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

作者&投稿:褒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事件的始末,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厉王这个刚愎自用的暴君形象,深刻地指出企图用铁血政策、特务政策去钳制子民之口,其结果必将导致土壅川决的结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给后世人敲响了警句。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有没有《江水 三峡》和《邵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和知识整理
三峡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

召公谏厉王弭谤 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人们在劝别人时要语气委婉,讲求语言的艺术,做到让对方微笑着接受自己的建议,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语言艺术的薰陶下,忠言也可以顺耳。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 《国语·周语上》,重点是记述召公的谏词,这体现出《国语》记言为主的特点。 召公劝谏的主要特点是善于设喻。召公用河川的比喻来劝谏,说明...

周厉王拒谏这本故事书的作者是谁写的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便介绍了其被逐的过程,文章简洁分明,逻辑清晰,是《国语》名篇。《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

召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了什么
说明统治者如何对待百姓言论,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召公谏厉王弭谤》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事件的始末,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厉王这个刚愎自用的暴君形象,...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作者如何描绘为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思想的?
作者通过记载周厉王不听邵公谏言,残酷镇压百姓,禁止百姓议论朝政得失,最终激起民愤而被流放的事实,表达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蕴含着广开言路的民主思想。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

请问:“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中的“乃”改如何翻译。
乃是人们(老百姓)的意思;句子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详见:http:\/\/www.hudong.com\/wiki\/%E5%8F%AC%E5%85%AC%E8%B0%8F%E5%8E%89%E7%8E%8B%E5%BC%AD%E8%B0%A4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召公谏厉王弭谤注释
本文记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为政暴虐,用残酷手段堵塞人民的言路,镇压人民的反抗,最终被人民推翻的史实。全文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在记言。通过本文的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周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本质。读后想一想: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弭谤的道理...

《邵公谏弭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陆明)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是《国语》中的名篇之一,体现了《国语》记言重于记事的艺术特色。 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能壅民之口,要“宣之使言”,而周厉王“弗听”,继续用高压政策强禁舆论...

邵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示意。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公说:“...

“厉王虐,国人谤王”中“谤”是什么意思?
《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陆明)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是《国语》中的名篇之一,体现了《国语》记言重于记事的艺术特色。 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能壅民之口,要“宣之使言”,而周厉王“弗听”,继续用高压政策强禁...

南通市18716516854: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史记》,②《召公谏厉王止谤》选自《战国策》.”这个判断有错,请从以下4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潮类洁维:[选项] A. ①选自《战国策》,②选自《资治通鉴》 B. ①选自《战国策》,②选自《史记》 C. ①选自《史记》,②选自《国语》 D. ①选自《战国策》,②选自《国语》

南通市18716516854: 召公谏厉王弭谤 -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潮类洁维: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成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

南通市18716516854: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翻译? -
潮类洁维: 《召公谏厉王弭谤》见《国语 周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

南通市1871651685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于哪部著作?
潮类洁维: 《国语·周语上》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

南通市18716516854: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
潮类洁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示例】夫心险如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南通市18716516854: 召公谏厉王止谤 -
潮类洁维: 这篇文章选自《国语》的《周语》上篇.《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在厉王统治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者的危机日益严重.《国浯》中有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篇,说荣夷公擅长搜刮财物,残酷欺压百姓,而厉王却偏偏重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等佞臣,对内封山占水,垄断了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渔猎,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危机四伏,民怨沸腾.这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

南通市1871651685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哪里?
潮类洁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处: 召公谏厉王弭谤 召公谏厉王弭谤 作者:佚名 (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 使监谤者.以告, 则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