlín gāo fùjǐn xīn, yùlián wúshuǐdōng xīn。夜归临皋复柬心,玉联无水东心。qīng lán dào yǔjīn lái zǎo, duǎn bǐng péng húdēng lín。青兰到雨金来早,短柄蓬壶登临。céng yǔjiāng nán lǚ,bǎi yúbiān yǒu lín。曾与江南...

临江仙夜归临皋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yèguīlíngāo《临江仙·夜归临皋》yèyǐndōngpōxǐngfùzuì,guīláifǎngfúsāngēng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jiātóngbíxīyǐléimíng,qiāoméndōubúyìng,yǐzhàngtīngjiāngshēng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chánghèncǐshēnfēiwǒyǒu,héshíwàngquè...

临江仙苏轼夜归临皋生僻字的读音
lín jiāng xiān ·yè guī lín gāo 《临江仙·夜归临皋》宋代:苏轼 yè yǐn dōng pō xǐng fù zuì ,guī lái fǎng fú sān gēng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jiā tóng bí xī yǐ léi míng,qiāo mén dōu bú yìng,yǐ zhàng tīng jiāng shēng 家童鼻息已雷鸣...

《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哪一句体现了苏轼想要摆脱俗世,归向自然的愿 ...
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者: 苏轼 (宋代)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

临江仙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

临江仙“家童鼻息已雷鸣”起了什么作用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

苏轼三次贬官,每次所写的诗分别是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

临江仙·夜归临皋的注释译文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⑷“长恨”句:引用庄子典。《...

临江仙夜归临皋词的基本构成
《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基本构成如下:1、词牌:临江仙。2、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共八句,每句五字,韵脚为七、七、七、七、七、七、七、七。3、前两句“夜泊牛渚怀古”,描述了词人夜晚停泊在牛渚江畔,怀念古代英雄豪杰的场景。4、中间两句“月黑见松陵”,描绘了月亮昏暗,看到了松陵城的...

沁源县13076946469: 求原创豪放词,以临江仙为词牌,苏轼为题材 -
归昨盐酸: 夜阑风静谷纹平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元丰五年(1082)九月于黄州(今湖北黄岗) 夜饮东坡醒复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家童鼻息已雷鸣,倚杖听江声.敲门都不应,归来仿佛三更,何时忘却营营

沁源县13076946469: 苏轼 临江仙 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
归昨盐酸:[答案]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

沁源县13076946469: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苏 轼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③平.小... -
归昨盐酸:[答案] 6.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7.词的下片中,写景的句子是:夜阑风静彀纹平.发议论的句子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8.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

沁源县13076946469: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的主题 -
归昨盐酸: 在这首词中,苏轼描述了自己饮酒夜归敲门不开,继而独立江边引发畅想,表达了他遭贬黄州之后内心的痛苦与迷茫以及对官场的厌倦与逃避,最后他豁然开朗,认识到人生此世,只有天地永恒,所以,我认为这首词的主题应该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渴望在精神上超越世俗的是非成败,委身大自然,率性而活,获得真正的自由

沁源县13076946469: 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赏析 -
归昨盐酸:[答案]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本文作者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沁源县13076946469: 对《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 -
归昨盐酸:[选项] A. “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C. “夜阑风静觳纹平”,以江面的平静反衬词人内心的不平静,写出诗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 D.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沁源县1307694646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 -
归昨盐酸:[答案]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夜饮东坡醒复醉... 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鉴赏: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

沁源县13076946469: 苏轼淡泊名利的诗句 -
归昨盐酸: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夜归临皋》

沁源县13076946469: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从“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归昨盐酸: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沁源县13076946469: 写景抒情的句子加赏析! 急急急急.. -
归昨盐酸: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