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如何看待生死?

作者&投稿:危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每个人对生死都有不同的态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片赤胆的英雄,国破兵败浑不改志,屡拒招安慷慨赴死。

图|剧照周铁男

而电影《驴得水》中的周铁男,本来充满着正气,在与枪子擦头而过后就变成了一个贪生之人。

也许是应了那句“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周铁男看到过死亡边缘的恐怖,便再也没了反抗的勇气。

选择生还是选择死,这是人对生命的态度,无法评定对错。

儒释道三家对于生死的态度也有区别。

儒家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季路问孔子生死,孔子说:“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

可见儒家更看重“生”,主张活在当下,不去思考“死”的问题。

道家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大致意思是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

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庄子看破了生死,认为人死后,气还依然存在,会不断的转化,所以死就等于生,而生也相当于死。

佛家

佛家将“生死”看成是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为了解决这个“苦”于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些看法。

列举看法之一:“一切唯识”。

如果某人认为人没有灵魂,死了无法轮回,那么他死之后,就会如他所认识的这样,真的变成“人死如灯灭,一灭一切灭”!

如果有人认为,人死之后有灵魂(既然有灵魂,那么必然还会有灵魂所在的处所、时空等),那么他死之后,就必然会有灵魂,而且灵魂会如他的认识一样,处在某种时空之中。

儒释道三家,说法各不相同,是信鬼神而轻生,认为自身是臭皮囊随意舍弃;还是认为生命只有一次,需要把握当下;或者看重生命,依然舍生而取义。皆有其道理。

我们修行,最好能怀着一颗质疑的心,不妄信,也不随便怀疑,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以自己最喜欢的态度去面对生命。


年岁渐长,亲人一个个离开,如何看淡生死?
活在过去就不会有未来有时候这些小时候的回忆就会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面去,就比如说我自己个人而言,我小时候的小学是在我舅奶奶家那边上的,所以说我基本上小学全部都在舅奶奶家度过的,每次中午放学的时候总是会一蹦一跳的回到舅奶家去吃饭,然后中午在那休息一会儿,就算是我的犯了一点错误,...

“妈妈,我要去天堂了“——家长如何跟孩子讨论生死问题?
我就这样转移了这次谈话,对于还不到4岁的他,我还没有准备好怎么给他讲生死的问题,我给他讲过”妈妈会变老“这个事实,他的反应很激烈,我不知道对于生死他会是什么反应。事后,他又提了一两次,我都给他转移话题了,说小猴贝星球才好玩。在我们家我们有一个主题星球的故事(娃他爸的哄睡神奇...

你认为在与家长谈论生死的时候掌握哪些话语技巧?
掌握恰当的话语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谈论生死这样敏感的话题时更是如此。明确 首先,我认为在与家长谈论生死的时候,需要使用一些温和的话语来缓和气氛,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困难的信息。其次,当涉及到死亡这样的话题时,我们需要非常敏感和慎重。家长通常会非常情感化,所以作为人类,我们需要...

从中西生死观看中西文化差异
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把“精神”与肉体的绝对对立,使哲学追求一种摆脱感性世界束缚的纯粹思想的解脱,最终获得了灵魂的自由。西方文化不避讳死亡,并且认为只有理解了死亡才知道如何生存。对生死的追求 《论语·里仁》有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学向来追求生的意义,注重现世生活,一生为效忠...

佛教如何看待生死《慧觉转贴给大家看》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尝死?”本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死”在佛教称为“往生”。一个真正认清生死本来面目,了解因果的人,面对生死的态度,自然一心不乱。对生命的态度,自然是珍惜每一部份,以生命的无常为平常,让...

修行中的人们,如果你的亲人或朋友去世,你们怎样看穿这些生与死_百度知...
你问到生死方面,就好像你玩网络游戏或某个演员拍戏,这个游戏完了,不玩了,转另一个游戏;这部戏自己的角色完了,就换另一部戏,换个角色;过程中仍有新的朋友,新的家人,从不间断,人生如换件衣服,换部车般,我们说的“灵魂”或叫“神识”是不死的,身体的命运是前生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的...

生死关头的时候家人是怎么选择的?
人生都不容易,愿我们好好孝敬长辈,关爱家人,关心朋友,都付出一些爱吧!

生死大事怎么解决?
一些大企业家、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认为地球环境污染,这是大事;地球将来可能会毁灭,现在我们发展太空,搞移民计划,这是大事;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这是大事。但是,所有的大事都不如生命本身更重要,诸如生命的真相、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圆满。所以,生死的谜题如果不解开,怎么做都是如梦如幻。在梦...

西方哲学家的名言 关于生死的 两三句就行
苏格拉底: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维纳:(控制论创始人) “坦率的说,我们是注定要灭亡的行星上遇难船只中的旅客。然而即使在行将沉没的船上,人类的尊严和人类的价值不一定消失,相反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我们将走向深渊,但即使在临死的时刻,我们也应该保持人类的尊严。”...

逻辑学家面对生死门
假如他问的这个助手是说真话的,那么另一个助手就是说假话的了,假话助手会说死亡之门才是自由之门,真话助手会如实反映这一情况 假如他问的这个助手是说假话的,那么另一个助手就是说真话的,真话助手尽管会说出真的自由之门,假话助手也会把他的话反过来说 因此,不管怎么着,逻辑学家所得到的答案...

横山县19242778204: 道家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
表志西其: 一、贵生论 《让王》:“天下至重也……尊生者” 《在宥》:“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 以此进化出“养生论” 《在宥》:“至道至精,窈窈冥冥,形乃长生” 但与现代“物养”不同,重在“心养” 二、苦生乐死 不把死看成十分恐...

横山县19242778204: 试分析儒家生死观和道家生死观的异同 -
表志西其: 孔曰:杀身成仁 孟曰:舍生取义 荀曰:君子畏患而不避义死 儒家认为说:只要不是为了道义而死,都可以赖活着,但是一旦涉及道义,不惧死亡老子曰:万物都有始有终,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道家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开始,是回归共同 点:儒道都认为死亡不是最后的归宿.可以为了某些事情而牺牲

横山县19242778204: 周而复始,生死轮回,道家之淡然.这句话对于生活有什么意义? -
表志西其: 生死轮回不是道家学说.周而复始,指的是整体规律,copy比如生死,不是说一个事物在生-死-生-死中轮回,而是指道的规律,生养一物时,也会毁灭一物.人是万物之知一,万物可生可死,人也是这样,所以道家看淡生死,才有后来的“方生方死”之说.因此道家中的生死,不是佛道教、基督教等宗教中个人生命的生死轮回,而是指因循大道规律的万物的变化过程.

横山县19242778204: 道教的人生观念是什么? -
表志西其: 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并以人的方式在世界上消失,这就是道教的人生观.自然而来,自然而去,死后化归六气,重融自然.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个说的是道士修炼到一定境界后可以达到的.不以生喜,不以死悲,平静看待就可以了

横山县19242778204: 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你赞许庄子的生死观吗?儒家和道家生死观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
表志西其: 庄子提倡苦生乐死,直面生死,他认为死后什么也不用管、没有烦忧是快乐,但是绝不是庄子提倡轻生,他反对自杀,我很欣赏庄子的生死观,直面生死以达逍遥是非常好的,我不是很喜欢儒家的生死观,他们避讳死这个命题,为死而过度悲伤,不好,

横山县19242778204: 我国古代老子反厚葬,道家与其他学派出发点不同,思想不同,请你对老子和道家的丧葬观点作评析 -
表志西其: 道家持顺应天道、崇尚无为的超逸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在个体的生死观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乐死态度.生死若一,生和死是同一回事, 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故"生时乐生,死时乐死矣".他们认为大自然给我躯体,"载我以形",用生使我劳苦,"劳我以生";用老使我清闲,"佚我以老";用死使我安 息,"息我以死",所以以生为善也就要以死为善.由于道家将 生死齐量看待、乐死善生,所以在丧葬上对儒家倡导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主张薄葬.针对儒家倡导的孝道丧葬观,道家认为"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先秦道家的生死观和薄葬观充满着理性主义的光芒

横山县19242778204: 东西方生死观 -
表志西其: 由对待安乐死看中西方生死观的差异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安乐死成为凸入人类视野的新问题.安乐死的提出及由此引 发的纷争在西方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在我国,尽管医学界和理论界对此不乏研究,普通人却较少...

横山县19242778204: 道家所思考的问题是由什么形成的 -
表志西其: 真正的道家看待问题是从形而上和形而下来综合考虑的.形而上谓之道,就是看不见没有形体但又实际存在的宇宙规律,形而下之谓之器,也就是一切可以见到的物质世界.从有形和无形来看待一切,并不是只是当下世人只从物质的形而下去看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