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儿女的典故

作者&投稿:邱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关于“人性的培养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

1
魏源 (1794~1857) 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史学家。原名远 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受 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聘请编成《皇朝经世文编》。他与林 则徐、龚自珍、黄爵滋等一起议论时政,主张严禁鸦片, 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中, 亲自参加浙东反抗英国侵略军的战役。战役失败,发愤 著书,道光二十二年(1842)编成《圣武记》,用清朝武功 激励人们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 同年编成 《海国图 志》50卷,主要介绍世界地理和历史知识。道光二十四 年中进士,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高邮知州等。在高 邮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后因延误驿 报,被革职。晚年皈依佛教,殁于杭州。主要著作还有 《古微堂集》、《元史新编》、《书古微》等。

  2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是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早期他在剧院打过杂,当过演员,随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扮演过剧中的配角,后来做了编剧。开始他是与人合作改变旧剧本,不久便开始了独立的艺术创作,最后成为伦敦“寰球剧院”的股东。1616年4月23日在家乡去世。莎士比亚死后7年,才由戏剧界的朋友搜集他的遗作,出版了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集。莎士比亚一生著作丰富,流存至今的共有37部戏剧、2部长篇叙事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还有些杂诗。

  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如《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等。作品处处洋溢着朝气勃勃的乐观情绪,表现出人文主义思想,既使是悲剧也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带有喜剧特征。第二阶段作家开始意识到社会矛盾与尖锐,思想转为沉郁深邃,写下了著名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悲剧以及一系列大的悲剧,富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三阶段是创作神话剧阶段,这一阶段的创作充满传奇和极具烂漫色彩的幻想。代表作是《暴风雨》。

    在艺术上,莎士比亚戏剧的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绚丽,人物塑造个性化和多面性结合紧密,性格鲜明、丰满。莎士比亚的戏剧语汇极为丰富,据说用词达到17000个。他善于把文学语言和民间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特别生动而精炼。他第一个打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限,“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他又是一位能充分表现人性的伟大作家,他通过笔下的人物不断地向我们提出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人们总是能从他的剧作中找到与自己相通的东西。这一切正是莎士比亚作品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所在。

  19世纪,莎士比亚的名字已经传到中国,并有莎士比亚的故事出版。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用白话文和剧本的形式陆续翻译介绍过来。其中有田汉译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曹未风译的11种剧本,有朱生豪译的31种剧本等。1949年以后出现了许多新译本,特别是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时出版了竹生豪的11卷《莎士比亚戏剧集》。1978年又重新修订、补译齐全,定名为《莎士比亚全集》。自五四运动以来,在出版莎士比亚剧本的同时,戏剧界也把莎士比亚戏剧搬上了中国舞台。
3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

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4
李时珍(1515-1590),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qí)县蕲州镇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一生中著有《本草纲目》等十余部著作,为我们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李时珍几乎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和艰苦卓绝的工作。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立志重修本草,他"搜罗百氏,访采四方",参考了古今本草、医书以及经史百家各类著作近千种,他还跋山涉水,到过许多地方作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前后花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才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岳母刺字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母亲鼓励)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母亲巧思,良苦用心)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老师的高招,巧妙的点拨)


求关于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儿女的典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50字六则
1、有个年轻人,少年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考清华,落榜。东渡日本,一所一所的学校考过来,统统落榜。落寞回国后在南开大学注册学籍,又遭除名。黯然西游法国,法国的学校也不认他,不给他文凭。直到他高居庙堂名扬天下,学历上仍然不过是个高中生。这个令屌丝落泪的 励志故事 ,说的是周恩来。

古今中外名人勤学的故事?
1、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2、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

关于人各有长处的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孔子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孔子被誉为“圣人”,拥有两千名弟子,众人纷纷向他求教。他的著作《论语》流传至今。尽管孔子学识渊博,但他仍然虚心向他人请教。一次,孔子前往太庙祭祀祖先,他进入太庙后,感到新奇,向他人询问了许多问题。有人嘲笑他:“孔子学识丰富,为何还需提问?”孔子却回答:“对每...

哪里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录 要求不仅要有正面的而且也要有反面的_百度知...
眼前豁然开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潘志敏 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名言录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唐)马总《意林·文》●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

古今中外有骨气的名人故事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50字)
1、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2、邓亚萍 ...

古今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1、司马迁 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

古今中外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
4. 关于古今中外读书的名人事例 一、鲁迅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二、居里夫人——玛妮雅 玛妮雅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

古今中外名人讲礼貌的故事
1、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2、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

汉中市18759932306: 求关于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儿女的典故 -
徒炊妇必: 岳母刺字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

汉中市18759932306: 智慧教育的例子急,越简短越好,智慧教育孩子的事情,古今中外皆可的名人故事 -
徒炊妇必:[答案] 孟母三迁 .最好的例子...

汉中市18759932306: 谁能告诉我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要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越多越好 -
徒炊妇必:[答案] 李苦禅教子故事 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李燕是他的儿子.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

汉中市18759932306: 古代伟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
徒炊妇必:[答案]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尤克勤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

汉中市18759932306: 名人的教育故事 -
徒炊妇必: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

汉中市18759932306: 古代名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的故事 -
徒炊妇必:[答案] 孺子牛:“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

汉中市18759932306: 中外名人的家庭教育故事 -
徒炊妇必: 思品故事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侯的故事就是激励教育的典型例子. 华盛顿小时侯用斧头砍掉了庭院中的苹果树,他的父亲看到后很生气.华盛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认错,父亲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赞许他的诚实.父亲的这种赞许对华盛顿来说是一种鼓励,他的诚实习惯因而逐渐养成.

汉中市18759932306: 古今中外,与名人相关的爱子教子的故事 -
徒炊妇必: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

汉中市18759932306: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著名的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 一句话概括 -
徒炊妇必: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小说)徐母骂曹,(戏曲)三娘教子、罢宴

汉中市18759932306: 请你写出一二则中国历史上有关母亲精心教育儿子的典故,并用一句话加?
徒炊妇必: 1、《岳母刺字》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南宋时期,金国进兵攻打中原.宋高宗把首都... 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