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皆乌有,名与利、生与死,活在当下的你怎么看?

作者&投稿:詹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人云:人生如梦!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本源为空,从空中来,又归于空。万物之有也不是实有,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的。

道家认为: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间万物皆无有,人两腿一蹬的时候,什么名利,不都成了浮云吗?物质再多,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既然活着,还是先把生的事搞清楚吧!

我们来世上一遭,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体验,有生有死,有始有终!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这些过程都是人生都要体验的事情。成住坏空,人生如此,万物也是如此!

我们来世上一遭,我们是因为爱而来,所以要用爱来改变这个世界!爱自己,爱别人,爱万物,让世界因我们的爱而美好!

我们来世上一遭,总得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吧!折腾起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我们来到这个这个世界,就是要改变这个世界。

名与利,生与死是我们人生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是人必然会有欲望,区别在于你控制了欲望还是欲望操纵了你。你控制了欲望,就能驾驭自己的人生,被欲望操纵,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进而进入欲壑难平,越来越苦恼的人生。所以,面对名利,要追求!但要有度,有道!

我们追逐名利,我们寻找内心的渴望,我们寻找快乐和美好。我们人生所要追求的一切美好,又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内心。心安了,一切就美好了!

喜欢请点赞支持啊!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世间万物皆乌有,名与利、生与死,活在当下的你怎么看?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本源为空,从空中来,又归于空。万物之有也不是实有,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的。道家认为: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皆无有,人两腿一蹬的时候,什么名利,不都成了浮云吗?物质再多,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既然活着,还是先把生...

老子眼中的宇宙是如何产生的?
在老子的眼中,宇宙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对此,《道德经》中有两句话对我们释解这个疑问最关键,其一、是有关万物之所以产生的根因与内在法则,即“道法自然”。其二、是万物产生的蓄势而爆生的过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先简说第一点。“道法自然”,即道本身内含有一种自生的...

具体介绍一下纪晓岚的个人资料?
清代才子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享有与《聊斋志异》并行海内外的盛誉。他文情华瞻,慧黠敏捷,是个对句奇才,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浑若天成,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让人叹...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中云:“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是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懂劲”的功夫是阴阳相济,融为一体的功夫。是太极的入门功夫。只有“懂劲”了,才算是入了太极之门。所谓...

万物皆空是什么意思
万物皆空是一种哲学观念,意指世间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都在变化、流转之中,最终归于空无。这一观念的核心理念是“无常”。它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由五蕴组成的,这五蕴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事物,都只是暂时的现象,最终都将归于空无。换句话说...

佛语感悟人生的句子: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禅的真意在灵性的感悟和轻巧上。在开悟的一瞬间,足以让人们超脱和陶醉,时间的负累和沉重那时全化为乌有了。" 34、 "吸引知识精英,追求人生深意。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

化为乌有造句
成语英译 all wool and a yard wide灯谜面雀巢鸦占;白布染黑;七人皆失踪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化为乌有造句3 1、引线点着了,炸药包爆炸了,敌碉堡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2、大火四起,那间小木屋顿时化为乌有。 3、轰炸之后,整个学校完全化为乌有了。 4、我没考上重点学...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下一句是什么?
常人悲乎!“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庄子·齐物论》),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视功名为乌有,心中没有个“我”在,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何游而不逍遥!后篇几个寓言皆以阐发无功、无名、无己为义。 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

俗话说:“人一世,物一世。”不知你是如何去理解呢?
【人一世,物一世】,乃是指人在物在。人一旦死,万物皆休。意味着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凡事要看得开,能舍得,会知足。所谓的俗语人一世,物一世,说明人生的拥有物质只能在有生之年受用占有欲,教育人的要看破世情,至于身外之物不要过于看重,更不要舍命求财,谋财害命。人生只有生命的存在...

心情短语:不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22、夏天如同一个大火炉,好像要把世间万物化为乌有。 23、在这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季节,学校组织的野生动物园之旅来的真是时候,孩子们终于可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下好好的释放一下整个冬季的阴霾。 24、太阳越升越高,阳光越来越暖,生机越来越多。在阳光的照耀下,羽禽起飞觅食,生灵跑跳奔忙,人们开窗纳光,...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世人原为名和利,世上的人都是为了名利而活吗? -
戴舍欣瑞: 不是的,名利死了带不走,还有一群为创造主而活的!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佛曰 的话都有哪些? -
戴舍欣瑞: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对于《道德经》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段话如何加以理解?个“道”的意义是不是一样 -
戴舍欣瑞: 道.规律是存在的.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存在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可道.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述、用文字记录.非恒道.被认知的真理具有相对性.由于我们人类认知事物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所表述记录的并不是规律的本身.我们可以求索真理,但由于我们有限的认识,想穷尽无穷的宇宙终极规律,我们只能是无穷的接近.这就是为什么真理存在着相对性.怎么认知规律呢?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概念、语言进行逻辑的思辨来认识掌握规律.名.任何客观的存在事物.可名.我们都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其一个名词.非恒名.一旦我们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传承的文字,给与我们肉眼所见及心灵感知的事物命名,我们清楚地知道概念并不是事物的本身.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仓央嘉措《问佛》原文 -
戴舍欣瑞: 仓央嘉措《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美丽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世间万物既然明知会死,为什么还要活着? -
戴舍欣瑞: 世间万物之所以活着, 一,并不是都“明知”会死; 二,想知道何谓“活”?何谓“死”? 三,想享受痛苦与幸福; 四,前世的债未还清; 五,因为还尚未明白且想“明知”死的涵义,姑且还活着; 六,还在犹豫,究竟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万物万意,真是一言难尽.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 -
戴舍欣瑞: 老子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家,而这句话本身也是一个哲学范畴的论题!这种论题没有对也没有错,也许以现在的认识认为他是对或者是错的,但是几百年前,或者几百年后人们会有相反的见解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道德经第八十章 翻译 -
戴舍欣瑞: 1、【寡】动词用法,使……少.小国寡民:把国家变小,让每个国家的人口稀少.【陈】陈列,安放.【甘】甜美,这里作动词用,甘其食,让人民吃得好.【美】衣服好,穿着舒适.也是动词用法,美其服,让人民穿得好.【虽有舟舆,无以乘之】虽然有船有车,却没必要乘坐它们(因国土小,各国又互不往来)【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铠甲兵器,却因为没有战争而不用把它们陈列出来. 2、老子的这个理想国,国小人少,人们足不出国(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村),国与国之间互不往来,没有争夺,永远太平,其实就是要退回很早的原始社会中去.,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曾国藩一身所有经典的语录 -
戴舍欣瑞: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要怎样理解? -
戴舍欣瑞: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

类乌齐县1382828729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
戴舍欣瑞: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