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家童鼻息已雷鸣”起了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叱干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临江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赏析~

以动衬静,一声衬静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 烦闷。
此词王文诰《苏诗总案》题作:“壬戌(1082年)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雪堂是苏轼在东坡所筑的简陋的亭子。苏轼在《哨遍》词的小序中说:"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可知雪堂建筑简陋,但它却是苏轼休憩身心之所。《宋史》本传说他谪居黄州时,"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
《临江仙》
临皋在黄州以南毗邻长江处,是苏轼的起居寓所。此词叙写苏轼夜饮东坡、三更归家之事,当是真实情景。
这首词从叙事到抒情,从缠绵苦闷到蓦然顿悟,无一不是至性至情的流露。苏轼谪黄时,曾因患赤眼病而逾月不出,一时有人误传苏轼已死。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在记叙这一笑谈之后,又记叙了另一趣谈。他说:"……未几,复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亦闻而疑之。"

小题1: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烘托出夜静人寂、安静恬美的意境。(4分)小题1: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逐流,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4分) 略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作者] 苏轼
[全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长恨”句:引用庄子典。《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⑸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⑹夜阑:夜尽。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縠(hú)纹:比喻水波微细。縠,绉纱类丝织品。

白话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一百多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醒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其实,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从此余生佳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4. 求“小舟从此逝去,江海寄余生”的全词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

东坡临江仙
【鼻息雷鸣】 〈临江仙〉里我喜欢的句子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鼻息」也就是熟睡以后打鼾的声音,家童打鼾,声大如雷鸣,这种描写,这种词汇,一般诗人不常用,却是东坡诗的诙谐可爱之处,充满贴近生活世俗的活泼。鄙俗有时候是好的,比狭窄的高雅好,尤其是落难时的鄙俗,在苍凉中有落实生活...

苏轼的《赤壁赋》有哪些名句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江城子 别徐州...

《全宋词》苏轼(3)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是什么意思?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太守看到这词立马吓坏了。江海寄余生,这不是自杀吗!他赶紧上马,直奔东坡住所。到了住所一看,发现老苏正鼾声如雷。被贬儋州时,苏轼已经62岁,花甲之年黄土半截埋人了,而且儋州“食无肉,病无药,...

《东坡传》第三集 大江东去
敲门家里的仆人都睡得很死,敲门都不应。一般人如果敲门都不应很可能会火,但苏东坡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地方,任何事此路走不通,转个方向,那路就又更宽了。” 苏东坡来到江边静静的听着江水声,在心底酝酿出一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诮,倚杖听...

苏东波诗词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数峰青。 词·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词·满江红 清颍东流,...

苏轼的诗歌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江城子 别徐州...

苏试写的诗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江城子 别...

一首苏轼的词
该诗最为风趣的是“家童鼻息已雷声,敲门都不应”,这是生活气息最为浓郁的词句。该词上片写“夜饮归来”,家童睡得死死的,连门都敲不开,只好“倚杖听江声”。或谓写景,其实是写生活。下片乃对江冥想,感慨人生。首两句寓意了人生无奈,为名利所驱使,或谓“世奴”,不得自由。何时能够忘却人世的这些营生呢?

高平市13179852191: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全词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
蒯夏悦康: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 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这个是苏轼的《临江仙•夜就临皋》 ,杜牧无此词,更无此胸怀.

高平市13179852191: 试简要赏析词中“家童鼻息已雷鸣”一句 -
蒯夏悦康: 是苏轼的《临江仙》吧?这句“鼻息已雷鸣”说明时间晚,这位东坡先生喝完酒醉熏熏回来时应该已是深夜.然后才能有后面“小舟从此逝,倚杖听江声”之语,就这些吧,这句实在没什么好赏析的

高平市13179852191: 临江仙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蒯夏悦康: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

高平市13179852191: 临江仙夜归临皋上阙运用哪些艺术手法 -
蒯夏悦康: ①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②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③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④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明确点出手法,一种1分,共2分.结合相应手法有准确分析的,一种1分,两种3分.细节描写答成动作描写、以动衬静答成衬托、反衬、也可给分;以动衬静答成动静结合不给分.)

高平市13179852191: 《临江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赏析 -
蒯夏悦康: 以动衬静,一声衬静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 烦闷. 此词王文诰《苏诗总案》题作:“壬戌(1082年)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雪堂是苏轼在东坡所筑的简陋的亭子.苏轼在《哨遍》词的小序中说:"余治东...

高平市13179852191: 苏轼 临江仙 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
蒯夏悦康:[答案]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

高平市13179852191: 求一首苏轼的诗词和赏析,赏析不要太长,诗要课外的.救急! -
蒯夏悦康:[答案]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高平市13179852191: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这句话有用典吗?什么典故啊? -
蒯夏悦康: 没有用典.这句话的意思是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生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

高平市13179852191: 急求《临江仙 夜归临皋》(苏轼)译文 -
蒯夏悦康: 临江仙 作者:苏轼 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 原文: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高平市1317985219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 -
蒯夏悦康:[答案]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夜饮东坡醒复醉...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家童鼻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