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两课时(2)

作者&投稿:壬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学生1:(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 让你读诸葛亮你就激动,不激动。咱们再来一次,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再读,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预备开始。

  学生2:(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迅请到船里。

  老师: 好嘛!那个时候鲁迅先生还没出世呐。谁再来读读?

  学生3:我想再找一个地方。

  老师: 你想读这个地方吗?

  学生3:想。

  老师: 那就请你读。

  学生3:(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萧请到船里。

  老师: 鲁肃又变成鲁萧了,鲁肃要是听到的话,对你们两位准有意见,名字可不是随便能改的哟。谁再来读?

  学生4:(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 这才像个真正的诸葛亮嘛!但是,王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是不是啊?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改不改?把它改一下。

  学生: (纷纷示意)不能改,不能这样改。

  老师: 不能改?你说为啥不能改?

  学生1:因为如果加上这两句话,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的,如果直接说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也许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他一看,噢,来了大雾了,就今天了。

  老师: 分析得不错。

  学生2:第一天第二天虽然说没动静,其实他这边盘算着呐,第一天第二天说明他做事情不是非常得急,而是他沉着冷静。

  老师: 你还注意了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

  学生3:如果你直接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的话,说明他非常直接就想到这里了,而没有想他那么的非常的,就是我说的那个沉着冷静。

  老师: 噢,还有,请你。

  学生4:这样还能看出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非常有把握。

  老师: 非常有把握。如果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内情的人,人家都着急死了,诸葛亮你完蛋了,你怎么还不动啊?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火已经烧到眉毛上了,你怎么还没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咱们这位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谁的谋略高?

  学生: (齐答)诸葛亮。

  老师: 谁的智慧高?

  学生: (齐答)诸葛亮。

  老师: 这就是诸葛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学生: (齐答)神。

  老师: 妙不妙?

  学生: (齐答)妙。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学生: (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同学们,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前面一句后面一句把它们联系起来,是不是?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前后那句话联在一起能够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注意,是前后两句话,前面是诸葛亮想的、预测的,后面是事实上发生的,这个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句子。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 咱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1:我觉得还有“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这是诸葛亮预测的。

  学生1:还有就是“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一开始诸葛亮就预测到在大雾的时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曹操在营寨里听到诸葛亮他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就让弓弩手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 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是不是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引读)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 (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 同学们,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

  学生: 笑着说。

  老师: 他是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前面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都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 (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就两个同学笑了,其他都没笑。一本正经那可不行。诸葛亮是笑着说,得笑,笑出来,咱们再来一遍,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 (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自己读书,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

  学生: (自由读)

  老师: 诸葛亮在笑谁?你说。

  学生1:诸葛亮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其实应该深沉一点。同时他也是在笑鲁肃,前面说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认为曹兵不会出来,也是在笑鲁肃。

  老师: 诸葛亮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怎么样?

  学生: 了如指掌。

  老师: 了如指掌,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这叫轻蔑的笑。曹操,哼!我早就有数。来,你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这是在笑曹操。

  学生2:我觉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神机妙算,笑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老师: 他非常满足、非常自信,对草船借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对呀,这叫自信的笑,这叫胜利的笑。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不错,诸葛亮还在笑谁?

  学生3:他还在笑鲁肃,鲁肃前面问诸葛亮。

  老师: 鲁肃是怎么说的?

  学生4:吃惊地问诸葛亮说:“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后面回答了鲁肃。

  老师: 他是在——

  学生4:解释。

  老师: 在解释,是在宽慰鲁肃,是不是?鲁肃啊鲁肃,你真是个老实人,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明白我的用意呀!是吧?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的笑。来,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不对不对。我跟你说啊,鲁肃是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你说。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兵一定不敢出来。

  老师: 啊?不不。你说了应该让我们不吃惊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谁来安慰安慰鲁肃?来,请你。我做鲁肃。咱们开始,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5: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谁再来安慰安慰鲁肃?请你。

  学生6:请老师配合我。

  老师: 好,我来配合。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6: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这回我鲁肃总算放心了。诸葛亮他还在笑谁?

  学生7:笑周瑜。

  老师: 你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7:我觉得前面主要是周瑜想害诸葛亮,而现在诸葛亮马上就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会有十万支箭了,他就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

  老师: 所以诸葛亮那句话最后是怎么说的?

  学生7:他应该是这样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回去干嘛?

  学生7:回去交差。

  老师: 回去交箭,交了箭怎么样?

  学生7:交了箭就自由了。

  老师: 就自由了。我气死你,你不是要害我吗?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周瑜、周公瑾呀,你要跟我斗,还嫩点儿!”是吧?这叫什么笑?这叫会心的笑,这叫自豪的笑。你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7: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学生: (齐答)神。

  老师: 妙不妙?

  学生: (齐答)妙。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学生: (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1:我还从第四自然段最后那个“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还有第五自然段的那个“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诸葛亮不让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好了。

  老师: 这说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

  学生: 了如指掌。

  老师: 谁还有吗?

  学生2:还有就是第二自然段后面“从明天起到第三天上,请派五百个兵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然后到第四自然段的“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有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前面他答应了周瑜说要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但是造箭必须用哪些东西?他是喝了几杯酒就走了,啥也没有用,他不能什么也不用就造出十万支箭,他后来就去借箭。

  老师: 借船的青布幔子、草把子是不是?前后联系起来,你说。

  学生3:我还有一个,诸葛亮预测印证他结果的前后两个句子。第一个是在第四自然段“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诸葛亮预测到了。第二个是在第十自然段“每只船大约五六千支箭,二十只船共有十万支箭。”印证他的预测。

  老师: 是啊,连箭的预测都那么准确。不多不少,刚好十万支箭。

  学生4:我这个是非常深沉的。“谢谢曹丞相的箭”,他表面上是在气曹操,实际上是要动摇曹操的军心。曹操的兵士看到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这么历害,而他们的主帅曹操却没有识别他的诡计,他们觉得对方十分强大,就觉得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老师: 就是在没有交战之前,先挫挫他们的士气,是不是啊?尽管你的发言已经有点超过了那个范围,但是我觉得你的理解的确非常深刻,也看得出你的知识面非常的广,真不简单。

  学生5:我还从七八自然段两句话“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就从诸葛亮把船一字儿摆开,这个就能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假如船是竖的过来的话,一条船就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横的一字儿摆开,才能受箭那么多。第八自然段“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也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 其实,这个地方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了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然后你联系后面那句话,曹操知道上当了,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5:诸葛亮不但事先已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多太多了,又是太精彩天精彩了。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

  学生: (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学生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老师: 心胸不如诸葛亮。

  学生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到正道上,做大事。

  老师: 这一点周瑜也不如诸葛亮。

  学生3:周瑜他只想前不想后果,而诸葛亮想事情比较周密。

  学生4:周瑜做事没有诸葛亮周到。

  学生5:周瑜做事欠冷静,就拿他想害诸葛亮这件事来说吧,他嫉妒诸葛亮比他有才干,他们现在是要联合抗曹,他却想害诸葛亮,是不是有点内讧的感觉。

  老师: 就是内讧。但诸葛亮显然比周瑜识大局。

  学生6:周瑜有点自不量力,他一开始想害诸葛亮的时候,他也不想想诸葛亮是什么人,诸葛亮早就把曹操鲁肃这些人了如指掌了。

  老师: 也包括对周瑜。

  学生6:也包括对周瑜了如指掌,他也不探听探听诸葛亮有什么样的才干就轻易下手,所以说他这点不如诸葛亮。

  学生7:周瑜做事非常着急,而诸葛亮做事非常冷静。

  学生8:周瑜没有诸葛亮算得准,因为周瑜先说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他想肯定造不好,肯定白给,可诸葛亮却说三天,三天确实造好箭了,说明诸葛亮比周瑜算得准。

  老师: 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 (齐答)想。

  老师: 想知道?

  学生: (齐答)想。

  老师: 一定想知道?

  学生: (齐答)想。

  老师: 真的想知道?

  学生: (齐答)想。

  老师: 下课!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谢谢同学们。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周瑜面和心毒,笑里藏刀,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草船借箭终获成功。周瑜长叹一声---?你从这声“长叹”里读出了什么? 读课文:“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原著:“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总结: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非凡才干。因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篇1 【单元目标】 第五组课文重在读懂“名著中的人物”。阅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课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 瑜 妒忌亮) 2、课文主要写( )由于妒忌( )的才干,要( )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顺利的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活动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在初读中把握文本内容,教会了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动画播放,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动画,请同学们欣赏,并提问: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2.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成功的原因。(二)初读课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呢?通过预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呢?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知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需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实质意义。

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下面是关于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 【1】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

平安县15515369833: 《草船借箭》 课文内容(小学六年级) -
窦泊凯纷: 最近,我在龙之志网上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是大作家罗贯中的著名作品..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书中“草船借箭”这一章节.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

平安县15515369833: 草船借箭的教材 -
窦泊凯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你们读过哪些中国古典名著?你最喜欢哪部...

平安县15515369833: 草船借箭故事的主要内容 -
窦泊凯纷: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

平安县15515369833: 草船借箭教学综合评价 -
窦泊凯纷: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

平安县15515369833: 草船借箭的教案
窦泊凯纷: 重点生字 诸:(诸)zhū 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犹“之”:“能事诸乎?”.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姓. 笔画数:10;部首:讠...

平安县15515369833: 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周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特意播放了电视剧
窦泊凯纷: 1、这个时候你怎么能睡觉呢2、我被优美的旋律深深的陶醉了

平安县15515369833: 草船借箭的经过和结果 -
窦泊凯纷: 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同时我们还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平安县15515369833: 19课草船借箭 第二段 -
窦泊凯纷: 旁白: (背景)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 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平安县15515369833: 课文《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 -
窦泊凯纷: 1、“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2、“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3、“掉转船头”“驶回南岸”既能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草船借箭》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平安县15515369833: 五年级语文第18课《草船借箭》 -
窦泊凯纷: 完璧归赵讲了完璧归赵 免持只会讲了蔺相如帮自己国家晚会尊严 廉颇和蔺相如何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