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作者&投稿:徵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子杀人故事~

这则故事是成语“三人成虎”的最直接表达
使人想起一句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事实上真理就是真理,谎言仅仅是谎言,二者有着截然的不同。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干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虚假的、歪曲的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不依赖于任何个人、任何集团、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谎言重复多少遍也不能成为真理;多数人的意见也不叫真理;伟人的话、“神的启示”也不能叫真理。故事中,曾子的母亲起初断定“我的儿子是决不会杀人的!”这是一种主观推理,不具有真理性。后来,听了第三个人的汇报,她害怕了,跳墙跑了,这又是没能正确对待别人意见的结果。我们在日常生疾中,衡量某种认识是否正确,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检验,决不能单凭主观想像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判断。

“曾子杀人”
《战中策》上讲过这样段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子别了老母,离开了家乡,到费国去。不久,费国有个和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有弄清情况,就去告诉曾子的母亲:“听说你的儿子在费国杀死人了。”这时,曾子的母正在织布,听了这个消息,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的儿子是决不会杀人的!”她照样安心地坐着织布。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人民!”曾子的母亲仍不睬,还是织她的布。过了不久又跑来一个人,同样地说:“曾子杀人了!”听了第三个人的报告,曾子的母亲害怕了,立即丢下手中的梭子,急急忙忙地跳墙跑了。
这则故事不仅使人想起一句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事实上真理就是真理,谎言仅仅是谎言,二者有着截然的不同。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干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虚假的、歪曲的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不依赖于任何个人、任何集团、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谎言重复多少遍也不能成为真理;多数人的意见也不叫真理;伟人的话、“神的启示”也不能叫真理。故事中,曾子的母亲起初断定“我的儿子是决不会杀人的!”这是一种主观推理,不具有真理性。后来,听了第三个人的汇报,她害怕了,跳墙跑了,这又是没能正确对待别人意见的结果。我们在日常生疾中,衡量某种认识是否正确,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检验,决不能单凭主观想像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判断。

人言可畏,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人成虎

人言可畏


三告投杼原文
甘茂向秦王阐述了一则曾参的故事。他说,昔日在费地,有一位与曾参同姓的人犯了杀人罪。有人误传消息给曾参的母亲,告诉她“曾参杀人”。曾母坚信儿子的清白,继续淡定地织布。不久,又有第二个人来告发,母亲依然保持平静。再后来,第三个人的告发使曾母深感恐慌,她甚至抛下手中的梭子,翻墙...

少儿成语故事:曾参杀人
【注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出处】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战国策·秦策二》【解释】比喻流言可畏。【用法】作宾语;指流言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

曾子杀人的寓意
曾子杀人的寓意: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这个故事亦蕴含的寓意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曾子杀人的故事
她越想越怕,耳朵里好似已听到街上哄哄吵吵,官府来抓杀人犯的母亲啦。于是,她忙扔下手中的梭子,离开织布机。在那两位邻居帮助下,从后院逃跑了。寓意: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

曾参杀人成语解释
等成语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舆论和传言的力量,足以改变人们对事实的认知。相反,“眼见为实”则表达了一个直接、可信的观察胜过传闻的观念,与曾参杀人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总的来说,曾参杀人的成语教导我们,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要保持谨慎,因为一句无根据的谣言,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除三人成虎以外还有什么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谣言说多了就会被人当作事实...
除“三人成虎”外,关于谣言说多了就会被人当作事实的寓言故事有:《曾参杀人》。《曾参杀人》的主要内容:曾参本贤德,母亲也很信任他,但当有三个人跟他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母也相信了,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正所谓流言可畏啊,谣言说多参杀人 曾参...

曾参的同名杀人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 翻译 从前,曾参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名同姓,他杀死了一个人。有人就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

曾参杀人 文言文 译文
」曾母惧怕了,她丢下织梭,慌慌张张翻墙逃走了。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战国...

曾参杀人寓意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以曾参为例,强调了他的清白,指出即使是多次的诽谤,也无法动摇他慈母对他的信任。明代张岱在《投杼操》中进一步引用,强调谣言多次重复,足以让人失去判断,如曾参的母亲在听到第三次指控时,因恐慌而逃离。这段故事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居住在鲁国的...

文言文翻译:昔者曾子处费,
”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原因:这是因为三人成虎。曾参杀人是一个成语故事。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参杀人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度朗贺普:[答案]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子杀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度朗贺普:[答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参杀人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度朗贺普: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万载县14729987801: 从曾参杀人悟出什么道理 -
度朗贺普: 原文: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子处费对人生的启示 -
度朗贺普:[答案]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古时曾子曾住在费地,...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参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度朗贺普: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参杀人启示 -
度朗贺普: 人言可畏众口烁金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参杀人慈母疑说明了什么问题 -
度朗贺普: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万载县14729987801: 曾子杀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度朗贺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 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