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陇断焉的断

作者&投稿:唱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陇断焉的断是什么意思~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初中《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六单元《愚公移山》中,文末一句是:“自此,晋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断”,文下的注解为:即垄断,高而不相连的山丘。“无陇断焉”课外参考书解释为“就没有山脉阻断了”。从意义方面看,文意通达,无可厚非。但一些文言文辅导材料,进一步把“陇断”阐释为:陇,山脉;断,阻断,阻隔。乍看和整个句子的意义正好一致,但若认真考究起来,“陇断”拆开解释是欠妥的,是值得商榷的。
为什么“陇断”可以解释为“高而不相连的山丘”,却不能把“陇”解释为“山脉”,“断”解释为“阻断、阻隔”呢?其实这属于“慢声”现象。
孙雍长先生1997年在《训诂原理》中指出:“所谓慢声,则是将一音义用二字代表,实际上就是把语言中的一个单音节词拉长其音(缓读)而成为两个音节,所以便写成了两个汉字。”“慢声”现象中,一般而言,把缓读后形成的两音节取第一个音节的声母和第二个音节的韵母相拼合,即可构拟出最初的音节。如“陇(long214)断(duɑn51)”或“垄(long214)断(duɑn51)”,即可得到“峦(luɑn35)”。“峦”在古汉语辞书中的解释是:①小而尖的山。②泛指山,连绵的山。课文中使用第二个义项。“慢声”有点类似于古书注音中的“反切”法,但和“反切”并不完全一致,“慢声”中两个音节的拼合不如“反切”那么严格。
将一音义用二字代表的语言现象,不但在《诗经》、《尔雅》等古书中早有存在,即使在今天的山西方言、包头方言、福建方言、山东部分方言中也存在,但叫法不很一致。山西方言、包头方言中的“分音词”、“嵌L词”,以及在“分音词”基础上蜕变而成的“圪头词”,福建方言中的“切脚词”,都与“慢声”现象密切相关。“分音词”、“嵌L词”等把一音义分成二个音节有一定的格式,大致如下:Ab(原音节形式)=Ac+Lb(A为声母,b、c为韵母),如下列例子:
不楞(蹦)、不浪(棒)、菏浪(巷)、机灵(精)、囫囵(浑)、图栾(团)、圪佬(搅)、忽剌(划)、古陇(滚)、窟窿(孔)、得拉(耷)、支棱(撑)、吱拉(喳)。
一些元曲作品中,也存在这种语言现象。元睢景臣之散曲《高祖还乡》中有这么两句:“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了迎霜兔子;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胡阑”这里是“环”,“曲连”这里是“圈”,“毕月”就是“蹩”。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面月旗,旗上画着一轮满月,月中有一只白白胖胖的兔子,所以说白环环套了个迎霜兔;一面日旗,旗上画着火红的太阳,太阳下蹲了一只蜷缩了一条腿的乌鸦,所以说红圈圈里打着个毕月乌。
有些学者认为这种把一音义用二字代表的现象,是上古汉藏语复辅音的残余。有些学者认为“分音词”是宋元之际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洪流中,由单音词分裂而成的。
事物往往都是相互对立的。有把一音义用二字代表的“分音词”现象,在语言中也就有了“合音词”现象。即把两个音节在具体的语句中用一个音节来表示。如“盍”为“何不”,“叵”为“不可”,“诸”为“之乎”或“之于”,“胡”为“匈奴”,“甭”为“不用”,“孬”为“不好”等等。
“陇断”实为“峦”,正是语言中“分音”现象的一种体现。如果执著于形式,把“陇断”拆成“陇”和“断”进行解释,从字面意思上也似可通,但与本来的实际情形已相去甚远。“陇断”解释为“高而不相连的山丘”,“无陇断焉”解释为“就没有山脉阻断了”是可以的,但需要强调的是释文中的“阻断”并不是“断”的译文,而是为了文意的通达,增补上去的。课本中的解释因未能揭示出其原因,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拆开误用的现象。我们建议将《愚公移山》文下对“陇断”的释义修改为:
【陇断】即垄断,实为“峦”字,指高而不相连的山丘。这是语言中的一种“分音”现象,即将一音节用二字代表,实际上就是把语言中的一个单音节词拉长其音(缓读)而成为两个音节,写成两个汉字。一般而言,缓读后形成的两个音节取第一个音节的声母和第二个音节的韵母相拼合,即可构拟出最初的音节。这种现象在山西等方言中仍存在。

不是一个意思。
1、“始一反焉”读音:[shǐ yī fǎn yān],意思是:「才能往返一次」。其中“焉”是助词,置于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相当于「也」、「矣」、「呢」。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释义:借助外物就一定会发生争斗,争斗不止,便一定会找能判断是非的人而听从他的命令呢。
2、“无陇断焉”读音:[wú lǒng duàn yān],意思是:「这里没有高而陡峭的田岗了」。其中“焉”用作代词,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彼」、「这里」。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
释义:大家都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去考察他。
扩展资料“焉”主要有5个意思,分别是:
1、用作代词,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彼」、「这里」。
出处:周.佚名《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释义: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后庭院。
2、合义词。相当于「于是」、「于此」、「于之」。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释义: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其他的地方惟命是从。
3、用作副词,意思是:岂、如何。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释义:侍奉人还没待奉好,怎么能侍奉鬼神。
4、助词。置于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相当于「也」、「矣」、「呢」。
出处:战国.列子《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释义:寒暑交换季节,才往返一次呢。
5、词缀。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状态,相当于「然」、「样子」。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释义:当你看它的时候,它在你前面,可是忽然之间,一不留神它又出现在后面了。

“无陇断焉”课外参考书解释为“ 就 没有山脉阻断了”
其中特殊的指示代词“焉”
自此,晋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 愚公移山》
中的“焉”字都相当于“于是/之”
不及物动词之后,而非及物动词之后.
古代汉语裏有“知之”、“杀之”,而没有“知焉”、“杀焉”.
“焉”字由于经常放在句尾,表示语气的作用逐渐加强,而表示指代的作用逐渐减少,因而在有些句子中就变成了纯粹表示停顿或提示语气的句尾语气词.

隔断,隔开的意思


登泰山记译文 | 注释 | 赏析
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2.“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一句用了“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今异义
(厝,)无陇断焉(陇,)裨补阙漏(阙,)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为天下唱(唱,)固以怪之矣(以,)身被坚执锐(被,)2、古今异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小大之狱,虽不能...

愚公移山 翻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具有...

愚公移山翻译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愚公移山』译文及注解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七八万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

愚公移山文言文重点实词
“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2. 愚公移山中所有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愚公...

无陇断焉和始一反焉是一个意思吗?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释义:借助外物就一定会发生争斗,争斗不止,便一定会找能判断是非的人而听从他的命令呢。2、“无陇断焉”读音:[wú lǒng duàn yān],意思是:「这里没有高而陡峭的田岗了」。其中“焉”用作代词, ...

对文言文《愚公移山》如何划分停顿?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白话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

无陇断焉的陇的通假字是什么?
“陇”通“垄”,意思是高地。“无陇断焉”句子的意思:没有高地大山来隔断交通了。“垄”具体解释如下:1、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田~。~沟。2、农作物的行(háng),或行与行间的空地:宽~密植。3、像垄的东西:瓦~。4、坟冢:“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也”。笔画 垄组词 ...

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 1.自董卓已来 2.无陇断焉
1.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后、以来”的“以”。2.无陇断焉:“陇”通“垄断”的“垄”。说明:通假字很多都是古人在书写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字别字。

无陇断焉,寒暑易节,何苦而不平出自哪里?
好词: 无陇断焉,寒暑易节,何苦而不平,汝之不惠,叩石垦壤 好句: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读音: [ yú gōng yí shān ] 2.释义: ...

祁县15178435441: 无陇断焉的断是什么意思 -
司严逸舒:[答案] “无陇断焉”课外参考书解释为“ 就 没有山脉阻断了” 其中特殊的指示代词“焉” 自此,晋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 愚公移山》 中的“焉”字都相当于“于是/之” 不及物动词之后,而非及物动词之后. 古代汉语里有“知之”、“杀之”,...

祁县15178435441: 无陇断焉的断是什么意思 -
司严逸舒: 阻断

祁县15178435441: 帮我解决一个关于通假字的小题无陇断焉哪个字是通假字,什么意思 -
司严逸舒:[答案] 陇”通“垄”,“陇断”指阻碍交通的山冈丘陵

祁县15178435441: 无陇断焉是什么意思 -
司严逸舒: 再也没有垄断了,一马平川.

祁县15178435441: 至此冀之难汉之阴无陇断焉的通假字并解释? -
司严逸舒: 句中的通假字是“陇”. 陇,同"垄",高地. “无陇断焉”句子的意思:没有高地大山来隔断交通了.

祁县15178435441: 愚公移山中陇断是什么意思 -
司严逸舒: “无陇断焉”课外参考书解释为“ 就 没有山脉阻断了” 其中特殊的指示代词“焉” 自此,晋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 愚公移山》

祁县15178435441: 愚公移山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我只要一词多义好了有另外赏 -
司严逸舒:[答案]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祁县15178435441: 文言文通假字 -
司严逸舒: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语文版) 【七(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ǎ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祁县15178435441: 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 1.自董卓已来 2.无陇断焉 -
司严逸舒:[答案] 1.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后、以来”的“以”. 2.无陇断焉:“陇”通“垄断”的“垄”. 说明:通假字很多都是古人在书写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字别字.

祁县15178435441: 《愚公移山》中的无垄断焉中,哪个是通假字,坐等 -
司严逸舒:[答案] 原文中应该是“无陇断焉”,其中“陇”通“垄”,山岗高地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