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投稿:茶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从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我们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于是人们逐步改变了探究问题的方式。

190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议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23个数学难题之一。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质数之和。”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

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1+3”。

1966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和。”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1+1”,必须通过创造新的数学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

哥德巴赫猜想的奖金好像是一百万美金吧。哇。你不会想骗我们的答案去领一百万美金吧。我们是不会告诉你滴

证明:随便取一个奇数,如77,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即77=53+17+7;再取另一个奇数,如461,可以表示为461=449+7+5,也就是三个素数之和。461也可以写成257+199+5,它仍然是三个素数的和。有很多例子,也就是说,“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

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

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于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题面简单易懂,内涵深邃无比,影响了一代代的数学家。


扩展资料: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历史:

华罗庚是中国最早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从1936年到1938年,华罗庚去英国学习。华罗庚在哈代的指导下研究了数学理论,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的猜想,这几乎证实了所有偶数猜想。

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组织了一次数论研讨会。华罗庚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参加讨论班的学生,例如王元、潘承洞和陈景润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1956年,王元证明了“3+4”;同年,原苏联数学家阿·维诺格拉朵夫证明了“3+3”;1957年,王元又证明了“2+3”;1962年,潘城东证明了“1+5”;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都证明了“1+4”;1966年,陈景润在对筛法作了新的重要改进后,证明了“1+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三大数学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证明步骤如下
哥德巴赫猜想:大于6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1、偶数的拆分与合数删除
因为: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能够被2整除,我们令大于6的偶数为M,那么,M/2只有两种结果,或者为奇数,或者为偶数。不管M/2为奇数,还是偶数。
都有:①、M必然等于M/2+M/2,② 、M必然等于M/2+1,2,3,4,5,……(M/2-1)加上M/2-1,2,3,4,5,……(M/2-1)之和。或者说M=M/2±1,2,3,4,5,……(M/2-1)。
举例说明吧:偶数32,32=16+16=17+15=18+14=19+13==20+12=21+11=22+10=23+9=24+8=25+7=26+6=27+5=28+4=29+3=30+2。 我们把这里的加数与被加数分成两个相互对应的数列为: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
我们从这个加数数列与偶数数列,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不论是加数数列,还是偶数数列,都是相差1的等差数列,相差数不是素数2、3、5的倍数,那么,素数2、3、5对这两个数列必然要进行删除后,剩余的才是适应偶数32的素数对。
素数2的删除为:每两个数删除一个,并且只删除一个;素数3的删除为:素数2删除后的剩余数,每三个删除一个,并且只删除一个;……。虽然后面的删除数在这里看不出来,请看我写的《素数的综合计算方法》和《解除三大误区创建三个参数》,从大的方面和总体的方面,大素数的删除仍然遵循这一规律。
(2)、因为:偶数32能够被素数2整除,所以,素数2对加数数列的删除与对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
即素数2删除后,剩余所有适应偶数32的加数对为1/2,即删除了偶数对,剩余了奇数对。
严格地说为(M-2)/4取整数;因为,偶数32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所以,素数3必须对(素数2删除后的)加数数列删除1/3,素数3必须对(素数2删除后的)被加数数列删除1/3,它们的删除是完全不对应的,素数3合计删除奇数对的2/3,剩余奇数对的1/3;……。虽然后面的删除数在这里看不出来,仍然是:从大的方面和总体的方面,大素数的删除仍然遵循这一规律。
(3)、我们再看删除因子:从偶数32来说删除因子为√32以下的素数,应该为5及5以下的素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加数为√32以下的素数,那么,被加数就只能为√16以下的素数,即小于素数3以下的素数为删除因子。当然,在这里是不很明显,对于大偶数来说是比较明显的。
(4)、另外一方面,在这里是看不出来。如果说,您进行实际操作就会知道:任意设两个素数删除因子为A、B。
那么,素数删除因子A的删除间隔,必然不是素数删除因子B的倍数,反过来说,素数删除因子B的删除间隔,也必然不是素数删除因子A的倍数,如果素数删除因子A对加数数列进行删除,素数删除因子B对被加数数列进行删除,素数A删除B个删除数中,必然有一个删除奇数对与素数B的删除奇数对为同一个奇数对,反过来,素数B删除A个删除数中,必然有一个删除奇数对与素数A的删除奇数对为同一个奇数对。
说到这里,强调一点:“哥德巴赫猜想”是大于6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也正是大于6的偶数可以被最小的素数2整除,素数2对组成偶数的加数与被加数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删除了组成偶数1/2的偶数对,剩余了1/2的奇数对,才有266年的哥猜之说。
如果,偶数不能够被素数2整除,素数2对组成偶数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数,不相对应,就没有剩余奇数对,也就没有哥猜之说了!
再看偶数42,
42=21+21,22+20,23+19,24+18,25+17,26+16,27+15,28+14,29+13,30+12,31+11,32+10,33+9,34+8,35+7,36+6,37+5,38+4,39+3,40+2。
我们把这里的加数与被加数分成两个相互对应的数列为: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21,20,19,18,17,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偶数42可以被素数2、3、7整除,素数删除因子2、3、7对组成42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
偶数42不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5整除,素数删除因子对组成42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不对应的,即对加数数列必须删除1/5,对被加数数列必须删除1/5,合计算删除2/5。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删除规律。
2、偶数与素数删除因子删除后的剩余奇数的关系
其实,大于6的偶数,可以分解为三种类型:6X,6X+2,6X+4。这里的X为:X≥1的自然数。 素数2、3删除后的剩余奇素数,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3,6N+1,6N+5。
这里的N为:N≥1的奇数。这里的1和5为小于6,且不能够被组成合数6的素数因子2和3整除,下同。
当偶数为6X时,即偶数能够被素数3整除,
该种类型的偶数可以表示为:6X=(6N+1)+(6N+5)。 当偶数为6X+2时,即偶数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该种类型的偶数可以表示为:6X+2=(6N+1)+(6N+1)或者(6N+5)+3。
当偶数为6X+4时,即偶数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该种类型的偶数可以表示为:6X+4=(6N+5)+(6N+5)或者(6N+1)+3。
上面式子中的(6N+1)+3和(6N+5)+3,意思是说:当偶数不能被素数3整除时,偶数-3一定不能够被素数3整除,如果偶数-3不能够被其它删除因子整除,那么,(偶数-3)+3,必然为适应该偶数的素数对。
∵:(6N+1),(6N+5),式子中的N都是取自然数。(6N+1)中的N≠0。
∴:(6N+1),(6N+5)的值都是奇数。不能被素数2整除,同时都不能被素数3整除。
故,任何大于6的偶数分解为:(6N+1)+(6N+5);(6N+1)+(6N+1);(6N+5)+(6N+5)时,只要这些加数与被加数,都不能被≥5的素数删除因子删除,那么,没有被大素数删除因子删除的加数与被加数所组成的奇数对,就是适应该偶数(1+1)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解。
如何确定≥6的偶数为哪种类型的偶数呢?如果偶数能够被6整除,为6X型;如果偶数-2能够被6整除,为6X+2型;如果偶数-4能够被6整除,为6X+4型。
(1)、任意偶数的奇数对,即:素数2删除偶数对后,自然数中剩余的都是奇数,能够表示为自然数之和等于该偶数的为奇数对。设任意偶数为M,因自然数1不是素数,
故任意偶数的奇数对为:(M-2)/4;
(2)、素数2、3删除后的剩余奇数对为:当偶数能够被素数 3整除时,即6X型,每三个奇数对必然剩余两个奇数对,为(M-2)/4*2/3=(M-2)/6,
举例说明:如偶数96能够被3整除,为6X型,(96-2)/6≈15,为15个奇数对。实际为5+91,11+85,17+79,23+73,29+67,35+61,41+55,47+49,53+43,59+37,65+31,71+25,77+19,83+13,89+7,共15个奇数对。
组成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与(6N+1)+(6N+5)的搭配相稳合。
如果偶数M不能被素数3整除,那么,素数2和3删除后的剩余奇数为:每三对奇数剩余一对奇数,即:(M-2)/4*1/3=(M-2)/12。
举例说明:偶数56为6X+2型,(56-2)/12≈4,实际为7+49,13+43,19+37,25+31共4个奇数对,组成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与(6N+1)+(6N+1)的搭配相稳合。
偶数64为6X+4型。(64-2)/12≈5,即5对,实际为5+59,11+53,17+47,23+41,29+35共5对,组成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与(6N+5)+(6N+5)的搭配相稳合。(素数2、3、5删除后的剩余奇数与偶数之间的关系,略。详见《解除三大误区创建三个参数》中的素数对参数表及计算方法)。
那么,怎样计算这些素数2、3删除的剩余奇数对,如何被≥5的素数删除因子册除呢?
从上面这些加数与被加数看,不论是加数与加数之间,还是被加数与被加数之间,都是间隔距离相差6的连续数,根据素数删除规律,设素数删除因子为N,如果偶数不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N整除,且N≥5,因为,这些连续奇数的间隔都不是≥5的素数删除因子的倍数,应该是N个连续奇数中,必然有一个奇数是素数N的倍数的数,即必然被素数删除因子N删除一个数,并且只有这样一个N的倍数的数字为删除数。
对于加数来说,素数N应该删除1/N个,对于被加数来说素数N应该删除1/N个,都必然只删除1/N个,合计应该删除2/N,必然剩余(N-2)/N为剩余奇数对。如果偶数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N整除,那么,素数删除因子对组成偶数奇数对的加数与被加数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素数删除因子N只能删除偶数奇数对的1/N对。
因此,我们把不能够被所有奇素数删除因子整除的偶数称为最低素数对偶数。
下面,我们就计算最低素数对偶数的素数对: 则有:设任意偶数为M,设√M≈N,删除因子为:2,3,5,7,11,…N, 当偶数不能被所有奇素数删除因子整除时,素数对≥(M-2)/4*1/3*3/5*5/7*9/11*……(N-2)/N。我们把这个式子,叫做最低素数对偶数表达式或者说叫素数对下界公式。
为什么说,上面式子中≥成立呢?
大于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式子的计算中,都是按不论是加数还是被加数,只要删除其中的一个数,即删除一个奇数对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式子中没有排除不同的素数删除因子,共同删除一个奇数对的事实。如果排除,实际删除的就还要少,剩余的就还要多。所以,这里的≥成立。至于,同一素数删除因子删除一个奇数对的加数和被加数的现象等,后面再说。
根据乘法规律,任何数字乘以小于1的数,数值变小,设合数为Z,则(Z-2)/Z<1,我们将小于最大删除因子N的奇合数空缺,代入(Z-2)/Z,则当偶数不能被6整除时,素数对≥(M-2)/4*1/3*3/5*5/7*9/11*……(N-2)/N>(M-2) /4*1/3*3/5*5/7*7/9*9/11*11/13*13/15*15/17……(N-2)/N=(M-2)/4N,
∵:只有当M>N*N+3时,(因为1不是素数,我们在计算奇数对时就排除了偶数的两个自然数),故,N才对偶数M发挥删除作用。M-2≥N*N+3,其实,对于大偶数来说,也不在乎2个自然数的差距(我们在取素数删除因子时,往往远远超过偶数的两个自然数的关系)。
我们将M-2换成N*N,代入上式,有偶数的最低素数对≥(M-2)/4N≈N*N/4N=N/4。 即:偶数的最低素数对≥N/4,N为偶数的最大删除因子。 当然,N也可以为偶数平方根取最大的整数。
同一素数删除因子在删除一个奇数对的加数数列和被加数数列时。
从上面的偶数96可以看出:96能够被6整除,也就是能被素数3整除,那么,素数3对于(M-2)/4的奇数对的删除中,对于奇数对的加数数列与被加数数列的删除,是完全对应的。
所以,素数3对于奇数对的删除为:每三个奇数对只能删除一个奇数对,必须剩余两个奇数对。假设我们将能够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按照不能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最低素数对偶数)进行计算,那么,就多删除了1/3。
如果我们认定不能被任何奇素数整除的偶数的素数对的计算,为最低素数对的计算方法。那么,能够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就应该为最低素数对除以2/3后乘以1/3,我们设偶数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整除的删除因子为L,即最低素数对除以(L-1)/L后乘以(L-2)/L,即最低素数对乘以(L-1)/(L-2)。
我们知道偶数最低素数对≥N/4,
如:偶数能够被素数3整除,素数对则≥N/4*(3-1)/(3-2)=N/2;
又如:偶数能够被素数删除因子5整除,素数对≥N/4*(5-1)/(5-2)=N/3,能够被其它删除因子整除的,照猫画虎;能够被多个素数删除因子整除的,应该同时这样进行计算。这就是人们所看见的相邻不同的偶数,素数对的多少参差不齐的原因所在。是因为,偶数的大小虽然相邻,但能被那些删除因子整除,并不相同。
从上面的计算:当偶数不能被所有素数删除因子整除时,素数对≥N/4。当N/4≥1时,必然有素数对,也就是最大的删除因子大于4,也就是偶数≥16时,必然有素数对。 素数删除因子N>4,即N≥5,素数删除因子N≥5,偶数必须>25,是因为√25=5。
在实际验算中,这种偶数≥16时,不能被素数删除因子3整除的偶数,就有(6N+1)+(6N+1)或(6N+5)+(6N+5)素数对的存在。
如:16=5+11,20=7+13。设偶数为M,当M≥16时,√M≥4,偶数M的素数对≥1,“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再从能够被素数3整除的偶数,素数对≥N/2看,因为2不是奇素数,故当N≥3时,偶数必须>9,是因为√9=3,当偶数为12时有,5+7,偶数为18时有,7+11,5+13,都是(6N+1)+(6N+5)的素数对。设偶数为M,当M≥12时,√M>2,偶数M的素数对≥1,“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当任意偶数≥16时,√M>4,即N>4,N/4>1,必然有(1+1)的素数对,同时,我们知道当偶数≥6至14时,也有(1+1)的素数对。
∴: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

  哥德巴赫猜想并非现代数学所力不能及.由于200多年人们无法证明,所以被数学界神秘化,由于数学家都无法证明,所以就扬言只有找到新的数学工具和方法才能破解,于是使研究迷失了方向,方向不对永远是缘木求鱼.
  其实猜想再难,但最终如有人破解了,肯定是十分简单明了.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专家和作者本人才能看懂,一纸天书,又有什么作用呢?
  就是怀着这样的心境,我研究八年,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本人高中文化,手头没有一纸参考文章)终于走出这个迷宫.
  数学是最严谨的科学,正确是否是不讲半点感情因数,当然我说证明了还需大家的论证.
  ”证明”说白了是一种说明,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信不信由你,文章内容切不是我见过的文章中主要”强词夺理”来推断.而是用数式来说话,从” 6”以上的偶数都可以我的方法来说明,来验证.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网上五花八门,但一看都是些举例说明其自我的“猜想”。列举法是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就算你证明了无限大的偶数M,但M之后的偶数你又如何解释呢?筛法也无能为力。由于人们自身的束缚,起码的方向和方法和思路都不对,那么永远是缘木求鱼。
  我研究八年,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①找出2和3之外的其他质数的通式
  ②用代数式算出M中的质数量
  ③当M=2的n 次方 时猜想成立,我们可以计算出多少质数对
  ④当M含根号M内2之外其他一个或多个质因数时,也可以计算出有多少质数对,对于任意一个偶数M(6.+∞)同样可以用代数式来计算,并没有半点自创的理论和”自我猜想.”
  如果文章自己都说不明白,怎有要别人承认.”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最终是一篇通俗的科普读物,无需高深的知识,大众都能接受.并能自我演示一番.

  哥德巴赫猜想并非现代数学所力不能及。由于200多年人们无法证明,所以被数学界神秘化,由于数学家都无法证明,所以就扬言只有找到新的数学工具和方法才能破解,于是使研究迷失了方向,方向不对永远是缘木求鱼。
  其实猜想再难,但最终如有人破解了,肯定是十分简单明了。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专家和作者本人才能看懂,一纸天书,又有什么作用。
  就是怀着这样的心境,研究八年,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本人高中文化,手头没有一纸参考文章)终于走出这个迷宫。
  数学是最严谨的科学,正确是否是不讲半点感情因数,当然说证明了还需大家的论证。
  ”证明”说白了是一种说明,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信不信由,文章内容切不是见过的文章中主要”强词夺理”来推断。而是用数式来说话,从” 6”以上的偶数都可以的方法来说明,来验证。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网上五花八门,但一看都是些举例说明其自的“猜想”。列举法是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就算证明了无限大的偶数M,但M之后的偶数又如何解释。筛法也无能为力。由于人们自身的束缚,起码的方向和方法和思路都不对,那么永远是缘木求鱼。
  研究八年,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①找出2和3之外的其他质数的通式
  ②用代数式算出M中的质数量
  ③当M=2的n 次方 时猜想成立,可以计算出多少质数对
  ④当M含根号M内2之外其他一个或多个质因数时,也可以计算出有多少质数对,对于任意一个偶数M(6。+∞)同样可以用代数式来计算,并没有半点自创的理论和”自猜想。”
  如果文章自己都说不明白,怎有要别人承认。”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最终是一篇通俗的科普读物,无需高深的知识,大众都能接受。并能自演示一番。
  

由于我在2013年投稿给中国科学数学杂志社接受转发在百度终极素数定理栏。函数式是:π(x)=x*(pi-1)!/pi!+i 。
我先从中证明了“终极素数定理”又从该得到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定理的方法,得出它的函数式:1≦√〔(2n)*(pi-1)!/pi!+i 〕祥细证明论文发表在百度关注栏科技二三事中。现在先解决“充分大”。2n作为充分大数,当n趋向很大很大时,2n应是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再据论文中方法一步一步走就能得到每一阶偶数最少有一对素数对当偶数值越大得到的素数对数越多最多不超过该偶数中总素数个数和的开才值(取正整数)。
下面举列证明是正确的如:2n取n为5、25、50、……
当2n=10,先开方得3、2、二个素数去除剩下的数得5、7、又二个素数总共得四个素数,据论文中方法再开方就能取得二对素数对。正确?对照素数表得到3+7;5+5;等二对是正确的。其它偶数也以此类推。50偶数为四对;100偶数为五对……。去查素数表这三都是正确的。其他每阶偶数都依此类推。就可找到充分大的偶数包有只小一对素数对。所以定理成立。


是谁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肿么证明的?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克劳德·哥德巴赫提出的一个有关质数的猜想,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意大于5的整数...

如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于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题面简单易懂,内涵深邃无比,影响了一代代的数学家。

如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①找出2和3之外的其他质数的通式 ②用代数式算出M中的质数量 ③当M=2的n 次方 时猜想成立,我们可以计算出多少质数对 ④当M含根号M内2之外其他一个或多个质因数时,也可以计算出有多少质数对,对于任意一个偶数M(6.+∞)同样可以用代数式来计算,

如何证明歌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公式及“哥猜”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设偶数为M,素数删除因子为√M≈N,那么,偶数的奇素数删除因子为:3,5,7,11…N,1、偶数(1+1)最低素数对的正解公式为:√M\/4,即N\/4。2、如果偶数能够被奇素数删除因子L整除。偶数的素数对为最低素数...

哥德巴赫猜想怎样证明
证明进程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所谓“9+9”,翻译成...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是什么?
然而48825是个奇数,也是个合数,与偶数和素数的条件都不符合,所以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以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简要证明,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完备、充分的证明,只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属于哥德尔计算机类型的数学问题---即只要约定一些条件和方法,该难题都可以解决。例如1923年,著名数学家哈代和李特尔伍德宣布证明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实情况是怎样的?
截至2023,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被完全证实。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了两篇论文,宣布对弱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彻底的证明。这一猜想涉及偶数的表示,即任何大于7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质数的和。这一结果被认为是朝着证明更强形式的哥德巴赫猜想迈进了一步,后者是关于...

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了吗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是什么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从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

防城区13042702107: 谁告诉我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 -
狂建羚羊:[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的由来 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他写道:"我的问题是这样的: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就是质数)之...

防城区13042702107: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步骤 -
狂建羚羊: 证明进程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

防城区13042702107: 哥德巴赫猜想怎么证明
狂建羚羊: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设偶数为M,素数删除因子为√M≈N,那么,偶数的奇素数删除因子为:3,5,7,11…N, 1、 偶数(1+1)最低素数对的正解公式为:√M/4,即N/4. 2、如果偶数能够被奇素数删除因子L整除.偶数的素数对为最低素数...

防城区13042702107: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
狂建羚羊:[答案]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初等数学的证明摘要::凡>4的偶数都E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p1+p2),或p+p,凡>6的偶数都可从下式中找到相应的素数对:P1=(E/2-A),P2=(E/2+A) (当E=2P时)还存在E=P+P的情形. 即偶数两...

防城区13042702107: 哥德巴赫猜想1+2具体是怎样证明的? -
狂建羚羊:[答案] 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中国数学家陈景润...

防城区13042702107: 如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
狂建羚羊: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防城区13042702107: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是什么?从20世纪开始数学家们就在不断地逼近哥德巴赫猜想,从一开始的9+9到陈景润的1+2,这些是怎么证明出来的?就是从哪... -
狂建羚羊:[答案] 在一些稍微象样的'证明'中,基本都是一种思路,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2n=1+(2n-1)=2+(2n-2)=3+(2n-3)=…=n+n,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

防城区13042702107: 哥德巴赫猜想 如何验证? -
狂建羚羊: 我和你一样大,也不清楚如何去证明.可我download了点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

防城区13042702107: 如何证明“1+2”(哥德巴赫猜想) -
狂建羚羊:[答案] 如何证明“1+2”(哥德巴赫猜想) 这个问题的提法是不正确的.“1+2”不是哥德巴赫猜想之本义简述.哥德巴赫猜想的本义是“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表二奇素数之和”.因此哥德巴赫猜想正确的简述是“1+1”---也就是“任...

防城区13042702107: 哥德巴赫猜想的求证 -
狂建羚羊:[答案] 按照数学家的公式和思路是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 请看素数对折法,它将带你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学领域. 把偶数分类,把影响其组成素数对儿的因素(合数)公式化, 按照偶数的素数对形成的实际规律进行计算, 把大于素数37的奇数都当做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