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之帅也。翻译

作者&投稿:乔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的翻译~

Shiki, gas of the handsome, the lives of people, the root of wood, the source of water also

《孟子‧知言养气章》(节录)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心,
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
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则动气,气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引言

《孟子‧知言养气章》主要论述孟子的道德修养工夫,其中所用的「志」、
「心」、「气」等概念是有一定的特殊关系,粗略言之,孟子乃先以「心」中的
「志」去控制「气」,以此更能培养出「浩然之气」。以下我们会先厘清〈知言
养气章〉中孟子所言「心」、「志」、「气」及「浩然之气」的意思,再以此去
论述「志—心—气」三者的关系,最后,我们会指出孟子以「拔苗助长」说明了
甚么道理。

孟子言「心」的意思

所谓「心」,据〈知言养气章〉,是指「不动心」,意谓「不受任何外在原
因之刺激而动摇其心」。究竟言这种「不动心」之「心」又是怎样的心呢?据孟
子对告子的「不动心」的批评:「不得心,勿求于气;可」,以「心」与「气」
对举的格局言,「心」固然独立于「气」,然而「心」不是自然生理的气又是甚
么层次的心呢?在此我们可以据〈知言养气章〉说「夫志,气之帅」、「志至焉
,气次焉」、「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
其心」,孟子心目中的「志」之所以能率领「气」,乃在于「志」是道德价值判
断的「心」的展现,而我们从《孟子》书中的其它篇章中,孟子一般言「心」皆
是「道德心」,如:〈告子篇〉。由此可见,「心」乃是决定生命的道德方向,
赋予生命及一一事象以价值的主宰。而这样的「心」正是孟子「四端之心」,当
中此「心」能决定命的道德方向乃在于其「价值自觉」,可是,此「道德自觉」
仅是作为善行的倪端或种子,亦需要作「扩而充之」的工夫。【注一】此亦是孟
子「养气」的理由。



孟子言「志」的意思

所谓「志」,一般而言,学者会据赵岐注「志,心之所念虑也」或朱子集注
「志固心之所之,而为气之将帅」,甚至据《国语‧周语中》:「五味实气,五
色精心……」韦昭注「味以实气,气以行志」言「心」与「志」可互通。【注二
】此本无可非议,但是,假如我们要区分「心」与「志」,我们仍可从「心」在孟
子哲学中的各种性质去区别出来,孟子的「心」起码有如下的特点:〔1〕「心
」的价值自觉有普遍必然性〔即好善恶恶的能力〕;〔2〕「心」的价值自觉具
有独立自主性〔即分辨善恶的能力〕;〔3〕「心」的价值自觉具有实践性〔即
行善去恶的能力〕。而「志」则主要在于「心」由价值自觉经抉择后,所实行的
道德方向。从上述赵岐注「志,心之所念虑」及朱子注「志固心之所之」中,我
们可以发现「志」即是由「心」所具有价值自觉的自主性(分辨善恶的能力)作
道德判断,此所谓「念虑」,再作实践的道德方向(行善去恶的能力),此所谓
「志固心之所之」。原来「心」故然是具备「志」的能力,但是,「志」则强调
去确定「心」的道德抉择及实践方向。这样,「志」所具有的特点便在于:(1
)价值判断;(2)实践的道德方向。

孟子言「气」:气与浩然之气

所谓「气」,在〈知言养气章〉中,孟子提出了两种「气」:春秋战国时一
般的「气」观念(即论述告子的「气」)子孟子自己的「浩然之气」。首先,在
〈知言养气章〉中,孟子批评告子的修养功夫说:「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
即表示他认同告子关于「心」与「气」这一面的修养功夫,而这种「气」就是春
秋战国一般论述的「气」观念。故此,孟子继批评告子的修养功夫而提出「志至
焉,气次焉」、「志壹则气动,气壹则动志也」等修养功夫的「气」,亦是这种
「气」观念。其次,这种「气」观念,黄俊杰教授据《易传》、《左传》待春秋
战国典藉中的「气」字用法,指出:中国古典中所谓「气」有「云气」、「气息
」、「血气」诸义,而在「气」的诸义中,在本质上并不具有价值意涵,它仅是
属于自然界的。【注三】本章所言的「气」便当指是「血气」。徐复观先生在解
释「气,体之充也」这句话说:「气即由生理所形成的生命力」【注四】换言之
,在〈知言养气章〉中,「气」是指自然生理的生命力。

所谓「浩然之气」,乃孟子从他思想体系中的「心」(志)与「气」的修养
关系,发展出来的修养境界。据〈知言养气章〉中,「浩然之气」有三项特点:
(1)孟子言「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即表
示「浩然之气」能与人文世界的价值紧密连系,清王船山曾对此段言:「天地之
闲,皆理之所至也」【注五】原来「浩然之气」比较「气」已有了价值意涵;(
2)孟子又言「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即表示:假如要长存这种
「浩然之气」,则需要以「志」(心)去配合义与道才可行;(3)所谓配「义
」乃是以内心的行仁义所生,而非以客观外在的「义」强加于心去控制气,此即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而这种话是针对告子关于「言-心-气」的
修养功夫而论。

现在,我们便论述「志」、「心」、「气」三者关系,以下将会从「心」与
「志」的关系、「心」与「气」的关系去论述。

据上文的概念厘清中,我们发觉「志」与「心」的关系是极密切的,甚至在
〈知言养气章〉中有互相替换的用法。首先,「志」是可以代替「心」的意思。
从「夫志,气之帅」朱注以「心之所之」为「志」,可见论志即论心。其次,孟
子在批评告子的「言-心-气」的修养功夫时,孟子亦以「志」来取代「心」去说
明「心」与「气」的对举格局。最后,我们可以从上文对「心」与「志」的概念
厘清中,发觉到在《孟子》中的「心」与「志」的意思是十分接近的,「志」大
抵亦具有「心」的价值判断及实践的道德方向。

不过,孟子在本章不用「心」而用「志」,亦表示「志」这个概念应该有其
独特的一面,据上文对「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孟子对于告子修养功夫的批评
,见孟子可能是有意用「志」去表明他的修养功夫与告子的不同,因为在批评告
子之说时孟子仅言「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对于「心」与「气」的关系,孟子仅言「可」,孟子说这个「可」字可以有形式
义和实质义的分别。在形式上,孟子可仅认同告子以「心」去控制「气」的关系
;在实质上,孟子可能是认同告子从客观外在为义的心去控制「气」。可是,在
下文中孟子说其「浩然之气」的修养功夫,是「集义所生」而非「义袭而取之」
,这便表明孟子对于告子的修养功夫,只是认同其以「心」去控制「气」的关系
。以此看来,孟子用「志」字去代替「心」,可能正是表明孟子言「心」非告子
的「心」,其所言的修养功夫,乃是以内心的行仁义去表明。其次,「志」的意
涵正正是表示道德判断及实践的道德方向,这亦乎合孟子修养所强调的一面。简
言之,「志」与「心」的关系,是孟子欲强调「心」的道德判断及实践性,并与
告子的「心」作区别,而采取以「志」来取代「心」的用法。

「心」与「气」的关系是〈知言养气章〉的重点所在。在上一段的分析,我
们可以知道孟子用「志」代「心」只是强调心的道德判断及实践性,以此言论志
即论心。以下我们论「心」与「气」的关系时便会以「心」与「志」互换。

首先,孟子是以「心」御「气」的,在「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言心与
气的关系中,孟子明显以心来对治于气,而心与气在孟子的修养功夫中实处于一
个对治的格局。其次,孟子是以心作为主宰性的,所谓「夫志,气之帅也」即表
示「心」与「气」的对治格局中,以心来作主宰,在孟子的修养功夫中,实是由
心作为主导后才到气,此即「夫志至焉,气次焉」。不过,究竟怎样欲心作主宰
来御气呢?孟子以为以心作主宰来御气的功夫有二:「持其志,无暴其气」。「
持其志」即从积极性上去持执「心」的道德判断及实践性;「无暴其气」即从消
极性上减少生理血气无所控制。这便是孟子的修养功夫中由心对待气的方法。又
至于孟子为何要心作积极的持执或消极的减少之功夫呢?这有赖于孟子认为「心
」与「气」是处于互动的关系,所谓「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孟子以为只
要心不足够坚定便会出现由气所反过来控制,故此,在这种互动的关系中,要养
气便要从坚定心的实践来确定,这便形成了孟子修养功夫中「心」与「气」的独
特关系。在修养的功夫上,是应该从「心」来作主宰御「气」,而这种修养过程
中,「气」又与「心」是交互影响的存在,故需要有「持其志」及「无暴其气」
等方法。最后,经过这等修养功夫,孟子所集的「气」便是从自然的生理血气转
化为具有价值意涵的道德义理之气,这种气便是孟子称之的「浩然之气」。由此
可见,孟子的「浩然之气」是经过养气功夫而修成。

最后,我们说说在〈知言养气章〉中孟子以「拔苗助长」说明甚么道理?首
先,在孟子提出这故事的脉络中,他是正在说明「浩然之气」的特质,此见「拔苗
助长」与「浩然之气」有关。其次,孟子提出「拔苗助长」是针对告子的不动心
而言,孟子以为告子「未尝知言,以其外之」。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
可」、「非义袭而取之」即表示告子在修养功夫上,仅以客观外在的仁义(爱)
来当作内心的行仁义,是不得其法的。而「拔苗助长」的故事正是说明告子的修
养功夫只是强加于「心」上,而「心」根本不得其法。孟子指出这故事一方面点
出告子功夫之问题,一方又点出自己「浩然之气」的殊胜义。

参考资料:香港人文哲学网页

这个“炁”,是一种极其精微的客观存在,世界上的一切追根溯源,都是此客观存在,的开合聚散化生而成。在外为天地之炁,在内为吾之浩然之气,养之畜之,吾神自清,吾心明,吾自德彰,自然而君子。世人皆以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不过是口头功夫,悉不知其中真意之首重,是畜养充盈吾身之炁邪?志,士之心也,心之所向也;心既所向,炁当自聚之,故称之“帅”,是为统帅
儒家绝非死条教条之流,实则是孔子直承老子所教之“道”,以生己道,好于世致用;早期之儒家,不仅养性亦养生,在事上练心,在身上习导引、静坐,以得真正“修身养性”之意。后世或许是统治者(董仲舒之流)故意篡改儒家本意,让儒家思想变得死气沉沉,只留下一具无灵的规矩躯壳,从化性变成了伪装,让人心禁锢,荼毒千古,甚是可恨可憎,实是儒家之叛徒贼人!
幸好后儒崛起,复得真意,将养炼功夫重新拾起,使儒学焕发新生,如果人人皆知儒家真意,而亦不至于死于规矩之上,外人内兽,为物欲所裹挟,却又无可奈何,丧失自我!
『养得浩然气,练达于事,人人皆可望为君子矣!』

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而气节是支撑一个身体的东西。因此一个人的心志是最重要的,而气节在心志的后面。所以说:只要掌握了一个人的心志,就会不让气节出什么问题。

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


体者,文之干也;意者,文之帅也;气者,文之翼也;辞者,文之华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总论》体裁是文章的主干,意旨是文章的统帅,气势是文章的双翅,辞采是文章的华表。即用比喻说明好的文章必须是体、意、气、辞俱备,并各司其责。

翻译古文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

夫气者,音之帅也!这堂课我学会了用气。
这是特别的一课 ,老师引领我们真正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我们细细的体验放松,也充分的体验用尽全力。 这是与众不同的一课 ,小本本上笔记记得很精炼,更多的是让身体记忆一种对的、通透的、腹部用力而喉咙放松的体验。这节课来到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老师给我们讲气息是声音的灵魂,气乃音之帅,...

教人修身养性的文言文
——孔子5、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6、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7、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孔子8、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9、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10、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范仲淹:“先天下之...

谁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格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正则众邪不生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气之帅也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一人...

急!!跪求: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为:臣司马光说: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白话释义:臣司马光说:智瑶的灭亡,...

论语 第十二章翻译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翻译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责,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吕蒙和陆逊的文言文翻译
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

帅气有哪些文言文的字
——《礼记·内则》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三乡为县,县有县帅。 ——《国语·齐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上》 又如:帅...

绥阳县18997133359: 志,气之帅也的意思 -
诸葛彭诺迪: 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

绥阳县18997133359: 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的翻译 -
诸葛彭诺迪: Shiki, gas of the handsome, the lives of people, the root of wood, the source of water also

绥阳县18997133359: 志,气之帅也.翻译 -
诸葛彭诺迪: 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而气节是支撑一个身体的东西.因此一个人的心志是最重要的,而气节在心志的后面.所以说:只要掌握了一个人的心志,就会不让气节出什么问题.

绥阳县18997133359: 孟子《养气章》译文 -
诸葛彭诺迪: 《孟子‧知言养气章》(节录)〔公孙丑〕曰:「敢问夫子〔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心, 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绥阳县18997133359: 志,气之帅也 用英语怎么说 -
诸葛彭诺迪: Idea is a spirit.

绥阳县18997133359: 公孙丑上的选节翻译!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 -
诸葛彭诺迪:[答案] 心志是意气的主帅,意气是充满体内的.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 (公孙丑问:)“既说'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又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

绥阳县18997133359: 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是什么意思? -
诸葛彭诺迪: 原文: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翻译:志向,是血气的统帅;血气,是身体的基本组成.二者相比,志向是高级的、主导的,血气是其次的、从属的.因此说:保持自身的志向,不要放任...

绥阳县18997133359: “持志养气”是什么意思?
诸葛彭诺迪: 孟子曾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指的是人的志向、信念与追求,“持志”就是坚持崇高的志向.“气”是指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后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气”与“志”密切联 系,互为因果.在孟子看来,人只有做到明道不移,集义(行每一件当为之事)既久,浩然之气就 会应然而生,所以孟子自称“吾善养浩然之气”,可见人的精神世界是“养”出来的. 浩然之气是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人格理想中所具有的一种信念和意志互相融合的心理 状态或者精神境界.想要达到“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必须通过人心的修养.具体来说要达到 以下几点: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绥阳县18997133359: 夫志,气之帅也 气壹则动志也 -
诸葛彭诺迪: 气:气节 这两句都出自《孟子》的同一篇.讲的应该是志与气的关系,志气吧.

绥阳县1899713335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那些句子可作为名句 -
诸葛彭诺迪:[答案]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