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犯法后要斩首示众,这种制度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庞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邦为什么对司马欣如此憎恨,自刭之后还要被斩首示众?~

司马欣自刭之后还被斩首,这样的结局还要归咎于生前的所作所为,太过识时务叛秦投楚,后又叛楚投汉,背汉降楚,这几次三番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然而司马欣却因为太识时务最终让自己成为一颗墙头草,而最后这颗草被连根拔起,故刘邦对其憎恨不已。
史书中提到司马欣,主要就几个片断,但这几个片断,足以勾勒出司马欣起伏沉浮的一生。史书中司马欣第一次出场时是秦朝栎阳县的一个狱掾,是个管监狱的小官。就在这个小小的岗位上,司马欣做了一件足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事情。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到牵连,被栎阳县令逮捕入狱,入狱后的项梁开始疏通关系,他就请当时蕲县的狱掾曹咎写了封说情信给司马欣,司马欣于是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把项梁给放了。从此,司马欣的命运便和项家牵连到了一起。

扩展资料:
其实司马欣是称得上英雄的,以一个县吏,摇身一变成为秦军将领。章邯强盛之时,横扫诸侯。如果没有项羽,这些乌合之众会被章邯王离逐个消灭,司马欣因此会为秦立下大功,或许成为一代名将。

章邯势穷之时,利用早年的薄恩,使章邯全军投降,得以裂土封王。汉王出川,不学章邯以死抗争,而是和董翳降汉。其后项羽势大,他又投奔项羽,可谓识事务的俊杰。

司马欣死得冤,守成皋项羽以大司马咎为主帅,司马欣董翳为副手,项羽之不会用人可见一斑。

因为吕布身上有爵位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处以斩刑,再加上曹操为解心头之恨,所以才将吕布缢死后斩首示众。其实曹操这样对待吕布我一点也不奇怪,毕竟曹操是睚眦必报的人,当时他报杀父之仇时却遭到吕布大军的阻拦,还差点被吕布给生擒了,这种奇耻大辱曹操怎么可能忘记?这时候不报复吕布更待何时?

一、按照朝廷规程办事
三国时期对于处死有爵位的人是必须按照朝廷规程来处置,就算吕布战败成为阶下囚曹操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随便处置,否则会被外人议论。而在当时绞刑是最残忍的处置方法,所以曹操为解心头之恨便决定让吕布痛苦地死去。其实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操这样对待吕布也并不是多此一举,只是按照规程照章办事罢了。

虽然曹操当时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奈何实力有些欠缺,所以做事情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思量,就算为了报仇也要名正言顺。
二、为解心头恨侮辱吕布
我们都知道,当初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曾经率领大军前去攻打陶谦,没想到吕布受人怂恿竟然率军来阻拦,而且因为曹操布局失利差点被吕布生擒,虽然最后曹操带兵突围但这种耻辱他怎么可能忘记,所以在抓住吕布时并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命人将他绞死,看到吕布尸体时他觉得仍不解恨就命人又将他的头砍了下来。

估计吕布到死都没有想到曹操会这样恨自己,杀了他还要让他身首异处,昔日如此风光的大将军最后却沦落这样的下场也真是可怜。

震慑百姓、对罪犯的刑罚

古代面对这罪大恶极的罪犯,使用的都是非常残忍的手段进行惩罚,比如斩首示众,很多人就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现在不使用,而古代经常用这么残忍血腥的手段来执行这个惩罚,其实是跟当初的年代有关,在那时候,最厉害的刑罚有很多,斩首示众只是死刑的一个手段而已,还有更多的死刑惩罚。

为什么要斩首示众,就是想要震慑百姓,告诉老百姓,一旦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和被砍头的这个人一样,被抓起来执行,所以这个刑罚,就是杀鸡儆猴,将百姓镇压起来,让他们不敢造次,不然没有一个威慑,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知道在古代的治安可不是像现代这么先进,百姓的心态还是很狂野的,只有将造反或者罪大恶极的人拉出来斩首示众,才能震慑住他们。

斩首示众并不是最残酷的一种刑罚,还有五马分尸、车裂、凌迟处死等等,这些都是对付那些非常残暴的罪犯的一种手段,毕竟在古代,不像现在的人一样那么懂得律法的重要性,教育资源有限,只有用这些方法不停的劝告百姓不去触犯刑法,才能安然度日,不然整个社会的治安就无法无天了,所以这也是这些刑罚出来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会有斩首的刑罚,就是对恶人的一种惩罚,这个刑罚与现代的死刑差不多,但是比较血腥而已,都是用来对付恶人的,当然也有那些皇帝不爽之后杀头的,不过其中的主要目的也是进行惩罚,毕竟没有惩罚,对于大家触发律法的代价太小,还是有人经常的铤而走险,而死刑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遏制,不然失去了死刑,也就失去了震慑威力,毕竟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命永远是最宝贵的一样东西。



就是“杀鸡给猴看”,以此警示其他人,如果犯错也会有同样的出发,可以借此树立君王的威风,让人们从心里害怕,从而起到震慑作用,让人们从心里害怕不敢再犯错。

当然是为了警示大家了。一个人犯了罪,最后被处死,行刑时让百姓都看到,告诉他们,只要你犯了罪,下场就是这个。看到了事情的结果,自然会杜绝很多心存歹念的人。

中国古代的土地每年只耕种一次,秋后即收获之后,百姓已无农事,因此秋后处决有强制民众观看的意思,以起到警示作用。并且因为秋后已至秋末,临近冬季,有着肃杀之意,此时处决死刑犯更体现了法之威仪。
午门建于明代,有永乐皇帝朱棣所建。明代,只是“廷杖”时在午门处决,但有时也会打死,所以成了杀人的地方;清代只是打仗回来庆祝在午门而已。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其森严,犯人“斩首市曹”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的。所以“午门处斩”多出自电视剧杜撰。

斩首示众斩首示众,斩首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示众,就是为了一种杀鸡儆猴的作用,用于警告别人不要触犯法律,和现在的死刑一个道理,这种刑罚说白了就是方便统治才来的。


古代死囚犯为什么要秋后问斩,还必须是午时三刻?
所以秋冬时节也就是秋后问斩成为了自古以来的传统。再者选择秋冬季节行刑,还对人民有警示作用,毕竟这两个季节农民都比较空闲,有时间围观斩首。至于午时三刻,古代的一个时辰,就是今天的两个小时,我们推算的话就可以发现午时三刻大概就是今天的正午11:45。古代的人们迷信在这个时候阳间的阳气最盛,人...

古时候的斩首究竟有什么讲究,为什么会有秋后问斩?
具体到斩首的时辰,则是电视剧里常演的“午时三刻”。古人认为死者阴气太重,必须要选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斩首才行。午时三刻,大约为11点45分,太阳最盛,犯人被斩首后阴气瞬间消散——意思是罪大恶极之人,连鬼都不让你做。所以,不管是绞刑、斩首,还是凌迟处死,都要...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要在秋后问斩?而且还要选在午时三刻?
当然,在秋后审问和砍头时也要考虑到人们的时间。一般来说,人们会选择阴历的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进行询问,并在秋天之后斩首。这时,人们忙碌的农活基本结束了,所以他们将有时间到刑场观看。在古代杀人不是有什么目的可言主要杀人的真正目的是威慑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刑场周围观看。一般来说,是...

为何古代要在秋后、午时三刻斩首囚犯?
要想解开这个疑问,我们就得首先搞清楚“午时三刻”究竟指的是什么时间。实际上,午时三刻指的大约是12点45分左右,而这个时间段,正是一天之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刻,古代人认为杀人刑法是属于“阴事”,因此刽子手都是担心招了鬼魂缠身。选择在午时三刻太阳正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斩首,不仅能够震慑...

怠慢详细解释
怠慢,亦作“怠嫚”,指的是懈怠、轻忽的行为。在历史文献中,怠慢的用例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礼仪等多个领域。在《周礼》中,规定巡礼时对怠慢者进行惩戒;在《三国志》中,诸葛亮强调尽忠者赏,犯法怠慢者必罚;在《七国春秋平话》中,怠慢者将被斩首;《明史》中,边关守臣因循怠慢导致城堡不修...

古代行军打仗时,为什么偏好“斩首”?
但是这种刑罚早在秦汉时期,是可以分为三种的,即:斩、枭首和弃市。“斩”就是直接一刀把头颅砍下来,“枭首”指的是把人的头颅卡下来后还要挂在杆子上示众,而“弃市”则是在菜市场这样的地方把人先用别的刑罚,如绞刑,先弄死,然后再割下他的头颅示众。在古代,斩首是程度比凌迟轻,比绞刑重...

古代被宰白鸭的少年只有16岁为什么会被斩首
古代可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没有孩子和大人犯法会不同的处置。

古代判死刑为何要“秋后问斩”?
而秋季草木枯萎,万物蛰伏,天地一片萧瑟,方可执行斩首。此外,学界还有另外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士农工商之中以农民人数最多。秋季之前人们都会忙着干农活,没空闲时间来观看犯人被斩首,如果在秋季之前处刑,起不到震慑作用。但是在秋季收获农作物之后,老百姓们基本就没啥事可干了,空闲...

张苍本是一个死刑犯,他是怎么摇身变成当朝宰相的?
早期的时候他就在秦超担任御史,这个御史的官位就相当于图书馆管理员。后来他犯了法就逃跑回了家,当刘邦的起义军路过他老家阳武时,他便跟随刘邦一起征战天下。但是他后来又犯了一次法,这次犯法差点要丢了小命。正当准备砍头时被王陵看见,就对刘邦请求免了他的死罪。原来,古时候斩首时都是要脱衣服...

古代对强奸犯是怎么处罚的
到了元朝,因为“程朱理学”的广泛传播,女子三从四德、烈女不侍二夫的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明清时期,社会上涌现出大量丈夫过世后,恪守贞操,守寡到去世的烈女!但是在元明清,对于强奸犯的处罚相比于宋代更为宽松,改斩首为绞刑,强奸未遂仗责100,流放三千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与未满12岁幼女发生...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人在杀人后为什么要把人头割下来?
祁眉邦止: 一般只有犯法的死囚才被砍头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人为什么犯法后要在秋后问斩
祁眉邦止: 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为什么都“凌迟处死了,还要斩首示众”?凌迟处死的意思是一点一
祁眉邦止: 凌迟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 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代丈夫犯了罪的女子,会受到怎样的牵连 -
祁眉邦止: 第一种方法,斩首示众.在古代,有一种制度就做株连九族.一般,当男子犯了死罪以后,被斩首的不只是男子自己,还有家中的妻子和儿女,并且还包括自己的亲人等.当年,明朝的功臣李善长被朱元璋斩首的时候,就连累了自己的家人一同...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代里对死刑有哪几种处理? -
祁眉邦止: 死刑 中国古代的死刑种类很多,死刑不仅仅是剥夺犯罪人的生命,还包括了羞辱、报复等含义.有的是一种很残忍的酷刑.其种类有:凌迟、斩首、绞、赐死、弃市、车裂、脯、戮、炮格、磔(音折)、烹、焚、枭首等.有的是法定刑,如斩首...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斩首之刑从何而来? -
祁眉邦止: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时的死刑有车裂、斩、杀等名目,但那时的斩不是斩首,而是斩腰.执行时,囚犯的身体伏在“椹质”上,刽子手用巨斧砍断其腰(参见本书《腰斩》).所以,“斩”字用“车”作部首,是取和车裂同样...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人斩首为何要在菜市场 -
祁眉邦止: 一方面是封建统治者想要杀一儆百,还有就是劳动人民能发泄一种对罪人的痛恨把.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人斩首为何要在菜市场斩首 -
祁眉邦止: 人多,示众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代有哪种刑法? -
祁眉邦止: 绞刑、膑刑、贯耳、贯鼻、夷三族、炮烙、刳剔、醢刑(剁肉酱)、斧钺、金瓜击顶、镬烹、鞭击、脑箍、凌迟、鸩毒、射杀、兽咬、车裂……………………

防城港市17664212594: 古代斩首示众为什么都选在“午时三刻” -
祁眉邦止: 午时三刻(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此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也就是古代阴阳家说的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杀人阴气能够即时消散,不能变鬼. 所以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此刻问斩后,被斩人阴气即时消散,不让其做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