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中孔子为什么对仁这个道德要素屡说不止?

作者&投稿:吉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乡土中国》的大概内容~

《故乡》是李箕永的作品,李箕永,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是朝鲜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优秀代表、杰出的创始人之一。《故乡》,反映了“卡普”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也是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朝鲜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乡》取材于30年代前后的朝鲜农村现实生活。作家在《给<故乡>读者》一文中曾说过:
这部作品,佃农们——元德村农民们反对地主恶毒榨取的斗争是基本的故事梗概。同时,我把这个农民的斗争和城内丝织工厂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企图反映工农联盟的思想。
站在他们斗争前列的是他们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金喜俊。我企图通过这个主人公的形象创造出一个出身于农村的新型知识分子,也企图描写元德村农民们在他的领导下怎样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处境和力量,以及他们怎样投入了火热的斗争。
作者在《故乡》中,通过元德村的矛盾和斗争,真实地表现了20、30年代朝鲜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一方面,愤怒地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同朝鲜封建地主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强行采取“土地调查”、“大米增殖”、“供出粮食”和“征用民夫”等罪恶手段对朝鲜人民进行政治迫害和经济掠夺的罪行,无情地揭穿了亲日派地主及其代理人、二地主安承学虚伪面孔和豺狼本性。

另一方面,又广泛地描写了朝鲜农村的巨大变化——革命思想的深入人心、农民群众的迅速觉醒和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朝鲜农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金喜俊所领导的有组织的抗租斗争在丝织工人支持下所取得的胜利,正是当时朝鲜工农革命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的艺术反映。
《故乡》中突出描写的主人公就是革命知识分子金喜俊。他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的忧国忧民的新型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东京的学校毕业之后,他满怀着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当他目睹元德村农民惨遭压迫和剥削的苦难处境时,深感朝鲜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他热血沸腾,一心想要同故乡人民“干一番事业”。他决心唤醒农民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当他发现:自己接触的“青年会”是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推行民族改良主义的组织时,曾一度陷入失望、彷徨和苦闷之中;但是,他深信:“光明拥有打退黑暗的威力,尽管是一星灯火,黑暗却不敢触犯它。”他毅然同“青年会”分手,坚决到农民群众中去。

为了接近农民,他向农民学习铲地和插秧等各种农活,竭尽全力创办农民夜校和农乐队,想方设法、不辞辛苦地团结和启发群众,努力提高农民的觉悟。他既善于团结青年农民,又能耐心启发老一代农民,不断发展和扩大革命农民的队伍。但是,他决不高高在上,总是谦逊谨慎地为农民排忧解难,因而得到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他能抓住斗争时机,机智勇敢地发动和领导农民的抗租斗争和缫丝工人的罢工斗争及捐助活动,有力地支援了元德村的农民斗争,迫使二地主安承学不得不答应农民的要求,使抗租斗争取得了胜利。
金喜俊的革命经历生动表明;革命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的斗争活动相结合,就会产生不可战胜的力量,显示出革命的先锋作用。
当然,这一形象的塑造,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如:个人力量描写得多,组织力量表现得少;无产阶级气质不足,小资产阶级感情有余;对学三的粗暴同他的一些谦逊的性格是矛盾的,等等。产生这些缺点,既有作家主观上的原因,又有当时无法克服的客观上的原因,不可苛求于作家。

二地主安承学是《故乡》中反动势力的代表。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也是地主闵判书的凶恶管家和爪牙。他靠高利贷和收租而成为村里的暴发户。他刚刚来到元德村时,本是一个毫无所有、一贫如洗的流浪汉。由于狡猾诡诈,善于钻营,在郡里弄到了一个雇员的差事。
接着,这个人人唾骂的坏蛋又得到了地主闵判书的垂青和信任,让他成为地主的代理人。他到处催租逼债,为非作歹,人面兽心。他认贼作父,同日本警察勾搭起来,又是一个奴颜婢膝甘当洋奴的民族败类。
《故乡》的艺术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首先,他塑造了符合于时代要求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金喜俊,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金喜俊是作家早期创作同类革命知识分子的继续和发展。作家曾说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给‘卡普’作家们提出了创作与运动的新形势相适应的主人公的光荣任务。《故乡》就是这一课题的回答。”应该说,这一光荣任务,首先由李箕永胜利地完成了。
其次,《故乡》中生动地展示了朝鲜农村的民俗风貌。如:农乐队的歌舞、婚礼的欢庆和生日的祝贺以及其他民间习俗的描绘,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
再次,善于利用景物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借景抒情,把人物精神面貌和感情活动,通过自然景物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抗租斗争胜利的一章中的黎明的描写:
……灰黑色的云彩已经开始在天空的一角渐渐地散去,它仿佛向人们预告:光明就要来临……”这种景物描写是寓意深刻的,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斗争的胜利就在眼前。

孔子可以说就等于道德力量。孔子在世的时候他是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同时也是最大的政治集团(3000弟子位于各国政府要员,要是孔子想政变天下早是他的了)但是孔子却安当时的道德规范要尊崇当时合法政府。而孔子本身才学渊博(五经六艺样样精通),同时有时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可以影响后世社会几千年不是浪得虚名,也不是机缘巧合被统治者利用,却是实实在在在儒者心中有着伟大的形象。中国历史政治,总是有三种集团,一是外戚,二是宦官,三是儒臣。而历史证明社会生平,政治清明的时期多是儒臣当政的。

大成至圣先师不是白来的。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里?
  在学习孔子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孔子所提出来的思想,“仁”的思想,还有他主张的有教无类,以及儒家思想,在孔子的一生中对弟子的教育一样是用“仁”的思想,而他的思想是对我们有影响的,在现在教师还是会说要学习孔子这种“仁”的思想,尽管孔子去世很久,但是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她的论语还是重点,他说过的话还是在时刻对我们提着警戒。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里?
  钱穆在解释《论语·里仁》第四章的时候说,仁乃一种心境,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桃杏之核亦称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人心同桃杏之核,亦可称仁,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从此心生长。如果失去此心,将如同失去生命的根核,就像失去了他可长居久安之家。
  此言极是。
  在孟子看来,仁是上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没有谁来阻止你行仁,而你偏偏不仁,这就是愚蠢了。不仁、不智、无礼、无义,这种人,只配当别人的仆役。而这种人对待问题的态度,也必然地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赖在别人身上,总归是自私自利之小人,成不了气候。一个仁者对待问题的态度,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而是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4·2)
  约,这里是简约、简单、穷困、困窘的意思。 不可以,是不能够、做不到的意思。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孔子的意思,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能够做到安于仁道。聪明人知道仁是对他是有益的,他也会行仁道。
  久约则为非,长久必骄溢。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其后果可想而知;没有仁德的人也不可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骄奢淫逸,其后果也可想而知。只有仁者,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条件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正如 《中庸》所言:“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仁者固穷,但穷且益坚,终不坠青云之志。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断了粮食,弟子们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15·2)
  仁乃天地间之正气、大气。《中庸》曰:“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仁者宅心忠厚,如同泰山一样厚重、敦朴。仁者爱人,所以仁者心怀天下。心怀天下之人,汇天下人之心而聚其一心,故无敌。虽然儒家倡导智,但智者之仁,其本意却是“利仁”,心知仁之为利,思欲有之。但总算行仁之人,亦可称道了。

皇帝老是强调忠,说明那个时代背信弃义的人很多,他怕遭人背叛。
孔子老是强调仁,一样,那个时代,你杀我,我杀你。你背叛我,我背叛你,太 太 太多了。
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帝王将相都施行仁政。
先秦,春秋,直到汉朝,人都是很野蛮的。
酷刑:剜眼,割鼻,挖人膝盖,绑在铜柱子上烧,五马分尸,你看不到人性。
生活在一个没人性的时代,你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能不叫苦连天大喊仁义道德?

乡土中国中,孔子对这个人这个道德的要素说了很多遍,是因为这个道德人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的一个本质的一个体现。

学会生存——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它告诉我的道理就是四个字——学会生存。
别小看了这四个字,它却告诉我了很多。
鲁滨逊由于一次偶然,被冲到了一座孤岛上。可他并没有丧失对生的希望,又重新站了起来。在孤岛上安居乐业,并有了自己的“子民”:一群猫,忠实的老狗,温顺的绵羊,“波儿”(鹦鹉),聪明的星期五······
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编出了篮子,烧出了瓦罐,做出了香喷喷的面包,晒出了葡萄干,拿到了乌龟蛋,喝到了甘蔗汁,用羊油做出了灯、奶酪,吃到了鸟肉,抽到了烟斗,最终与星期五等人一起夺取了大船,杀死了海盗,回到了文明世界。过程惊心动魄,使人有无限遐想。
而生活中我们同学有的却不是这样,遇到困难变得急躁起来。现在的孩子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了。应该加强自主能力,不能什么事都靠爸爸妈妈帮你。我们应该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低头,依然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

如果一个人他连基本的最近的那个道德人性都没有的话,他就是枉为一枉为人了。

这是他的观点,当然会突出强调这个仁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
思路:首先要描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中找到关键点结合中国特色深入剖析,谈谈自己的观点,最后阐述这本书对现实产生的意义。正文:《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来源于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中的内容。这本薄书显然谈不上是鸿篇巨作,只针对一个主题分了十...

孔子在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这种制度在中国实行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约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后1900年。然而孔子学说不仅仅是中国官僚的正式哲学,而且孔子的理想也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孔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之久。有几个原因可以说明孔子为什么对中国有着巨大的魔力。第一,人们都无容置疑地认为他为人真诚,...

孔子学说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5年又改尊“至圣文宣王”。元至大元年,武宗加尊孔子为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2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14年又改为“至圣先师”。这样,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就...

孔子那么伟大,为什么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却不提自由呢?
这是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根本不同,由此也带来双方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难道这是天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或者说孔子的哲学与柏拉图哲学的不同,其实来自于我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

孔子故事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3、孔子相师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

孔子为什么不姓孔而姓子?先秦时期姓和氏到底有什么区别?
先秦时期姓是指用来区分婚姻的,而氏是用来区分贵贱的,孔子之所以姓子是代表他是属于贵族之人。

孔子是否 *** ?
孔子是 ***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鲁(今中国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并且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社会地区。 历代追...

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春秋末期。名孔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中华文化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世人以“德治教化”、“礼乐”、“仁义”为哲学思想。如今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领域中,并影响了世界以及其他地方的大多数人近两千年。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周灭商...

为什么说孔子与众弟子开辟了中国古代游学的先河?
孔子是最早意识到游学对一个人性格养成和知识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于是他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开阔视野,增进学识,培养他们的毅力、品质及世界观。他让弟子们边走边学,边学边消化,边消化边实践。故有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为什么叫Confucius
“Confucius”这个词最初并不是英文,而是拉丁文。作为当时天主教圣职人员的利玛窦等耶稣会传教士,在翻译中国经典和中国人名、地名并向他们的欧洲同胞进行介绍的时候,使用的自然也就是“教会拉丁语”,孔子的翻译就来自于这种语言,并被沿用至今。16 世纪,来自欧洲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带着向这个东方...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为什么重视“仁”与“礼”? -
调映丹桃: 克己复礼谓之“仁”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礼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整理、定型和对社会个体成员道德修养的文明规范.我们知道,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观标准则是礼——“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就...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调映丹桃: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是什么意思? -
调映丹桃: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学 -
调映丹桃: 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 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 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 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应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寻求启迪.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为什么要培养仁德之人,有何现实意义 -
调映丹桃: 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

郸城县19433838639: 怎样理解孔子学说中的仁 -
调映丹桃: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仁”是什么意思 -
调映丹桃: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品德,并以此为据形成了“仁政”理想政治.关于仁的内涵,孔子认为主要有两层,一是克己复礼;二是仁者爱人.对内克己,对外爱人,最终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仁是一种美德,可以把人培养成谦谦君子,但也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又在性善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并将之应用于政治,提出了仁政思想.仁政的主要内容有四项.其一,制民以恒产.其二,赋税徭役有定制.其三,轻刑罚.其四,保护工商业.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哲学中对仁的理解 -
调映丹桃: 儒家哲学对仁的理解是不断深化的. 西周时期,以周公为代表,仁的本义是爱亲; 孔子把爱亲发展为爱人,强调“仁者爱人”; 《易传》把仁与“元”对应起来,仁不仅仅是善的根源,也可以是宇宙的元初根源,生命的本源; 《礼记》将仁也“气”对接,发展了德气论,突出了仁的宇宙本体的意义. 到此,“仁”这个原本是伦理原则的概念,上升到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地位.参考文献:陈来著《仁学本体论》三联书店出版

郸城县19433838639: 论孔子仁的思想 -
调映丹桃: 孔子与“仁”的学说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

郸城县19433838639: 孔子提出仁的概念 -
调映丹桃: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