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坚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意思?~

这句话目前有两种读法和见解。
1、断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解释:常无,意欲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徼,通“侥”,边际的意思。我们要想更好地理解一个事物,必须要从常无的境界中体悟它的本源和本体,如要想更透彻精辟,则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
2、断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解释:常没有欲(欲可理解为人的情欲和志欲),才能观察到其至妙处。常有欲,才能观察到其规律及目的。推而广之,人类用无意识来发现事物的奥妙,用有意识来归属他的边界。
3、这句话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道德经》第一章。
4、第一章全段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全段翻译: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道德经

有三种解释:

古人解释版:我们要从常无中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观察道的边际。

现代解释版:我常常让自己处于“无欲”的状态 ,因为这样我才能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然后让自己进入“有欲”的状态,因为有欲望才会有动力,这样我才能够去证实或解决我发现的这些问题。

出土文物新版:所以,从“无欲”的角度可以观察天之道的奥妙。从“有欲”的角度能研究人之道的来龙去脉。

语出:老子《道德经》

原文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翻译:宇宙大道,是可以认知、表述、可以遵循的途径,但不是恒定不变的。这些理论也可以叙述清楚,但也不是亘古不变的概念。

从“无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始”的状态。从“有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母”的状态。

所以,从“无欲”的角度可以观察天之道的奥妙。从“有欲”的角度能研究人之道的来龙去脉。

两者来源相同,不同的称谓,但说的是一回事。道中的变化玄妙无比,是看清众多奥妙的关键。

扩展资料:

老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先有物质存在就是“道”,后有意识产生就是“名”,这就是两千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名和道,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认识是在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揭示出来了。

与今天人们所说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名”。

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名”的阶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名”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就发展到“科学知识”的阶段了。

人类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出自:春秋时期道家经典《道德经》,原文如下: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老子告诉大家,如果能让你的大脑停下来,不思考,就是无欲。当人们保持一直无欲的状态,这个状态也是二十一章提到的“恍惚”的状态,可以看到很奇妙的景象,这个景象很难用语言描述,这个景象就是指“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扩展资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这是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节。断句存在争议。

联系理论继承老子道德经的在第一节阐述的精神框架,通过对于精神要素的提炼,综合判断,断句应该是: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在没有掌握规律前,只能观察到道呈现出的奥妙的现象,在掌握了规律以后,就能够观察道生万物的原理,利用道。

常是规律的意思,常无常有,是掌握规律的状态。欲是主观目标的意思,妙指奥妙的现象,相对,徼应理解现象背后的深层关系,即为自然等级限制关系,也是道演变万物的形式,即道的样式、原理、功能等。

如同我们看见飞机在天上飞,不懂原理的人觉得很神奇很妙看到的是飞了飞了,但是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看到的是最大速度、最大载重能够达到多少,区别在于,常无与常有的关系。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眇:眼睛睁不开看不清,指事物初始状态;
徼:边界,指事物的外延特性;

这是承接上文“无”和“有”的,上文已经说明了“无”和“有”的定义,它是用来论证“‘名’可名也”,因为“无”和“有”都能被定义,还有什么不能被定义呢?基于此,既然“无”用来描述万物之始,“有”用来描述万物之母,那么我们如果想要洞悉万物的“眇”(初始状态)和“徼”(边界特性),我们就需要“无欲”和“有欲”;这里的“欲”并非欲望,而是对事物的看法;“无欲”指的是,要保持对事物最初始的看法;“有欲”指的是,要保持对事物尽可能多的看法;
-【翻译】
所以,如果要洞悉它的初始状态,就要从旁观者的角度,保持对事物最原本的看法;如果要探究它的边界特性,就要从实验者的角度,保持对事物尽可能多的看法

开篇讲的就是,怎么从万物当中寻求其中奥妙的办法;

全文:道可道,非常道。名非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最后一个字怎么读?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语出《老子 道德经》,最后一个字徼读作jiào,意思是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有玄妙深远的含义。全句可以翻译成:所以人们常常以无欲无求的心态来观察微妙的清净的境界,又常常以有欲有求的心态来观察玄妙深远的境界。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怎么解释
【出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道德经》【解释】徼:边际的意思。以:凭着,用以。其:指道。所以人们能够在恒久的无欲念、无妄想的情形下去体会“道”的妙处;在长期的积极思索的情况下通过对万物的观察能够触摸到“道”的边沿,发现...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怎么解释
出土文物新版:所以,从“无欲”的角度可以观察天之道的奥妙。从“有欲”的角度能研究人之道的来龙去脉。语出:老子《道德经》原文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意思?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意思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出自《道德经》宇宙万物最初没有名字,不做分别。有了名字,才分出万物。所以世上区分万物,用以观察相互的内部关系;整体待之,用以研究总的运行规律。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意思
本句自古有两种断句的争论。第一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无,意欲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第二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没有欲(欲可理解为人的情欲和志欲),才能观察到其至小至微。常有欲,才能观察到其...

常无欲以观其妙,是什么意思
断句:常无,欲以观其妙。无:指不对事物或现象作区分,视作一个整体。要常从整体(宏观、战略)上,观察事物的运行,探索其中的奥妙(规律)。

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欲是什么意思
常无,欲以观其妙。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其中的欲,动词,意思是想、想要。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人类常常假借抽象的无,想要观察到万物的奥妙。有的《道德经》版本把这句话的原文断句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其中的欲,就成了名词,意思是欲望。

谁能解释下“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jiǎo徼.”的意思 -
闵罡含珠:[答案] 所以我从来都不希望啊通过什么观得大道的奥妙,只是常常希望啊通过什么观得大道的行迹.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还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闵罡含珠: 1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 -
闵罡含珠:[答案] 《老子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自古及今译道德经者不计其数,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以儒眼看佛,佛不得不儒,若以佛眼看儒,儒不得不佛.站在不...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怎么理解 -
闵罡含珠:[答案] 宇宙刚开始,没有名字,不作分别,自成一体. 有了名,才可以分出万物,各立门户. 故,经常有名,观察其内部相互关系;经常无名,观察其整体运行规律.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 -
闵罡含珠: 本句自古有两种断句的争论. 第一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无,意欲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 第二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没有欲(欲可理解为人的情欲和志欲),才能观察到其至小至微.常有欲,才能观察到其规律及目的. 自从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后,大家更趋于第二种断句.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什么意思 -
闵罡含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意思:所以人们能够在恒久的无欲念、无妄想的情形下去体会“道”的妙处;在长期的积极思索的情况下通过对万物的观察能够触摸到“道”的边沿,发现一些端倪.强调“无欲”,力求得道.以:凭着,用以.其:指道. 【出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道德经》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的意思 -
闵罡含珠:[答案] 这里的“无”,其实,就是现代的辩证思维方法“综合与分析”中的综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就应该从整体中来把握、观察、感受. 故常无:所以一般不做分解,从整体角度出发来进行综合思维. 欲以观其妙:以便觉察到其中的...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意思? -
闵罡含珠:[答案] 妙,指无名“天地之始”的整体运动现象与规律.徼,指有名“万物之母”的部分及其联系的运动现象与规律.但,无论有,还是无,都是为了求道和循道.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闵罡含珠: 这句话的断句一直有争议第一种断句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第二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缴”我个人觉得更偏向第二种断句,因为老子在第十六章中说: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解释大概是:我们做到心中没有杂念,就可以看到道的精妙本质.心中若有杂念,就会看到道的的混同表象.以上纯属个人看法,请莫要见笑

额尔虎市17861206668: 谁能解释下“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闵罡含珠: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